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
听到这句话, 洪绸晴也忍不住激动起来。
大船入海做生意,是大宴百姓们全都知道的事情,虽然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航海的大船, 但如今在百姓中已经传的像模像样。
海船的体积是内地河流船只体积的三倍,有四层楼那么高, 并且造船的木材是用了生长上百年的柳树。
洪绸晴虽然知道这些话大部分都是夸大宣传, 不能相信,但听到这些话,自己的心情还是忍不住激动。
“听造船的王大人已经进宫面圣去了。”
洪绸晴同好友一起顺着人流去超市附近围观热闹, 身边还有百姓正在着自己知道的消息。
好友是个喜形于色的人,如今听到长街上百姓们的交谈,已经彻底兴奋起来。
“海外人到底哪里和我们长得不一样?难不成他们有三只眼睛?”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宴人士,李青姮所见的天地都是自己的镇。
“你我要不要根据海外之人写个话本或者戏折子?那样肯定能赚很多钱吧?”李青姮同洪绸晴一起, 一边顺着人流走路, 一边喋喋不休。
时不时还要同身旁的百姓们听听,到底是什么新奇的东西, 现在去了到底能不能买到。
至于写话本一事,李青姮虽然之前一直想要瞒着好友,但是方才已经露馅了,索性不再隐瞒,
开始同洪绸晴讨论起自己的写作内容,想着若是能够得到更多素材便好了。
只不过她一直没敢同好友,自己写出来的第一本话本子便是用好友洪绸晴为原型的。
年少女子,读书识字,进入官府, 从一个镇女子到位居一品的女丞相。
情节跌宕起伏。
据合作的书铺,自己这话本子卖出去虽然得到了不少人的谩骂, 但也有许多夸赞之声。
在她们县城里卖得很是红火。
也就是洪绸晴一心为公,没有半点休闲娱乐,尚且还不知道此事。
“这么多人!”李青姮紧赶慢赶来到超市,却发现超市门口已经彻底被人群堵住,根本无法前行一步。
李青姮拉着洪绸晴的手,站在人群中半步难行,但是又舍不得离开。
毕竟从海外运回来的稀奇玩意,自然只有这个超市里才有。
虽然尚且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买得起,但既然能够放在超市售卖,即便自己买不起也能去看一看。
但是又怕自己来得晚,货物已经都被有钱人买走,自己连一饱眼福的机会都没有。
大部分百姓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因此才会在超市门口造成这样拥堵的景象。
“我们走吧,等人少了再来,这么多人实在是太乱了。”洪绸晴提高声音靠近李青姮的耳边。
但李青姮充耳不闻,她原本就是个爱热闹的性子,如今这么多人都在这里,让她做第一个离开之人,显然是不可能的。
“让一让,让一让,官府办差。”
两人正在争执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官差的声音。
人群中逐渐分出一条道路,让穿着制服的衙役们排队经过。
“咚!”铜锣一敲,让原本议论纷纷,使劲往前挤的百姓们彻底安静下来。
“货物已经运送至超市中,如今超市暂时歇业一个时辰,除了工作人员,任何人不得出入,违者直接关进大牢吃吃苦头。”
“凭什么啊?”百姓们虽然畏惧官差的话,但还是有大胆的人提出疑问。
自己不过是想要去超市里看个稀奇罢了,怎么就要进牢房了。
“现在大家都围在超市门口,让超市没有办法做生意里面的人出不来,你们也进不去。”
“你们要是一直不离开,超市便一直不能继续做生意。”
“速速离开!”官差们不再解释,又拿起自己手中的铜锣狠狠敲了下去,分成不同的人马,盯着百姓们逐个离开。
百姓们三步一回头,最终还是离开了超市,有些回家,有些则去了附近的商场茶楼,只等着一个时辰过后便进去超市一睹真容。
而此时御书房中,沈楠枝同慕行徵也正在仔细询问王仁这一年来的经历和变化。
王仁回答的十分仔细,并且将自己收获的种子献上。
“原本想着带着海外的土壤,利用花盆在船上种植,而后带给陛下和娘娘看看,但是这一路上并不太平。”王仁这话是深思熟虑后得。
虽然他没有成功将火的植物带回来,但是他确实想了办法。
沈楠枝安抚了两句,并且重新给了王仁赏赐,约定了王仁回吴湾的时间,届时可以让军中的将领随身保护他。
“可是认出了这是何物?”慕行徵看着沈楠枝对着两个种子静默不语的模样,忍不住有些好奇。
沈楠枝将其中一种放入慕行徵手中,“这是玉米,是一种粮食。”
“但剩下另一个种子,并未看出名堂。”
“这两种东西都没有在大宴出现过,王仁也并未带来活下来的植株,现如今还需要等待农业事业基地的法。”
沈楠枝将王仁专程送上来的种子良好的保存起来,算是给自己留下一个标本。
“虽然没有土豆红薯,但是玉米也足够了。”沈楠枝喃喃自语,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日历。
春夏之交,五月初三,马上就要到了。
慕行徵在御书房中又一次召见了掌管户籍人士调动的官员。
“现如今凉州一带的安排如何了?”
