第179章 年羹尧归来

A+A-

    康熙要查的事情,就没有查不清楚的,关键在于他想不想查清楚。

    此事没用多久,也就半天的时间,顾超就查清楚了:“人是十七阿哥吩咐这么的,最开始的原因,是造谣生事,因为十七阿哥对几个蒙古贵女有点想法,可那几个蒙古王爷却对十四贝勒有想法。”

    康熙为此一愣:“十七?”

    “是!”顾超低头道:“十七阿哥身边的哈哈珠子”

    康熙的神色晦暗不明,半天才道:“顾超,派人去把此事料理干净,十七阿哥那边,谁参与了都处理掉,朕不想再听见什么风言风语。”

    顾超强行低头,声音没有任何波澜的应了一下:“嗻!”

    十七阿哥啊十七阿哥,你这是踩了天雷上了啊。

    这个消息像是风一样的传出来,又只用了三日的时间,风一样的消失掉,没人再议论这个问题了。

    康熙就当没这回事儿似的,就是十七阿哥那边比较倒霉,一个哈哈珠子喝多了,掉湖里淹死了;身边的太监犯了事儿,被直接杖毙了。

    十七阿哥顿时噤若寒蝉……。

    十四爷并不知道这内里的情况,他没有做任何事情,这流言蜚语就不攻自破了。

    “爷,您真神了!”瓶子高兴的道:“今天奴才就没见过十七阿哥的贴身大太监徐亮!”

    徐亮是十七阿哥身边的八品大太监。

    在一众贴身太监里,也算是一号人物。

    以前瓶子没有品级的时候,他也经常受到徐亮的欺负,因为徐亮是个有品级的太监,这些没有品级的太监受欺负了,也只能忍着。

    平时马连英对他们多有照顾,因为马连英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在他们的身边,几个的偶尔就会被欺负。

    瓶子也被欺负过,不过因为他当时是十四爷的贴身太监,也不会被欺负的太狠,可也没有对他手下留情。

    所以他一倒霉,瓶子一群被欺负的可高兴了。

    “原来是十七啊!”十四爷点点头,他是让人注意,谁身边少了贴身的人,估计流言蜚语就是谁了。

    只是他没想到,会是十七阿哥,他印象里十七阿哥……也不怎么样。

    历史上的十七阿哥,他不太记得了,好像是最后是果亲王来着?

    但是实际上接触下来,十四阿哥还真没有跟他多接触,只知道他跟十五、十六和十八不对付,除了因为额娘争宠的原因,还有就是他们几乎是挨着排名续齿。

    人家三兄弟,他就一个人。

    可能是因为如此,所以嫉妒了?

    可是跟他有什么关系?

    好像自从他救了十八阿哥,十七阿哥就……还有,十五跟十六阿哥以前跟他挺好的,现在却疏远了。

    就连他们的媳妇儿都不怎么亲近。

    一开始十四认为是成了家的缘故。

    可是后来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是十七爷?”佟佳庆桂皱眉:“为什么啊?”

    十四爷对兄弟们那真的是没话,生意的分成和红利,从来不缺少谁的,包括十七阿哥在内。

    他们这样年轻的阿哥,能攒下老婆本,都是十四阿哥的好心。

    不然的话,他们能有什么家底啊?

    分府的那点银子,分府过后也不剩下什么了。

    “不知道。”十四爷摇了摇头:“大概是爷太优秀了。”

    十四爷一点影响都没有的在行宫里进进出出,又带着一群弟弟出门去采蘑菇,挖野菜,还给康熙猎做吃的,几个人把康熙哄得眉开眼笑,心情大好。

    甚至中秋节的时候,举行了秋猎活动,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一直到九月初,十四才跟康熙吃饭的时候道:“皇阿玛,回不回去?都九月了,宫里的菊花都开了。”

    “回去吧,十月份还要举行殿试呢。”康熙点头,这是要走的意思了。

    “啊?殿试?皇阿玛,今年没听有会试啊?”十四愣了一下。

    “不是文试,是武试。”康熙道:“你不是,要振奋军备吗?就得从选拔人才开始。”

    康熙要干什么,都是事先准备完全。

    “武试?”十四来了兴趣:“架吗?”

    “比武!”康熙拍了他一巴掌:“什么架,武艺好的人,熟读兵书的,就是好苗子,好好培养,对了,这次还有广州那边过来的人,都是水军的未来将领。”

    十四点头:“是,是,皇阿玛的是。”

    武试啊,他还没见过呢,其实康熙前些年也有武试,但是十四没有关注过。

    他都不知道!

    康熙九月日就启程回銮京师。

    到了京城之后,果然,京城里的气氛很活跃,比不得文士们的会试安静又祥和,武试的武举人们是爱热闹的,尤其一些地方上来的,进了京之后,到处都是以武会友的场面,喜来顺更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毕竟烤肉跟火锅,都是很亲民随意的东西。

    甚至范喜来还推出了“代烤”的新式业务,只需要付一些喜来顺的烧烤调味料和炭火钱,就可以烤制他们自己带来的东西,比如这帮武举人的猎物。

    这一点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喜爱,于是烧烤师傅们见识到了各色猎物,也烤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出来。

    日子过得别提多喜气洋洋了。

    十四爷回来之后去巡视店铺,看到他们烤的东西,除了正规的牛羊、烤乳猪之外,还有各色兔子、野鸭子、野鸡、野兔子……反正都是客人自己带来的东西,他们只负责烧烤,卖的是手艺和配料。

    那也不少赚呢!

