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倒履相迎 公主得李郎君,如秦王得应侯……

A+A-

    五月晋阳,惠风和畅,辰时的阳光穿破云层照耀在晋阳王府内,清风徐来,王府正院内的一株桃树枝条绿叶在风中轻轻晃动。

    雕刻了蛟龙式样的沉香木拔步床上,重重叠叠的纱幔被一双白皙修长的手撩起来。

    容貌昳丽的少女下了床,一头乌黑的长发垂落在腰间,一双足踩在厚实的丝毯上。

    “公主,您醒了。”

    听见了宋瑶光起身的动静之后,外屋的侍女端了洗脸的汗巾子和漱口的茶盏进来。

    宋瑶光洗漱之后,看着围在她身边的几个美人,美滋滋地点头:“今天我不出门,快给我搭配一身居家舒适的衣裳吧。”

    “是,公主。”

    掌管衣物的宫女找出一件素色的棉布裙裳,服侍公主穿上。

    女官拂柳站在一旁禀报道:“公主,今日卯时,晋阳府尹的夫人又递了拜帖。”

    “驳了,不见。”

    卯时是早上五点,她至少得凌四点起来,这位府尹夫人要不要这么敬业,她都已经看出来他们一家都不怀好意,还将计就计把他们坑了一把,还想着来讨好她?

    宋瑶光摇摇头,不再去想。她最近天天去招贤台等待她的千里驹,好不容易有个休沐日,才没兴趣和红名怪斗智斗勇。

    拂柳微微弯腰,“是,奴婢这就让府尹夫人回去。”

    穿戴好衣裳配饰后,另一个宫女给宋瑶光梳顺了长长黑发,用红色的发绳简单地挽起来。

    宋瑶光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那面铜镜看了看,很好,今天的她是一个亲切温柔的貌美少女。

    在一旁的侍女拂柳眼神亮闪闪的,看向宋瑶光道:“公主永远是辰时起身,亥时入眠,只要醒来后,永远都是神采奕奕,从来不会有困倦疲惫的态度,也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沮丧和难过宣之于口。奴婢曾听闻成就大事的人会和庸人有不一样的表现,想来就是像公主这样吧。”

    【龙气值+1】

    其他的侍女听见拂柳的话,也纷纷点头,公主生来不凡是她们的共识。这些流言在东宫属臣那里也是很有市场的,不少东宫属臣也都相信这一点。

    就凭着公主每天早上准时醒来,精神百倍地开始处理一天的事务,每天晚上沾枕即睡,睡着之后雷不动,谁也叫不醒。这样生来不凡的公主一定是在卧薪尝胆,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宋瑶光一脸茫然,仿佛一只歪头可达鸭。

    这不是上线游戏吗?谁家游戏的时候还困得要死。至于沾枕即睡,这都下游戏了,怎么可能和NPC对话。辰时进游戏,亥时退游戏,那不是全息游戏最多只能待十二时,不然就会被强制下线嘛。

    看着崇拜地望着她的拂柳,宋瑶光默默地把这番真知灼见咽下。她自己知道就好了,这种奇闻怪谈还能够鼓舞士气。

    她默默地岔开话题:“今天我不去招贤台,谢詹事安排了谁守在那里?”

    “启禀公主,是陈令之陈大人亲自去的。”

    宋瑶光点点头,看着梳妆台铜镜中的自己,缓缓地叹口气。

    “千里马,今安在?”

    真的有人能够看懂她留在招贤台上的图纸吗?

    晋阳内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外郭也多了许多车马,百姓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李钧背着包袱,骑着一匹瘦马入了晋阳。他走在外郭,道路两边是良田美池,沿途有不少人往来穿梭,这里比起其他地方的内城也丝毫不差。

    他和东宫旧臣陈令之有些交情,但是想到他先去了燕都,李钧的脸上就有些羞愧,不想直接去寻他。

    他翻身下马,走到田边,恭恭敬敬地一揖,向正在用水车灌水的老伯问道:“老……老伯,敢问招……招贤台在……在何处?”

