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A+A-

    姜淑兰的堂兄一家很会变脸。

    自从顾野“牺牲”,整天拉着她亲亲热热话的堂嫂态度就大变,完全没有之前那个热络劲儿。

    大概是担心要照顾孤儿寡母,怕姜淑兰一家拉着他们衣裳襟过日子。

    等苏颜带着俩娃回城,是姜淑兰日子过得最难的时候,本来疏远的堂兄堂嫂又热络起来,要把姜盛过继给姜淑兰,将来给她养老。

    姜盛都已经十八、九岁,想要过继给姜淑兰哪里是为了给她养老,不过是图她家这座大房子。

    青砖大瓦房用料扎实,已经二十多年依旧结实整洁,只要把姜盛过继过来他就可以直接在这套房子结婚,不用自己盖房,他们算盘打得非常好。

    而且他们估摸着她里会有点钱,在乡下钱又花不出去,还不是得用在过继的儿子身上!

    姜淑兰哪能看不出这一点,严词拒绝,自此之后,两家关系就变得僵持。

    等知道顾野回来还升了团长,堂兄一家的嘴脸就更精彩,本来不冷不热,又凑了上来,非要搞得像很亲的样子。

    这不,知道姜淑兰要去江市探亲,巴巴得赶过来了。

    “顾野真有出息,咱们整个县像他这样有出息的都少。”堂兄奉承道。

    “你想什么,不要绕圈子,直接吧。”姜淑兰完全多废话。

    “淑兰,能不能跟顾野姜盛当兵的事儿,姜盛一直都想当兵,你他身体倍儿棒,怎么就没挑上呢,这不合理啊。顾野现在是团长,肯定有能力把姜盛弄进部队。”堂兄。

    姜淑兰语气凉凉:“大哥,这事你就别提了,没挑上就是不合格呗,人家部队不要,顾野干预不了征兵。”

    换成她亲哥,也不会来提这种事,堂兄脸就这么大。

    堂兄自然不会放弃,开始打亲情牌,还举了个例子,哪家谁谁出息了,一大家子跟着沾光。

    姜淑兰毫不客气地回怼:“我都在自力更生,不会沾儿子的光。”

    堂兄不甘心,讪笑几声后:“那让姜盛学开车呢,到时候让他给顾野开车,我看人家给首长开车的都混得特别好。顾野那么有出息,总得提携下家里的弟弟。”

    姜淑兰皱着眉头:“大哥,你别嫌我话不好听,顾野没法给你们开后门,你们找他走后门就是害他。你们看看那些给人开后门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他刚从前线回来没两年,这些事儿你们就别提了,再提别怪我没好脸。”

    几句话怼得堂兄脸色僵硬,讷讷不出话来。

    那段时间心理脆弱,有个风吹草动都一惊一乍的,有人图她的房跟钱她就觉得憋屈。

    虽然儿子不在身边,可现在她很有底气,随便可以怼回去就觉得畅快。

    她把木盆里洗衣服用过的水往院子里一泼,冷着脸:“我要干活了,带上你的酒走吧。”

    村里任何人都不知道顾野在江市的家世,否则堂兄巴结得会更厉害。

    这样的亲戚,面子上维持得过去就维持,不行的话当断则断。

    不管是谁来找她,她都是这个态度,反正不能影响到顾野。

    堂兄闹了个大没脸,讪讪地拎着两瓶酒走了。

    没一会儿,姜麦走进院子,“姑姑,这是我爸让给表兄家带的火腿。”

    姜淑兰的亲大哥住在同村,两家住得不远,兄长有一儿一女,儿子有出息,他跟人学过电工,凭电工技术前些年被保送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在县里水电站工作,已经成家生了俩娃。

    闺女就是姜麦,二十出头,还没对象。

    姜淑兰看了一眼那只有点年头的猪腿,:“哪来的?你们家留着吃,挺沉的,我就不带了。”

    姜麦:“我爸特意去山里人家买来的,在人家屋檐下挂了好几年了。”

    姜淑兰进屋,从抽屉拿了十五块钱,再走出屋,:“这钱你拿着,火腿我就收下了。”

    姜麦赶紧推辞:“这是我爸让拿的,你给我钱干啥?我回去没法交代。”

    姜淑兰:“你拿着吧,不拿着我这火腿也不要。”

