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另觅良师?

A+A-

    杨家人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平口镇人,而是在平口镇里面的凤阳村人,老家那边都还有套荒废的四合院。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响应公社号召,作为村里木匠的杨爷爷被招到了县里,归入国有编制做木工,一大家子人才搬到了现在的平口镇。

    这两年郭嘉补贴政策落实了,老爷子这两年都能领上退休金了。

    杨家并不缺钱,所以老爷子寻思半天,把这两年的退休金攒了攒,在家里开了个新祠堂——

    杨家的祠堂在老家凤阳村,但那是整个村子杨姓的祠堂,不单是杨一家。

    现在建在家里的新祠堂,是老爷子想重新修一修自己这一支传承下来的族谱而建立的。

    这新建的祠堂就修在杨家隔壁那屋,原本那屋后头有个后院的,现在就改建了新祠堂。

    现在杨家要是全家人开大会的话,就上祠堂那儿。

    而这地方,没成年的辈是不让进的。

    也就在今天,家里突然通知去祠堂开大会的时候,杨有点儿吃惊。

    他前世记忆里,在他高中的时候,杨家就开过两次大会,并没有今天的这一次。

    “应该是矿上的事情吧,前世毕竟没有包下矿洞,这一世杨家的命运有了改变,会发生前世没发生过的事情也很正常。”

    杨这般想着,也就释然了。

    他算过一会等自己父母从大屋开完会回来了,再好好听一下。

    如果不是什么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的事的话,那他就继续撒手不管。

    但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杨爱国要去隔壁大屋的时候,看了一眼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没挪屁股的杨,对他道:“大儿,这次你也去。”

    “我也去?”

    “嗯,主要是你的事情。”

    杨有些意外,又有点好笑地道:“我能有什么事?”

    话虽这么着,他还是起身趿拉着拖鞋准备跟过去。

    王秀芳骂了一句:“把鞋换了去,头发也梳一梳,瞧你那邋遢样。”

    “妈,就上隔壁屋,都自家人,有必要么?”

    “能一样么?祖宗待的地方,你就这个邋遢样见祖宗?你祖宗还以为到你这一辈的子孙都去要饭了呢!”

    被王秀芳唠叨了两句,杨只能是去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番,等都收拾利索了,这才跟着父母去隔壁屋。

    到了隔壁,从客厅走过去,绕到厨房旁边,有一扇门,推开之后就是放祖宗牌位的大屋了。

    等杨一家到的时候,结果只有二伯和大叔在这儿。

    几个婶子和叔一家都没来。

    杨拜了拜祖宗们,然后挑了张椅子坐下来,纳闷道:“不是开大会么?叔一家没来?”

    “没事,主要你和你爸妈来了就行了。”杨家老四杨爱民笑着着。

    杨二光则是看向杨爱国道:“老四的意见我听了,虽然觉得儿才学这么点时间,不过真是那块料,我也没什么意见。老三,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杨爱国有些木讷,摇了摇头:“还是听听看孩子是怎么想的吧。”

    “等会等会。我有一种你们好像在我,但我又不知道你们在我啥的感觉。”杨举手抗议道,“能不能来个人解释下?”

    杨爱民呵呵笑道:“好事,你不是喜欢学雕刻么?我和你爸还有你二伯商量着再给你找个老师。”

    杨有点纳闷:“我不是正跟大叔你学着么?”

    却不成想,杨爱民听到后,有点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进步太快,跟我学有点浪费了。”

    虽然杨跟着他学习雕刻前后才不到二十天,但是进步属实是有点触目惊心了。

    杨爱民主业是做印章,主攻的也是刻字,教杨的无非也就是这些。

    可这段时间他看着自己亲侄儿一天天的进步,前后不过二十天的功夫,一手篆体竟是比他手底下跟着学了三四年的学徒还好!

    也就是杨都可以自己接一些单子自己干的水准了!

    还不仅如此,他还在工坊里头杨的工位上发现了一套杨自己雕刻的挂件,看得出来雕的是十二兽首,目前已经完成了八件,每个不过是拇指大,却雕得惟妙惟肖。

    而这些石料都是工坊里切剩的废料,这些废料能用的部分才多少?

    要么是色杂要么是有裂,基本上不堪大用没什么价值,可偏偏杨能够寻出价值来,这是多少雕刻师从业多年都难拥有的眼光?

    最最关键的是……杨爱民没教过杨雕走兽,他一直在教自己的侄儿刻字。

    杨爱民也很肯定杨不是跟着他爹杨爱国或者他二伯杨二光学的,因为兄弟三人师出同门,雕刻手法都是一个师傅教的,但杨的手艺显然不是一个流派。

    也就是……侄儿是自己琢磨的,顶多是看了几本雕刻书学的。

    直到那个时候,杨爱民才意识到自己的侄儿不单单是天赋好那么简单。

    这简直就是个妖孽!

    杨爱民顿时上心了,他甚至觉得侄儿跟着自己学,属实是浪费了这份天赋。

    他没信心将这块还包裹在石衣之下的璞玉雕琢成材。

    但是杨一听大叔算再给自己寻一个老师,当即是纳闷了。

    平口镇虽然是石雕之乡,但是省级大师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自家大叔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了,要不然也不能五六年之后评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至于目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整个江省都没有一巴掌之数。

    这有必要找外人么?

    难道是二伯亲自教?

    杨疑惑地看向了自家二伯,但杨二光摆了摆手,显然不是他来教杨。

    杨想想也是,二伯一年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到一半,现在又是这行业最红火的几年,二伯事业心那么重,他也还有学业,总不可能辍学跟着二伯全国四处跑吧?

    这样一来,他兴趣就骤减了,委婉道:“大叔,要不还是算了吧。我就踏踏实实跟着您学。”

    杨家这一个国家级、一个省级的大师,他还得跟着外人学,多捞哦。

    况且这给人当徒弟,那跟着自家长辈学能一样么?

    虽然现在不比旧社会,不至于要做牛做马、挨挨骂,但是吃苦免不了,最担心的还是碰上那无良的师父,什么事都要你做,拿你当免费的工使唤,本事还不好好教你。

    最重要的是,杨学习雕刻主要靠自身的「学习机」系统,拜不拜师对他来影响不大啊,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