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漆黑的夜, 安静乃至寂寥,总能给孤独的人带来愁思。
何羽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索性开台灯,从床头柜上取来今天刚买的读起来。
时间“滴答滴答”地流逝,何羽茜看得入神, 忘了睡眠。
她明白了罗哲浩向她推荐这本书的用意,也自然而然地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
一口气看完,时间已经指向凌两点。
书中的女主角克洛艾,有着和她一样的经历, 有着和她一样的敏感,也有着和她一样的坚强。
不,故事是理想化的,马克·李维的笔触是温暖疗愈的, 克洛艾自然比她要更加勇敢。
阖上书页, 何羽茜把头仰靠在枕头上,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是不是连赵东屿都觉得,在这段亲密关系里, 自己不够勇敢?
害怕受伤,害怕被外界议论纷纷, 害怕将自己的残缺公开示众。
这些害怕,有错吗?
没有。
何羽茜肯定地想。
可是,她在屡屡后退的过程中, 忽视了一个人的感受。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距离, 比天高, 比海阔,这是客观事实。
她清楚, 他自然也不糊涂。
但他每一次的主动靠近,仍然诚意满满,而她对他的真心,却被犹豫和迟疑覆盖。
如果他们之间的距离是百米跑道,那么赵东屿已经向她迈出了99步,而自己的那一步,却迟迟不敢迈出,迟迟不敢完全交出自己。
换做是自己,也会很受伤吧?
心,不受控制地疼痛起来。
清再醒来,昨夜的愁思满怀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睡眠,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疗愈的好方式。
何羽茜伸了个懒腰,微眯的双眼慢慢睁开。
开手机,点触到罗哲浩的微信对话框,她开始认真地回复消息。
“感谢罗导推荐的书籍,剧本修改的事情我已考虑清楚,就按您的来。”——虽然赵东屿已经宣布退圈,但媒体似乎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只不过把矛头对准了何羽茜。
自媒体发达的年代,标题党肆意妄为,徒有噱头标题的文章,哪怕没有正儿八经的内容,哪怕通篇字句不通、东拼西凑,也可以混个上万的阅读量。
因为他们太清楚大众需要什么了——八卦和猎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精神食粮。
比如今天的娱乐版头条,便以哗众取宠的标题赚足了流量。
“老大老大,又有媒体在乱写了!”
一大早,赵东屿再次被柯的夺命连环call吵醒。
“写什么?”
他按压着太阳穴,声音略带沙哑地问。
“文章链接我发你微信上了,你看……”
一下……
还未完的几个字卡在喉咙口,没有了面世的机会,电话就被“粗暴”地挂断了。
唉,工人真的太不容易了!
柯对着空气摇了摇头,再瞥一眼手机上的八卦新闻,又叹了口气。
赵东屿滑动屏幕,在看到对话框中那一行标题时面容失色——《另觅新欢?
疑似某退圈男星惨遭抛弃(附高清图)开内文,弹出来的图片看上去应该是前两天在片场,罗哲浩和何羽茜凑很近在话,何羽茜脸色微红。
呵……
呵……
赵东屿的嘴角抖动了两下,现在媒体捕风捉影的能力,以及异想天开的水平,真是想和天公试比高。
网友评论再次炸开锅,各种谩骂甚嚣尘上,不堪入目。—哇靠,谁给她脸了?
当代潘金莲啊?
—祝福东屿哥哥早日脱离苦海。—每日一问:
赵东屿和何羽茜今天分手了吗?—是男人就不能忍,东哥赶紧踹了何羽茜这个臭女人!……
牛,真牛!
赵东屿气得把手机狠狠摔在地上,原地转了几圈后,又弯腰捞起被砸得屏幕开裂的手机,一个电话回拨给柯,语气里充满“杀气”“给我查出文章源头,到底谁写的,往死里查,老子告他个倾家荡产!”——另一边,何羽茜正在若无其事地收拾着行李。
按照约定,明天她就要跟着剧组到海边出差。
这两天忙着修改剧本,已经好几个晚上熬夜到凌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外出散散心。
“叮咚~叮咚~”门铃好脾气地响了起来,何羽茜哼着曲儿前去开门。
来人是Linda,最近她有事没事就往何羽茜家里跑。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上次促膝长谈知道了Linda其实是赵东屿的粉丝,何羽茜非但没有对她竖起戒备心,反而挺喜欢她直来直往的性格,也乐意和她交往。
所以一来二往的,两个人竟然越来越熟络了起来。
Linda举起手机亮着的屏幕问何羽茜:
“热搜新闻你看了吗?”
何羽茜随意扫了一眼,便明白了Linda的来意,耸了耸肩膀,点了点头:
“嗯。”
“看了你还能这么淡定?”
何羽茜的反应再次刷新了她在Linda心里的印象,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早就暴跳如雷甚至突发心梗了。
果然,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不简单的女人。
何羽茜不以为然地:
“不然我能怎么样?