    姜麦只好把钱收下。

    姜麦的婚事不太顺利,她自己条件不好不坏,上过初中,在乡里的学当民办教师。生产队还计算公分的时候一个月十块工资,一天十个公分,包产到户后一个月三十多块钱工资。

    几年前原本有个正在谈的对象,是县城人,在粮站上班,家里条件也不错。

    本来都谈婚论嫁,结果顾野“牺牲”的消息传回来,对方马上不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黄了。

    他们这才知道对方是觉得她表哥是副团长,才跟她谈对象,不定原本是想借顾野捞点好处。

    好笑的是,那在粮站上班的青年之后又谈几个对象没成,知道顾野回来又被提拔之后又找上门来,被姜家骂了一顿回绝这门亲事。

    从此以后,媒人给姜麦介绍的对象不是条件差姜麦看不上,就是条件太好姜麦觉得自己配不上,又担心人家因为她表哥对姜家有所企图,就这样,姜麦的婚事耽搁下来。

    姜淑兰跟姜麦了喂养鸡鸭鹅跟给兰花浇水的事儿。

    “这些花都怎么浇水,记住了吗?”姜淑兰问。

    她想在江市呆不了多长时间,即使这些花没养好,等她回来也能救回来。

    姜麦晃了晃中的本子:“我都记住了。”

    这些花要隔几天浇水,每种花浇多少水,姜淑兰都细细告诉她了,她一下记不住,只能都写在本子上。

    “花我浇,鸡鸭鹅我妈来喂,姑姑你就放心吧。”姜麦。

    姜淑兰给了姜麦一把大门钥匙,让她进来喂鸡鸭跟浇花用。

    她收拾好东西,锁好门,拎着沉重的行李坐上村里去县城的牛车,牛车刚要走,姜麦她爸来了,:“我也去趟县城。”

    担心姜淑兰带的东西太多不方便,姜大哥特意也去趟县城买农具,顺便帮她拎东西。

    等下了牛车,俩人走着去长途汽车站,姜大哥两都提着行李:“路上别跟不认识的人话,现在这年头骗子多,还有拍花的,你要找人问路就找公安。”

    姜淑兰:“我知道,坐上火车就好了,下火车他们来接。”

    两人到了长途汽车站,买票找到车后,姜大哥把一部分行李放大巴行李舱,另外的行李姜淑兰拎着上了车。

    “大哥,回去吧。”姜淑兰站在车上。

    等姜大哥走后,姜淑兰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来。

    坐两个时长途汽车到地级市,姜淑兰再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到江市。

    她买的卧铺票,卧铺票好买,临时就有票。坐票车厢人挤人,还有很多人站着,但卧铺车厢还有很多空床铺。这是她第三次坐火车出门,距离前两次出门时间已经久远,第一次是去顾国安所在部队探亲,第二次就是顾国安牺牲的时候去部队。

    想起这两次外出,姜淑兰不胜唏嘘。

    晚饭她吃自己带的烧饼,刚接了茶缸热水回来,发现对铺把她放在床底下的兰花拉了出来,正在仔细看。

    对铺满脸堆笑:“大姐,你这兰花自己种的?”

    姜淑兰觉得对方随便动人家东西非常没礼貌,她把一大把根部用土包好又用稻草捆起来的兰花重新放回床底,冷淡回答:“是。”

    那人拿出一块电子表:“大姐,我这有电子表,新的,要不我拿电子表跟你换两棵兰花?”

    姜淑兰马上警惕起来,:“我不换。”

    不过就是一些兰花而已,需要用电子表换?

    要是对铺跟她聊得好的话,送给他兰花都行,可俩人都没过几句话,一上来就翻看人家的兰花,还要拿电子表换,谁会跟他换?

    而且她知道这人不定是倒卖电子表的倒爷,干得是非法勾当。

    姜淑兰吃着晚饭,不再跟那人话。

    她家祖上就种兰花,建国前还有人喜欢兰花,一些好品种还能卖掉,现在没人花钱买,她就随便养,有熟悉的人来要她都是赠送。

    好在路程并不远,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到站,因为对铺要换兰花的事儿,姜淑兰也没睡好,第二天早上起床,检票员过来换票马上到站。

    姜淑兰收拾东西准备下车,对铺又:“大姐,你的兰花卖不,要不我花点钱跟你买两棵?”

