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 姜老太 姜老太太还这般能豁得出去,连……
姜家
二太太常氏一大早就去了老太太房里, 亲自伺候着老太太穿衣梳头,最后,又捧了一盏茶过来, 笑着对老太太道:“娘,郡主回了府里, 您这气色也是愈发好了,怪不得都人逢喜事精神爽呢。”
姜老太太听着二儿媳常氏这话, 脸上也露出几分笑意来,她看了一眼常氏,道:“坐吧, 咱们姜家虽比不上过去了, 可也是有丫鬟婆子的, 哪里需要你亲自伺候, 没得叫人笑话。”
常氏讪讪一笑, 心想老太太这话的,如今京城哪个提起姜家过去,不那是一场笑话, 姜家是自个儿作死, 才落得如今这般的境地。
她过去坐了下来,半天不见老太太开口,终是忍不住道:“母亲, 媳妇瞧着郡主对姜家好似存了几分嫌弃,就连您这, 也是是来的那一日过来请了个安,就再没来过了,这可如何是好。”
“郡主到底是咱们姜家的骨血,若是一直和咱们姜家离心, 那可不是件好事。”
常氏着,脸上露出几分担忧来。
老太太看了她一眼,却是嗤笑一声,道:“你那些心思收一收,当我老糊涂什么都看不出来呢。”
常氏被她这话噎了一下,她下意识看了老太太一眼,半天才解释道:“媳妇便是有心思,不都是为着咱们姜家吗?”
“再,郡主年幼时便离了姜家去享那富贵了,咱们姜家可是半分没拖累她,如今也该她回报姜家一二了。咱们姜家自大哥去了,就留下我们二房,朝哥儿是男孩子自己能考取功名,可敏丫头被当年姜家的事情拖累,旁人一听她是姜家姑娘,哪里肯叫她进门,为着这个媳妇心里头不知有多难受。如今只盼着她能跟郡主亲近些,沾沾郡主的光寻个好人家。可郡主自回了姜家就对敏丫头这个姐姐不冷不热的,哪里像是堂姐妹,倒像是外人一样。她是郡主身份摆在那里,媳妇自是不敢求她什么,只能求到老太太您这里,到底您是长辈,若是句话郡主想必也是听得。”
常氏着,想着自家女儿婚事的艰难,到底是没忍住红了眼圈。
姜老太太沉默了片刻,道:“行了,你这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也是疼敏丫头的,待会儿就叫宛丫头过来和她上几句。”
姜老太太犹豫了一下,又接着道:“最好她这回回去将咱们敏丫头一并接到镇国公府住上几日。
常氏一愣,带着几分诧异看向老太太,她便是想叫姜宛和女儿姜敏好,也未曾敢这般想过。
那镇国公府是什么地方,岂是敏丫头这般身份的人能去的?再,他们姜家和镇国公府一前一后出了两个驸马,便是旁人不,这关系也怪尴尬的。
像是看出了她想什么,姜老太太道:“你呀心思要活络些,这回既然长公主允了宛丫头回姜家住,就是心里头知道宛丫头到底是姓姜的,便是住在镇国公府那也是咱们姜家的姑娘。这么些年我这当婆婆的可没在外头她些什么,旁人老大的那些话我也没反驳一句,可句公道话,这京城里哪家的老爷身边没个通房妾室,便是先帝爷生的几位公主,难道驸马身边都是干干净净的?当年老大唯一不对的就是对她动了手,太后这当娘的要了他的性命我也无话可。可到底,当年公主就没一丁点儿不对的地方吗?这些话我不,公主心里头难道一点儿都不虚?她也不想想,若不是连老天都觉着咱们姜家冤枉,怎么会叫她将那孩子丢了?分明是老天替咱们姜家叫屈,嫌他们皇家仗势欺人,为着一巴掌就要了我儿的性命!”
