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火能提供光与热,与人类息息相关,原始时期,为了从自然界产生的火源中保留火种,火塘应运而生。
空地上这个巨大的火塘,让杨东平看到了古人对于火的热爱与信仰,尊敬与崇拜。
山顶而下的建筑都属于坐北朝南,象征着古代圣人或者帝王的尊崇。
坐落在中轴线的火塘应该是禁地,身后的雄关是守卫山顶阵法或者火塘的,空地周边没有任何建筑物,只有边缘有三十六根石柱,婴儿胳膊粗,两米左右,顶端一个成人拳头大的石球,看不出作用。
顺着火塘往下,还是一条笔直的石梯路,直到被建筑物挡住。回头望去,石梯直通山顶,“嗯,难道象征通天大道吗?”杨东平不禁在心里腹诽。
半山腰非常平缓,开始出现建筑物,石砌的房屋,零星散布在山腰附近,山腰每栋屋子间隔都比较远,具有一定私密性,也不知道是为了安静还是因为地盘足够大,愿意修哪修哪。
房子非常少,杨东平大致数了数,总共才二十八套,只能算是一个特别的村,也就是,山顶那么大的工程,或者月球这片世外桃源的具体建造者,只需要二十几个人就能修建好,现在变成遗忘的村落,是因为工期结束以后,再也没有其他到来的人。
走到村子中间,杨东平才发现自己想错了,房屋并不是毫无规律的排列,而是按照二十八星宿的方位,围绕着村子中间的日月晷而建。为何不是日晷,而是日月晷,是因为在晷面下的石台上刻有三个介乎甲骨文和篆体之间的大字,刚好杨东平认识。那是因为杨东平之前怕有遗漏残页上的内容,回帝都以后专门了解过。
日月晷高十几米,宽六、七米,隔很远都看得清上面的晷针与刻度,放置日月晷的场地相当于地球的一个足球场大,圆形。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应该经常在此活动,能看到一些使用痕迹,多了一些烟火味,也多了人间气,不再是飘渺虚无的神迹。
日月晷的晷面南高北低,这就意味着晷面是对着火塘或者山顶的,晷针上端指向北天极,下端指向南天极。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光或地球光的倒影来指示时间的计时工具。
晷面上凿刻得有14个大刻度,每个大刻度之间有12个刻度,跟现代的手表有点类似。
分别是,14个大刻度代表地球十四天,月球的1天;刻度代表地球一天之内的十二个时辰。虽然因为月球漫长的白天变化不太明显,但是经过精密计算,日月晷还是精确指出具体时间,使得生活在月球上的人们能按照地球上的时间安排日常生活。
其实天空中太阳跟地球是同时存在的,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当太阳落下‘月平线’,地球开始升起,进入了月球之夜,因为月球上空没有大气层与云层遮挡,因而晚上地球光非常明亮,日月晷在地球光之下照常工作,一个昼夜以后,月球一天结束,能同时利用太阳跟地球光,所以叫日月晷。
整体来,月球同样具有分明的春夏秋冬,一年之中四季更替。月球1天为地球28天,月球一年为13天,是地球365天左右,时间上是保持一致的。虽然换算出月球跟地球的时间,但是为了以后方便,之后还是以地球的生活时间为准。
挨着日月晷的右下方还有一个些的石盘,摆放角度跟日月晷一致。石盘里有13个刻度,日月晷每走完一天,石盘刻度就前进一格,走完13个刻度,就是月球一年,应该跟日月晷有机关相连。
看完日月晷,杨东平很佩服古人的智慧,结合日月晷跟石盘上的刻度,认真算了一下,几千年来居然没有出错!日月晷与石盘的刻度都走到第九格,今天阳历是十月十八号,也就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晷针跟石盘完全符合阴历日期,再一算,5天以后就是阴历的15日,就要进入长达2周的月球之夜,杨东平很好奇月球上的晚上,有点期待。
杨东平今天被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震惊得精疲力尽,完全没有多余的心情再考虑其他,现在只想好好休息一下,看了一下刻度,算了下时间,应该是酉时,也就是下午五、六点之间,该准备晚饭了。
环视一下周边,二十八星宿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他的空地为道路,用石板铺地,横竖联通。
古人讲究坐北朝南,加上自己老家的房子也是按这样的方位,杨东平看了看北方,挑了离日月晷最近的一套石屋,准备作为家伙与自己在月球之上的长期住所。虽然天空中的太阳没什么变化,离太阳落山还有好几天,杨东平不准备理灼热的太阳,算按照地球上的生物钟生活、休息。
既然来到这里,肯定得待一段时间,把这片净土了解清楚才能安排后续的事。至于回程,杨东平相信自己既然能来到月球,一定能回去。凭借第六感,山顶的阵法一定就是回去的路,就是这么自信。
现在主要把自己跟家伙安顿好,才能轻装上阵考虑其他的问题,那么多东西在身上,出行也不方便,这里有阵法,火种,是人类的聚居地,肯定安全无虞。
