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得判「无妻」(真长章)

A+A-

    苏家的保姆们里里外外地进出着,忙碌着准备着晚上的年夜饭。

    但是苏家人大多数都不在家中,大多都有各自的应酬。

    苏洛璃的父母都不在家,她的父亲一大早就和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出去应酬了,而苏洛璃的母亲则是和几个富家太太组了牌局,在外头麻将。

    就连最近一直被苏老爷子禁足在家里的苏南都偷偷溜了出去。

    听这次苏老爷子是铁了心要把苏南送到国外去,已经在准备签证的事情了。

    大概过完年再有个几个月就要出国去了,所以最近苏南偶尔偷偷溜出去,苏老爷子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苏洛璃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假期的提高冲刺班上补习课。

    不过临过年的,补习班也放假了,她也只能回家。

    只不过年三十这天,苏洛璃还是在自己房间里做着补习班的试卷。

    因为身在市区的缘故,市区里也不让放烟花爆竹,她坐在家中提着笔看着面前的试卷,恍惚间觉得这过年也不过是平常的一个日子。

    并没有什么区别。

    她也试过这过年的时候,给自己也放一天假,试着去看看电视、玩玩电脑。

    可要不了十分钟,这些东西就会让她感到无聊,到最后回到房间里继续刷题。

    只不过再回到房间中,苏洛璃却发现试卷上那一个个字分开来都好认,可连起来却无法在她脑海里留下印象,只是走马观花般地看一眼。

    她静不下来心学习了。

    她拄着下巴,看着桌上的试卷,可注意力总是忍不住挪到试卷一旁的手机上,时不时拿起来看看。

    可手机里,除了曼给她发的过年的祝福消息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消息了。

    杨那家伙真的是……

    苏洛璃都开始咬牙了,虽然他认真地着「绝对不会扰到苏同学学习、一切等到高考结束之后再」的时候,自己还挺感动的。

    可也不至于失联吧?!

    自从游乐园那天之后,自己别是见杨一面,就连电话也没一个,短信也没有,连QQ她都每天检查,也是一条消息没有。

    自己不联系他,他还真就不联系了?!

    至少、至少……至少也应该一周见一次!

    “唉……”

    她趴在桌子上,脸贴着桌面,侧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机,忍不住叹了口气。

    真是叫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杨现在在干嘛呢?”

    苏洛璃把手机拿到自己面前,声地嘀咕了一声。

    她想要给杨发条消息。

    当然了,这绝对不是想他了!

    只是过年的时候,很正常的问候,是华夏人的基本礼仪,爷爷从就教育她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还有还有……

    总而言之,仅此而已!

    苏洛璃在心里给自己找着借口,心理建设都做了三千字,这才服了自己,拿出手机给杨发了条短信过去。

    因为用不惯智能机的缘故,她还在用翻盖的手机,就是粉红色外壳贴了「hoeelKitty」贴纸巧可爱的手机。

    只不过这个手机没法上QQ,所以消息是短信发的。

    苏洛璃两只手握着手机,「哒哒哒」好一通字,主要内容是谴责杨这段时间「冷落」她的种种不好。

    概述一下——这个很「刑」,得判「无妻」。

    不过她没法出去,当消息编辑到了字数上限之后,自己看着自己编辑框离密密麻麻一大串的「作文」,羞红了脸,露出有些窘迫的神情,「啪啪啪」地又全部给删除了。

    犹豫了许久,最终只是发出了一条中规中矩的消息。

    “过年好,你现在在干嘛?”

    发完消息之后,苏洛璃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一直看。

    不过杨回消息很快,几乎是上条消息刚发出去没一会,回复的短信就收到了。

    杨发了一条彩信,传来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他朝着镜头笑容阳光,比划着剪刀手,身后是一群孩子正蹲在街道边的地上放烟花。

    那是点燃之后,会窜出一人高的火星子的那种烟花,很是绮丽。

    苏洛璃看着照片,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流露出的甜甜笑容。

    而照片之后,跟着的是杨的短信——

    “在当孩子王,领着的们在放烟花。”

    苏洛璃却从照片里看出杨不太一样的地方:“你黑眼眶怎么这么重?没休息好么?”

    “有么?可能是手机像素不太好吧,拍得难看。不这个,你在做什么?”

    苏洛璃拍了一张桌上做了一半的试卷。

    她也像杨那样把自己拍进去,可是又不太好意思,最终只是拍了自己的桌子。

    杨回道:“苏同学,你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虚度光阴啊!哪有人大过年的不放烟花的(〃>目<),快给我出去玩呀,可恶!”

