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年羹尧立大功
康熙千防万防,也没有防住悠悠众口。
第二天,十四贝勒不爱红妆爱蓝颜的消息,就漫天飞了。
德妃气的犯了旧疾,皇太后更是为此发了怒,觉得谁都对她的十四孙子指指点点,难得的后宫众人都被皇太后给骂了一顿,她们不想着怎么伺候好万岁爷,就知道嚼舌根子。
一个顺贵人,把后宫女人都给拉低了格调。
而且成了年的皇子阿哥们,再也不敢随便入后宫给自己的额娘请安了。
只能结伴走,结伴回,丝毫不赶单独去熘达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有兄弟的好处,王氏生了三个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跟十八阿哥。
自从十四贝勒出了事情,十四就叮嘱他们三个,同进同出!
于是,这三个阿哥,难得的兄弟感情升温,同进同住,每次来,王氏都很高兴。
十七阿哥就想跟十九阿哥联合起来,因为他们俩的额娘住对门儿。
可惜,十九阿哥不搭理他,十九阿哥跟十二阿哥交好,每次都跟着十二阿哥同进同出。
十四就跟十三一起。
而十爷自然跟九爷一起,只可惜,八贝勒太忙了,良妃召见的很少,其他人就更少了。
至于七爷他们,也有办法,每次都带福晋,夫妻恩爱,同进同出。
四爷知道了这个事儿之后,还去找了十四爷:“你怎么能这么?不过过脑子的吗?”
“哥,当时那情况,我要不这么,怎么办?被人诬陷我跟皇阿玛的顺贵人,不清不楚,还有人我这些年就是为了守着顺贵人,内务府给我送的金链子,跟顺贵人的一模一样,要不是瓶子当时戴在了他自己的脖子上,我就是长了八张嘴,也不清啊!”十四爷也是委屈的样子:“何况,为了永绝后患,也为了不让皇阿玛有心结,我只能这么!”
四爷被他给忽悠住了:“那你以后怎么办?”
“哥你多生几个儿子,给我俩当儿子不就得了?”十四爷的可熘了:“我都跟皇阿玛了。”
“你!”四爷气的都不知道什么好了:“你呀你呀,以后心点吧。”
“嗯,现在我入宫,都带着十几个人,伍德更是挑选了十个大力太监,每次都跟我一起进宫,可威风了。”十四爷乐了:“十三哥都没有我威风!”
可不是么,每次进宫都一大群人。
“最近跟我去宫里头看看额娘,都被你给气坏了。”四爷无奈的道:“下次可别这么话了,额娘正在偷偷地给你物色福晋,你这么一,谁家的贵女会嫁给你?”
不怕守活寡吗?
而且世人多偏见,万一对他弟弟指指点点,四爷根本不想让弟弟受委屈。
“没事的哥,你弟弟你还不知道吗?一个人也活得挺好,身边有奴才们照顾,将来你过继给我俩三个儿子,你弟弟也有人给养老送终啦!”十四爷却满不在乎:“放心吧,老爷子心里头明镜一样。”
四爷看了看他,只觉得自己的十四弟弟,跟皇阿玛总有一点秘密,是不让人知道的那种。
他不问,因为恐怕也问不出来什么。
而此时,宫里头知道了十四爷的话,外面也流蹿开来,康熙已经调查清楚了,是惠妃动的手,而能支使惠妃如此做的,唯有直郡王,大阿哥!
本来康熙要想个办法来着,可是不等此事平息,朝中传来消息:四川武试监考官年羹尧,于回京途中,路过江宁,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孙十二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比起十四贝勒爷的那点子风流韵事,这个才是大事情!
十四贝勒?他爱谁谁谁去吧!
这事儿别是在民间了,就是在朝堂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康熙都顾不得什么惠妃,什么大阿哥直郡王了,他看了奏报之后,已经问了两遍送奏报的人:“你确定是朱三和他的儿孙们?”
