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金銮殿
俩人不扰祖孙俩的休闲时光,去了圆明园,结果发现德妃抱着圆圆,这对祖母跟孙女儿,竟然也在画消寒图,她们是画了一幅梅花的九九消寒图。
圆圆拿着红色的毛笔,在一个花瓣上,点了一下,花瓣红了一片儿。
等所有的花瓣都红了,这个冬天也就过去了。
哥俩儿又悄无声息的退了出来,去了湖边散步。
俩人临湖而立,四爷拍了拍手下汉白玉的围栏:“事情成了。”
今天看到这样的场景,四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十四爷笑着道:“恭喜哥了。”
“十四,你想要什么?哥都答应你。”四爷大概是太感性了,这会儿竟然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
“弟弟没什么可求的,只想过继哥哥一个儿子,继承弟弟的一切,到弟弟老了,给弟弟养老送终就行了。”十四爷的要求真不高。
“这是应该的,哥哥的所有儿子,你尽管挑。”四爷很真诚的道:“一个不够就两个,哥哥好几个儿子呢。”
可不是么,历史上四爷的儿子不少,不过长大的少,可是现在,他身边的高顺被拔了出来,那是太子的人,这个内监没了,四爷治家更严了,孩子们都保住了。
也怪不得历史上,四爷即便是登基称帝了,也没有放废太子出咸安宫,一直圈禁到死。
后来废太子的儿子,也没有好下场。
最后就剩下一些庶出的庶出存活了下来,也边缘化了。
“好,定了啊,可不能反悔。”十四爷摸着下巴道:“我也有儿子养老送终了,挺好。”
哥俩儿在湖边站了半天,欣赏够了景色,才又去了畅春园的清溪书屋。
这会儿弘晖大阿哥去写字了,康熙正在看折子,兄弟二人就来求见了。
“什么事儿啊?要你们俩一起来?”康熙是头一次看到老四跟十四一起来。
“没,儿臣就是来给您和额娘请安问好的,这就去后厨,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十四爷嬉皮笑脸的请安之后就跑掉了。
四爷正儿八经的给康熙请安问好之后,就递上了奏折:“皇阿玛,户部欠银回来一半,还差一半,这一半回来的恐怕就慢了一些。”
康熙开折子一看,上头是五十几个欠债大户,其中最显眼的就是老八的名字。
八爷欠户部八十万两银子。
八爷曾经的手下欠债都还了,康熙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些人被十四当面揭了短儿,就老四这张冰块脸,还不得把对方的尿吓出来啊?
还了钱也情有可原。
只是老八还没动静。
八十万两银子,多不多,少不少。
如今没有百万两银子的欠债了,最多的就是八爷,八十万两银子;其次是康熙的一资深死党,这个人是当年跟康熙一起擒拿鳌拜的人之一,以前是个侍卫,后来被外派当了武官,这些年一步一步的爬上来,军功卓着,可是生活也奢靡的很,加上他这个人有点好色,家里十几个妾,儿子女儿一大堆,儿子娶媳妇儿要钱,姑娘出嫁要嫁妆,他还有点好面子。
军中的那点军功和空饷都不够他花的,就跟他这个老主子借钱,欠了户部七十万两银子。
借钱的理由也五花八门儿,什么“娶儿媳妇”、“嫁女儿备嫁妆”、“老娘生病”、“给老爹发丧”等等等等,理由叫康熙都不忍心拒绝。
于是这么借了十几次,就有了七十多万欠款,他家不一定有这么多钱还,所以……至今为止,这个人还没吱声。
其次是一位文官,也是康熙的铁杆,这位文官就一个爱好,跟三爷一样,就喜欢古书,多半都花费在了这上面。
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痴。
然后是一位武将,这位武将是盛京那边的,家里有重病的妻子,还有常年卧病在床的老娘,理由就是给老娘和妻子看病抓药,欠了五十万两银子。
再往后各种欠债都不少,光是七八十万的欠债就有三十多个,五六十玩的十几个,四五十万的十几个,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少还有一千多万两银子没收回来呢。
大清国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啊?
别雍亲王犯愁了,就是康熙也皱眉了。
“还欠这么多呢?”康熙没想到,这里还有不少人在死扛。
“其实大家不是没钱,就是不想还回来而已。”雍亲王道:“真正穷苦的人家,借了钱,儿臣也不会紧追不舍。”
“哪儿有穷苦的人家啊!”康熙却摇了摇头:“都是当官的,都是有俸禄的,养不活全家吗?老四啊,这个时候不用心慈手软,当断则断,不断则乱。”
康熙语重心长的教导四爷,这是四爷不曾有过的体验。
这的乃是帝王心术,四爷摆出了恭听圣训的架势。
“这些人,你派户部的人上门通知,叫他们还清户部欠银,在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康熙道:“太急了该你不近人情了,时间太长了朕也等不起,半年挺好,等到半年之后,还没还钱的,再派人登门催债,这次要延续到年底,正所谓有钱没钱,过了腊月好过年。”
四爷认真的听着康熙的话。
“如果到了年底,他们还不还钱,过了正月,那就不用再客气了,派人登门,清点家资,还钱之后,去掉官职,大清人才济济,朕就不信了,没了这些人,大清还治理不好了?”康熙也是真的动了怒:“这样的官员,不要也罢!”
