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家家户户养猪崽

A+A-

    因为水泥路越修越长。

    凉京的商品也开始向其他城池蔓延。

    而其他城池的百姓来凉京玩的也越来越多。

    这是一种虹吸效应,让整座凉京看上去都拥挤了起来。

    因为客源的增多,莫少珩又不得不增加工厂的工人的数量了,以此来提高产量。

    这还是水泥路初步连通了几座临近的城池而已,等以后,修的水泥路越来越多,需要流通的商品还会更多。

    以前莫少珩也不是没有想过扩产,但是因为道路不通的原因,运输实在太过麻烦了。

    开春,朝廷举办的第一场招聘会,莫少珩又成了甲方大户。

    这一次,连临城的百姓,都有好多来应聘的,现在道路方便了嘛,以前觉得十分远的距离,现在似乎也不远了。

    第一次来凉京,估计就跟第一次进大都市的感觉差不多。

    漂亮的环境,欢快的气氛,繁荣的商业。

    经常能看到一群货郎在商铺的门口排队。

    走过去一问。

    货郎乐呵呵地答道,“这是员工福利,我们每个星期都可以凭员工牌领取,我们在排队领奶茶呢。”

    “我们上周每人一人领了一包鸡爪。”

    “哎呀,不和你了,轮到我了。”

    的人儿,都还没有柜台高,举起胸口挂着的员工牌子,“常温,多加糖,谢谢。”

    然后捧着奶茶,插上麦秆,吸一口就要露出舒服的表情,就像大多数凉京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生活。

    “还是我们的奶茶最好喝。”

    这样的画面,多少会让人外来者顿足观看很久,在他们看来,凉京真的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样。

    能生活在这里一定很幸福吧,就像这些货郎一样,走到哪里都笑声不断。

    凉京城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因为水泥路的画线,分出了车行道和人行的道路,靠右而行的效果实在太好了。

    都不用莫少珩提出,凉京衙居然也想将这一套规则运用到凉京城中。

    莫少珩得到消息的时候,不由得都愣了一下,不得不这个凉京衙真的是个人才。

    能在京都当县令,身份定也不是地方官员能比的,这是瞧见了立功的机会了。

    不过,凉京城的道路和水泥路还是有些不同的,因为多了很多需要横穿道路的需求。

    若是按照水泥路的规则来,城内马车的速度肯定也是要提速的,若是有人横穿马路,就太容易发生意外了。

    有了这样的问题,凉京衙的人都找到莫少珩当面了,希望能帮着想个办法解决一下。

    莫少珩道:“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斑马线就行。”

    来人:“……”

    莫少珩:“……”

    得,还是得他亲自去画出来,示范才行。

    这日,一大早。

    凉京城的百姓一出门,就发现他们的街道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街道还是那个街道,但道路上画上了陌生又熟悉的线。

    “这不是我们城外水泥路上的指导线吗?”

    “这是怎么了?”

    和凉京衙有些关系的人道,“听是我们凉京城现在人口越来越密集了,为了提高什么效率,也要实施水泥路上那套靠右行的规则了。”

    面面相觑。

    不过有了水泥路的前车之鉴,百姓似乎也就惊讶了一番,甚至都知道这些线是什么用。

    稍微注意一下,似乎也没什么影响就是了。

    只是在横穿马路的时候,就有手腕上戴着红袖套的货郎赶紧跑了过来。

    “过马路得走斑马线,不然容易被马车撞到,现在马车速度可快了。”

    “那,就是那很多条纹线那里就是斑马线。”

    “我们凉京现在有新的交通法了,走在斑马线上,要是被马车撞了,根据新的交通法马车可是要负责的。”“若是横穿马路被撞了,那你可找不着别人的不是了。”

    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反正只要遵循交通法,出了事都可以找对方要赔偿。”

    斑马线那里,也有戴着红袖套的货郎在那引导着,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旗子,嘴里还含着一个叫口哨的玩意儿,吹起来跟知了一样,特别清脆。

    正观察着来往的马车,然后指导着行人过街道。

    场面一时间有趣到了极点,只见马车到了斑马线的位置,就减速停了下来,等这些货郎让行人通过街道之后,这才让马车继续前行。

    看似复杂了一些,但因为诸国商人和各地商人的涌入,导致每天街道上都有大量马车堵塞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居然减少了。

    也少了很多,每天惊恐地看着路人要被撞的尖叫声。

    一时间,整个凉京都变得不一样了。

    节奏变……快了。

    但在变快的节奏中,又充满了悠闲。

    两者兼备。

    当然,一开始,也并没有那么顺利,经常能看到货郎们气呼呼地跺着腿引导着那些一时间忘记了规则的人。

    “哎呀哎呀,怎么又走错了?”

