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V21 要我说,你闺女才是个祸害!……

A+A-

    大娃和二娃对杜若云的话深信不疑, 安心在家复习,二娃学的要比大娃扎实,杜若云就让二娃带着大娃一起学。

    大娃在岛上折腾了十多年, 人黑黢黢的, 二娃却是一个奉行‘生命在于静止’的娃,兄弟俩往一块儿一站, 一黑一白,简直就是黑白无常。

    杜若云眼看着俩兔崽子长到快要成年的岁数, 个头也都追上了她,心中颇有一种‘吾家有儿初长成’的自豪。

    住在隔壁的孟嫂子听杜若云要送大娃和二娃去参加高考, 大受启发,当天就给谢宁和谢娴各自去了通电话。

    谢宁这些年过得还好,虽苦了些累了些, 可钱和票上有孟嫂子接济着,物资上真缺了什么也会有孟嫂子给寄过去, 每逢夏收与秋收, 他还会给孟嫂子寄回一些土特产来。

    谢娴就厉害了,她原本盼着谢宁与她下乡下到一块儿之后好帮她,没想到谢宁死都不愿意去她下乡插队的那地方,她倒是经常给孟嫂子回电话来, 不是缺钱就是缺票, 三次电话里头,总有两次是要东西,剩下的那一次不是抱怨婆婆不好就是抱怨男人不行没本事。

    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吃了这样的苦,孟嫂子能不心疼吗?谢娴每一次电话回来,孟嫂子都会抑郁两天, 还会找杜若云来诉苦。

    杜若云是心底看不上谢娴,她觉得这姑娘见识短眼皮子浅,一点儿都看不出是军旅家庭出生的自矜与傲骨来。

    孟嫂子同她诉苦一次两次,杜若云忍着吐槽的欲-望也能宽慰孟嫂子几句,可孟嫂子的吐槽频率实在是太高了,杜若云烦不胜烦,索性嘲讽buff全开,字字句句都往孟嫂子心上戳。

    “要我看啊,你那闺女就真不是个东西!当初念高中的时候就处对象荒废学业,连带着谢宁都跟着她遭罪,下乡之后不好好干活,响应伟人的号召,为了偷奸耍滑和躲懒,就把自己给嫁到了乡下去。”

    “她自个儿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也得走到头!我要是孟嫂子你,我就算再心疼,也不会娇惯着她,更不会再放纵她!你家谢宁都比我家大娃二娃大十好几岁,谢娴比谢宁还要大几岁,现在谢娴都要三十出头了吧,你还替她操心?操心操到老?操到坟头里面去?”

    “我想一下我三十岁在干啥,早些年吃了公婆的苛责,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带着大娃和二娃来到岛上自个儿过日子了,我要谁帮衬了?”

    孟嫂子被杜若云得心里发堵,“杜啊,话也不能这么,你嫁的是国栋,他有本事有能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原本还是老谢的下属,现在已经和老谢同级好多年了。老谢国栋战功厚,下一次再晋升的话,国栋上去的可能性要比他大得多。你嫁的好,日子自然能过顺了,可谢娴嫁的……起来就心堵。”

    杜若云不认可孟嫂子的这话。

    “嫂子,我话难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咱俩做邻居十几年,你知道我是什么样的性格,我就直来直去地同你。我嫁得好,可我比李国栋赚的少吗?我的时候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我爸妈哪有你和谢旅长的文化水平高?我娘家的条件哪有你们家的条件好?”

    “就我娘家那条件,都能把我养成一个劲儿向上钻的性子,我的眼光能找到李国栋这样的,谢娴文化水平比我高,家庭条件比我好,却谈了两次这样的对象,那嫂子你是不是得和谢旅长反思一下,是不是你们的家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谢娴自个儿的眼光有问题。”

    “上次同高中那老师处对象,你能是谢娴年轻不懂事,让人骗了。可谢娴下乡之后又谈的这个呢,我看着还不如上回那个呢,又是被骗了?别人能吃一堑长一智,就谢娴少长了个脑子?回回被骗回回上当?”

    孟嫂子:“……”

    “好歹是我闺女,你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孟嫂子语气有些幽怨。

    杜若云冷笑一声,“不是我不给你面子,是你闺女不给你长脸。三天两头电话回来,这儿不如意那儿也不如意,咋,乡下的人民群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里?还是你闺女觉得自个儿是旧社会里的公主,半点苦都吃不了?路是她自己选的,人是她自己看上的,现在后悔了,觉得过不下去了,早干嘛去了?”