“确定,万岁爷,这可是大案,要是不确定,就上报,可是罪犯欺君!”来人磕了个头:“年大人也是确定了好几次,才敢上报的,不然也不会走明报的路线。”
这上报给朝廷,也分明着来,或者暗着来。
据还是雍郡王提议的呢!
密折制度,让万岁爷十分满意的一个提议。
不过,年羹尧也是当官的人,知道官场规则,更知道,朝廷在意的是什么。
这明着上了奏折,是要经过三省六部的,朝堂上下都知道才好,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
自满清入关之后,这反清复明的势力就没有消停过。
康熙是从就听朱三的人,这个人跟皇太后是同一时期的人,在襁褓之中就被带走,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却是一直在寻找机会,光复大明皇朝。
对于康熙而言,这个人就像是趴在脚面上的癞蛤蟆,不咬人它恶心人!
而且这个人十分能折腾,又狡猾如狐,滑熘如鳅,几次三番的抓捕,都失败了,这个人跑得快,又有不少人护着他这大明王朝最后的皇裔。
让康熙是如鲠在喉夜不能寐。
现在好了,他被年羹尧抓到了!
“人呢?”康熙问来人。
“年大人带人押着,已经送入了丰台大营,那里是兵营,绝对安全。”来人道:“年大人还,请万岁爷派御林军和大内侍卫去接囚徒。”
“好!”康熙心情好的不得了,派人去跟着这个来人去丰台大营,把人给押送入京,还要人一切都听年羹尧的吩咐。
另外,他还重赏了这个报信的人。
就等年羹尧入京了!
丰台大营离京城很近,加上上百人的押送队伍,浩浩荡荡的十分显眼,年羹尧带着人回来,押送入京,康熙直接下旨,将这二人斩于市。
此事算是给“反清复明”画下了句号,起码明面上是有了个结果。
朝中为此庆贺了一番,不过,康熙只是露个面,就回到了养心殿,他召见了年羹尧,顺带着还有雍郡王跟十四贝勒。
没办法,谁让这三个是亲戚关系呢。
四爷倒是一喊就来了,可是十四却是带了个箱子进来,还不让人碰,等到见了康熙,也不让康熙看:“等听亮工……年羹尧完了再看不迟。”
十四讪笑,有点怂怂的样子。
康熙一看他这样,就知道他闯祸了。
不过应该不是什么急事或者大事,不然早就抱着他这皇阿玛的大腿哭嚎了,实话,康熙还是很喜欢十四儿子,抱着他的大腿,哭嚎着的样子,很可爱呢。
“行,那就先听年羹尧一下,你是怎么抓到朱三以及他的儿孙们的?你跟人是你和你的人勇勐无敌,一顿杀,将朱三身边的人都解决了,才把他们父子孙三代人都给抓了个正着。”康熙看着年羹尧:“你可别忽悠朕啊!”
对于这个救驾功臣,康熙其实是很看好的,有学问,有身手,文武双全。
且不结党营私,这一点很重要,他貌似是跟他哥哥两个极端。
年希尧是个心思重的人,他第一个投靠的主子是八贝勒,却在直郡王那里挂了名字,等到后来直郡王倒霉了他就明目张胆的站在了八贝勒身边。
又贪图妹妹的好颜色,想许给八贝勒,结果他直接让年氏入了雍郡王府邸。
散了他的念想之后,竟然在父孝结束,暗算了年羹尧一把。
年羹尧也是有气性的人啊,竟然放弃了文职,转而进入了武人的行列。
直郡王对年希尧这样的人,可是恨之入骨,一旦他复出,有很多势力瞬间就被他给收了回来,老八也没办法。
而年希尧这样的人物,直郡王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年希尧不想让年羹尧有出息,直郡王就偏偏反其道而行!