    “我们交通法马上就要正式实施了哦,再记不住,下次要被抓来做社会服务了。”

    “你问我社会服务是什么?”

    “嘿,就是像我们一样,戴着红袖套在这里指挥交通,得做够半个时辰的社会服务才能放你走。”

    新的规则,就需要新的维护规则的人。

    凉京城现在人口密度大增,也的确需要增加这样的人手了。

    当然,这事情就得凉京衙自己想办法了,莫少珩最多让自己培训出来的货郎,给凉京衙的人培训培养。

    听凉京衙将需求都提到六部去了。

    而六部:“……”

    他们自己还缺人得不得了。

    各有各的忧愁。

    但就目前看来,这套规则的确缓解了凉京城中的混乱。

    站之有礼,行之有规。

    连以前时不时发生的马车撞人事件都少了好多。

    这样的变化,在一开始肯定还是有人不适应的。

    但等习惯之后,就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其中的好处。

    少了拥堵,少了事故,加快了速度。

    坏处就是,对新来凉京城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

    但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不是。

    庞大的城池的运行,也的确需要这样的规则来进行规范。

    莫少珩帮凉京衙敲定好交通规则后,就去忙他自己的了。

    今年是新的一年,凉京的丝绸,糖,酒,香水,盐,纸,书籍,等等一系列的商品的名声也传往诸国了。

    可以预料的是,诸国今年前来的商人,恐怕会多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现在刚好开春,正是商人行商最佳的时节。

    也就是,要不了多久,大批商队就要来了。

    依靠原来的这些商品,吸引力肯定也是足够的。

    但,若是想让这种吸引力经久不衰,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有新奇的商品出现。

    这样能让诸国的商人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凉京。

    这样凉京才能成为天下商业的中心。

    所以,莫少珩在金殿上提醒朝廷,“今年来凉京的商队会暴增,朝廷应该也加大产量。”

    分析了一番,商品名声传出去后的结果。

    金殿上,众人:“……”

    这个莫少珩,偏偏在朝廷组织的招聘会后才此事,莫少珩招了大批的人,那么他们现在上哪招人去?

    没办法,估计还得加办一次招聘会。

    单独去招人,真没有开一场招聘会来得快捷,现在凉京的招聘会也有些名声了,早早的宣传好,定能吸引来不少人,比单独到处招人,花费的时间少,也方便得多。

    莫少珩自己跑去研究新的商品了。

    因为已经有这么多特色商品了,所以,新商品不在多,在足够吸引人,就像上一次的仅有的十二瓶酒,香水这种能被传为天下奇闻的东西。

    莫少珩又忙碌了起来,也变得神神秘秘了起来。

    一开始,南一天天跟着莫少珩身后跑。

    慢慢地,赵景澄等学生,也跟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屁颠屁颠的跟了过来。

    眼睛睁得跟铜铃一样,生怕错过了什么。

    莫少珩:“……”

    得,正好给他们上上课。

    于是,凉京的百姓发现,莫少珩除了上朝和每天固定去勤政殿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是带着他的学生往城外跑。

    每天回来,都弄得沙尘扑扑的,一看身上就沾了不少细沙。

    这是在干什么?

    没事一整天玩沙子去了?

    别他们,连南一他们都没看懂,虽然本子上记录了很多内容,比如什么沙子高温后会琉璃化。

    记录是记录起来了,但……琉璃化是什么意思?

    因为从未见,所以哪怕连想象都是不能的。

    莫少珩现在在建火窑。

    让沙子琉璃化的温度在1300度到1600度。

    按理,用沙子烧制玻璃的工艺是十分简单的,但为何古时候却很难发现这门工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度达不到。

    而要想达到温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燃料。

    第二,特制的火窑。

    莫少珩现在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情。

    光是寻找燃料,若是没有目的,恐怕一辈子都未必会有突破。

    莫少珩的优点就是,拥有上帝视角吧。

    加上上次开采石灰石做水泥,和各地的矿厂也有了一点联系。

    这一次办起事情来,就要简单得多。

    莫少珩要找的是煤矿。

    煤自然燃烧的温度在500到600左右,供氧充足的话,能到达800到1000。

    哪怕这样,依旧达不到让沙子琉璃化的高温,所以还得辅以特殊的火窑。

    煤矿因为颜色漆黑,若是有发现,定会有印象。

    还有烧制玻璃的沙子,也是有要求的,若是沙子中含有石英等物质多的话,烧制的玻璃就会越好。

    这样的沙子也好分别,在阳光下容易发亮的沙子就是了。

    莫少珩一边在深山老林中建火窑,一边在寻找煤矿。

    还好,没过多少时间,煤矿的消息就传来了。

    煤矿因为无法直接燃烧,发现煤矿的人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因为外形奇特,所以莫少珩一听消息,常年从事开采矿石的工人,就回了消息。

