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教不了 大船

A+A-

    尚书房除了老八的师傅以外, 所有任职的人都换了一遍,胤祚认认真真量面前的老人。

    “我喜欢明史,从今日起开始讲。”胤祚并不是在为难师傅刻意的找茬, 梦里的大船让他记起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本身对这部分历史十分好奇向往, 何时也能如郑和一样拥有船队出海远行, 而不是困在污浊的宫里勾心斗角。

    齐师傅吓白了脸, 明朝已经灭亡了,还有大量着反清复明旗号的人在外掀起风浪,明史相当于禁忌, 岂是能拿到课堂上大肆宣讲的?

    讲了被扣上个崇明讽清的大帽子,不光是他一个人的脑袋搬家,九族之内恐怕无人幸免,不讲便是学识不足矣做皇子师傅,德不配位之人的下场,参照昨日一众尚书房师傅被罚可见一斑。

    早闻六阿哥不学无术,坑人绝对一把好手,同僚惨状虽未亲见却感同身受,今日不幸摊上六阿哥当众找茬, 这还让不让人活!

    其他人闻声面露惊色,一致认为老六又在找新师傅的麻烦, 就是不知老六到底哪根筋搭错了,下套手段与日俱增, 不禁替齐师傅哀悼一声。

    齐师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冷汗沁出顺着面颊滑落,心里面胆战心惊磕头口称:“奴才学识有限,实在讲不出来, 六阿哥恕罪。”

    满怀希望的心情彻底败坏殆尽,胤祚平静的面容瞬间阴云密布,“好啊!”

    齐师傅险些吓尿,浑身抖成筛糠,一个劲的求饶自贬。

    其他同僚心里颇不是滋味,对六阿哥格外挑剔肆意妄为的做法极不认同。

    课上不下去,胤祚心气不顺,话都听不明白诚心给他添堵。

    一气之下胤祚抬脚走人,自己查资料去,这也怕那也怕能教出个屁,简直倒胃口。

    顾生一惊,不清楚尚书房内具体发生了何事,就见六阿哥拉着脸走出来,快步追上前把人送到文渊阁后,立即折返询问内幕,而后火速报给皇上。

    “昨晚做恶梦了?”康熙一边批折子一边问。

    “好像是,只头疼,其他只字未提。”顾生如实回道。

    康熙的关注点放在明史上,“他喜欢便讲,读史有助于取长补短,胆子不行想太多不堪为师。”

    梁九功、顾生闻声默默垂首替齐师傅掬一把同情泪,想太多顾前不顾后,实惨。

    搁下手上的折子,康熙捏了捏眉心,“命张英去教六阿哥,胤祚喜欢学什么让他自己选。”

    “嗻。”梁九功这就去传皇上口谕。

    康熙命顾生:“他要是不愿意呆在尚书房,挪到南书房另辟出一间屋子学习。”

    顾生懂了,六阿哥只要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学什么都不用讲究,其他阿哥就连太子都没这份殊荣。

    张英领旨,理了理衣冠这便去文渊阁见六阿哥。

    顾生当着张大人的面,向六阿哥传递出皇上的叮嘱。

    胤祚听在耳中,解读出康熙想就近听墙角的心思,看他能出多少惊人之语,可以,不排斥。

    “明日再换,今天就在这边上课。”先从互相认识起步,胤祚没有一开口就拿明史试探。

    张英这个人在电视剧中有名,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十分受康熙重用,只不过是为了拉拢汉臣的一个标榜,有名的是其子张廷玉。

    康熙心里实际上把满汉分得十分清楚,书上关于张英的事并不多,胤祚只知道一件。

    张英不动声色观察六阿哥,凭一己之力掀翻整个尚书房的皇子,眼睛里的东西太多。

    “聊一聊张大人的故事。”胤祚抛开之前恼人的火气,心平气和带着些许调侃只为八卦。

    张英一时卡了壳,来的路上他都已经准备好如何应对六阿哥刻意刁难,没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所有的腹稿了水漂。

    “臣没什么可的。”张英读懂六阿哥所问,补上自己的生平。

    干巴巴的回答胤祚不是很满意,“家里呢?”好想直接问张廷玉时候的糗事,话到嘴边住。

    六阿哥对自家私事感兴趣?张英仔细看了眼对面一本正经发问的皇子,不像是故意羞辱他,难不成真是好奇心驱使问出这种话?