走进第一个院落,院子没有门,只有一个高大的木制门框,简单。一条鹅卵石路通向正屋,正屋是三间石头房,只有一个门,很大,没有窗,现在门上光秃秃,没什么遮挡,估计当年也就只挂了布帘子什么的,不然如果是木门,就算腐烂也还有点痕迹。
屋子是个套间,左边卧室,右边房间是类似书房一样的配置。中间火塘,套房没有窗,应该是为了适应为期14天的白天特意设计,站在正屋门口几乎能一眼看到底。“感觉还真不习惯,等有条件一定要把门给装上,哪怕只是暂时的遮挡也是必须的。”杨东平在心里想。
中间屋子大一些,有个火塘,高大的天花板上有些黑灰,虽然有通风口,但是在屋子里做饭,没有烟囱的情况下,烟还是会四散在顶上,做饭的时间应该不长,还是留下了一些淡淡的痕迹。火塘周边散落得有五、六个树墩,应该是集厨房、饭厅、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间。杨东平看了一遍,摆设都比较整齐,明离开时有条不紊,属于正常的撤离。
院子外墙是木栅栏,因为没人理,栅栏宽大的空隙都已经被植物填满,变成一堵漂亮的绿色墙,做栅栏的木材不知道是什么树种,几千年来不腐不活,只是上面依附的藤蔓长得郁郁葱葱,藤蔓也只在围墙上长,其它地方不敢伸一点爪子,几千年来枯了又荣,荣了又枯,历经岁月,还是勃勃生机。
院子分前院、后院,水从山上而来,流经每家每户,各家自行接入院子,污水有专门的沟渠,整体看,用水与排水工程都做得非常不错,非常适合悠闲的生活。
这里不仅房屋建得高大,连院子里的树也很高大,高大的树冠就像给家家户户了一把遮阳伞,风一吹,美滋滋。每家也就只在前院栽了一至两棵树,遮天的树冠却在村里差点连成片,既能遮挡耀眼的阳光,又能美化环境。
也许是没了主人理,树都自由发展,再自由也只是在主人的院子里,再大的树冠也不会有两棵交叉,因而走在道路上感觉还是有很多斑驳的光影漏下来,使得村子看起来阳光,不阴深。
树是从来没见过的树种,杨东平在院子里或者纵横的道上,没见到一片落叶,周围没有陈腐之气,哪怕是植物的都没有。
这样的环境杨东平太满意了,相信自己的亲人也一定很满意,这就是理想中接近自然的田园风光。不过,杨东平内心也有一点疑问,“连房子都那么高大,难道古人都身高两、三米?”
这些无从考证的事情杨东平懒得再思索,自己也不是学考古专业的,也没必要一定刨根问底。
这是一片祥和的村落,起码在这个村子里是,不算再拘束家伙,让它在院子里自己玩。
准备把整个房屋收拾出来,不收拾干净跟睡不着觉一样,杨东平有点轻微的洁癖,当然也看条件,实在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也就不讲究了。不管任何人,任何时候的讲究,也只是有条件的讲究而已。
院子东边,水是用一种紫色的竹子接入,竹子下面是一个大大的石缸,石缸上是竹子做的盖子,杨东平提了下,不轻不重,里面的水很清澈,一点杂质都没有,长期流动的水是最新鲜的。
石缸上部有一个出水口,等水漫过出水口后就自动流到下一个浅些的大石盆里,用水的话,可以在缸里舀,也可以在盆里舀,尝了口,很清甜。“没想到,月球上也能正常用水,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这种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环境下生活,寿命都得增加好几年。”杨东平感叹道。
感叹完还得赶紧收拾屋子,脱下红袍放好,换上自己的衣物,背包放在墙角,等收拾干净晚上好入眠,想想心里就充满了干劲。
房间都很简单,粗旷,卧室就一张大石床,跟个土炕一样,占了大半边墙,床上有个大木头矮柜,跟床头宽度齐平,开看看,什么都没有。
杨东平点点头,可以收拾出来放自己的东西。东西少,好理,几乎没多少灰尘,用湿帕子擦两遍也就差不多了,收拾出卧室,把自己与家伙的家当放好,睡袋挨着矮柜,头部有个依靠安心点,家伙的窝放睡袋旁边,才占了石床三分之一,无语的看了看,铺盖得从地球专门定制。
书房也简单,一张石桌,上面有个笔筒,里面是些毛笔跟刻刀一样的东西。一个蒲团,还有一面墙的大书架,上面有些竹简或一些卷起来的丝织品,杨东平猜测是书籍,但是今天实在没精力再看,就只简单的把屋子扫干净,准备休息好,明天再细细研读。
在收拾房屋的时候,家伙也跟上跟下,忙得不亦乐乎,等杨东平擦完一件家具时,一回头就看见家伙爪子里抓着一块抹布正看着自己,特别萌,大尾巴摇得都快飞起来,可以感受到家伙心情特别好,再看看家伙的爪子,沾过水,居然还知道在水里揉了揉抹布才抓过来。赞赏的摸摸家伙头,接过家伙的好心,努力干完好休息。
收拾完毕,杨东平跟家伙简单吃了晚餐,美美的睡到‘第二天’。
经过一晚上休息,杨东平躺在床上一一消化完已知信息,慢慢恢复平常心,既来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