    接下来,莫少珩一边研究着玻璃的烧制,一边等着赵焰秋组织的新的一届的糖酒大会。

    赵景澄等学生,也由原来的迷惑,变得眼睛铮亮铮亮的。

    别人问他们,他们也不答,将自己的笔记本捂得严实得不得了,一脸的兴奋。

    随着时间推移。

    凉京城中的商队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除了南离的商队,怕是诸国的商队都来了。

    城门口,都能听到新来的商队的讨论声。

    “去年来凉京的商队,可是赚了不少。”

    “可不是,本来还觉得北凉嘛,又穷又破,没想到第一批来吃螃蟹的人,还真赚大了。”

    “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喝点汤,现在生意不好做啊。”

    有期待,有担心。

    他们还没有进城,但已经被震撼过一次了,因为水泥路。

    走过太多坑坑洼洼的道路,等走上这样的好路时,那种震惊可想而知。

    “听这路是专门为我们诸国的商人修建的,为了让我们方便的运输商品。”

    “我看着都修了好长了。”

    “听,北凉朝廷的计划是,要让这样的路连通诸国。”

    “啧啧,实在难以想象。”

    “这样的路一看就特别费时费力吧?也不知道最穷的北凉哪里来的人力和财力。”

    议论纷纷。

    等进城的时候,守卫的士兵还会提醒一句,“进城后,需要尊守我们凉京的交通法,不要引起混乱。”

    商队:“……”

    作为走南闯北的商人,随遇而安,他们已经习惯了,各国有各国不同的律法,他们也懂。

    但交通法是个什么法?他们还是第一次听。

    不过随着他们进城,就立马明白了。

    车必须走在车道里面,人必须走人的道路,都得走右边。

    看到有条纹的线条的时候,得根据路口的戴红袖套的人指挥走停。

    “好……奇怪!”

    从来没有见过遇到过的奇怪。

    倒是凉京的百姓,已经开始习惯了这种规律,连孩上街,只要遵守规则,都不用担心被车撞了。

    不守规矩的,凉京衙会请你去喝茶的。

    他们其实也从其他商人那里听过了一些关于凉京的传闻,得离奇到了极点。

    但,也只有真正走进这座城池的时候,才能发现这座城池的与众不同。

    凉京的百姓看着呆若木鸡的商队,身板本能地挺直。

    他们内心是骄傲的,这是他们的凉京。

    用莫少珩的话来,这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当然作为传学博士,莫少珩还是希望凉京百姓谦逊一点。

    越涌越多的商队。

    有匆忙的商队,直接去了东市,那里有朝廷的商贸接待处,现在就可以直接下单购买商品,选择运回其他国度售卖,一点时间也不用耽搁。

    当然,哪怕再忙的商队,恐怕也会流连好几天的吧,太多见所未见的东西需要他们前去体验了。

    越待得久越不想离开。

    除了这些匆忙的商队,也有愿意等一下的。

    “听,凉京准备召开一个春季糖酒会?”

    这些人,更多的是去年来过一次凉京的商队。

    上一次的糖酒会,实在太让人记忆深刻了。

    “不得今年又能捞到什么好处。”

    “可不是,我听,去年买到那仅有的十一瓶美酒的商队,回去之后简直一夜暴富。”

    “还有那花仙子的白瓶,现在诸国的贵族,都是求而不得,真当成了神仙的宝贝在卖啊。”

    “别看进价贵,但售卖得更贵。”

    “也不知道这次的糖酒会,还有没有这样的商品。”

    “再等等看看情况吧,反正也不远了。”

    凉京的气氛,暴涨得厉害。

    听圣人都着便服微服私访过了,当然,莫少珩得到消息的时候,圣人早回皇宫了。

    凉京百姓也是感叹,“我们凉京,怎么就这么热闹了呢?”

