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跟随
这份不舍,在回去的路上,终于无可抑制地流露出来。
她坐在摇摇晃晃的马车里,紧紧握着他的手,觉得有满腹的话要跟他,却又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起。
萧绍棠从前并没有什么跟女子相处的经验,也并不如京城那些风月场中滚过来的公子哥儿一般懂得女子的心思,可是只要白成欢一个眼神,他就足以看出她的不舍与依恋。
这样的认知让萧绍棠心口升出无线的温存与不舍。
他将她揽在怀里,置于膝上,低下头去,在她看不见的地方轻轻地吻了吻她的发丝。
“欢欢,跟我走吧,还来得及……”
“不,我不能走。”她静静地依偎在他的膝上,咕哝了一句,又接着交待他:“你好好地去剿匪,不许不经我同意纳妾,不许受伤,不许逞强……”
“好,我纳妾,不受伤,不逞强……”
他一一地答应了,眼眶却酸涩不堪。
他亲手扭回家的这个瓜,终于让他感受到了甜蜜的滋味,却又要这样分离。
他将她抱起,温热的脸颊紧紧地贴着她柔滑似软软的白玉豆腐一般的侧脸,低声跟他心爱的姑娘告别:
“欢欢,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带你走,我们还没有生儿育女,还没有子孙满堂,我们还有一辈子呢,我发誓,这一辈子,都不会负你,好好地等我回来。”
怀中的女子只点了点头,并没有再什么。
直至深夜,两人并枕睡去,白成欢才悄悄地睁开了眼睛。
她伸出手指,在他斜飞的眉毛上,睫毛长翘却紧闭的双眸上,高挺的鼻梁上,薄薄的嘴唇上一一划过,将这张脸深深地印在心底。
“萧绍棠,我等你回来,你一定要回来。”
月色冷清地透过窗纸洒在鲛绡帐上,朦胧如霜,她紧紧地依偎在他的肩头,却觉得温暖如春。
直到身边的人发出均匀的呼吸声,萧绍棠才微微睁了睁眼,嘴角噙着笑意,将拢在她腰间的手臂紧了紧。
良宵苦短,就算他尚在为太爷守孝,什么都不能做,又怎么舍得就此睡去?
真想将她强行带走啊……可那样,她一定不会喜欢。
她是他将要相伴一生的妻子,而不是他的附庸与傀儡。
萧绍棠心猿意马,胡思乱想地度过了这短暂的一夜。
熙和五年正月十六,秦王世子领命赶赴西南剿匪,自此如龙入海,大齐风云,就此正式掀起。
白成欢站在京城外的官道旁,目送萧绍棠带着随行侍卫与皇帝给的寥寥数骑远去,直到什么都看不见了,才收回了目光。
来送行的人,除了站在她身边的白祥欢与徐成乐,寥寥无几。
这样的寥落冷清,与当日大哥徐成霖离开时皇帝率百官相送简直是天差地别,不过也是预料之中,毕竟人人都知道皇帝是因为不喜秦王世子才让他去西南剿匪的,不管私底下心思如何,明面儿上自然是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
回程的路上,徐成乐也与他们告别,只有白祥欢坚持送她回秦王府。
白成欢坐在马车中,望着外面骑马随行的白祥欢,心头暖意涌动,这也是她的亲哥哥呢。
她多了一双疼爱她的爹娘,多了一个将她放在心上的亲哥哥她的人生推倒重来,有千般不好,都抵不过这一样好。
到了秦王府,白成欢命人给白祥欢上了热茶点心,掩去了因为萧绍棠离去而生的失落,笑盈盈地与白祥欢话:
“哥哥,你最近读书读得如何了?”
白祥欢起读书,眼底有了笑意:
“在京城跟着徐二少爷出去拜访了不少名师大儒,确实比在虢州之时进益许多,不过我已经与娘亲商量过了,如今世道如此,等到过几年天下太平了,再考功名不迟。”
白成欢点点头,李氏是个眼光犀利的妇人,自然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所以去年秋天的秋试白祥欢也就没有参加。
“转眼春闱又要到了,去年秋天选中的士子必定会涌入京城赶考,哥哥到时候不妨多与人会文结交一番,我也会留意有哪些名师,可让你拜入其门下,潜心向学。”
白祥欢想起娘亲叮嘱的那番话,犹豫了一下,只是点点头,到底没有什么。
往西去的官道上,萧绍棠走了一时,远远地就望见前方僧袍飘飘地一个人影,驰近了一看,正是曾经在他面前危言耸听,诋毁成欢的圆慧和尚。
萧绍棠脸色就沉了下来,下意识地就要扬鞭离去,却不防圆慧是个有几分功夫在身的人,僧袍飘动间,已然上前,拦住了萧绍棠的马头。
“大师这是何意?”
萧绍棠也没有装作不认识圆慧,只是态度极其冷淡。
圆慧也不计较,慈眉善目地双掌合十:
“贫僧准备南下普渡众生,只是路途遥远,前路艰险,还请萧施主带掣贫僧一程,也算结个善缘。”
“哼,大师既然有此宏愿,何不一步一步走至南方?沿途皆是众生,大师尽可普渡。请恕本世子还要赶路,大师请让一让!”
萧绍棠态度冷淡直白。
他知道圆慧必定有所图,他才不会要这样居心叵测的人跟在身边。
圆慧却不让开,反倒抬头,定定地看向萧绍棠:
“萧施主何必如此固执?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并非贫僧妄言,萧施主实在不该迁怒贫僧。天意让贫僧在此遇见萧施主,萧施主何不顺从天意?”
“天意?本世子,从不信天意!”
萧绍棠罢,调转马头从旁绕开,疾驰而去。
圆慧也不再纠缠,望着他的背影微微叹息,却脚步坚定地跟了上去。
怎么会没有天意呢?
这一世,他就是来改变天意的,不过他与宋长卿相商过后,决定提前走上南下的这条路。
前世等到山河破碎,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这位秦王世子才冒出头来,那么今生,他就提前相助于他,既是天命所归,那早些换人,或许还能免众生黎民于苦难。
宫中,詹士春再次向皇帝提及了罪己诏之事。
“朕想缓些日子。”
当日太庙祭祖之时香烛折断,皇帝震惊之下答应了詹士春会下罪己诏,可这些日子看着风平浪静,祖宗并没有怪罪的意思,皇帝就有些想要抵赖了。
詹士春也不多言,垂首应是,掩去了眼底的晦暗。
既然开始了,哪有这么容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