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康熙十九年
李蔚仔细的将康亲王的奏折读给皇上。
原来, 随后经过康亲王仔细的盘问才得知, 这些西班牙人早在三藩之乱后看准郑经海军虚弱就直接攻入台湾。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把郑经水师一网尽的算, 只想拿着台湾作为掩护,目的则是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这附近的交易和贸易航道。
这些西班牙海军平日装作海盗出海抢劫, 目标从大清朝的商队到台湾水军,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反正只要他们看得上眼的货物毫无例外都必定要抢到手。
这些翻译就是押着商船前往婆罗国的途中被西班牙人俘获,由于带头的徐文海学过不少英语而被西班牙人留作翻译使用。
徐文海的语言天赋的确出众, 在关在西班牙人的寨子中大半年以来竟是连西班牙语也是得极为熟练,经过确认身份无误后,就被留任在康亲王身边充作幕僚兼翻译。
幸运的是, 西班牙人在这几年时间内居然从来没有正面对上过清朝水军,更是从未上岸过也不知道清朝火器的发展速度。这才大意失荆州,以为康亲王也是同郑经水师和商船一般好揉捏的面团子。
侵占台湾之后, 他们就在当地建造了城池, 里面的‘奴隶’都是从周遭的村庄掠夺而来, 从徐文海口中康亲王更是得知, 还有不少妇孺被运上船支贩卖至海外为奴隶。
只有像他们这些青壮年的,因着建造城池种植植物都需要人手才被留下来。
而在台湾岛,像这样的寨子在这里还有不下十个,在靠近港口的那一边还有一个城池, 经常有外来的军舰停留!
得知这种情况的康亲王顿时严肃起来, 令人回去通知在后方待命的安亲王岳乐, 派遣军舰支援, 另一边立即使人在寨子中检查人口数量登记在册,并安排人负责食宿问题。
这些民众有些是从福建等地,在明朝覆灭时迁移到这里来的,哪里见过大清军队里拿出来的那些玩意,脑海里不免奇怪这些被父母祖辈称呼为蛮夷的满族人哪里来的这么多新鲜玩意。
康亲王调查没多久,就又上书奏折:“台湾地势广阔,土地肥沃。光是西班牙夷人对这里土地不熟悉,随意种植的情况下,农田都可以丰收,足以与江南水田相提并论!奴才请皇上派遣人员以及农户迁徙此地,一来与本土土著混居,增加其向国之心,其次预防夷人再起侵占之心,三来将此地化为大清农庄或是海洋贸易端口。”
康熙翻着奏折,面上闪过一丝淡淡的喜悦。
康亲王杰书,恭敬谦和,行事稳妥,更妙在心思开阔,对于康熙提出的改革,也向来站在康熙这一边。更让人满意的就是这一回康亲王的字句可都进了康熙的心底。
最后康亲王还不忘派人送来了一批缴获的战利品,由着军舰直入天津港送回京城。
康熙很是满意,随即一封圣旨送至前线,要求康亲王继续歼灭西班牙人在台湾留有的人手,令安亲王全责负责后续弹药粮草的供应,另一边在京城精选了一批匠人和中央学堂的学徒生一同送往台湾进行实习工作。
而具体要迁移的人员,康熙思来想去,计上心头,把注意到了因地震受灾的难民身上。
“朕有心将地震的难民迁移到台湾岛屿上,你们觉得这个如何?”康熙开口询问。
“奴才觉得可行。”索额图认可的点点头,“不少灾民房屋此刻彻底倾倒,也没有粮食,全靠帮着建造房屋得到朝廷贴补过活。等灾后修建工作结束,奴才怕这些人被养废了反倒没有了努力工作的心思,到时候惹出纷乱就麻烦了。”
起初地震频繁时,这些平民百姓被朝廷雇佣,挖掘修缮房屋,建造临时住宿。
自从年初开始地震次数极具变少,城内城外的生活也大多恢复正常,按道理这些平民百姓应该马上可以找到工作,可偏偏朝廷的命令明明年四五月还有一波地震以后,城内的商铺老板自然不愿意多花钱养人,倒是外头耕地的农户没受影响。
没有去处就没有收入,不少人就浑浑噩噩在坊间赌博为生,近期闹腾出事情的人也越来越多。
“只是……怕让这些人离开故土有些困难。”李蔚却是拧紧眉头。把流民带去开垦新地自然是好事,只是有多少人愿意离开故土。如果愿意京城里的百姓早就走掉大半,还等得到现在吗?
“奴才觉得,这些闹事的流民正是下手的好对象。”索额图却是笑道,“李大人,若是犯罪压入牢中,被送去开垦新地改造,也就无话可。”
“这也太过鲁莽,只怕闹出来天下大乱!”
“这样吧,工部员外郎富察马齐何在?”
“奴才在。”
“马齐,朕将此事交付于你,若是愿意迁徙者每户每个男子劳动力二十银两的安置费为前提,统计京城周遭附近一共有多少灾民愿意迁徙。”
“是!”
