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康熙二十四年

A+A-

    在这个医疗环境几乎为零的世界里, 中了枪伤, 若是在四肢上还有活命的希望, 在身上,特别是在脏器多的腹部, 简直是凶多吉少的结局。

    康熙虽然早有预料,觉得安亲王这一次凶多吉少,但事到眼前也不免心中悲痛万分!

    安亲王不是死在敌手, 竟然是死在那些叛国贼的手下!

    这点才令人心痛难安。

    安亲王岳乐甚至还没等到太医赶到台湾岛尝试救治,就已是一命呜呼。

    安亲王的后事很简单,康熙没有公开他死亡的原因是因为大清火炮外泄的关系,仅仅告诉其子玛尔珲,安亲王为在沙场上战死之故去世。

    令恭亲王常宁代替自己前往安亲王府上哀悼,又令长子玛尔珲继承安亲王的爵位,将哀伤深藏心中, 康熙将一门心思沉浸到天枢交上来的这一份调查报告中。

    康亲王使人秘密押送回来的□□火炮也到了京城, 第一时间被送入了京郊大营之中。负责建造的工匠以极快的速度将其拆卸,并仔细核对里面本身应有的暗记。

    而今天, 天枢递交上来的文件里就清清楚楚的明确了这件事:在炮筒的外侧并无印记, 但在拆开后的零件中发现了一部分印记。

    这些印记所对应的的□□火炮都还在军营中!也就是只怕从生产的那一关就有人动了手, 才能做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数字。

    审讯的目标立刻变成了在枪炮所用的铁筒里做上印记的铁匠, 工人, 还有能全部接触到这些事务的戴梓。

    审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焦灼之中, 做印记的工匠之中没有任何人承认自己做过同样两个数字的零件, 而戴梓也毫不犹豫的否认了将□□火炮工艺传授给他人这种事情。

    但是两枚相同的印记分明就摆在面前, 甚至已经无法确定到底有多少火器被送往国外!

    康熙咬紧牙关,重重的翻到下一页。

    就在案情变得焦灼无奈,甚至急的负责审讯者一个个嘴角生疮,嘴里长泡之时。负责排查京城各位宗室的暗卫终于发现了一个疑点。

    与曹寅此前束手束脚的调查不同,暗卫营的诸人动用了几乎所有放在全京城各大王府和朝臣府中的钉子,很快就有人发现了疑点。

    问题竟是落在了恭亲王常宁的身上。

    康熙在世的兄弟有两人,即是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

    裕亲王福全乃是出了名的贤良,深受康熙信任看重。自从康熙制作火器以来一直深受信任,负责大局,所以当发现走漏的是□□火炮,加上涉及所有的设计零件等物品,能参与其中并管理的裕亲王立马成了头号怀疑对象。

    尤其是当裕亲王前往西北战场与准噶尔汗国开战,对方的□□火炮数量明显减少一事也让人深感怀疑,可偏偏裕亲王对那些个外国传教士根本毫无兴趣,常年没有来往的踪迹。在裕亲王身上并未发现疑点的暗卫们,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向了第二号人物恭亲王常宁。

    恭亲王常宁,因着个性桀骜不驯向来不受康熙器重,除了地动后负责重建京城以外,以及与裕亲王等人协管京中事务以外,几乎常年在家中与侍妾歌姬玩乐。

    恭亲王与康熙的关系不佳,不过与裕亲王的关系却是不错,在暗卫暗访下发现,竟然有官兵在醉酒后告诉探访者,恭亲王曾经有段时间常常进出京郊大营!

    更令人震惊的是,随着深入调查,恭亲王和京城里的传教士私底下关系不错,甚至在郊区有座严密的私宅,暗卫紧紧盯梢后终于搜集到恭亲王和传教士聚会的证据。

    康熙面无表情的看着暗卫搜集的资料。

    京郊这座私宅,墙面高大雄伟,来回侍卫总有百余人,暗卫怀疑还有人持枪,一时之间找不到突破口。

    持枪就是一个大问题。

    此刻,身为恭亲王常宁的属下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枪支……

    一个不寒而栗的念头出现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皇上,”天枢瞧着他面色不对,连忙悄声道,“大清军营的定制枪支私下不得售卖,所有现在官宦人家不少买了外国人产的枪支玩乐。许是恭亲王从这个渠道入手……”

    “朕看依暗卫的形容可不像是把玩用的枪支。”康熙淡淡开口。建设得如此保密,甚至无人知晓的堡垒,显然常宁必定有着内情。若真是军工厂,只怕直接突破会出事!

    康熙垂下眼帘。

    “好好查一下,朕倒要知道常宁为何要这么做?”康熙闭了闭眼,眉间的带着深深的伤痛,“还有,彻查他在郊外的私宅……朕担心他会不会私底下有军工厂!”

    梁九功屏住了呼吸。

    天枢吃惊的抬眼偷偷瞧了皇上一眼,随即深深垂下头:“是,奴才遵旨!”

    有了康熙的大力支持,在调动了不少亲信,探子,甚至对部分和恭亲王时常接触的官员调查后,很快另一份调查报告就被送上了康熙的御案。

    恭亲王常宁私底下做的不少事情就被抖了出来!

    这些事情远比康熙想的还要严重许多!

