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搬迁

A+A-

    刘三所谓“羊癫疯”的话音刚落,  柏脑子里随即浮现出视频里那只鬣狗和大黑吃了类豆薯后的状态。

    两个动物都发生了颤抖和抽搐,看起来还真有点像癫痫发病时的症状。

    据他所知,许昌明和许世康父子俩并没有癫痫病史,  不太可能突然犯这种病。

    尤其还赶得这么巧,在被大黑咬了之后同一时间犯病。

    那就明他们出现的症状很可能与被大黑咬了有关。

    可是厂子里那个被大黑咬的经理并没有发生什么异常,所以确切的,  许昌明父子俩出现犯病的情况,  应该是跟被吃药后的大黑咬了有关。

    莫非许昌明父子也有反社会人格?

    吃过药的大黑体内含有那种药的成分?咬了许昌明父子,  药物也传到了他们体内?

    要真这样的话,这个药性可真够厉害的。

    不过要许昌明父子拥有反社会人格,那也应该不算重,  他们的表现还没到特别反社会的地步。

    这样的话可能一点点药物就能治好,  这也更能得通为什么被大黑咬了一口就见效,而且是隔了一段时间才见效。

    因为即使大黑体内真有药物,  含量肯定也是很少的。

    想到这里,  柏决定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许昌明父子会不会跟大黑一样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此之前,  他需要取一点大黑的唾液去化验分析一下,看是否真含有那种药用成分。

    “柏老板那你忙着,  我去找徐大伯了。”刘三道。

    “好,  再见。”

    跟刘三分别后,柏回去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一直忙到傍晚下班。

    今天晚饭后,他没有跟往常一样急着去加班,而是在村子里溜达。

    走到徐大伯家门口的时候,他顺便走了进去。

    徐大妈就在院子里,热情迎接了他,  给他搬了凳子,又忙着沏茶。

    “阿今天不忙啊?”徐大妈笑着问道,“怎么想起来到我家坐坐了?以前喊你来总忙。”

    “是的,今天难得悠闲一点,就出来走走逛逛,这不是第一时间来您家了嘛。”柏回答着,环顾四周,“徐大伯没在家呢?”

    “在的。”徐大妈用下巴指了指楼上,开启了吐槽模式,“一天到晚鼓捣他那些草药,也鼓捣不出什么名堂。下午还去隔壁村呢,去给别人看病,结果人得了什么病都看不出来。我跟他看不出来就算了,别再折腾了。偏偏他还不服,拿了本书又鼓捣去了。”

    “徐大伯一直很有精神头,值得我们学习。”柏点头,假装跟徐大妈闲聊,“他去隔壁村给谁看病啊?”

    “许昌明和他儿子,”徐大妈不甚在意地道,“之前刘三急匆匆来喊他,是羊癫疯还是什么的。结果他去了一看,人家许昌明根本就不想让他看病,他们根本没病。那父子俩你又不是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反正他这次去是把热脸贴在人冷屁股上了。”

    “既然许昌明自己都没病,那我徐大伯还要鼓捣什么呢?”柏不解问道。

    “他们自己没病,但是你徐大伯觉得他们有病。”徐大妈有些无奈道,“他那父子俩像变了人似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一看就有问题。”

    聊到这里,柏心里大概有了数。他笑了笑道:“我徐大伯精神可嘉,很有求知精神。”

    “唉,那又有什么用。”徐大妈摇摇头,“再有精神也搞不出个结果来,还不如好好歇着。偏偏他闲不住,那就随便他吧。”

    柏看了看时间,站起身告辞,“我得走了徐大妈,谢谢您的茶。”

    徐大妈送到大门口,“阿,有空常来坐坐。”

    “好,一定来。”

    回到研究室,柏拿出对大黑唾液的化验结果,跟类豆薯里分离出来的药物做对比。

    对比后发现,大黑的唾液里还真存在跟那种药物相关的物质成分,但这种物质成分又不是药物本身,而是经过了某种化学反应后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他把新的物质提取出来,拿去找高组长,并把事情经过都跟高组长讲了一遍。

    接着对高组长:“高老师,我想请您对这种物质研究一下,看它在药理上是不是存在类似的药效。”