    姜淑兰看出他想要兰花了,不过她看这人没诚意,不想跟他打交道,于是:“不卖。”

    之后姜淑兰一直警惕着,直到火车进站。

    她下车出站,到出站口就听见一声稚嫩的童音:“奶奶。”

    苏颜一家四口已经等了半个时。

    前前骑坐在顾野肩膀上,他这样看得远,奶奶一出站他就能看到。

    果然前前第一个看到姜淑兰。

    顾野把他放到地上,俩娃立刻张开臂飞奔过去,大声喊奶奶。

    姜淑兰蹲下来,把行李放在边,伸开双臂迎接俩娃,把俩娃都搂在怀里。

    看到俩孩子,她感觉世界都亮堂了。

    “奶奶,我想你了。”朵朵开心地。

    姜淑兰把朵朵抱起来:“都这么沉了,看着长大不少。”

    她又抱了下前前,然后牵着他俩的。

    俩娃想要帮奶奶拎东西,他们试了一下,压根就拎不起来,使劲的动作倒挺可爱。

    顾野大步走过去,她把里的东西都接过来,他:“妈,你这带的什么,真沉。”

    姜淑兰:“我怕你们这的土养兰花不爱活,就带了点土。”

    苏颜向那只竹笼看过去,缝隙里能看出是“村霸”大鹅,婆婆可真不嫌沉。

    顾野左拎着兰花跟用蛇皮带着装着的火腿,右拎竹筐跟油桶,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苏颜把姜淑兰的随身行李接过来,:“妈,这一路累了吧。”

    姜淑兰:“这算啥,不累。”

    姜淑兰看一家人穿着体面,气色都不错,孙子孙女都长得胖乎,觉得很欣慰。

    那段时间苏颜脸色都是蜡黄色,整个人像是被霜打过一样蔫吧,现在看苏颜皮肤白里透粉,笑意盈盈的模样,她放心了。

    儿子一家过得应该很不错。

    四人一块往火车站外走。

    “妈,自己坐火车能行吧。”苏颜问。

    “咋不行,我买的卧铺票,宽敞。就是对铺那人想要我的兰花,又是拿电子表换又是拿钱买的,我要看着他是好人送他都行,我看他奇怪就没理他。”姜淑兰。

    到停车场,把姜淑兰的东西放在吉普车后备箱,苏颜坐副驾位置,祖孙三人坐在后排,车子朝郊区营地方向驶去。

    到了苏颜他们家,看到这个满是有花有菜、有葡萄藤有秋千的院,姜淑兰彻底放心了,他们这是日子过得舒心,才会把院子打理得跟花园一样。

    到家第一件事,先是把村霸大鹅放出来。

    等姜淑兰把鹅嘴上系着的布拿掉,大鹅得到自由,顶着一双豆豆眼,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扇着翅膀满院跑。

    前前央求着:“妈,我们把鹅养起来吧。”

    苏颜:“鹅太凶了,它这么大我们养不熟,管不住的话会啄人的。”

    朵朵:“那还是吃掉算了。”

    姜淑兰麻利地把大鹅逮起来,先扣到竹筐下,:“中午简单吃点,晚上给你们炖鹅吃。”

    逮完鹅,她就想马上把兰花栽种上。

    苏颜指着窗根下早就准备好的二十个花盆:“妈,就栽在这些花盆里。”

    顾野把兰花拎到窗下,又把菜籽油提到厨房。

    苏颜把姜淑兰的行李接过来,里面有前前、朵朵的两件棉袄,她把棉袄先放到前前屋,姜淑兰的行李放到客房。

    然后她拿了几个板凳让前前、朵朵跟奶奶一起栽花,又倒了杯白开水端出来。

    “等我走的时候,这些兰花都该栽活了。”姜淑兰。

    水稻插完秧没那么忙,她才外出。来一趟不容易,姜淑兰打算在这呆上俩星期。

    兰花栽到一半,苏颜看到俩娃把新棉袄套上,正美滋滋地站在门口。

    “你们俩快把棉袄脱了,捂个棉袄多热啊。”苏颜。

    “不脱。”前前两只捂着棉袄前襟就跑。

    朵朵就跟着他跑。

    苏颜喊他们俩无果,连忙去追,在院子里追了好几圈才把他们俩抓住。

    她把俩娃的棉袄脱下,叠好放到衣柜里,去厨房做饭。

    她刚把米饭蒸上,姜淑兰已经把兰花都栽好,到厨房看了各种调味品的位置还有苏颜准备好的食材,把苏颜推出厨房,:“你歇会儿,我来做饭。”