    李钧的脸色羞红,即使他已经很努力地克服口吃,也比之前讲得连贯了许多,但是仍能看出他是个有口疾的人。

    幸好,老伯并没有在意他的口疾,而是热心地指着一个方向道:“沿着这条路直走就是了。”

    他郑重地一揖,谢过老伯。

    道路的两边和他路过的晋地的荒凉截然不同,有蒙童稚子唱着歌谣:“招贤台上千金留,哪个奇才能拿走。天下闻名非难事,若个书生万户侯。”

    老伯和旁边来送水的老妻道:“又有年轻后生想去试试千金台。”

    “自从公主设了千金台,咱们晋阳可是热闹了许多。”

    李钧来到招贤台上,他看见不少人沮丧地结伴离开,不过过了一会儿就笑笑来晋阳的一路上发生的事情。

    一个刚从千金台下来的青年看见李钧准备上去,善意地笑了笑。

    “虽然没能拿到千金,不过,公主会赐还路费,还安排了旅舍招待我们,也别灰心,就当是来晋阳游山玩水了。”

    李钧点点头,就见那青年呼朋引伴离开。

    “兄台,你是哪里人?”

    “我是泉州郡的。”

    “莱阳郡,陈生。”

    “我倒是挺近的,就在晋地,来晋阳看看热闹。”

    李钧在心里默默地想,公主用这样的法子让晋阳不再荒凉,倒也不失为巧计。他在心里怀疑不定根本就没人能取到千金,也不知公主在招贤台上设置的难题是什么?

    李钧缓缓地沿着招贤台的石阶往上。

    “公主,您要找的人找到了?”

    来传话的侍从是一路狂奔过来的,累得气喘吁吁,仍是兴奋得不行。

    “公主,您的指南针是真的,他做出来了。”

    宋瑶光提起裙摆,飞快地跑去王府的马厩,骑上自己的枣红色马驹就要赶去设立在外郭的招贤台。

    等到宋瑶光感到招贤台的时候,这里已经很多人围在了这里,人们都听公主在招贤台上放了很多画儿,每副画儿都代表了一道难题。

    这几个月来能够看懂图纸上画的是什么的人都是寥寥无几,更别提真的按照这上面的内容去上手实践。

    水泥配方、指南车、独轮车,还有王家老翁已经做出来的水车图纸都放在招贤台上,等着有人把它们从图纸中具现出来。

    其中指南车的那张宣纸上宋瑶光提笔写有一行字“如此,可以司南”,所以在上招贤台闯关的人宣扬下,晋阳的百姓们也都知道公主想要一辆可以指明方向的车子。

    但是,人人都知道指南车只不过是传闻中的东西。正因为百姓们都知道这有多难多夸张,面对着真正被造出来可以指明方向的指南车爆发了巨大的热情。

    “快看那,车子真的又转向南方了。”

    “是真的、是真的,再来一遍。”

    “我听上古时候,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在战场上召唤来迷雾想要阻拦黄帝,黄帝就发明了指南车,最终败了蚩尤的部落。没想到我竟然能够看到上古战场的传之物重现人间。”

    人群挤在那里,兴奋地让李钧再试一遍、再试一遍。当看到那辆车子一次次自动转向南方的时候,百姓们就高声地欢呼着。

    “李郎君!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又转了!又转了!”

    还有人高举着手问道:“李郎君,能不能让我们转转这指南车?”

    李钧被包围在人群里,他因为口疾,一贯是喜欢一个人待在旁边,第一次被众人拥簇,这下他不出话来,用焦急的目光看向旁边的陈令之。

    陈令之有些惊讶,朗声道:“当然可以,但是,指南车的图纸是公主所供给,我等需要先向公主复命。”

    宋瑶光这时候扬声道:“我听这里有一位贤才,不知道父老乡亲和途经此地的诸位能否让我过去见一见这位贤才?”