    “臣家里也没什么可讲的。”像个等着听故事的孩子,张英这一刻觉得六阿哥并不像传闻中那般难以相处。

    胤祚摇了摇头,“人的一生岂能没有高兴或愤怒的事,就当是讲故事。”话得十分明白,就是要听故事。

    张英难为的头都要炸了,收回之前对六阿哥的评价,绞尽脑汁搪塞。

    “臣就讲明朝历史上那些有意思的事。”张英自己找台阶下,指望不上六阿哥会放他一马。

    算了,张英不逼也没用,胤祚收了心,“讲讲郑和这个人,下西洋的壮举以及利弊得失。”

    “六阿哥已研读过了?”张英重新把好的腹稿找回来,逐字斟酌后改了几点。

    “看过,不甚明了,挺羡慕。”胤祚赐了坐,抬头看人脖子难受。

    张英顺从的坐到六阿哥对面,先了郑和这个人官面上写在史书中的评价。

    胤祚抬手断张英的表面文章,“这些我都知道,你对郑和的评价是什么?对明朝众多举措中哪些可以延用,哪些可以优化改进,而不是一味的害怕禁声,荒废了前人的起发或是开拓。”

    张英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捂着嘴低咳几声,看着六阿哥的双眼,一字一句道:“臣是汉人,有些话不便解。”遮遮掩掩反到适得其反。

    “怕了。”胤祚点了点头,双手交叠在一起,“你教不了我,滚吧。”

    一点不上道,自以为拿出真诚的话解释,无疑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搪塞,胤祚很烦这种自作聪明的明哲保身手段。

    “六阿哥!”张英大吃一惊,没几句话他就被免职了?

    “什么时辰了?”胤祚有点饿,起身问顾生。

    顾生为张英点了一排蜡烛,“快午时了。”

    “去乾清宫蹭一顿,你先去禀明。”胤祚发了顾生先一步去安排。

    顾生瞟了一眼未能找出六阿哥不满的张英,“嗻。”

    张英站在原地尴尬二字就差写在脸上,难道太直也不对?

    胤祚丢下张英,独自一人前往乾清宫,以后再也不期待所谓的大学士,有问题找康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张英在屋里站了一会,头都快炸了,这事要怎么办才好?难不成他将步上尚书房同僚的后尘?

    六阿哥很可怕,问的问题太过刁钻,简直不给人留活路,张英心情复杂的追上六阿哥,一路护送到御书房,他则跪下向皇上请罪。

    “臣无能,学识有限教不了六阿哥。”张英抱着最坏的算,额头重重磕在地上。

    “你是要上天不成!”康熙奇了怪,两位大学士一个也瞧不上,翅膀没硬就想飞。

    胤祚觉得无比冤枉:“哪是我之过,张大人直言对明史中人物见解不敢大肆批驳。”

    康熙没忘张英汉臣的身份,量胤祚一眼,不像是故意找茬,挥退一无事处的张英,“朕给你讲。”

    “实在不会再问皇阿玛。”尽量不扰到康熙,胤祚坐下等饭吃。

    康熙心思深敏锐异常,结合胤祚昨晚到今早的种种言行举止,不难推测出,“梦到大船了?”

    胤祚不否认,忽闻殿外一声声响亮的鸟鸣,是喜鹊飞过叫得欢。

    “早报喜晚报财,不晌不夜有人来。”胤祚顺嘴秃噜了一句。

    有人要来?海上?康熙朝梁九功递去一眼。

    梁九功马上会意,这几日着重留意关于海上的一些消息。

    “明朝的船出类拔萃。”胤祚看向康熙的眼里写着羡慕想要四字。

    “国库不丰。”康熙开了海禁,税收显著提高,碍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种种原因搁置了全部开海的念头。

    胤祚不禁畅想:“大国出使海外贸易,各种没见过的东西拿出来卖,国内的东西出口,银子满天飞。”

    康熙乐了,“吃你的,做梦填不饱肚子。”

    胤祚提这些就是为了在康熙正值壮年雄心壮志不减时,改变日后到了老年越发惫懒耽于享乐,充分将国力拔高。

    胤祚边用边:“总做梦也不好,太累。”

    “屁孩,有朕十分之一累?”康熙一瞪眼,“想学的东西尽力去学,装样子可不成。”

    “为了自己而学,骗自己没必要。”胤祚有认真看书,历史中的字里行间令人沉迷。

    下午骑射课,长高不少脚能够到马上的脚凳,脱离谙达的帮助可以自行驾驭跑两圈。

    之后射箭,能与太子不分伯仲平分秋色,胤祚提出火铳的练习。

    从老大到老八羡慕的看着老六自行更改课程,握弓的手紧了紧。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胤禔不得不承认老六有两把刷子。

    胤祉继续练全当耳旁风,不去和太子比较,反而和老六论高低,大哥这是越发的倒退失了上进心?

    胤禛默默的练着听着不言不语,心里无不嫉妒,同一个娘胎里出来,为何老六比他在骑射上更出类拔萃。

    更可气的是皇阿玛居然不再给老六安排师傅教导,放任自流?不见得!

    胤禛心里不是滋味,老六到底哪里好了,偏偏深受皇阿玛看重,一出事倒霉的绝对是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