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A+A-

    受诏分批来永寿宫为太皇太后诊治的各地名医, 兴致而来,最后皆垂头丧气而退,左右不过旬月, 比之太医院院长, 不如者,亦大有人在。

    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失望, 听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陛下和中宫二人坐于上位, 沉着脸, 太医院院长明知可能会被迁怒, 却不得不大着胆子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中宫, 这已是最后一批”。

    石忞沉思半响, 无奈道:“朕知道了, 下去吧”。

    “微臣告退”太医院院长行礼离开,殿内顿时只剩石忞、步千雪二人和路关初等宫侍。忽然之间, 万籁俱寂。

    在里面照顾太皇太后的文昱见再没御医进来,便叫了宫侍去问, 才知道聚集在太医院编撰医学典著的名医都已经来了, 顿时以袖遮面, 悲从中来,典总管上前声安慰不提。

    过了半响,步千雪见石忞任没有要走的意思, 略思虑, 温声劝慰道:“国事不可荒废,何况大比武将近,你肯定有很多事要忙, 不如先去文宣殿处理政事,这里有我和太...母后照顾,你可放心”。

    定亲礼成,不仅定亲双方称谓更亲密,对方的家人也从此成了自己的家人,称谓自然也要改,步千雪突然改口还真有些不习惯。

    至于改口礼,这里也是有的,但没有单独出来,定亲宴上行礼既改口礼,长辈赠予的定亲礼也是开口礼,所以今早她们不用特意到两宫太后处请安。

    石忞知道步千雪的对,而且最近政事确实比较多,她该听她的,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想离开,可该做的不该做的她都做了,留在这里又帮不上什么忙。

    文昱整理好情绪,出来透气,正好听到步千雪的话,便停下了脚步,躲在帘后,想听听女儿怎么回答,可等了一会女儿都没出声,着急起来,几步走出,附和道:“忞儿,听千雪的吧,这里有我们照顾,你就放心去文宣殿处理政事,处理完了再来,也是一样的”。

    虽然她只是短暂处理过一些细微政事,但也知道国家大事关系天下黎民百姓,就像她现在管的皇宫一样,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拿主意管事的,否则事无决断,日久必乱,更遑论执行?

    何况现在大比武将近,各国使团皆在,皇帝要忙的事只会比平常更多,断没有少操心的可能,若皇帝一直呆在永寿宫,于家有益,却于国无益,这不是她想看到的,也不是为华朝日夜操心的太皇太后想看到的。

    文昱的话犹如当头一棒,让石忞不再犹豫,起身行礼道:“儿臣省的,那皇奶奶就麻烦母后、千雪多费心了”,转身离开。

    直到再也见不到石忞的身影,文昱和步千雪方才收回视线,各自坐下,一个第一次当婆婆,一个第一次当女媳,突然一下独处,一时竟不知道什么。

    步千雪觉得宫里毕竟还不是自己的家,她在这里也不过只是短住,想问太后用早膳否,显得有些僭越,正想安慰两句,文昱倒先开了口,“你们刚定亲完,母后就突然病发,苦了你们了,不知后日回府一事,你是怎么算的?”。

    文昱本想直让步千雪留下,待过了这段时间再回府,多陪陪石忞,后又觉得不妥,无论女儿和步千雪多么相爱,那都是她们的事,她和步千雪却是不熟的。

    步千雪温声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皇奶奶吉人自有天相,定会否极泰来,母后请宽心,至于回府的事,不着急,儿臣想在宫中多住几日”。

    文昱很欣慰,两人又了些话就进去照顾赵环了,真正动手的事有宫侍,她们也就帮衬一二,期间聊了不少,甚至还聊了下新日报上的事。

    八月的繁都比不得七月炎热,也比不得春天的舒适,多了几丝凉爽,昼夜有温差,中午还挂在天上的太阳,到了下午风一刮、云一遮,竟变了阴天。

    本就心情不好的石忞坐在御撵上,看着这样糟心的天气,心情更加不好了,一到文宣殿,连午膳都没胃口吃,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处理政务。

    先召见了军密大臣谷运筹、齐铭、罗布暔和兵部尚书邢安,听他们汇报万圣节大比武最近的筹备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有预案的按预案程序解决,没有的,她拍板定夺。

    后又召见了户部尚书元直木、礼部尚书马杰,核对了一下定亲的花销,实际花费只比当初报的预算少了两万两银多一点,数字还挺吉利的,无误后,由经手府衙按程序申报、审批、过账。

    最后召见了工部尚书木长青,了解水车推广情况和今年新修水利、道路等工程进展,尤其是陵寝建设,从选址到设计到开工,都不能马虎。

    每次想到陵寝的事,石忞就忍不住担忧,虽本朝比前朝要崇尚薄葬,但视死如生的思想却没有一点折扣,什么样的身份配什么规格的丧葬规格和陪葬品都有规定,她身份身份摆在这里,就算再节俭,也远非一般人可比。

    再想到上一世看到的盗墓电视,如果把被盗墓的对象换成是自己和自己爱人,想想就让她不寒而栗,逝者已去,她只想安安静静、体面尊严的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也不想被博物馆展览。