姜老太太着,眼睛里掩饰不住的全都是恨意。
她稳了稳心神,又道:“所以,我不过叫敏丫头跟着住过去几日,她难道还能将人赶出来不成?要知道,当年敏丫头也是叫过她一声伯母的。”
常氏先是被老太太的一番话给骇住了,这会儿听着老太太这般,又觉着老太太的也对。
无论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敏丫头也是叫过长公主一声伯母的,当伯母的抬举抬举自个儿的侄女,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更别敏丫头若不是因着长房的那一摊子破事,何至于亲事如此艰难。
常氏心中这般想着,便也不觉着老太太方才所言有哪里不对了。
“是,还是娘想的通透,大哥的事情娘也别太难过了,您若是因着这个伤了身子,大哥在下头也会难受的。”
姜老太太到底活了大半辈子见惯了世面,方才情绪上来自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这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就转头叫丫鬟去叫姜宛过来。
丫鬟应了声是,福了福身子就下去了。
姜家这些年生计艰难,所以全家都挤在一个两进的院子里,姜宛这个郡主来了就只能屈尊住在靠东的一间厢房里。
所以,丫鬟很快就去了厢房。
姜宛正坐在窗下有一下没一下的描着花样子,听姜老太太有事叫她过去,当即眼睛里就露出一丝不耐来。
“怎么,可是又哪里不舒坦了?”姜宛毫不客气问。
丫鬟被她这话噎了一下,讪讪一笑,道:“郡主笑了,是老太太想您了,叫您过去话。”
姜宛虽十分瞧不上姜家这些人,却也十分了解姜老太太的性子,她若是不去,那边怕是要一趟一趟的派人过来请。少不得这事情传出去,坏的可是她这个郡主的名声。
所以,姜宛便起身去了姜老太太那里。
待姜老太太和常氏将事情了出来,姜宛一愣,这才带了几分不屑道:“国公府可不是哪个都能去住的,敏姐姐若是想要见见世面,等下回我办赏花宴给她也下了帖子便是了,何苦弄这么一出。”
常氏被她话中的不屑刺痛了,却又没法反驳姜宛。
姜老太太却是抬眼看着姜宛,冷笑一声,道:“是啊,镇国公府不是哪家的姑娘都能随便去住的,可偏有人放着府里嫡亲的祖母不孝顺,住了这些年都不肯回来。”
“本朝以孝治天下,便是当年你爹爹犯下大错,太后也取了他的性命。没得道理叫我姜家的孙女儿去别家尽孝去,我这老婆子若是不顺心了,豁出去跪在宫门前,好叫天下人都给我评评理!看看讨不讨得回我姜家嫡亲的孙女儿。”
姜宛到底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论手段哪里是姜老太太的对手。更何况,姜老太太还这般能豁得出去,连脸面都不要了。
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一时竟也没法子拒绝,又怕这老婆子真的闹到宫门口,那她还有什么名声可言?
便是疼了她这么些年的外祖母,兴许也会因着事情闹大,叫人将她送回姜家来。
若是回了姜家,她这些年挣出来的脸面也全是没了,往后哪个还看得起她这个永明郡主?
所以,姜宛压下心中的不快,扯出一丝笑来,道:“祖母您这是的什么话,您不为着我想,也要为着堂弟想想,您要为着敏姐姐害的他在书院里被人议论,连科举都不能了吗?”
不等老太太开口,姜宛又道:“不就是带着敏姐姐去一趟镇国公府,这有什么难得,还值当您这般,将故去的爹爹都搬了出来。”
听着姜宛服了软,姜老太太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当即又叫人将姜敏叫了过来,和她了这回姜宛要带她去镇国公府做客的事情。
姜敏着实有些诧异,下意识朝姜宛看去。
姜宛笑着和她了几句,姜敏才敢信这竟是真的。这位郡主妹妹自进了姜家,就十分瞧不上姜家,瞧不上她这个堂姐,今日倒是转了性子,竟提出要带她去镇国公府去。
姜敏不是蠢笨的,自是猜出了这多半是祖母和母亲的手笔,可她也知道她亲事艰难,去镇国公府对她只有好处。若是能遇着长公主,叫她这个曾经的大伯母怜惜她几分,她的亲事或许就不会这般艰难了。
毕竟,这些年姜家弄成这个样子,都是大伯的过错,来去和她们二房有什么关系,偏偏拖累的连她的亲事也艰难。她心里头早就觉着委屈了,如今祖母和母亲替她寻了法子,叫她去镇国公府,她自是要去的。
如此,上房里一时竟传出笑意来,叫院子洒扫的婆子都觉着有些诧异。
直至中午,姜宛陪着老太太用了饭,这才回了自己所住的厢房。
刚一进门,姜宛就气得拿起桌上的茶盏要摔出去。
还是丫鬟眼疾手快拦住了她:“郡主不可,这姜家地方,您这边儿有什么都听得到的,今个儿您服了一回软,就莫要惹得老太太弄出什么事情了。老太太这样的人,郡主您何必和她硬碰硬,不值当的。”
两人正着话,又有一个丫鬟急匆匆从外头进来,见了姜宛,竟是有些欲言又止。
姜宛瞪了她一眼,道:“有什么事情还不快!”
那丫鬟身子瑟缩一下,才声道:“郡主您叫人盯着魏国公府和平宣侯,今日,今日侯爷带着那胭姨娘去了法青寺上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