“凉州一带百姓们已经开始搬迁到别的州,但并不是所有的百姓们。只是陛下推测的有些受灾严重的地区。”
“剩余地区的百姓们,在官府的带领下已经开始模拟地动逃生的景象。”
沈楠枝坐在一旁点了点头。
想要所有凉州地区的百姓们集体迁移明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受灾严重的地区迁移,是合理情况。
“凉州居民搬迁之后,记得做好登记,保证她们搬迁后的生活,重新规划好当地的安置房。”
下首的官员一一应是,唯有一人面色有些为难。
“直无妨。”慕行徵注意到官员的表情,直接发话。
“回禀陛下,或许是官府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模拟,加之庆云寺和凡平观的人也在凉州一带,凉州如今也迟迟没有地动的意思。”
“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地动来临之前的各种情况预警,凉州也尚未出现。”
“所以百姓们对待如今的模拟演练有些懈怠,积极性不高。”
这是凉州官府的人员最新发回来的消息。
今日即便是慕行徵不在御书房中召见他,他也会主动求见。
但主动求见只有一人,如今这种情况下确实又好几个同僚都在。
旁的同僚所禀告的消息不让龙心大悦,但也挑不出差错,唯有他,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御书房中一时间只有慕行徵手指敲击的声音。
沈楠枝又一次回头看了一眼日历,确定距离慕行徵所的日子没有几天了。
现如今已经是四月二十,五月初三就地动的折子便会送上来,按照时间推算,距离地动发生,不会超过五天。
“通知官府,若是有人懈怠,直接抓入大牢,将当地的所有福利政策都对此人收回。”
慕行徵皱眉,心中有些不确定。
即便他的意思有加快通道告知官府,但是从京都到凉州本身耗费的时间便很久远。
按照慕行徵的推测,不定这话尚未抵达凉州,地动已经发生了。
不过得了慕行徵的话,官员还是放心不少。
急忙告退准备回到府衙。
尚未来得及退出御书房。
便听到御书房外工部的人求见。
掌管人事的官员脚步慢了一些,看着工部的人进入御书房。
“皇后娘娘,今日地动仪有了变化,方向指向凉州一带,凉州一带或已经发生地动。”工部的气喘吁吁,不敢有半分停顿。
原本准备退出御书房的几位官员,当下停住了脚步。
虽然朝中官员一早从慕行徵这里得到过消息,是凉州一带会发生地动,但是并未准确过是哪一天。
按照方才工部官员的法来看,凉州不过是刚刚地震,远在京都的他们已经收到了消息?
