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报警
看刘厂长突然热情且忙乱起来,季雪有些懵,“刘厂长,我不渴,您不用忙。”
“不不不,一定要的。”刘厂长拿了水壶,在外头墙角那接了水,然后放到走廊外的炉子上。
季雪跟着走出来,看见走廊外不仅有炉子,还有一只张长桌,桌上有锅碗瓢盆。
才来时,她没留意,此刻,她十分诧异。
“刘厂长自己做饭吃?”
“是啊,我经常住厂里,自己做饭方便。”炉子火上来了,水壶烧的滋滋响。
刘厂长又请季雪办公室里坐。
两人回到办公室,季雪也不兜圈子,直接道,“我昨天听爱玲,厂子里遇到了一些难处。所以,我今天特地过来一趟,就想问问,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若是刘厂长愿意,我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刘厂长闻言,突然就愣住了。旋即,一股酸涩从眼中涌出。
她低下头来,摘了眼睛,默默的用指腹揉了揉眼睛。
“刘厂长?”季雪骇了一跳,忙道,“是不是我来的太唐突了?要是刘厂长不需要,那我……”
“不不不,需要,太需要了。”刘厂长急的抬起头来,“季厂长,真的,自从厂子出事以来,三天两头过来要钱的、找茬的。就连我那儿子媳妇,都来闹过。
而你,却是唯一一个,一个主动过来找我,要提供帮助的。“
着,她又垂下头来,手指微颤的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方手帕,轻轻的擦了下眼角。
“刘厂长,你没事吧?”季雪突然不知如何安慰,她其实是以前听童爱玲过这个厂以及刘厂长的一些事,就觉得,一个人吧,想真正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太不容易了。
尤其刘厂长还是从乡下过来的,当初还是靠着给人缝补衣裳,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
要是就这么毁了,真是太可惜了。
季雪从接手毛巾厂以来,深有感触,要想办好一个厂子,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太多了。
而且,光靠她一个人也不行,就毛巾厂能走到今天,其实也多亏了政府以及同行们的支持。
她很感恩,所以,在其他企业遇到困难时,愿意伸出援手,力所能及的尽一些绵薄之力,万一能挽救一下,救活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梦想,许多人的生活依仗呢。
“我没事。”刘厂长又用帕子擦了下眼镜。然后,戴上,看着季雪,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笑来。
一把年纪,跌回低谷,被人骗,被人骂,被人背叛,刘厂长就这么硬生生挺过来了,从没掉过一滴泪。
她自己也没想到,今天季雪一句话,就让她落了泪,那种心底的委屈与无助顷刻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似的。
“哎。”她深吸了一口气,笑着跟季雪解释,“年纪大了,反而受不得委屈了。”
“刘厂长有什么需要尽管。”季雪真诚道。
刘厂长看着她,十分感动,就将厂子的境况跟她了,“季厂长,我这厂子一直以来都是给人代工的,生意吧,不上多好,但也还过的去。
去年年底,有个大客商来到厂里,要加工一批工作服出口国外,面料样式都给了我们,还付了百分之二十的订金。”
去年年底,童爱玲在家代孕。所以,厂里这些事,她都不知道,季雪就更不知道了。
“我们都很高兴,以为接了个大单子,大家伙加班加点的干了一个多月。谁知道,到交货的日子,对方却迟迟没有露面。
我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了过去,一直不通。
后来,我找了过去,偏巧赶上过年,那人提供的地址,也都是空无一人。
当时,我就感觉不对劲。
可后来想着,人家百分之二十的订金都付了,不至于骗我们,不然,他们不也亏吗?
准是突然遇到了什么事。
所以,我们就等到了年后。“
“年后,对方还是没来提货?”季雪已经猜到了这结局,若是交易成功,制衣厂不至于成现在这样。
刘厂长叹气,“都怪我太相信人了。年后,我又找了去,在那蹲守了有十天,也没找着人。我想,我是被骗了。”
季雪没回答,但已经可以肯定,百分百被骗。
刘厂长望着她,眼神透着不甘和不解,“我就是想不明白啊,对方到底是想干什么?他们连定金都出了,为什么不来拿货?
若是我们衣服做的质量有问题,我们可以返工,我们可以担责。
可是,就这样不明不白的不见人影。
我真想不通啊。
我一直觉得对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可是,我家里人还有厂工们,都我被人骗了。
他们为什么要骗啊?骗我什么啊?我就一个制衣厂,这样倒闭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我跟他们根本不认识啊。“
“刘厂长,您别激动,报警了吗?”季雪问。
刘厂长一愣,“报警?”
这段时间,她忙着找那个订购商,还有厂里资金周转,各种问题搅的她脑袋都大了,完全没想到这个。
“我们这个找派出所有用吗?对方付过订金……”
刘厂长觉得找派出所未必有用。
季雪直接站起身,拉起刘厂长,“管它有没有用,先报警。对方甭管是骗子还是另有隐情,先让警方把他找出来再。”
出了这种事,竟然第一时间不报警?季雪内心真是觉得难以置信了。
门外,走廊上的水烧开了,在水壶里突突的响。
刘厂长也没装,只拿盖子将煤炉给封了起来。
“季厂长。”她迟疑的看着季雪,“我这,不怕你笑话,我其实也没啥文化,就会做点衣服。你,派出所真能替我把人找出来?”
“我不保证,但是,咱们必须得这么做,跟我走。”季雪拉着刘厂长,骑了她的自行车,飞似的,先带她到了辖区派出所报案,做了笔录。
出来后,刘厂长心情松快多了,“还是得相信政府啊,跟政府把这事一,我这心里突然就松快了,也踏实了。”
季雪失笑,真的,她挺佩服刘厂长的,也可以她其实运气还不错。
她的法律意识非常单薄。
当然,这跟她自身背景有关。
刘厂长原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村人,她男人当年是知青下放过去的。
两人有了感情,就在乡下成了婚,还有了孩子。
孩子两岁的时候,她男人考上了大学,能回城了,就带着他们娘儿俩一起回了城。
原以为未来的生活一片光明。
哪知,跟着男人远嫁过来,婆家人却十分不待见她,嫌弃她是农村种地的,嫌弃她挣不到钱没本事,觉得她配不上大学生老公,处处贬低她压她欺负她。
后来,刘厂长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搬了出来,自己租了个房子,因会做衣裳,一开始就接下缝缝补补的活,慢慢的攒了些钱,就买了台缝纫机,给人做衣裳。
八十年代,成衣少,多是裁缝做,她的生意很好。
很快就攒到了第一桶金。
刘厂长心思活泛,慢慢扩大规模,又多买了两台机器,招人一起做。
就这样,慢慢的做成了今天这样的厂子,一共有三十多台缝纫机了,在这县城来,也算是有规模了。
一直以来,凭本事吃饭,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制衣厂,用刘厂长自己的话来,生意没有多好,但也不差,就这么稳当的维持着,大家也都心满意足。
可谁知,突然发生这么一件事。
以为天上掉个大单子,谁知道是天上掉炸弹,直接将厂子都要炸没了。
刘厂长文化不高,年纪也不,思维上跟不上新时代,出了事,第一时间就知道找订购商,完全没有意识到要报警。
哎,季雪感叹,今天她要不来,这事,怕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制衣厂要真是因此而倒闭,那真是冤的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