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下乡放电影
昨天上午,从仓库领完货后,沈灼就开着车子,带着季礼季书,一路直奔乡下。
路过一个村子,沈灼就开那货车上早就录好好的的大喇叭,一路上都在喊着:放电影了。
之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名叫大麦的村子。
沈灼先是进村跟村长沟通了一番。
这农忙时节,乡下人每天在地里累的要死,这突然来个露天电影,立马让大伙兴奋起来。
干活都要比平时有劲儿的多。
中午,村长还热情的请他们三个在家吃了顿饭。
吃完饭,村长还叫了村里两个伙子,帮着一起在村口那棵老榆树下搭棚子挂幕布,一群孩子们也不乱跑了,全都兴奋的围在这玩。
还有一群老太太,也拿着凳子和芭蕉扇,坐到树下,一边乘凉,一边稀罕的跟这三个伙子问东问西。
季礼到这,倒有些不好意思。
大约,从前来村里放露天电影的,都是那种几十岁胡子拉碴的大爷,还是第一次来了三个干干净净清清秀秀的少年。
怎不叫人稀罕呢?
过后,还有些大姑娘媳妇们,拿着镰刀、扛着锄头的,从村口走过,都忍不住拿眼睛往他们身上瞟着。然后,窃窃私语的笑着。
甚至,还有胆大的,竟然直接过来,问他们有没有对象的?
一开始,都是奔向沈灼。
但沈灼撒谎脸都不红的回答,“有了。”
人家失望的「哦」一声,就没再好意思追问,之后,问季礼的就多了。
季礼哪有沈灼那厚脸皮啊,他也不会撒谎,被问的脸红结巴了,还要被人可爱。当时,他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所以,这些,回来的路上,他都警告过季书不准回家乱的。
顿了顿,他自觉将这些羞人的经历略过。之后,就晚上放电影的盛况。
以前,季礼觉得,自家有了大彩电,那胡同里的人都来他家看电视。
大彩电搬到院子里,一院子的人,挤的院墙上都坐着人。
他觉得够多的了。
可那晚上,他才见识了什么叫人多。
那乌央乌央的,村头那一大片的空地,全是人啊,大家伙就像举行一场盛大的露天晚会。
还有许多别的村子闻讯赶来的。
大家伙自己带着凳子,蒲扇,热闹极了!
电影是晚上7点半开始的,放完快九点了。
大家还意犹未尽的。
还有人过来问明天放不放?放什么电影的?
还有别的村子村长们,也来找沈灼,问啥时候去他们村子放?
季雪这听了半天,大鹅吃了大半,炖鱼也吃光了,也没听季礼怎么将这些毛巾卖掉的,只得问。
“季礼,你别光放电影啊?你跟姑,你们这么多毛巾咋卖掉的?”
这一问,其他人也好奇。
“这?”季礼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其实吧,这个。这个其实都是村长的功劳。”
原来,村长们问沈灼要放几场?沈灼,他们也只是路过,就只能放一场。
他们还要去卖毛巾,这是厂里给的任务。
然后,村长,毛巾好办。
他们负责。
季雪诧异,“村长卖给谁?那一个村子才有多少户啊?”
季礼被问住,他立马看向季书。
季书慢条斯理,“不止一个村子?那方圆十来里吧,最少有十来个村子吧,一般的村子,大概也有几十户,大的村子七八百户,人还是不少的。”
“然后,你们把毛巾就给村长了,让他卖?”季雪扶额,这样也行?
季书道,“第二天天麻麻亮,我们还在车里睡着呢,就听见村长那大广播里喊。我们乡下卖毛巾的事。然后,就有人把我们叫起来。就开始卖毛巾了。”
“对……”季礼道,“我负责拿毛巾,季书负责收钱,我俩累的手都抽筋了。”
他发现,村民们太淳朴了,村长一发话买毛巾,大伙就跟赶集一样热闹啊。
“那沈灼呢?”季雪好奇的问。
季礼道,“他既收钱也卖毛巾。”
主要是季礼对数字极不敏感,一条毛巾一块2,人家给他两块,他能找八毛,那三条毛巾多少?五条毛巾呢?
他脑子里要仔细算一下,然后,再算要找人多少钱?
如此一来,沈灼那边好几笔买卖成了,他这还扒拉手指要给算找的钱数。
关键是,他这样认真的算了,结果还算错了。
那个大娘买五条毛巾,一块2一条,五条是6块整的。结果,人家给了他两张五块,他找人家三块四毛。
急的大娘也跟他口算,“二五一十,一五得五,三五……”
“大娘,给,这里六毛,一共找您四块。”季书忙给大娘找了六毛钱。
大娘这才不住点头,“对,对,就是四块。”
最后,按沈灼的,季礼只能干体力活,负责拿毛巾,季书负责算账,二人分工合作,利落多了。
一上午,还有别村人来买毛巾的,他这毛巾是城里来的,也不贵,质量还好,摸着特别软和。
有人家年底要办喜事,一拿好几百条的,算做礼送人的。
还有个当地砖窑厂的厂长,还亲自过来,买了一千条毛巾回去,是给工人当福利。
就这样,一上午的功夫,一万条毛巾,竟然全部售空。
当货车后箱空了的刹那,这三人都累的瘫坐在车厢里。不过,大家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
后来,大家的钱放在一起,清点一番,一万两千块,竟一分不多,一分没少。
“那你们卖完就直接开车回来了?”季雪吃完了,放下碗筷,问,“你们不是答应那几个村子,会继续给人家放电影吗?”
不然,人家村长那么好?免费的给吆喝?
“是啊。”季礼手里拿着一块大鹅骨头,继续道,“不过,沈灼,那么多钱放身上不安全。所以,就跟村长了,先回厂一趟,我们那电影设备,都还在村子里呢。”
季书也道,“是的,我们今天回来,主要也是跟家里报个平安,顺便带两身衣裳。明天一早,我们还要下乡的。这次,我们答应的是放七场。”
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