    “要我,你闺女才是个祸害!当时给你电话是怎么的,人家那男的家里好,对她也好,咋现在就男人没本事婆婆不是个人了?要是真如她现在的,当初是她撒谎还是她眼瞎?要是当初她没撒谎,那男人是真的好,那你闺女就是个搅家精,人家要是没娶谢娴,在乡下娶一个性格好的,过得是啥日子?遇到谢娴真是遭了报应。”

    杜若云的耐性向来就不好,最是见不得别人塞给她负能量,因为同孟嫂子是老邻居的缘故,她才忍着没爆发,这会儿孟嫂子又来给杜若云点了把火,杜若云不想忍了。

    在她看来,孟嫂子人是个好人,但在教育闺女的这条路上,属实走的有点偏。

    孟嫂子大概也是察觉到杜若云语气里的不快,岔开话题又聊了几句便回家去了。

    杜若云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同李国栋,孟嫂子被她毫不留情地怼了一通,一时半会儿大概是不会过来了。

    李国栋心里惦记着部队里调任的事儿,应和杜若云的时候有些心不在焉,杜若云也没多问。

    等到下午的时候,孟嫂子又来了。

    她顶着一张苦瓜脸,开口就是,“杜啊,你的太对了!谢娴就不是个东西!她刚刚电话过来,和我想同她那男人离婚,把孩子撂给那男人家,她要考大学,考上大学之后回城,还自己受够了乡下土里刨食的苦,一天都不想在乡下过了。”

    杜若云:“……”

    “知青想回城,这个我能理解。她想和乡下的男人离婚,我也能理解,可抛下孩子不要……这行为是不是有点畜生?是个当妈的人出来的话吗?嫂子,我没记错的话,谢娴在苏中那边,生了三个吧,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她就一个都不要了?”

    杜若云让孟嫂子见识到了‘没有最噎人只有更噎人’的魅力,一句‘畜生’差点把孟嫂子的心肌梗塞,可孟嫂子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听杜若云不讲人话的心理准备,这会儿只是觉得这话噎耳朵,但能忍住。

    “杜啊,先别这个,你帮我想个招,这该咋办啊……谢娴是我生的,她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抛夫弃子这事儿她绝对能够做得出来。这要是你闺女,你会咋办啊……你站在我的角度上帮忙想想办法,支个招。这事儿我都不敢和老谢,不然老谢铁定会电话给谢娴,直接同谢娴断掉父女关系,他那脾气,不会认谢娴这个闺女的。”

    杜若云扯了扯嘴角,也不再站着话不腰疼了,开始忖度谢娴这情况。

    “嫂子,我要是你的话,我肯定会电话给她骂一顿,哪有这么糟蹋人的?然后就是断了给她的支持,她想要粮食,那就自己下地去种,她想要钱和票,那就和她男人一起挣!要我,谢娴敢这么闹,还是因为有恃无恐,觉得自个儿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如此,反正有你和谢旅长在后面支持着,万一闹成功了,她就算是脱离苦海了。”

    “换句话,你和谢旅长就是帮凶。”

    “不过话回来,我记得之前你同我过,谢娴在福城上高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咋样,大学是她想考就能考得上的?同她一块儿竞争的,是大娃和二娃这种一直都好好学习的。你真没必要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兴许谢娴就是这么一这么一闹,人家回去之后连书本都不会翻一下,只有你愁白了头。”

    “退一万步讲,谢娴真的考上大学了,人非要抛夫弃子,凭你闺女那倔驴一样的性子,你能拦得住?你只能让自个儿放宽心,人都‘事不过三’,谢娴总觉得自个儿前两回没遇上好人,第三回 总该遇上对的人了吧。”

    “她同乡下那男的结了婚还生了娃,离婚之后互不干涉也挺好的,谢娴图人家乡下一家的帮助和庇佑,也把自个儿最好的十年搭了进去,还给人生了三个娃,谁都没讨到好处,大家都是受害者。你要是实在心疼外孙和外孙女,有空没空接济一下,别因为你闺女不做人,你这个做外婆的也不做人,事儿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孟嫂子听着杜若云的剖析,得出一个结论来——杜若云绝对是个铁石心肠的。

    别人家遇到这些事儿之后,哪个不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左右摇摆,被剪不断理还乱的千头万绪耗尽心力,可在杜若云这儿,一切都可以快刀斩乱麻。

    “杜啊,我真……真有点羡慕你。”孟嫂子感慨了一句,又同杜若云起了另外一件事,“我听老谢,你家国栋马上就要升了,而且不是再在海军这个体制内,是要进京都最上层最核心的那个圈子,啥时候走?”

    杜若云:“???啥?李国栋没同我啊,我压根不知道呢。”

    “上面的意思是,国栋正值壮年,没必要一直都守在彭浪岛上,应该由实战派转成战略派,这会儿就算把人召到最核心的圈子里去培养了。就和下象棋一样,一直守在岛上的话,始终脱不了‘兵’的范畴,可是进入到那个核心的圈子里去接受培养,就是朝着‘将’去了。”

    “原先我就觉得你家国栋有点可惜,当年同黄礁岛国的那一场海战,直接换来十多年的太平,出了杀气与威风,功勋簿上记好几笔都不为过,结果就是从团生成了旅,在这位置上一熬就是好多年。现在看来,上面做的决定都有深意。国栋在这个位置上熬了这么多年,积累够了,换来的何止是原地飞升啊,老谢可把不少人给羡慕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