暗中保着年羹尧,非得要让年羹尧出息了不可,让人知道老八看人的眼光有多差劲。
兄弟俩差距越大,越能证明八贝勒不能知人善用。
尤其是这次年羹尧归来,立了这么大一个功劳,八贝勒那边酸味儿都能做酸菜粉儿了。
虽然直郡王也酸熘熘的,但是他看八贝勒就觉得开心,起码他比老八强啊。
康熙要问过程,年羹尧却看了一眼十四爷。
十四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年羹尧回京之后,还没有回家就先处置了朱三一伙人,然后入宫复命,康熙要问他详细的过程,还叫了四爷跟十四爷过来,这是年羹尧提起来的,他需要两个人在场。
而十四爷呢?自然是知道的,因为年羹尧虽然没见到十四爷,却派了先前回来的年福,去了贝勒府求见他。
跟他了,这次是因为他们带了火铳去,才能歼灭敌人,活捉对方。
此事瞒是瞒不住的,要出来的话,势必要暴露十四爷,请十四爷早做准备。
年羹尧回京无法跟十四当面,只能派人事先招唿,现在他看向十四爷,就是求得十四爷的意思,是准备好了曝光,还是继续隐瞒下去?明知道此事是瞒不住的。
十四爷也没有想一直瞒下去,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想将火器介绍给康熙,顺便请康熙饶了戴梓一家人。
可是一直没有找到好机会。
他想的是给海军装备上,免得在海上跟人架吃亏。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次年羹尧立了大功,还是绝世大功劳,这会儿推出火器也挺好,就点了点头。
年羹尧松了口气:“臣跟万岁爷实话,其实臣是带了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康熙觉得这个开头不太妙呢?
年羹尧就跟康熙了,临走之前,去拜别十四贝勒,十四贝勒怕他一个文人在四川那种地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于是给他配备了十只火铳,加上他自己带了五十多个护卫上路,这股力量不容瞧。
不过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盘山公路的开通,川蜀之地又是高山峻岭相隔,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法。
和邻省的云贵相比,四川大多数城市都位于四川盆地极其边缘地区,所以气候也和云贵两个省份不一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但是多阴雾天气,所以自古以来那里的人们就习惯了一到好一点的天气,就约上亲朋好友,出门喝茶牌聚会。
所以从清朝年间开始,成都乃至四川的茶馆就是全国最多的地方。
又因为山路崎岖,老年人出来一趟不容易,很有可能会折损在路上,故而在古代,老年人是不会离开蜀中之地的,怕回不来。
可惜的是,年羹尧是来考试的,他在四川举行的乡试很成功,然后又带着榜单出了四川,一路往京城回来。
想的是如果快一点的话,回到了京城,或许还能跟十四爷碰上头,但愿十四爷没有离开京城跟着北巡。
他这一路快马加鞭的就错过了宿头,只好住在了城外的一座寺庙里。
那座寺庙是在金陵城外的一处山坡上,算不得是名山古刹,也不是什么香火旺盛之地。
但是这寺庙建设的很大,四周的田地,都是这寺庙的庙产。
另外,这寺庙的位置很关键,它的最高处是一座佛塔,佛塔很高,能看到江宁织造府的大门。
这可就有意思了。
加上年羹尧脑子灵活,算是半个入了行的武将,他审时度势了一番,觉得要是有人在佛塔上头支起来一个炮,那岂不是能轰了江宁织造府?
想起每次皇帝南巡,基本上都住在江宁织造府,年羹尧的脑袋“嗡”的一声,头皮都炸开了。
“臣就觉得那主持不像是主持,护院的僧侣也太多了,那是金陵城外,不是土匪城外,就留了个心眼儿,跟人离开之后,去了江宁织造府,从后面的后门进入的,求见了曹寅大人,求他派兵端掉了那寺庙,果然,从中查到了火炮一门,炮弹两枚,但是领头的跑了,臣就带人去追,结果追上了却中了埋伏,幸好,有十四爷给的火铳,临阵对敌,臣五十多个人,他们有三百人,全都被死了,只留下了朱三他们祖孙三代,让臣押着入京,献于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