嘴巴是别人的,日子是自己的,况且——”某个不简单的女人轻轻叹了口气,:
“况且,在经历了网友对我长达一个月的狂轰滥炸的辱骂后,我基本上已经形成免疫。”
叹气声到底还是泄露了一点脆弱的情绪。
Linda上前摸了摸何羽茜的肩膀,:
“如果难受,就出来。”
何羽茜停下收拾行李的手,摇了摇头:
“没事啊,我真的不难受了,只是连续熬了几天夜,感觉有点累。”
看着何羽茜整理出来的一个大行李箱,Linda问:
“你要出差吗?”
何羽茜一扫疲惫的面色,笑得如晴日暖阳:
“对啊,要去海边,好久没有出去外面看看了,现在甚至有点兴奋。”
笑容是会感染的,情绪也是,Linda也笑了:
“出去散散心也好。”
何羽茜此次跟组去到的海,位于中国南部的一个渔港镇,民风淳朴,土产富饶,近些年镇大力发展起旅游经济,前往观光的旅游客多了起来,民宿生意也随之兴起。
何羽茜和Linda凑着脑袋搜索当地的旅游卡点,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哪里的项目比较好玩,哪里的饭店比较好吃,哪里的东西卖得比较便宜,哪里的照片会拍得比较好看。
“搞得我都想去了。”
Linda发出羡慕的长叹:
“话我能不能跟着你一起去啊?
费用我自理。”
“嗯,这个……”
Linda竖起三根手指放在脸边,认真地保证道:
“我绝对不会影响到你工作的,就当顺路搭伙儿,行不?”
何羽茜心想,反正自己过去也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便点头答应了。
“你真好!”
Linda激动地伸手搂住何羽茜的肩膀。
然而何羽茜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海边之旅,会让她的人生发生再一次彻底的改变。——这座名叫虎头湾的海湾镇,从前就是个破落的渔村,靠海吃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生意逐渐带动了当地经济,很多村户都靠出海捕鱼为生为业。
近年来,自媒体越来越盛行,当地的渔民也开始有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意识,架起自拍杆和拍摄设备,建起自己的社交账号和营销平台,生意自然是比以前更加红火了。
所以,当摄制组来到镇的当天,几乎全村的人都围了过来,一来是实在稀奇,二来是拍些路透还能在网络上蹭个热度。
“这来的都是什么明星啊?”
村头的茅家老太一边刮着鱼鳞,一边问在一旁探头探脑拍照的孙女巧妹。
巧妹今年刚上初中,对于追星十分热衷,她不停地按着手机上的快门键,恨自己的手机不够高级,没有长焦远摄功能。
“邢之源和路冰然,鲜肉,现在他俩可火了。”
“什么鲜肉老腊肉的,看看那细胳膊细腿儿的,海风一刮能给搁趴下。”
茅家老太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
她年纪大了,看不懂现在年轻人的跟风和时尚。
“奶奶你不懂,现在大城市都流行这样的。”
巧妹争辩道。
“大城市哪有我们虎头湾好?
要吃什么海鲜,从海里捞捞就有了。”
茅家老太如是。
“那是因为你没去过大城市,大城市可好了,有摩天大楼,有好看的衣服,有大型超市,哪哪儿都比这破村子强多了。”
茅家老太看着一脸志存高远的孙女儿,摇头叹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家庙破,留不住人啊!
巧妹嫌在院子里拍不清楚,往外挤进了人堆儿里。
人群推推搡搡,伸头探脑,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水泄不通,剧组人员不得不大喝:
“往外去啊,往外去点,不要影响剧组拍摄!”
何羽茜没怎么经历过剧组拍摄,好奇地四处转悠,连手机上赵东屿的来电都没有及时回复。
赵东屿最近很忙,方氏父子的事情告一段落,他通过一些手段,获取了华曼影视15%的股份,摇身一变成为第三大股东。
华曼影视现在面临重组,各种大会议不断,令他抽不开身。
何羽茜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并不妨碍她被好奇心分散了注意力。
剧组借用了茅家老太隔壁的民宿作为拍摄基地,第一天进驻要安排的事情非常多,何羽茜乐得清闲,和摄制组场务了声招呼便离开了基地。
好不容易从拥挤的人群中逃出来,何羽茜掀了掀领口的衣服,黏腻的汗水令她感到有些烦躁,腿上包裹的长裤布料也让她格外难受。
回到旅馆房间,她冲了身热水澡洗掉一身燥热,然后在开的行李箱前陷入了沉思——那是一只金属粉色的义肢,德国克罗德公司研制的最新款动力式膝关节,可以辅助行走,价格昂贵异常。
何羽茜记得临行前,赵东屿捧着一个用白色丝绒带系着的墨绿色礼盒递到她面前时候的认真模样。
她也记得自己在礼盒拆开看到礼物时的掩面而泣。
礼盒里夹着一张卡片,赵东屿用他那并不漂亮的字体一笔一划地写着:
想把自由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