    高组长听后很是兴奋,“行,那我就拿来分析分析,谢谢你柏,希望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有高组长接手,柏也放心,“那就交给您了。”

    ***

    这段时间,上级部门对治污产品和治疗癌症的准药品,向科研队发来了积极的反馈,要求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还按照叶泽海他们提的人力要求,派来一批车间工人。

    柏和江琳他们培育的作为药物生产原材料的果子,技术上也已经成熟,可以有足够的原料供应给药物生产。

    药物生产正式进入快速运转的节奏,连带着周边需求也不断增加,所以县城里的厂子也加大了生产规模和速度。

    以前招的工人已经不够,柏又让县城里的厂子负责人继续招人。

    招人依然以空间出入口周边山村的年轻人为主。

    不论是出门工的还是留在家里的他们都接收,除了招正式工,还同时招聘一些年迈的临时工,去做杂活。

    除了工厂本身需要,当然还是那个最重要的目的——让山民们搬离空间出入口周围,方便以后空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此举的效果非常显著,事情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

    其实上次招工的消息早就传遍了,而且当时柏还放出了话,以后还会继续招工。

    导致方圆几十里之内的山民们老早就很羡慕柏他们村的人,都在等着这么一个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大家都抢着去报名应聘。

    没出半个月时间,附近所有的山村,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只要是还能干活的,几乎都被柏他们的厂子招了进去。

    即使还剩下少数人家没去应聘的,也都是类似老罗家和赵广三家那样的特例,还有许昌明家。

    除此之外,最后还剩下的只有那些年龄特别大,已经失去劳动力的老人。

    就连一直跟着柏泽祥和林艳,给柏他们负责后勤工作的几个阿姨,也很心动想去县城里工作,因为他们的孩子也都回来进入了柏的厂子。

    只是他们知道,他们要是走了,山上的后勤工作仅靠柏泽祥和林艳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所以他们并没有提。

    但是他们的心思柏和秦灿都看得出来。

    两人商量着,想趁此机会把山上的后勤工作也换成科研队伍的人。

    干就干,秦灿当即就向上级发出了申请。

    柏则负责回家后跟父母和几位阿姨明他们的计划。

    晚上回家,同样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闲聊。

    柏正要开口,没想林艳先他一步道:“阿,你们这次县里招工招那么多,跟我们做饭的那几个阿姨也想去呢。”

    “我也正想这个事,”柏道,“他们跟你们了吗?”

    “没,他们不好意思,但是我们看得出来。”林艳道,“我和你爸想的是,你们县里的厂子要是还缺人的话,要不就让他们去。这里我们再想办法,找几个远房亲戚或者认识的人来接替他们帮咱们的忙。”

    “县里的厂子确实还缺人,我也看出了他们想去。我其实都决定了,也正算跟你们。”柏道,“你们也不用再去找别人了,我们算从城里找几个后勤人员过来负责饮食和后勤,不光几个阿姨去县城,我想你们俩也去吧。”

    “你们是这么算的啊?”林艳想了想,接着,“你们从城里找人来不是更麻烦么,我们找几个人还是方便的,我和你爸也用不着去县城。”

    柏笑了笑,脸上有些不好意思,“不瞒你们,我们公司里边的人都是城里人,农家饭一开始吃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吃,但是时间长了还是会有些想念城里的味道。所以我们想借这个机会,从城里找几个人来,配两个厨师什么的。”

    “哦……”林艳脸上也有些愧疚,“大家吃不惯是不是已经很久了?你们也不早,我们还以为他们很喜欢呢。”

    “没有没有,喜欢当然还是喜欢的。”柏赶紧道,“只不过想换一阵子口味,以后再想吃农家饭菜还会让你们给做。因为现在这个机会难得,厂子里缺人,几个阿姨又想去,我就正好让他们去,我们也正好找几个城里的师傅来做饭,皆大欢喜。”

    “这样也可以。”柏泽祥插话道,“不过我和你妈不用去县城,你们找来了城里的师傅,我们也可以给他们下手,杂。这里的很多东西他们不熟悉,有我们在会方便点。再你也在山上,我们没必要去县城。”

    “有必要,你们先听我。”柏道,“我们现在招了很多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大伯大妈叔叔阿姨,这么多人也需要一个组长来带。除了你们,我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