    凡尔赛到了不行。

    春天,本是春耕的时节。

    除了忙碌着春播,商业也是昌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莫少珩将水稻的好处在朝堂上讲过了,所以今年春播,沿着运河开垦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改成了水田,用来种植水稻。

    圣人甚至还亲自去观看了插秧。

    还有就是,帮莫少珩种植甜菜,大豆的佃农也更多了。

    这是莫少珩去年实现了他的承诺,会完全回收别人帮忙种植的作物。

    怎么看,都比种粟米要赚钱,正应了莫少珩那句话,种经济作物。

    圣人也是看在,莫少珩种的大豆,使百姓的油价大大降低,方便了民生,这才愿意让莫少珩继续扩大种植。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对北凉百姓来,影响十分巨大的事情。

    莫少珩和他的那些学生共同经营的牧场,开始对百姓售卖猪崽了。

    让百姓家庭自己开始养猪。

    最理想的状态是,希望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养一头猪,过年了,也能吃个杀猪饭。

    一年一头猪,对于一个家庭来,饲养的困难并不大,并不会过多的加重农活。

    但却能让百姓真正的能吃得起肉,真正的,明显的,将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一节。

    这对牧场的生意有影响吗?

    肯定是有的,百姓买了猪崽,虽然花了钱,但购买猪肉的需求就降低了。

    但,朝廷当初答应将那一片草原免费让莫少珩使用,条件就是,莫少珩推广猪的养殖。

    经历了这么几年,牧场的养殖已经稳定了,也是时候实现莫少珩当初的承诺了。

    所以,莫少珩在金殿上向圣人提出,“全民养猪计划可以开始了”的时候,整个金殿都震惊了。

    当初,猪肉腥臭,猪长不大,莫少珩是顶着这样的难题建设的牧场,百官也在疑虑,莫少珩的全民养猪计划不可能成功,因为实在太不划算了,那样腥臭的猪肉,哪怕养大了都没有人吃。

    但现在……有人还会质疑吗?

    不可能,哪怕高居朝廷的他们都知道,现在凉京最好卖的就是猪肉。

    不仅便宜,还好吃,深受百姓喜爱。

    别普通百姓家庭,贵族家庭都不嫌弃猪肉了,连他们自己,隔三岔五地桌子上都会有一道猪肉菜,他们家子辈,最喜欢吃什么猪拱嘴,猪耳朵了。

    现在,很少还会听到什么猪肉低一等的话了。

    也就是,现在推广“全民养猪”,完全没有任何助力了,连百姓也会悻然接受。

    莫少珩道,“现在牧场有大量的猪崽出售。”

    “请朝廷协助,让百姓前来购买猪崽回去饲养。”

    “现在唯一的难点,可能就是各家各户猪圈的修建。”

    猪圈,其实就是搭建一个棚子。

    在凉京城内的百姓肯定就没办法了,没那个地儿,也影响环境,凉京城内的百姓是养不成猪的,最多也就在自己院子养点鸡鸭。

    但城外的百姓,完全可以。

    他们的房子都是一栋一栋的,不像现代,一个单元上百户人家。

    只需要靠着他们的房子的墙壁,在外搭建一个猪棚就可以养殖猪了。

    搭建猪棚,需要各地官员引导,不然会乱七八糟。

    甚至莫少珩将猪棚的设计图都带上了金殿。

    “只需要根据我的设计图进行搭建,就是一个稳固的科学的猪棚。”

    “大家请看,这里是猪的食槽和水槽,这里是猪的茅坑……”

    “饲养的时候,冬天需要铺设干草,这是猪睡觉的区域。”

    众人:“……”

    这设计得跟人的房子一样,功能还挺齐全。

    不得不,莫少珩办事还挺周全,因为每一次他都将能想到的问题全都给你罗列得规规矩矩的。

    莫少珩再声明了一遍养猪的好处。

    其实百官和圣人都明白,若是都这样了百姓还不愿意养猪,那就是真正的所谓懒民,朝廷想扶都扶不起来。

    莫少珩道,“如此,如果计划顺利的话,不出几年,百姓家家户户每年至少都能吃上一头猪。”

    金殿上,一阵沉默之后。

    圣人开口道,“牧场的猪崽是否够量?”

    莫少珩答道,“满足周围几座城池的百姓,完全不成问题。”

    “以后,养猪的计划就需要不断地向其他城池扩展就行。”

    哪怕如此,金殿上的百官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满足周围几座城池的百姓?

    要知道,这得多少猪崽?

    莫少珩敢这话自然是有把握的,因为他最近烧制玻璃,就正巧去牧场看过了,那一眼都望不尽的猪崽,莫少珩自己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

    当时,赵景澄等学生可是一屁股凳坐地上,看得都傻眼了。

    风吹草低,尽是牲口,当初莫少珩给他们描述的如同理想一般的无法想象的画面,竟然真的出现在了他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