    百姓们有人尚且专注地看着那新奇的指南车,有些人则是不耐烦地扭头,顿时就大吃一惊,大声道:“是公主来了。”

    宋瑶光这几日经常来招贤台亲自寻访有没有符合她需求的贤才,晋阳的百姓们都认得这位骑着枣红色马驹的公主。

    宋瑶光骑在马上,看得也远,朝着人群那头的陈令之和旁边一个年轻人挥了挥手。

    “是公主来了,快让让。”

    “公主是来看李郎君的吗?”

    “我以前还过公主给的图纸是异想天开,唉,这是我见识浅薄的缘故啊。竟然妄图以井底之蛙的目光来揣测鸿鹄看到的世界。”

    百姓们立刻互相朝两边退去,要给公主让开一条道来,陈令之安排飞鹰卫维持下秩序,别在推搡中伤到百姓。

    人群分开一条通道,宋瑶光扯了扯缰绳,按耐住想要疾奔过去的性子,让马驹慢慢地踱着步过去,以免踩踏了百姓。

    离得近了,宋瑶光已经能看见陈令之旁边那个陌生年轻人的长相,他以前的家境一定不错,肤色白皙,手上没有明显劳作的痕迹。长相只能算是清秀,眼睛狭长,嘴唇很薄,眼尾处有一粒痣,让他的长相就从泯然众人矣的普通有了神韵。

    宋瑶光翻身下马,眼神明亮专注地看着这张SSR人物卡牌,朝他走去。

    李钧羞涩腼腆地朝公主一揖:“见……见过公主。”

    他努力克制下,倒也没有显得很结巴。

    前一次见二皇子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这次倒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见的公主,他在心里猜测这位公主的性情,可千万别和二皇子一样啊。

    没想到他的衣袖一下子就被公主拉住了。

    宋瑶光激动地道:“我看史书的时候,知道范雎本是魏国人,来到秦国帮助秦王称雄六国。李卿也并非晋地之人,但是愿意离开都城来到荒凉偏僻的晋阳帮助我,这实在是我的荣幸啊。秦王得应侯范雎,想必正如我今日得李卿一样激动,能得到李卿这样的贤才,想来即使我折寿十年也甘之如饴啊。”

    宋瑶光声情并茂地又大声重复了一遍:“我得李卿,如秦王得应侯。”

    陈令之酸不溜秋地道:“公主,您的鞋子掉了。”

    李钧低头一看,公主许是下马的时候太急了,一只鞋子留在了不远处。

    宋瑶光随意地踩上了鞋子,又要继续和李钧话。

    李钧结结巴巴地道:“公……公主,鞋反……”

    宋瑶光没有让自己心爱的SSR卡牌把话完,她握住李钧的手,用力地晃了晃,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道:“鞋履不过是被我踩在脚下的身外之物,但是爱卿是我苦苦寻求的贤才啊。爱卿如天上白云,鞋履是地上草芥,怎能相提并论。我现在的心思都在爱卿身上,即使把鞋子穿反了又能怎么样?”

    李钧脸色涨得通红,是由于兴奋的。他受宠若惊,想话,却因为碍于口疾,只能短促地“啊”了一声。

    然后朝着宋瑶光一揖而拜,行臣子对主公的礼节。

    宋瑶光亲自扶起他,道:“有你在,晋阳一定能够繁荣富强。”

    旁边为了围观指南针的百姓看到“李郎君一揖,公主扶起”的一幕爆发出欢呼声。

    “公主得李郎君,如秦王得应侯!”

    “公主得李郎君,如秦王得应侯!”

    “公主得李郎君,如秦王得应侯!”

    在山呼中,远远的旁观者都感受到了内心的震撼。这是多么像史书中记载的一切啊。英明的君主遇到了渴求的贤才。

    人群中也有其他来招贤台的人未曾离开,他们也都心潮澎湃,恨不得解开招贤台上设置难题的是自己。

    亲身观看到史书上注定要被记载下来的这一幕,他们心中已经认定了公主爱贤若渴,是真心尊重寻求贤才的。

    而这些都会随着这些人的离开而在天下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