    “原来是这样啊,那也行。”父母当即就答应。

    柏的这个理由很充分,他需要父母帮忙,父母当然在所不辞。

    “谢谢爸妈,那就这么定了。”柏立即道,“你们住的地方我会安排好,等我们的师傅来了,交接完后我就带你们去县里。”

    “厂里不是有宿舍吗?”柏泽祥道,“我们去了住宿舍不就行了。”

    “那当然不行,很多从外面回来进我们厂的人都在县城买房了,那些叔叔阿姨到了县城都跟儿子女儿住,让你们住宿舍我也会没面子好吗。”柏反对道,“反正我都会安排好,你们就别管了。”

    他所的倒是事实,那些回来进厂的同龄人,几乎都在县城里买了房子,这也是他们的父母为什么那么积极也要去县里的原因。

    其实大家那么积极买房,除了县城的房价很低,他们完全买得起之外,也离不开柏他们做了非常有效的工作。

    当时柏和秦灿商量后,采取了两个有效措施。

    一个措施是他们在县城买房,公司可以提供一部分无息贷款,以后逐步从工资里扣。

    另一个措施则是,不论正式工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临时工,如果放弃在公司里食宿,公司还会给补贴。

    虽然公司提供食宿方便不少,但是谁都更想要直接拿钱,多拿点钱跟自己家人生活在自己的房子里,比在厂里住宿舍吃食堂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两个措施双管齐下,效果非常显著。

    柏和秦灿他们非常高兴,上级对他们所做的工作也赞赏有加。

    父母在县城里的生活问题,柏态度很坚决。柏泽祥和林艳也就没多什么。

    他们自然也知道儿子是算在县城给他们买房了,他们知道现在儿子的实力,在县城买一套普通房子算不得什么事,互相对视一眼,脸上洋溢着幸福。

    柏又道:“明早你们先跟那几个阿姨一下,我中午回来再正式告诉他们。”

    “好,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林艳道。

    晚上睡觉前,柏就发消息把好消息告诉了秦灿。

    第二天,几个帮忙做饭的阿姨也顺利跟柏和秦灿签了合同。只等柏他们申请的后勤人员到来,几个阿姨和柏的父母就都可以去县城里上班了。

    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完善彻底,柏跟秦灿提议,把方圆十几里地这些山村的田地都承包下来。

    反正这些村民现在都被他们招进了厂,而空间研究开发的企业,很明显以后也用得了这么多地方。

    把村民们的田地都承包下来,他们不但能够增加收入,同时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在城里专心工作和生活。

    秦灿鼓掌赞成这个提议,立即向上级部门申请,同样得到了全力支持。

    大规模承包田地的工作立即进行。

    有了之前在本村租田地的成功,其他村的人都知道把田地租给他们比自己种划算得多。

    何况现在他们每家人都到厂里去上班,根本没人再种田种地,只能荒废。

    所以柏他们把消息一传播出去,所有人都争着把田地租给他们。

    省去了谈判环节,虽然工作量不,但工作做起来异常顺利。

    主要的工作量,依然是挨家挨户去看田地的具体面积和情况。

    但这些工作有柏泽祥这个行家里手协助,柏和秦灿做起工作来效率大增。几个村子跑下来,不到十天时间就全部办妥了。

    这时候上面派来的后勤团队也到了,正式接手了后勤工作。

    不间断忙了很长时间,柏泽祥和林艳终于可以歇一歇。柏趁着这个时间,带他们到县城买房。

    县城不大,可选的房屋类型不多。

    在卖的有普通楼房、好一点的洋房、还有带院子的别墅三种类型。

    柏想给父母住好一点,毕竟以前对他们是有所亏欠的。

    因为自己上学时间长,工作后也没有太多反馈,父母是山村里面同龄人当中吃苦吃得最多的。

    不过他现在毕竟还欠着组织帮他还债的贷款,买别墅未免有点不应该,而且在父母看来也太过奢侈高调。

    他决定就买中档的洋房,以县城的房价花不了太多钱,而且父母在其他人面前也能够有足够的面子。

    父母苦日子过惯了,生活上也习惯节约,他们一开始就提出买一个勉强能住的就行。

    但是听柏要买洋房,他们又重新思考了一遍,然后觉得如果他们住的地方太差,会不会让儿子丢脸?