    按照暗卫所调查的,常宁与那些外国使者来往的时间来看,只怕被流传出去的□□火炮在短短半年里就不下上百具。

    而更令人恐惧担心的是和康熙预料的一般,恭亲王常宁在这城外的死宅中设置了一个军工厂,而且挖了数条暗道,制作出配件加工以后从暗道中送离京城。

    加上恭亲王常宁这些年来养了不少商队,一直在贩卖海外进出口的产物,导致一连数年京城里竟是无人发现他的动作。

    更让康熙愤怒的是——这暗道居然是在地震之时,用着为百姓建造房屋的理由,被常宁贪污挪用的!

    面对自己的原因造成安亲王的死亡,常宁甚至丝毫没有愧疚,也完全没有质疑这些西班牙人的算,还和他们协商后决定在下个月初交易火炮,使人送至天津港运输出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疯了!他简直是疯了!”康熙暴怒,大手一挥将御案上所有的东西都挥落在地!

    “皇上!”梁九功大惊。

    砚台的边角划过康熙的手掌,血液滴答滴答的落在地上,康熙面无表情的看着,随手擦了个干净:“朕无事!”

    他眼中的怒火已经无法熄灭,对于常宁,他甚至不是失望而是用着看死人的目光盯着罢了。

    “朕是不是还要感谢他,对于福全好歹还有一丝兄弟之情?”康熙看着调查报告,笑得温柔和煦。只是这笑容落在诸人眼里,那是只差让人寒毛直竖!

    因为裕亲王前往西北,就断绝了和准噶尔汗国的交易……那康熙的受伤,阿哥们,他的亲侄儿的受伤,还有安亲王的死又算得上什么?

    想到这里,又想到常宁建造了军工厂,到底是单单只造出了这些贩卖的火器道具贩卖,还是他另有企图,比如……欲行不轨?

    康熙眼底闪过一丝冷意,既然常宁敢做,那也要知道敢做的下场是什么了!

    不过康熙并未异动,他先是吩咐暗卫仔细盯梢恭亲王在郊外的府邸进出情况,并尽快确定暗道的出入口和数量多少。

    随后他一道圣旨,令纳兰明珠赶赴西北前线接任裕亲王福全事务,令裕亲王福全接任已故安亲王岳乐的职务,赶赴天津港前往台湾与康亲王汇合。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圣旨,康熙私下派了暗卫装扮成裕亲王的模样赶往天津港,另一边则是令裕亲王福全领旨即可回京。

    裕亲王福全虽然不知是出了什么情况,但是康熙那谨慎心的模样也让他紧张万分,几乎是提心吊胆,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城。入京城他就被藏入送货的马车内直接送进了皇宫。

    借着夜色,暗卫们行色匆匆的将裕亲王福全护送至到乾清宫内的一个偏殿,里面悬挂着厚实的幕帘,将外来的视线遮挡的一干二净,里面摆着高耸的书柜木桌木椅。

    裕亲王左看右看,虽是心中忐忑不安却还是寻了个地方坐下,随意的拿起一本书籍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

    过了大半个时辰,木门吱呀一声被从外面开,康熙席卷着一身凉风走进屋子。

    裕亲王连忙放下手中的书籍,单膝落地恭声请安:“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金安!”

    “皇兄请起。”康熙点了点头,顺势坐在殿中位居上首的位子上,又吩咐裕亲王落座,令梁九功端茶上来后去门外守护。

    见着康熙竟是连梁九功都不愿意留在室内,裕亲王眼底闪过一丝惊愕,随即收敛笑容,面色也随之变得严肃起来。

    “皇上,请问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

    西北的战事正酣,临战换将可不是一个好选择,而令康熙做出这个决定必然和自己有什么关联。

    康熙端起茶盏,盯着茶水中起起伏伏的翠绿叶片,沉默良久突然开口:“皇兄,朕要问你一件事。”

    “是?”这种沉默让裕亲王福全有些不安,他下意识的动了动臀部,紧绷着脸沉声应是。

    康熙抬眼看了裕亲王福全一眼,又垂下了眼帘:“朕得到一个消息,常宁私下建立军工厂贩卖□□火炮!”

    “什么——?”裕亲王福全倏地瞪圆了双眼,下意识的高喊,“皇上!这不可能!常宁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

    但是此刻康熙抬头,很是冷静的,面无表情的注视着他:“朕有确切的资料。”

    裕亲王福全搭在椅子上的双手猛地用力抓紧,瞳孔微微震颤,显然在这个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冲击之下完全无法回过神来。

    “那么。”康熙继续下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朕,为什么常宁会出现在京郊大营的军工厂内过吗?”

    裕亲王福全面上的血色在一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下一秒钟,他面色铁青直愣愣的垂下头,思索着——常宁做了什么?

    无数的记忆纷涌上心头,他半响才沙哑着声音缓缓开口:“……奴才当时领了数份要务,实在忙不过来,常宁心情活泼不稳当,从您这里向来没有讨到些好活计……”

    断断续续,裕亲王福全呢喃着将恭亲王常宁做的事情一五一十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为福全忙得两脚不能落地,而常宁又着实闲的没事做,不敢来缠康熙,就缠着福全闹腾。福全瞧着常宁无奈,正巧京郊大营还缺人手,加上常宁毕竟是血脉相连的兄弟,福全就将他送进了京郊大营管理事务。

    可是……

    想到后面,裕亲王福全就犹如全身落入了冰水一般,竟是一时之间失去了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