“以最快速度同时凉州附近的粮仓,让他们开仓赈灾。”
“让温程页前来见我。”慕行徵的脸色一变,不再是方才的模样。
地动一事牵连甚大。
若是等到凉州方向走了信息再做安排,不知要拖拉到什么时候。
慕行徵的话音落下,整个御书房又重新忙碌起来,大臣们来来往往,商议事情安排。
按照慕行徵的记忆,此番凉州的地动波及范围很广,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凉州附近虽然有粮仓,但是灾后重建一事,原本就困难。
况且凉州之后还有余震。
而此时的凉州。
地动过后,一片废墟。
凉州知州从广场上走出来,急忙召集身旁的人手,去寻找废墟之下是否有百姓存在。
这地动来得突然。
这几日百姓不百姓们的模拟热情不高,即便他是官员,也被这日复一日的模拟而搞得毫无动力。
不过因为他是凉州的带头官员,不能在百姓们面前展现出任何懈怠的地方。
因此还在强撑着,让百姓们进行模拟。
自己也同府衙中的一众同僚商议,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让百姓们郑重对待地动一事。
为了做好带头作用。
凉州知州特意选了广场附近作为开会地点。
这广场是去年朝廷下令修建的,在城市的正中间,合理将城市分为两个部分。
广场的占地面积很大,当初的规划是按照京都商场的模样来的,不过要比京都商场的功能齐全许多。
不仅有大型综合商场和超市,还有一栋楼用作府衙办事的办公楼,同真正升堂办案的官府区别开来。
梁州知州为了让自己真切实现表率的作用,所以将官府的回忆选在了广场的办公楼里的一楼。一出来便是广场空地。
地动发生时,凉州知州真个在慷慨激昂地安排接下来的事宜。
但没想到楼体突然晃动了一些。
虽然他尚且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多日的模拟训练已经让他形成习惯。
抱头就向外跑去。
刚跑到广场上准备踹口气,同身旁的同僚笑两声。
却听到自己的身后,轰隆一声,自己方才开会的那栋办公楼,就在自己眼皮子地下倒塌了。
不仅是办公楼,周边还有许多设施都已经被破坏,地面也变得坑坑洼洼。
让他一时间会不过神来。
好在他并不是真正的糊涂,又向前跑了两步急忙召集人手,又颤颤巍巍将一直呆在自己身上的名单拿了出来。
因为朝廷对凉州即将地动一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态度。
凉州知州虽然总觉得是朝中有人对地动一事题大做,但他对待公事上一向认真。
因此自己身上一直携带着城里百姓们的名册,就为了地动过后人员能够又更好的统计。
对于震后救灾一事,官府也提前琢磨过各种应对方式。
因此在短暂的慌乱过后,官府众人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救助伤员。
能动的跟着他们一起救人,不能动的则被妥善安置在一旁。
另有一批手脚麻利之人在搭设帐篷。
因此场景虽然看起来破败,但百姓们并没有哭天抢地,而是在想尽办法自救。
凉州附近的城池州收到消息之后,也按照之前朝廷吩咐的政策,加快向凉州一带输送粮食和药品。
而凉州的商人们在经过一天的仓皇之后,也开始出钱出力,最大范围搜救百姓。
而远在京都的温程页,再次清点自愿去凉州的大夫,带着一大批人手和药材前往凉州。
京都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基金会也联手组建人手,运送大批衣物食品前往凉州。
就在凉州奏折抵达京都当天,从京都去往凉州的人马也在陆陆续续到达。
温程页抵挡凉州当日,凉州附近又发生了一次不大不的余震。
好在这一路上他们都已经成长不少。
即便是发生余震也并未四处逃散,最基本的队形还是在的。
而温程页则又一次加快了赶路,抵达凉州后,立即同医护人员会合,开始了新一轮的救治。
凉州知州显然没有想到京都的人马会这么快赶过来。
同温程页的助手交涉时,自己的神情还恍恍惚惚,向对方确认了好几遍,他们真的是从京都而来。
凉州周边的州府已经提前开仓赈灾,凉州知州近些日子一直跟在军队身旁,看着他们有条不紊救人。
所以温程页虽然着急救助伤员,但是在看到凉州现如今的情况后,还是送了一口气。
虽然凉州一带还在时不时的遭受余震,但最基本的各种帐篷救助已经有模有样。
各地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往凉州,保证了凉州百姓们的基础生活。
况且凉州地震最严重地区,几乎没有百姓的存在。
虽然当地的房屋农田损毁眼中,但根本没有人员伤亡。
接连一个月的地震模拟,虽然让凉州百姓们十分无奈,但多多少少都形成了记忆反应。
遇到地震虽然慌乱,但不至于毫无头绪。
有些人还学会了紧急的自救。
总归一切都比温程页在来时路上预料的情况要好很多。
“是京都来人了,陛下和娘娘已经知道我们发生地动一事,京都没有放弃我们。”