“索额图,通告顺天府尹,在京城城门外张贴,加重对京城内外的管束。日后凡是有三次以上为非作歹被捕者,无论满汉,是否在旗均也送往台湾进行劳动改造,为期一年。”
“……是!”索额图吸了一口寒气,想着回头就得好好告诫家中那几个惹是生非的兔崽子一番。
“皇上,只是派遣谁负责将匠人和中央学堂的学子送往台湾?”李蔚颇为严肃的询问。
“这……”康熙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许久才缓缓吐出一个人名,“令内务府总管鄂尔多带人前往。”
鄂尔多其人声名极少,甚至在成为内务府总管之前就连朝中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极少人知道戴梓向康熙推崇的人物中就有他一个,身为满族却从师于汉人薛凤祚,学习内容更是涉及天文、数学、医学、物理、水利、火器各方面。
康熙大为吃惊,对这个来之不易的人才也是颇为青睐,一举成为内务府总管,在身边观察其能力,到今日也是应该将他拿出秀一秀了。
索额图等人也是对鄂尔多好奇良久,此刻也是相互交换了眼神笑着应是。
另一边,台湾岛。
康亲王忙得可谓是风生水起,还认为自己是海上最强的西班牙人怎么也想不到清朝来人居然能人手持着枪炮,短短一月有余就得他们落荒而逃。
郑经已遭到抓捕,没有领头人,整个台湾水师溃败速度极快,毕竟火枪对砍刀,再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见到两者犹如天壤之别的武器,也不得不抛下手上的刀戟长枪。
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几乎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又过了两个月,康亲王就收复了整个台湾岛,并对吕宋岛虎视眈眈。
就在此刻,从天津开回台湾岛的军舰终于到了台湾。
鄂尔多在船上已经做好计划,下船以后来不及去见康亲王一面,就吩咐到来的工部匠人和中央学堂的实习生们分成十个组。每组一名匠人四名学生,为了以防万一每组还要配有十名侍卫,总计为十五人一个队。
这些人负责的内容一来是对土地进行勘察检测,特别是有没有内陆没有的水果粮食品种;二来,则是对这里的土著人、明朝遗民进行早期的文化学习;最后是对迁移来的难民进行耕种的培训。
土著人早就被怕了,也饿怕了,有的吃饱喝暖就心满意足。此刻见着这些从内陆来的人居然还要教他们读书,犹如看着天神般激动,在头领的带头下又是磕头又是感谢。
即使让他们从最简单的文字开始学习,他们也是一个个如饥似渴,可是明朝遗民的情况就截然不同。按着法律法规,首先就得给他们剃头!
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不少人可是喊着剃头宁可死的话语,即使官兵拿着枪支抵住他们的胸膛也一个个不愿屈服。
康亲王眼里满满都是心疼,这些可是劳动力,若是这样白白浪费可是不行!
思考片刻以后,他狠狠心一咬牙就想要让人把他们捆起来,等强迫剃了头看你们还敢不敢一头撞死的事!
鄂尔多急急赶来,赶在康亲王下令剃头之前拉住了他:“王爷!皇上有密令给您。”
康亲王接过圣旨,看了没两眼就面色狂变,声音发颤:“这,这不合规矩!”
“康亲王,皇上的话就是规矩!”鄂尔多低声斥道。
“可是……这,这!哎……”康亲王额角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嘴里嘟囔着片刻以后才恶狠狠的冲着绑着那些明朝遗民的官兵道,“放手!”
“王爷?”士兵们面面相觑,纷纷松开手。这些明朝遗民也是一个个直愣愣的迷茫又不解的看着康亲王。
“皇上有令……”康亲王深深吸了一口气,“台湾岛上的汉族,可自留发不剃头。”
当即,无论是官兵或是明朝遗民,都喧哗不已。
当年有多少人为了不剃头而出逃海外,当年有多少人因为不剃头而惨遭杀害……明朝遗民得到这个消息反而眼底闪过一丝恐惧,生怕康亲王和这位新来的大人只是故作玄虚,想要将他们处理得一干二净罢了。
康亲王敏锐的发现他们的反应不对,冷笑一声吩咐亲卫:“把这封圣旨复刻,贴到各地城门口。”
“是!”
见康亲王离开,这些明朝遗民终于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纷纷一拥而上,探头探脑的看向这封圣旨。
在台湾岛的汉人,不用剃头!
圣旨上,最后一段清晰的写着:凡朕之领地,均为大清子民,无论满蒙汉各族皆为一家。朕深知台湾岛屿原住民居多,汉人其次,习性与内陆不一,特令台湾岛住民无需剃发易服。钦此。
远在京城的康熙,并不知道他的这道圣旨在不久的将来将掀起如何一潮巨浪。而此刻他正在畅想盘算着如何建设台湾,让它变成大清另一个粮仓。
只是很快传回来的一个消息破了他的想法。
台湾,发现金矿。
字数少且短,紧急送回的信件上的内容却让康熙狂喜。而接下去的内容却让康熙皱紧了眉头。
康亲王的舰队遭到了另一批不明身份的海盗袭击,俘虏的语言和之前的西班牙人又略有区别。在台湾岛幸存的,和徐文海一般出身于商行的翻译有人告诉康亲王,这些新出现的海盗是葡萄牙人!
他们与西班牙人的关系恶劣,常年想要进攻台湾占领金矿,知道西班牙人失败的情况下,这些葡萄牙人也显得极为心,常常使着远程的火炮来试探击。
再仔细询问俘虏的郑经水师里的将领,终于有熟悉情况的将士告诉他们:不止是西班牙人,在海上肆孽的还有英格兰人,荷兰人,相比较起来这些葡萄牙人的舰队才是如今最强的一批!
这无疑让人大吃一惊!
※※※※※※※※※※※※※※※※※※※※
emmmm...清朝最大痛点,就是发型啊发型啊发型啊!能顶着这个发型还能是帅哥的...简直就是天选之人!!
康熙不能直接在朝廷解除剃发令,了宗室肯定要和他闹腾!
所以嘛,就和一国两制一般,先在台湾试试看,收买人心的工作,康亲王也是一套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