    苏洛璃看着短信,瘪了瘪嘴,一个字一个字地按着:“市区不让放烟花。”

    杨怂恿道:“你家院子这么大,偷偷放没人知道。”

    苏洛璃立刻回道:“不行,家里人会的。而且……我也已经过了放烟花的年纪了。时候倒是挺想玩的,但是一个人玩也没意思。”

    “好吧,那你过年的时候还想做什么?”

    “唔……堆雪人?我一直觉得过年的时候,能在院子里能亲手堆一个雪人的话会很有意思。”

    苏洛璃被杨勾起了童趣,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时候想要在过年时候做的事情。

    她正在发消息的时候,窗外的吵闹声引起了她的注意。

    苏洛璃有点好奇地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往外看,就看到三叔正在院子里电话,正在大发雷霆地骂着。

    她突然想起来,这些日子都没有在家里看到苏紫了,听家里的保姆苏紫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

    看三叔这样,今天都大年三十了,苏紫还没回来么?

    也难怪三叔会着急上火,毕竟过年这一天,爷爷是必须要求全家所有人都一起吃年夜饭的,少一个都不行。

    ……

    另一边,平口镇。

    正坐在一家店门口青石椅上的杨看着手机上的内容,表情有点犯难。

    放烟花倒是容易,市区内虽然不让放烟花,但是丽市也有可以放烟花的地方,河堤边就可以了,每年年三十晚上丽市都在河堤边有烟花表演。

    但是堆雪人就有点难了……

    丽市属于江省,而江省属于靠海的南方城市,好几年不下雪都是常态,想要正好赶上过年这天下场雪,堆个雪人这就很难得遇上了。

    今年倒是全国各地都特别冷,北方还闹了雪灾,就连丽市前一阵子都下了一场挺大的雪,可问题是今天没下雪。

    杨挠了挠头,想了好一阵,拿出手机给自家二舅电话。

    因为丽市多山,很多村子都在山上,王秀芳的老家就在平口镇里面的马鞍山上,这村子名字也很直白就叫马鞍村。

    王秀芳嫁出来了,不过娘家人都还在马鞍村。

    山上的温度比地表可冷多了,很多时候地面上都不见雪,山顶却堆了厚厚一层。

    杨也是想到前一阵子下过雪,这会山势比较高的山上或许还没化雪呢,这才联系了自家二舅。

    “喂,二舅,今年你们家和外婆来我家过年呗?”

    “什么叫不用麻烦?我是想吃咱自家土鸡了,记得拎只肥一点的啊。”

    杨的二舅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老家搞了个鱼塘,主业卖鱼,也自己种种菜养养鸡鸭鹅之类的。

    如果杨让他们一家子直接来,二舅是肯定不愿意来的。

    之前王秀芳就电话催过几次,但二舅都以老太太腿脚不方便为由拒绝了,实际上就是怕添麻烦。

    但杨懂怎么,二舅一听是自己外甥想吃自家土家走地鸡,乐呵呵地也就答应了下来。

    杨完之后,又似是无意地提了一句:“对了,二舅,你们那雪化了没?”

    “啊,还没是吧,那给我装点带下来呗,多装点。”

    “没啥事,就是大过年院里堆个雪人多有过年的感觉是不?”

    “行,那就先这样了,早点来啊,二舅妈厨艺可比我老娘好多了,也让二舅妈露两手。”

    杨叮嘱了一通之后,这才心满意足地挂断了电话。

    还好最近几天天气比较冷,山上的雪都还没化。

    搞定——

    到了中午饭点,杨和杨玉一手揪着一个玩野了不愿意回家的堂弟堂妹们,从热闹的街道上回家准备吃饭。

    中午这顿饭,就比较简单了,家里大人们都在忙活着准备晚上的「大菜」,午饭得腾着肚子留在晚上吃大餐。

    所以午饭就是面条配着点自家腌晒的腊货,切上一盘新鲜割下的腌猪头肉,还搭着一份青山这边特色菜「庖肉」,就当是一顿了。

    这「庖肉」就是把肘子煮烂了瘦肉用手撕成一条一条的肉丝,搭上秘制酱料拌匀了,上面铺着红糖点色的肘子皮,上锅一蒸,那叫一个芬芳四溢。

    相当可口的下饭菜,也就过年的时候做这么麻烦的东西。

    杨吸溜完一碗面条,下午也不愿意在房间里待着,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顺带帮着看孩子。