“现在我们有吃的有喝的,旁边有大夫给我们治病,晚上也有休息的地方,只要我们在坚持坚持,将自己的亲人朋友们都救出来,我们凉州就算胜利了。”
看到京都方向源源不断的人马和物资过后,百姓们重新有了奋斗的动力。
这不仅是他们凉州在自救,大宴各地都没有放弃他们。
虽然凉州有不少伤亡的百姓,但一直都是有条不紊的局面。
京都收到消息后,沈楠枝也放下心来。
伤亡无法避免,但现如今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的救助伤亡人员。
但慕行徵却整日愁眉不展。
朝廷不断拨款拨粮,大宴的国库一直在缩水。
虽然沈楠枝已经起了带头作用,让京都朝臣,各地世家,来来往往的商人们组成同盟,用自身的力量和钱财给予凉州帮助。
但是国库的存粮还是在不断削减。
如今春耕刚过,凉州一带的农田今年是收不回来一点赋税了,只能指望旁的地方。
若是今年再有地方发生意外,慕行徵便只能守着一个空了个国库干瞪眼。
但好在如今的慕行徵已经很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他跟着慕行徵一起去了农业基地,看了一眼已经发芽生长的玉米,给了一个自己美好的安慰。
但朝中却开始新一轮的争执,慕行徵之前过的问题,果然来临了。
朝中大臣虽然大部分都已经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但是人多了总有几个刺头,想要挑皇帝的刺。
更何况这几年来大宴虽然发展不错,但是自然灾害确实很多。
趁此机会,朝臣们一鼓作气,将这几年收到压榨,所遭受的怨气全都发泄出来。
沈楠枝虽然已经将丞相的职权交还给慕行徵。
但是在朝臣们的讽刺中,仍旧是罪魁祸首。
甚至用上了“红颜祸水”这四个字。
三位迂腐的朝臣共同上书慕行徵被美色所迷惑,大宴的发展和各种政令,竟然听从一个女子,所以才会让老天不满。
接连让大宴发生各种灾难,这些灾难都是老天的警示。
想要老天不再发出警示,必须收回沈楠枝在朝堂中的话语权,不再允许沈楠枝拥有参政的权力。
后宫也不能再一家独大,皇后同陛下成婚三年之久,至今无所出,皇后沈楠枝并未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三位老臣你一句我一句,用整个早朝的时间,名为劝谏帝王,实则讽刺沈楠枝。
沈楠枝之前听慕行徵过罪己召的事情,知道朝臣们十有八九会利用这个机会反扑帝王。
但没想到如今的朝臣竟然换了行事作风。
没有朝着慕行徵开炮,反而直接冲着她来了。
“诸位爱卿何意?”
等到三位朝臣完,慕行徵一一扫过站在一旁的官员们。
三位朝臣虽然能够看出来慕行徵已经动怒,但为了显示自己不屈的决心,保持自己的傲骨,仍旧站在原地,昂首挺胸,一动不动。
视线还时有时无扫向沈楠枝,无声向帝后两人宣战。
“臣附议。”慕行徵话音落下不久。
便有一臣子站了出来,随后不久又多了两声。
六个朝臣整整齐齐站在大殿之中,无声形成一种对峙的形势。
工部的官员最先忍不住跳出来反驳这三位大臣。
工部是沈楠枝最熟悉的地方,里面的每一个官员,不管官职是大是,她都能清楚叫出名字。
而工部也是对沈楠枝最推崇的地方,听到有人借故讽刺沈楠枝,早就忍不住了。
但工部这些官员,大都是手工达人,或者是闷头搞研究之人,虽然同为读书人,但是根本比不上旁的朝臣能会道。
因此很快便败下阵来。
早朝也在朝臣的吵嚷之中很快过去。
慕行徵很快宣布退朝。
沈楠枝回宫的路上一直对今日站出来的三位朝臣感到敬佩。
明明帝王已经用自己强硬却不铁血的手段,清理了好几次朝堂。
但永远有人愿意坚持自己原本读书多年所悟到的真理。
沈楠枝虽然不认同今日那六位朝臣的上书理由,但却很敬佩六人的坚持。
但沈楠枝的欣赏态度,并不代表慕行徵的态度。
亦或者是沈楠枝明白慕行徵会如何行事,所以自己才会对那六位朝臣产生敬佩的感觉。
如今的大宴没有比慕行徵更明白世界真相的人。
慕行徵会如何做出抉择,沈楠枝根本不用多想。
早朝上的争执,对于百姓们而言是属于机密的。
除非是朝堂中整整发出的决策,会广而告之。
平日里朝堂中大大的各种争吵,百姓们根本没有听到的机会。
但是今日的早朝不同。
早朝不过结束两个时辰,京都百姓们已经全都知道今日早朝到底发生了何事。
“我原本是不愿意朝堂事情的,毕竟我们只是个普通百姓,但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
“皇后娘娘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前天不下雨,是皇后娘娘和老天爷,让它下雨,我们才有了雨。”
“现在京都超市新奇东西多吧?都是大海另一边运过来的,要不是皇后娘娘下定决心进行航海贸易,我们哪里能看到这些东西,哪里能看到金发碧眼的人。”
“别的不,我们现在去买东西,不用担心店家骗我们,家里男孩女孩都能识字,学的好还给钱,这些不都是皇后娘娘带来的?”
