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连环计

A+A-

    锦衣卫指挥使身经百战,俞华霖在战场上可不止杀了百人,那张不苟言笑的脸好似面具般定格了,没有一丝波澜,刀刀直切要害。

    他不过是一介市井的商户之子,平日家里人有个擦伤都要紧张一下,上了战场,和很多新兵一样,怕死,也不敢杀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上战场只有一个准则,活下来。

    后面跟在卫衡身边,卫衡告诉他,如果不杀死敌人,死的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待他们杀入大晋,死的就是他背后的亲人,杀人是为了守护重要的人。

    从那日起,他抛弃怯懦,抛弃了不该有的对敌人的同情心,每每上战场,就化身成没有感情的杀人兵器。

    蒙面人一个个倒下,锦衣卫指挥使慌了,接连谩骂,将俞家祖宗十八代都带上了,俞华霖全程一言不发,用红刀子封了他的嘴。

    余下的蒙面人跑了,侍卫们追上去,俞华霖要守在明元帝身边。

    盔甲上满是飞溅的鲜血,鲜血滑落,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血痕,这对上过战场的人来是常态,他平静地转过身,明元帝并一众文臣却是不由自主地一抖。

    俞华霖用行动告诉他们,嘴皮子再厉害面对真刀真枪屁用都没有,他们再也不敢把这个锯嘴葫芦的白脸当成软柿子捏了。

    俞华霖熟视无睹,拱:“臣护送圣上回营地。”

    言简意赅,干脆利落。

    明元帝颔首,心头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往就只有锦衣卫负责护卫,唯有这一次听从陆嵩的谏言,临时决定带上俞华霖。

    玄衡对外是守护国门的悍将,对内坚定不移地效忠皇室,对他出只能是两个目的,一是敌国想要削弱大晋的战力,二是觊觎皇位。

    第一点已经排除了,要谨慎防范。

    营地中,殷亲王见到毫发无伤的明元帝,目光转向一侧的俞华霖面色阴沉。

    他自认擅长拿捏人心,锦衣卫指挥使看重权势,他许以世袭的爵位,俞华霖看中亲情,他以俞静宜的性命作为威胁。

    无需俞华霖出,只要他袖旁观即可,然而事与愿违,俞华霖不顾俞静宜的生死,破坏了自己最关键的一步棋。

    在权势面前,他的亲情都是作秀!

    锦衣卫指挥使叛变,还不知他有没有其他的帮,明元帝第一时间命人召回狩猎的人。

    那些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国之栋梁及其亲眷,哪一个都不能有失。

    御前侍卫来到明元帝面前:“太子追着猎物走失了。”

    顿了顿,又道:“二皇子遇刺身负重伤。”

    明元帝身子晃了晃,太子不是不知分寸的人,怎么会走丢,老二身负重伤,是有多重?

    他只有三个儿子,的才三岁,幕后之人这是要将他这一脉一锅端了。

    赵德喜慌忙上前搀扶:“圣上要保重龙体啊。”

    明元帝挣扎着道:“快,快带人去找太子,让李院判去老二那里!”

    老殷亲王暗喜,事情成了一半。

    太子十有八九是找不到了,太子和明元帝一脉相承,准头差却偏爱打猎,他让人放了一只驯养的雪貂,将太子引到提前设下的陷阱里。

    二皇子是他扶植的傀儡,受伤是假,待除去明元帝,他会抛出二皇子弑父谋反的罪证,三皇子年幼不堪大任,他便可顺理成章登上那个位置。

    一炷香后,二皇子被送回营地,他平躺在运送猎物的板车上,同行的世家公子和随侍都耷拉着脑袋。

    明元帝慌忙上前查看:“我儿怎么样了?”

    以李院判为首的三位太医跪地:“臣有负皇恩,请圣上节哀。”

    他们赶到的时候二皇子已经凉了,再好的医术也无力回天。

    明元帝如遭雷击,眼球泛红。

    殷亲王有些诧异,做戏做过头了?他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又过了一盏茶,太子一身狼狈地回到营地,他笑着对锦熙公主道:“大哥猎到了一个好东西,回头给你做一对护。”

    “太子哥哥。”锦熙公主哭着抱住他。

    俞静宜被劫,明元帝遇袭,二皇子身死,都以为太子凶多吉少。

    “怎么哭了?”太子不明就里:“方才不心掉进猎户设的陷阱里,耽搁了一会儿,没有受伤。”

    只是掉进陷阱里了吗?