    十月初四,举行了武殿试。

    十四好奇啊,愣是起了个大早,在康熙那里用的早膳,磨着康熙去看一看:“儿臣想起来了,儿臣都没有见过武试。”

    的可怜巴巴。

    “行,跟着朕。”康熙难得叮嘱他:“看可以,不许大唿叫。”

    不然一个贝勒爷在看台上大唿叫成什么样子?他可是跟十四一起逛过街的阿玛,十四当初看变戏法和杂耍,看的可是津津有味。

    当然,同样的,看到精彩的时候,是会大唿叫,还会给赏钱。

    武试可不同文试,且舞刀弄枪的人脾气都不好,真出火来,可有人不在乎场合的,康熙就遇到过不止一次,在比武场上出真火来的,大吐血的,骨折的比比皆是,还有两次都是强行分开俩人……虽然后来都同殿为臣了,可依然不对付。

    这可不太好呢!

    十四爷勐点头:“知道的,知道的!”

    这可是朝廷举办的武试,他得尊重武举人们。

    当天的殿试其实是在交泰殿那里举办的,因为交泰殿前面的广场很大。

    足够这些武举人们折腾的开。

    武举人们都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射箭也都十分准,力气大,然后他们竟然要写一篇策论!

    而且武举人人数不多,可是一旦成为武进士,起步就是大内三等侍卫,正五品的官职。

    比文官那边强多了!

    让十四阿哥看的十分过瘾,这可比杂耍什么的强多了,都是真材实料的武功高手。

    殿试过后康熙举办了一顿烧烤宴会,算是琼林宴了,吃吃喝喝,十四很是开心。

    十一月的时候,藏地那边有人来了。

    原来是达赖喇嘛圆寂,其下第巴隐匿,又立假达赖,当政的拉藏汗杀了第巴,将他立的伪达赖派人扭送进京,献给大清的皇帝。

    康熙很高兴,这证明了大清的盛名,即便是在雪山上,那也是有威严的!

    他非常大方地赏赐了一堆东西给拉藏汗,但是却派出了十七阿哥做特使,把东西送上去。

    十七阿哥接到这一条圣谕的时候,当时都愣住了!

    对他来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

    他才十五岁,一没有当差,二没有爵位,就一光头皇子阿哥,起来好听,叫“十七爷”,可他既不是最得宠的那个,外家还是个汉臣侍卫。

    陈氏已经许久没有见过康熙了,想要去求情,可她地位低下,连后宫的门都出不去。

    十四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唏嘘:“大冬天的登雪山?找死呢吧?”

    现在都冬月了,去西藏的话,恐怕得明年开春才能到达……可春天是登雪山的好时候吗?

    他不知道,反正他是没有攀登过雪山。

    最主要的是,康熙没有留使节过年,而是在腊八之后就启程了,此时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有天路,有飞机的,此时要进藏,起码半年的时间会浪费在路上。

    不过十四没有关注这件事情太多,他开始结算然后给各家各户送分成和红利了。

    每到这个时候,直郡王府跟成贝勒府就会羡慕的眼睛通红。

    十四送过了分成跟红利之后,也到了年封笔的时间,这一天他本算去四哥家里蹭一顿饭,结果一个人登门来给他送年礼了。

    “年羹尧?你怎么……对,你是出孝了啊!”十四看到年羹尧,真的是很惊喜,眼睛亮亮的像是天上的星星一般。

    年羹尧看到十四爷,也很高兴:“本来八月份就入京了,只是有些琐碎事情要办,一直就没有登门,如今事情办妥了,眼看着也要过年了,再不来给您送年礼就不过去了。”

    年羹尧的年礼并不名贵,但是很用心。

    尤其是其中的六张银狐皮,完好无损。

    “这是学生去北边猎的时候到的,处理的很不错,这是兰花银狐。”年羹尧道:“给十四爷做个大氅穿。”

    兰花银狐可是个稀罕物儿,可遇不可求。

    一般的狐狸都是有一股子骚臭味儿,所以狐皮下来是需要皮匠特殊处理的,就这,还得时常熏香才行。

    而兰花银狐不是,它是吃肉不假,同时它也吃兰花草,久而久之身上就带了一股子兰花草的香气,皮匠给处理过后,这种香气天然形成,不需要熏香就能直接穿上。

    年羹尧以前不知道十四爷不熏香,十四爷在他家养病的那几日,他才发现,十四爷不熏香,只喜欢天然的味道,不过听瓶子公公,十四爷的衣物都是用皂角水清洗,并不用什么熏香熏染。

    所以他费劲巴力的来了兰花银狐,还了六张皮子,足够做个大氅的了。

    “你可别自称学生了,你妹妹是爷的嫂子,以后爷就叫你亮工,你叫爷十四吧!”十四爷摸着银狐皮子美滋滋,这种珍惜的东西,他见过几次,那是康熙的,他都没敢张口要。

    现在他也有啦!

    “那好,十四爷,以后您就叫年羹尧亮工即可。”年羹尧点头,从善如流。

    亮工,是年羹尧的字。

    古代只有彼此熟悉和亲近的人,才会喊“字”,而名一般的时候,是公文落款等等正式场合才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