“还得防着他们狗急跳墙。”四爷道:“不然的话,他们欺压百姓,聚众敛财,可就不好了。”
“嗯,你得对,先在京中清查那些欠债的人,其次是外省的官员,实在不行,就把外省的官员调入京中,京中的还了债的人外放出去,但是要挑人,挑好的,不好的就地免职,永不叙用。”康熙道:“正好换上一批新的官员,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官场,注入一点新鲜的气息。”
“是,皇阿玛的很对。”雍亲王觉得康熙这才是老成持国的样子。
总不能一味的心软,那不是一国之君该有的,心软是心软,也得心硬起来。
“快要过年了,朕会回宫主持大朝会。”康熙这是摆明了支持雍亲王跟十三贝勒的,因为他给了雍亲王三百护卫,十三贝勒那一百亲兵都没有被撤销。
其实这就是给他们俩的护卫,这俩人每次上差,都跟着五十个人一起走,浩浩荡荡的别有人想要刺杀了,靠近一点想求个情都难。
这就是康熙的意思。
“好,皇阿玛,您回宫主持大局,儿臣这就去安排。”四爷点头。
十四爷跑去伙房看了看,青菜肉食的都不缺,就点起了菜。
康熙留他们兄弟俩一起用膳。
看到晚膳就笑了:“肯定是十四点的菜。”
葱爆牛柳,菊花里嵴,白扒鱼唇,五香仔鸽,这是十四爱吃的菜。
片皮乳猪,一品官燕,糖醋荷藕,鸡丝银耳,这是康熙爱吃的菜。
而清炸鹌鹑,父子同欢,山珍大叶芹和明珠豆腐,是四爷爱吃的菜。
其他的都是康熙的例菜,一百零八道菜,其实皇帝吃不了那么多,主要是摆着好看的,不少菜肴都是不能吃的东西。
不过康熙很少这么摆谱:“这次是给你四哥庆功一下,这才摆了一大桌子,你看着喜欢吃什么。”
“哦,谢谢皇阿玛。”十四爷高兴了,御膳吃的很少有这么多菜的,十四爷上蹿下跳,吃的开开心心。
康熙就看着他十四儿子吃饭,四爷偶尔叫他一声,让他别太失了礼节。
“让他吃吧。”康熙笑着道:“十四没少给这里送菜,宫里的菜没停,这畅春园里的也供应的不错。”
两个人还了回宫的事情,十四听了,却没跟任何人提起,包括年羹尧。
反正俩人无债一身轻。
不过,康熙不在宫里头,十四爷跟年羹尧就比较放松了,年羹尧时常来恂亲王府,年氏不在雍亲王府,在圆明园里头,所以他也不用去看年氏。
大家都,年将军跟十四爷,是非常要好的关系,起码这是生死之交。
人人都知道,战场上的生死之交,那是什么感情?托付身家性命亦不为过。
年羹尧对十四爷表现得很尊重,十四爷呢,也对年羹尧很不错,年府就年羹尧一个主子,可是十四爷依然让人每日给年府送上不少青菜。
腊月初八,喝过了腊八粥,康熙起驾回宫了。
年的时候,举办了今年最后一次大朝会。
康熙给雍亲王撑腰,雍亲王宣读了户部的决定,追缴正式开始,以前还算客气,现在就是最后一次客气了。
不要把这种客气视为理所当然。
众位臣工唯唯诺诺,但是真正听进心里的没几个。
日子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新年,这新年大宴,就安排在太和殿。
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只见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达三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不要看这二十四分之一,整个广场可容纳六七万人,这么大的广场,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拜于皇帝脚下。
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
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
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
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
是皇帝派人把闯进宫中的刺客杀个横七竖八,人仰马翻吗?不是,刺客从地上是跟本进不来的。
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
刚才我还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
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
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最多摆一摆盆栽的花卉。
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
那些大缸不是养鱼用的,而是为存水而设。身边的一个太监道,周围的大殿都是木结构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只好存些水,以解燃眉之急。宫中共设水缸三百零八口,其中锍金铜缸十八口,北京的冬天很冷,如果水缸内的水结冰,怎么办?
往下看,每个大缸下都有一个石基座,一边开孔,这就是相当于北方农村原来烧土炕用的“灶眼”,到了大风降温的时候,上面盖盖儿,并加盖棉被保暖,下面用文火加热,这样水温不冷不热,既不会因为太热而蒸发,又不会因太冷而冻冰,于是这些大缸便成为宫中最有效的消防器材了。
而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
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龙头,那些龙的名字叫“螭”,是传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
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龙头一千一百四十二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嘴里的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还有个俗称,叫金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