“陛下是给了我们田地,减少了我们的赋税,让我们不用担心服徭役,可是娘娘为我们做得也不少啊?”
“这么好的娘娘和陛下竟然还有大臣们他们俩不好,你觉得你能忍住?”
“反正我是忍不住,我这个人暴脾气,陛下和娘娘受到这种诬陷,我一定是忍不了的。”
类似的话在京都各个角落中接连不断想起。
几位大臣尚未散值回府,便在府衙中看到了自家匆匆而来的厮。
是自家府门前静坐了许多百姓。
这些百姓是专程等待他们的,想要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向皇后娘娘身上泼脏水。
“荒谬,荒谬!”一位年纪较大的大臣,在听到府中厮的禀报之后,明显气急败坏起来。
他今日在朝中得每一条都是根据先是情况来讲,根本不存在什么诬陷。
这些百姓竟然敢在他府门前平白闹事。
“去报官,让大理寺来人将这些百姓都抓进牢中。”另一位官员在听到百姓们的做法之后,有些勃然大怒。
连忙安排厮去大理寺。
但是厮并未离开,反而脸上显现出为难。
百姓们只是聚集在府门前,但是不吵不闹,除了府中有人进出被当作猴看,和一些嘀嘀咕咕的声音除外。
这些百姓们很有规矩,根本够不成闹事的行为,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只是坐在府门前,虽让人不得安省,但确实大理寺也拿这些百姓门没有办法。
况且法不责众,若是要将围观百姓们都抓入大牢,不定要将大理寺的牢房全都塞满,这根本就不现实。
三位大臣重新碰头,脸上的表情一个比难过。
他们没想到慕行徵此番竟然会选择如此做法,用百姓来逼迫他们。
虽然沈楠枝做的事情是存在的,但这些自然灾害也是存在的。
以前大臣们不是没有鸡蛋里挑骨头,伪君子挣功挣名的时候,但慕行徵从来没有选择过如此做法。
用民意逼迫大臣,使得他们不得不低头。
三人对视一眼,脸色虽然难看,但是眼中却闪过挣扎。
若是慕行徵按照以往的手段处理他们,他们自然还有旁的办法,就算是真的一下撞死在金銮殿中,自己死后也可得到一个铁骨铮铮的称赞。
但此时的慕行徵并未选择以往的方式,反而利用民意。
别看现在百姓们只是坐在府门前没有动作。
但是这几个人心中都清楚,这只是暂时的。
如是自己不服软,等到明日估计百姓们的态度便会强硬起来。
虽然官民不同,但是三个官员明显抵不过京都大部分的群众。
三位大臣商议一番,又匆匆入宫。
沈楠枝看到三位大臣入宫后,想了想主动从御书房走了出去。
上朝十分,自己不能突然离开,被迫听大臣的长篇大论。
但现在御书房中却不像再听了。
三位大臣一进去便看到沈楠枝,脸色更加为难。
嘴唇动了动,还是没出什么。
沈楠枝冲着三位稍稍点头,错身而过。
但身后的大臣却突然叫住了沈楠枝。
“今日在朝堂之中,是我等对不住皇后娘娘,是我等想左了。”
老臣的声音虽然不算大,但是正好传入了沈楠枝的耳中。
沈楠枝诧异挑眉,完全没想到不过是两个时辰不见,自己竟然听到了今日早朝时慷慨激昂讽刺自己的大臣,短短时间中竟然低头向自己道歉。
沈楠枝同这位大臣寒暄了两句,表达了一下自己今日并未放在心上的意思。
随后去看慕行徵的表情。
慕行徵自从下朝之后便一直同自己在一起,也不知这么短的时间,慕行徵到底做了什么,才能大臣如此快速反转。
知道这三位是结伴来请罪道歉的,沈楠枝依旧没有停留看戏的意思,而是出宫去了。
走到宫外才彻底明白今日慕行徵的安排。
用民意逼迫大臣们低头。
沈楠枝同刘夫人一起坐在茶楼中,听着茶楼的书人和百姓一起夸大自己对大宴的作用。
中途一度想要离开,但全都被刘夫人阻拦。
最后又去逛了逛超市,在超市中看到了两个乐不思蜀的外国人。
两个外国人,一人手中拿着一个购物框正站在日用品区域挑挑拣拣,他们身旁有许多人故意围观的人群。
但这两人并不在意,时不时用这两日刚学会大宴话,同百姓们交流几句,引起新一轮的讨论。