    一方面想让儿子省钱,另一方面又想让儿子有足够的面子。

    父母一商量,觉得还是让儿子有足够的面子更重要,反正房子买了放在那里也是资产,不会飞掉。

    于是他们便没什么,同意了买洋房。

    一天时间看房,一天时间付款签约,两天时间柏就带着父母把这件大事也解决了。

    接着带父母和后面才加入工厂的几位阿姨一起,到厂子里报到。带他们熟悉环境,介绍给厂里的管理人员。

    为了让父母尽快适应县城里的新生活,柏又在县城多呆了两天。跟父母一起上下班,带他们逛超市,逛菜场,熟悉县城里的一切生活环境。

    好在这里一下子来了很多熟人,一点都不难适应。山上来的人们饭后一起散步、聊天、牌,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无聊。

    两天后,见父母适应得不错,柏彻底放下心来,告别父母重新回到山上。

    最近好事连连,刚回到村里,就得知一个好消息。

    扶贫干部们正在排查没去县城的人家,恰好那些人家也都是贫困户,是重点扶贫的对象。

    这两天几个扶贫干部正好在柏他们村做工作。

    他们村只剩下老罗家和赵广三两户家,扶贫干部觉得以目前的情况,这两户人家的工作应该比以前好做一些。

    尤其是老罗家,老两口平时有空就喜欢串一串门,喜欢热闹一点的生活。

    现在全村都搬走了,他们不可能去柏山上的厂子里串门,更不可能去找赵广三串门。

    这样一来,扶贫干部就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热闹的生活环境,然后服他们搬下山。

    扶贫干部们好了主意,先解决老罗家,最后再来解决难度最大的赵广三。

    然而事与愿违,工作却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容易做。

    干部们在山下镇旁边的村子给老罗家申请到了名额,可以在那里给他家盖上居住的房子,还有一片种粮食的土地,以及一块完全足够老两口使用的菜地。

    那里生活条件有保障,也能满足老罗两口子热闹的生活需求,可以挑不出毛病。

    他们信心满满,来到老罗家,把情况给他们明,甚至提前祝贺他们。

    谁知老两口听了之后直摇头,

    山下的村子是好,但他们觉得那个地方人生地不熟,他们去了还是孤零零的。

    而且担心那里的村民不待见他们。

    他们都这把年纪了,也不想再重新跟陌生人交道混成熟人。

    总之就一句话,老罗老两口不愿意去,也不敢去,而且态度十分坚决。

    扶贫干部头疼得很,本以为很好解决的老罗家再次遭遇挫折,更别提那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赵广三了。

    就在扶贫干部对老罗老两口无计可施,不知如何劝是好的时候,柏来了。

    柏一方面也是心急想尽快看到村里的两个“钉子户”很好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扶贫干部们对老罗的工作可能会不顺利,便赶了过来。

    多一个人多一种办法,不定自己能帮上忙。

    扶贫干部看到他来,也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柏老板人聪明,办法多,得好好求助一下他,让他多给出出主意。

    罗大爷和罗大妈见他来,倒也热情。

    柏来了也不是一开始就正事,而是先唠家常。

    等气氛聊暖了,柏才半开玩笑半认真起正事,“罗大爷罗大妈,你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想搬下山呀?”

    罗大爷动了动嘴,什么话也没出来,尴尬地笑了笑。

    看得出来他们其实也不是死活不愿意搬,而是搬走的方案没有一个合适的。

    他们也知道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觉得满意的方案,理论上就不会存在,那就不能出来难为人家扶贫干部。

    从他们尴尬的笑容里看出了这一层意思后,柏想了想,“大爷大妈,还有几位干部同志,我倒有一个办法,要不几位听听我的方案?兴许可以让大家都能接受。”

    罗大爷悲观地摇着头,“阿你不用为了我们费这么大劲了,几个干部也这么辛苦,为了我们操碎了心。大家还是聊聊天得了,别再提这个事了,我们搬不成的。”

    几个扶贫干部则像看到了救星一样看着柏,迫不及待道:“柏老板你快讲讲,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