    陵寝已经在建,设计她也稍微做了点改动,以后的事,是否如众人所愿,她不敢保证。

    召见完大臣,她才开始批阅奏疏和密信,这一忙就忙了一个多时辰,正准备去永寿宫,就有宫侍来报郭凡秋求见,只得又了坐回去。

    郭凡秋双手持信封恭敬行礼道:“恭请陛下圣安,紧急密报,请陛下御览”。

    路关初和其他宫侍被遣散到外面,殿内只有两人,石忞往常都是等郭凡秋递上来,今天竟着急的自己起身拿过了信封。

    石忞快速看完信,脸上没什么变化,心里却已经此起彼伏,她担心的终究还是发生了,冷酷地道:“严密监视各国使团成员,尤其是正使和副使,一有异动立即来报”。

    她定亲的时候所担忧的事——康国来犯,终究还是发生了,两天前的凌,康国教皇云处安派兵二十万偷袭义云关,的旗号是“破除封锁,灭道兴教”,教既月理教。

    云处安在义云关有内应,以为拿下义云关手到擒来,可她不知道的是石忞手里还有暗言,而且已经知道有月理教一事,经过暗言的多方明察暗访,月理教在华朝境内确实有一些教徒,而且多集中在繁都和康国边境。

    抓了几个都没问出什么,嘴巴严的很,隔三差五就死人也有点晦气,石忞便索性不杀了,改为放长线钓大鱼,死盯,尤其是繁都的和康国边境的,正好做内应的就是被盯的人,这才没着了云处安的道。

    也幸好她早有准备,自华朝建国以来,康国一直都是华朝的忠诚弟,所以和康国的紧要关隘义云关和长顺关的边疆军历来都只有两万左右,而且都是些多年不动刀兵的安乐兵。

    被布拉克和乱臣差点弄亡国的军事教训,让她记忆深刻,战乱一停就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尤其是救了宣常乐之后,她料定与康国比有一战,所以对义云关和长顺关的军备、军事训练尤为关注,每月必有批示。

    两个关隘都是城高池深的坚城,易守难攻,且互为犄角,可相互支援,只要内应没起作用,就算云处安派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也别想短时间内攻下来。

    时间一长就更别想攻下来了,而且她早就下了命令,一旦康国进犯,最近的边疆军、都督府和护城兵都必须第一时间派兵前往支援,且兵力不得少于三分之一,暂时由所在边疆军都督统一指挥。

    云处安贸然出兵也是无奈之举,愚民确实好忽悠,他的月理教也发展的不错,可抵不过弹尽粮绝、物资匮乏啊,米啊,盐铁啊,这些必需品他们都有,可量有限,最重要的是,他们境内没有名山。

    没有名山就没有生育水,而康国历来都是靠到华朝领用,随着华朝对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日子一天天增加,国内物资也越来越匮乏,尤其是生育水的短缺,造成了大大多次动乱,云处安压力山大。

    为了把这个压力转出去、大力弘扬月理教和抢占生育水等稀缺资源,他不得不攻华朝。

    他也考虑过攻和它接壤的安国或者庆国等国,安国虽然比他们富有,但也没有名山,了也抢不到想抢的资源,至于庆国就更不用考虑了,比他们还穷,还民风彪悍,其他的国更看不上眼。

    要不是没得选,他也不想这么仓促进攻华朝,可与其被国内各种各样难调和的矛盾给干掉,他更喜欢把矛盾甩出去,就算干不掉对方,给对方添堵,让对方损耗就行。

    信寄来的时候,双方还在交战,义云关守将人数虽少,但因早有准备,且城高池坚,倒也不落下风,只是交战结果如何尚未可知。石忞相信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安排部署,就算不能大胜,完全驱逐对方,坚守却是没问题的。

    石忞无奈道:“此计可一不可二,如今钓的鱼已经没用了,朕也不想再见到月理教的人,云处安动手后,剩下的全部处理干净,一个不留”。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邪教蛊惑人的厉害性,比明目张胆起义反叛的人还可怕,影响还恶劣,尤其是已经被洗脑的,不仅嘴硬,骨头也硬,根本无法策反,既然无法为她所用,那还是大家都别用的好。

    郭凡秋又从袖子中拿出几封信件行礼道:“是,陛下。另外,近期暗言查探到的东北诸省胥吏奴仆情况和东南诸省大同异,多者养奴仆数百,少则数十,胥吏更甚,大多远超定制,还有些官员私下雇佣幕僚,用的却是朝廷的银子.........”。

    经过暗言近几月的查探,全国各省官府胥吏和勋贵、官员养奴仆的具体情况陆陆续续送到了石忞的案前,东北的几个省是最后一波,还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她做的节俭表率虽有些许作用,但完全没达到她想要的效果。

    这样的事听的多了,也就麻木了,要是每次听到这样的事都大怒,她估计早就气急攻心病一场了。

    石忞严肃道:“朕知道了,该盯的地方,该盯的人,不可有丝毫松懈,一有异动,立刻来报,下去吧”

    郭凡秋温声道:“微臣遵旨,微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