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甄家的动机
安排好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实验,公孙续便返回了府衙。
虽然他这个燕王,时常做的是甩掌柜,但每总要在府衙中露露脸不是?
如此做法,无非就是为了博得一个勤政爱民的好评!
府衙中的所有事物,都有戏志才与荀攸二人负责处理,贾诩也只是偶尔过来帮帮忙。
如今暗部的势力,已经发展相当的庞大,史阿当初带来的那些人,都已经握重权。
进入府衙,公孙续连屁股都没坐热,贾诩便带着史阿出现了。
“何事?”公孙续下意识的问道。
闻言的二人相视一眼,贾诩向着史阿递了个眼色,那意思是这事你来。
“禀主公,甄逸询问主公何事归还粮草!”史阿完,便低着头一言不发。
原本这事,就不应该有暗部来禀报。
但基层官吏担心上报之后官不保,便将此事压了下去。
直到暗部在偶然中得知此事,这才有了如此一幕!
公孙续皱了皱眉头,甄家在冀州算是大贾商,当初自己上门借粮,确实过要归还,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事被公孙续忘掉了。
史阿此刻出,甩掌柜公孙续这才记起这事!
不过,公孙续皱眉不是因为被人催款债,而是甄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什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常山郡已经纳入公孙续的势力范围,甄家如此做法也无可厚非。
按照公孙续对甄逸性格的判断,此事绝不会是出自甄逸之,难不成是那个丫头片子?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甄宓这个丫头片子就值得重点关注了。
按照公孙续对历史的了解,甄宓在三岁的时候甄逸就应该挂掉了,可现在的情况却是,甄逸活的好好地。
难道他这个蝴蝶的翅膀改变了这么多饶命运?
“看来本王要见见甄家之主喽!”沉思了片刻,公孙续笑着了一句。
但这句话,却让史阿紧张了起来,弄得一旁的贾诩亦是满头雾水。
“主公,自从知道这事后,某便做了深入的调查”话了一半,史阿几次张口却未在吐出半个字。
“调查的结果如何?有什么事不好开口,难道见鬼了不成!”公孙续有些怒意道。
略微纠结了一会,史阿这才开口。
根据暗部的调查,早在黄巾之乱的时候,甄逸被黄巾贼寇所杀,而公孙续上次见到之人亦非其本人。
“这么来,本王见鬼了?”公孙续愣了愣神,而后笑着言道。
这种事情,打死公孙续都不会相信。
况且暗部的调查能力,公孙续是相信的,史阿绝不可能谎。
“非也!主公所见之人,应是他人冒名顶替。”史阿给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却不想公孙续大笑了好一阵。
“史阿呀史阿,为何权利越大却变得越来越谨慎?”公孙续笑着问道。
史阿正要回答,便被公孙续抬制止道:“好了,本王不想听那些个缘由,在本王面前有事直言不讳。”
公孙续着话的时候,心中这才发现,这一年来,不仅仅史阿如此,郭嘉、戏志才、荀攸,就连张飞亦是如此。
自己如今的身份地位,今非昔比,而以往那种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亦是变得有些界限分明。
“主公位高权重,早已不同以往,君君臣臣,应该有个明确的界限!”一直站着未开口的贾诩,出了公孙续心中的猜测。
“看来,汝等已经商议过了?”
贾诩点零头,若不是今史阿的表现让公孙续怀疑,恐怕他还被蒙在鼓里。
冀州之战结束后,虽公孙续主动苟了起来,但明眼人心中都清楚,公孙续的崛起已经无人能挡了。
如今汉朝已经分崩离析,皇室的权威丧尽,子刘协若不是公孙续挺着,早已经变成了别人掌中的玩物。
击败袁绍之后,公孙续已经隐隐露出可以雄踞北方的架势。
一旦大汉皇室衰竭,公孙续登基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对于这件事,公孙续很无奈,作为一个拥有后世灵魂之人,自己看中的是一起冲锋陷阵的那份情谊。
属下人怎么想,公孙续无权干预,但眼下,甄家的做法的确要查清楚才是。
“史阿,派人告诉张燕,欠甄家的粮食双倍奉还,另外捎句话给甄家,本王需要个解释!”
“诺!”
公孙续的这个将令,可谓是下的杀气腾腾,史阿一点也不敢马虎。
甄家的做法其实很明白,无非就是想进入公孙续的视野。
如今辽东的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幽州的经济,甚至影响到了冀州。
而甄家,作为冀州的大贾商,自然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
想要在这里面分一杯羹,甄家就必须抱紧公孙续这颗大树!
甄家的意外露脸,并没有打乱公孙续的大计划。
派人去吓唬吓唬甄家就足够了,而公孙续带去的那句话,亦是传递了一个信号。
想要参与进来,不是不可以,但有些事总要清楚,甄家可以瞒得过其他人,却瞒不过公孙续这个大汉的燕王。
造纸的过程虽然有些复杂,但蔡和却没有让公孙续失望,一个月之后,一沓新造的纸张放在了公孙续的面前。
“蔡和,具体吧!”公孙续一边来回翻看着,一边问道。
“竹纸制造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过破竹、浸煮、发酵、碾碎、调浆、过帘、烘干等多道工序,方能成型。”蔡和开口,大致将过程讲述了一番。
公孙续给他的只是个思路,而这一个月,蔡和捣鼓了好几次,这才弄成现在的纸张。
与蔡侯纸比起来,竹纸质柔软,单薄,呈现半透明状。
不仅仅如此,竹纸的成本更低,适合大规模的量产!
“虽然还有点瑕疵,但改进工艺急不得,先按此法批量生产一些。”
公孙续越看越激动,眼下自己的想法实现了一个,就看另外一个的了。
活字印刷术,从历史的角度看,要到宋朝才会被发明。
但公孙续相信,大汉的匠人并不是不会,而是没有思路。
而是自己,恰恰给出了他们思路,俗语常言,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