    男儿有泪不轻弹,明元帝险些掉下眼泪,上前拍了拍儿子的肩头。

    殷亲王眼底划过一抹慌乱,陷阱里都是倒刺,太子不该只是沾了一身灰,即便他侥幸逃脱,守在陷阱里的人也会补刀。

    事情已经完全脱离掌控了。

    二皇子死得不明不白,明元帝震怒,不肯离去,派人搜索围场抓捕刺客。

    不多时,卫津带着俞静宜回到营地,全须全尾,衣着得体,只少了一枚耳坠。

    她解释道:“马夫拿走了我的耳坠把我丢在林子里,我找不到回来的路,幸好卫世子找到我。”

    真实情况是,马夫将她的耳坠扔给潜伏在林中的同伙,继续前行引开追兵,方才停下来就被偷偷混进围场的卫衡一刀毙命,两人在林中等到卫津的到来才返回营地,她不好把自家相公抖出来。

    明元帝给俞华霖记上一笔,护驾是职责,但他没有听从对方的威胁很难得,这样的臣子值得信赖。

    殷亲王暗道,撒谎,俞静宜是他掌控俞华霖的把柄,计划是将她带出围场送到自己的封地,不可能半路扔了。

    他算是明白了,这个局从一开始就被破了。

    幸好他是打着二皇子的名义布局,二皇子身死,就算难以取信也查不到他头上。

    就在这时,镇北侯一身煞气地来到明元帝面前:“刺杀二皇子的贼人招了,他是殷亲王府的人。”

    殷亲王失声道:“不可能,这是栽赃陷害!”

    派来的人一家老都住在他的封地,如若被擒会服毒自尽,不可能将他供出来!

    卫津眼底划过一抹流光,那刺客去寻找殷亲王世子,被玄武军擒获,随后暗地里从殷亲王封地带走他的家人,让他主动参与这次暗杀,假戏真做,杀了有反心的二皇子,招出殷亲王。

    对二皇子出,他起初是不赞同的,不过卫衡了,他既然有这个心思,或早或晚都会起事,引起朝堂动荡,带来更多死伤,不如一刀斩了。

    上辈子,确实如此,二皇子是殷亲王最好用的一枚棋子,踩踏太子,处处出风头,很多朝臣不知内情支持他,朝堂上乱作一团,后面还给明元帝下毒,事情败露后,明元帝下令斩了亲子,消沉了很久,身子也败了,提前传位给太子,因而,卫衡的决策十分干脆。

    明元帝万分诧异。

    太上皇体弱,无上皇传位的时候,庶出的大皇叔呼声很高,他曾上过战场,有军功在身,为人宽厚,颇得人心,因着太上皇占了嫡,又有玄战的支持才得以即位。

    自己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少,正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待皇后生下嫡长子封为太子,才允许其他嫔妃孕育子嗣。

    殷亲王站队太上皇,揭穿了意图谋反的大皇叔,平日为人处事很是低调,做的都是利国利民之事,从未表现出对皇位有意,到了他这一代,是唯一一位在朝中有话语权的先辈亲王,如果是他所为,藏的也太深太久了。

    他沉声道:“先回宫吧。”

    殷亲王下了狱,但他觉得仍然有翻身的会,得找一个替罪羊。

    首选是玄阳王府,玄阳王府担心降爵,找了一个假孙子,事情败露后,攀上二皇子,二皇子许诺,即为后会保留玄阳王府的爵位。

    因着玄阳王妃的缘故,计划失败后,推给了殷亲王府。

    玄阳王妃失去一双儿女,夜夜梦见女儿指责她,害她不得超生,又被娘家舍弃,生无可恋,应下了此事,在府中投放了很多罪证,又在宗人府询问的时候主动露出破绽。

    计划很顺利,可殷亲王左等右等没有等到宗人府放人。

    殷亲王世子妃探视的时候支开守卫,道:“父王,计划失败了。”

    “为何?”殷亲王觉得这件事万无一失,玄阳王府早已被他女儿一掌控,他沉声道:“那个逆女反悔了?”

    殷亲王世子妃摇摇头:“王妃看了家里那个狼崽子,藏的东西都被毁了,还有玄阳王”

    “那个废物怎么了?”殷亲王问道。

    殷亲王世子妃愁眉苦脸:“玄阳王行至云州,遇到一个与前王妃相似的女子想要收为妾室,那女子不从,又有地方官护着,玄阳王挖空心思讨美人欢心,周遭人都知道他的行踪,他有反心没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