“听这次出海的几个商人赚了不少钱?”去年四月出海选□□的商人虽然大都是南凌本地的商人。
但赚钱这种事情在短时间内便能快速传播。
况且刘夫人因为家中得到了陛下的赏赐,如今走出去同一些皇商也不差什么了,在商人聚会中很受欢迎,得到的消息也比旁人要多。
“毕竟路途遥远,一年最多出行两次,风险也大,要是不多赚钱,谁还愿意出海呢?”沈楠枝同刘夫人在一旁话家常。
刘夫人点点头,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想到自己之前对沈楠枝夫妻两人身份的猜测。
有意从沈楠枝这里得到更多的消息。
“下一次出行暂定在九月份,不过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这些消息过不了几日官府便会正式公布,所以沈楠枝并没有向刘夫人隐瞒。
按照沈楠枝最初的算,此番出行后,九月便不会再出海了。
毕竟是第一次出行,各方面需要完善的事情还有很多,也算是个出海人手上一个过度。
但是此时国库空虚,需要更多的金钱涌入国库,才能让慕行徵不再焦虑。
而沈楠枝也同王仁开诚布公地谈话。
王仁觉得此番航海虽然有危险,但若是等到明年四月,航海的空闲时期便太久了。
而且他们出海一年,原本的造船匠人并没有解散,而是在继续造船工作。
虽然造船的匠人中少了王仁这个天赋流,但是造船工艺仍旧在增长。
“况且大宴此番刚刚同海外重新开始通商,若是明年再进行航海一事,着实有些得不偿失。”
听到王仁的话,沈楠枝便直接改变了想法。
如今大宴确实需要更多的金钱充盈国库。
行商一事宜早不宜迟。
“过两日府衙便会发出告示,想要参与九月份海上行商一事的商户,可以去官府填写报名表,提前写明自家准备出海贩卖的品种,这品种有何好处,价格如何?准备贩卖的数量是多少,最好还背上一份样品,让官府的人看得更加精准。”
听到沈楠枝的详细解释,刘夫人方才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安静下来。
按照沈楠枝的法,九月份出海的商人不再是从南凌或者京都一地单独挑选。
而是向大宴全国各地发起告示,想要参与海运的商人都可以报名。
他们刘家的生意在京都里都没有丝毫名气,只是有几个商铺和一个刚刚和人一起合资的日用品工厂,根本不是身价厚重之人。
一旦开始全国报名挑选,那更是轮不到他们刘家冒尖。
刘夫人有自知自明,因此从沈楠枝这里得到具体的消息后,没有继续探下去,转而提起了今日京都中热议的话题。
前些日子京都出现了一个以皇后娘娘为原型的话本子,这话本卖得不算畅销,因此看的人并不多。
而且书中内容写得隐晦,很少有人将话本中的女主角同皇后娘娘联系起来。
一直到今日百姓们开始细数皇后娘娘这几年来做过得每一件事情。
书铺的老板逐渐将皇后娘娘的所作所为同自己铺子中卖得话本联系起来,利用广告营销了一番,不过是半天的功夫,竟然将库存都快要清空了。
刘夫人着从自己身旁拿出了那本书。
“就是这本《我的功成名就之路》你看看?”刘夫人将话本摆在沈楠枝面前,完全没有感受到沈楠枝的尴尬,而是倾情向沈楠枝推荐。
看沈楠枝有些无动于衷,刘夫人向四周看了一眼,确定没有人扰,又一次压低声音道:“黄夫人,我虽然不知你的真实身份,但是也大概能猜出来你家老爷是入朝为官之人,既然你家老爷入朝为官,你肯定也能有机会见到皇后娘娘。”
“这话本里就是对皇后娘娘的歌功颂德,您不妨找个机会献上去,也让皇后娘娘高兴高兴。”
看着刘夫人一脸“我是为你考虑的表情”,沈楠枝已经彻底放弃挣扎。
被迫无奈手下刘夫人的好意,尴尬扬起自己的笑脸,“多谢刘夫人为我考虑。”
完后再也不敢停留,匆匆同刘夫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