    下午的时候,二舅一家来了,让王秀芳是又惊又喜,笑得槽牙都露出了。

    二舅妈也是个勤快人,刚一进院子就换上护袖和围裙,加入了院子里的「妇女联盟」,开始摘菜洗菜挑虾线之类的活。

    杨的外婆有点老年痴呆,再加上很严重的帕金森,走路要人搀扶,不过今天精神头倒是好,握着外孙的手,絮絮叨叨地个不停。

    只不过老太太口齿有些不清,得又都是方言,杨听不大明白,只能面带微笑不时「嗯」「嗯」地点头。

    听不懂很正常,毕竟丽市这边的方言可能相邻的两个村子都有语言不通的情况,隔条河、隔座山那方言差异可以是两国语言差异那么大。

    外婆:“爱国啊,这几年你倒是变骏了啊(方言)”

    杨:“嗯。”

    “不过你真要娶我家秀芬啊?秀芬不好,瘦不拉几的,脾气还大,要不我家老五你看怎么样?虽然才十二岁。(方言)。”

    “那可不。”

    “就要秀芬啊?哎呦,那可得先话,将来不带反悔的啊(方言)”

    “必须的嘛。”

    老太太显然是老年痴呆又犯了,以为还是四十年前杨爱国刚上门找王秀芳当对象那会。

    杨没听懂,就连点头带应的,鸡同鸭讲之下,两人倒是聊起来了。

    听得一旁的二舅尴尬得脚底下都快抠出三室一厅了。

    到最后是王秀芳听不下去了,过来就朝杨后脑勺来了一下,骂了一句:“听不懂瞎应啥,有这闲工夫,去给蒋家送点年菜去。”

    外婆哆哆嗦嗦地伸手劝着:“秀芬,这个别了,这个再你真嫁不出去啦!(方言)”

    王秀芳气得肝疼,不过也没法对老太太啥,只能把邪火往自家大儿身上发。

    但杨多精啊,出生开始就认识这个胖婆娘,看她脸色不对,立刻跟老太太了两句吉祥话,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王秀芳进屋照顾老太太去了,而杨跟着自家二舅离开了家,下了山岭到马路上了。

    杨家住在半山腰,要走一段石阶路,人能上去,车上不去,所以二舅的三蹦子还停在山下的马路边呢。

    二舅平常就是开着这辆三蹦子去县里卖鱼,后车斗特别大。

    “外甥,你要堆雪人的雪我给你带来了,够不够?”

    二舅把杨带到三蹦子旁,杨看着车斗里用两个特大号的泡沫箱装着的雪,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够了够了。”

    二舅还真实在,这两个泡沫箱加一块都得几十斤了,堆个和杨等身高的雪人都没问题了。

    杨腆着脸道:“二舅,能不能把这三蹦子借我开一天?”

    二舅瞪着眼睛道:“你开这个干啥?会开么?”

    “会,这有啥不会的。”

    二舅还是有点犹豫:“晚上我本来算回去……”

    “哎呦,这大过年的您不喝酒?这喝了酒就别开车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嘛!晚上山路也不安全。”

    杨好一番科普酒后驾车的危险性,终于是动了自家二舅。

    二舅把车钥匙给杨,叮嘱道:“你在这下面开开就行了,别上大路,不安全。”

    杨拍着胸脯坐着保证:“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等二舅回去之后,他自信满满地坐上三蹦子,在这条没什么人的路上开了两圈,熟悉了一下感觉开得像个老司机。

    虽然三蹦子他是第一次开,但是前世的时候年轻时玩过几年摩托车,驾驶经验还是够的。

    练了一会,他坐在车上歇会,拿出手机本来想看看几点了,可结果发现刚刚蒋仁生了好几个电话过来,他都没有接到。

    杨回到家里之后手机都是调成静音的,毕竟这要是突然「嗡」一下,被王秀芳发现他买手机了,非得脱层皮不可。

    他直接回了个电话过去:“喂,胖子?正巧呢,我妈让我去你家送点年菜,我正要出发呢。”

    “是巧,我也正好想让哥你赶紧过来一趟。”

    电话那头,蒋仁生有点支支吾吾的,似乎有什么事难以启齿。

    杨皱眉问道:“怎么了?”

    “唔……电话里也不清楚,你快过来一趟吧。急事。”

    “行,我马上过来。”

    杨挂断了电话,嘟囔了一句:“什么事儿,神神秘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