    苏颜不肯,:“咱俩一块儿做饭。”

    午饭是面筋塞肉、香椿炒鸡蛋、凉拌春笋。

    虽然苏颜喜欢投喂顾野跟俩娃,但有人把饭做好她饭来张口感觉也不错。

    姜淑兰真是闲不住的人,吃过午饭就开始用竹子做竹椅。

    “妈你坐车累了吧,要不你先睡个午觉?”苏颜建议。

    “累啥呀。”姜淑兰。

    除了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时间可以做各种竹制品卖到供销社,但之前几年她跟苏颜要照顾俩娃,做的活少。

    看她更加粗糙的苏颜就知道,她现在一个人在家肯定加工了不少竹制品。

    下午,姜淑兰在家做竹椅,四点多钟,她开始处理那只大鹅,她脚特别麻利,一会儿,平日里特别嚣张的村霸已经一命呜呼,毛被拔得干干净净扔到案板上。

    大鹅足足有九斤,拔了毛处理干净也还挺沉。

    大鹅剁成块儿,热锅凉油炒豆瓣酱炒出红油,再加葱姜蒜、花椒八角桂皮等调料,炒出香味后,鹅肉下锅翻炒,炒到金黄再加水炖煮。

    肉炖得差不多,苏颜往锅里放了干豇豆跟笋干,然后又做了炒青笋跟清炒油麦菜。

    “吃饭了。”姜淑兰招呼着。

    蜜褐色的鹅肉油汪汪、干巴巴的,入口又鲜又香,炖得很烂,一点都不柴,味道特别香。

    九斤大鹅他们根本没吃完,还剩下一些留着明天吃。

    晚上临睡前,苏颜拿了一盒蛤蜊油给姜淑兰,她:“妈,涂用吧。”

    姜淑兰:“我涂这干啥,天天干活,涂了也是浪费。”

    苏颜打开蛤蜊油的盖子,从里面抠出一块,帮姜淑兰涂在上。

    她的简直粗糙得像砂纸。

    加工竹制品辛苦挣得又不多,完全是体力活,要是能找到轻松点挣的多点的营生就好了。

    苏颜问:“咱们村里人都搞什么副业挣钱啊?”

    姜淑兰:“除了跟我一样加工竹制品的,还有养猪的,养长毛兔的,承包桔子园的,大多数人就在生产队种地。”

    苏颜想养猪、养长毛兔也不算什么好营生,可能挣的也不会太多,还累,万一闹猪瘟什么的很麻烦,有风险。

    而且据她了解,即便都后世,农民想要靠规模养殖挣钱也很难。

    加工竹制品好歹没风险,反正都不算是好副业。

    以姜淑兰这种闲不住的性子,做点什么活儿好呢?

    苏颜一家过上了下班有热乎饭菜跟热水,平日不用做家务,房间收拾得干净,衣服叠得整齐的日子。

    姜淑兰做了一张竹桌,四把靠背竹椅摆放在葡萄架下,这样喝茶聊天就方便多了。

    除了桌椅,还要厨房用的收纳筐、竹篮、竹席、脏衣篓、竹筷、竹杯,真是应有尽有。

    姜淑兰:“现在你们生活更方便了。”

    有个能干的婆婆真是太好了。

    周六傍晚,俩娃去跟别的朋友玩儿,姜淑兰在厨房做饭,苏颜正在用洗衣洗衣服,电话铃响了,苏颜进屋接起电话,是顾芳菲打来的。

    她:“爷爷明天想要去你家,你跟我大哥有时间吧。”

    苏颜用捂着听筒,往院子里看了一眼,厨房里传出刺啦、刺啦的炒菜声,姜淑兰应该听不见屋里话。

    她对着话筒压低声音:“爷爷在旁边吗?”

    顾芳菲:“你这是怎么了,爷爷在自己屋呢。”

    苏颜:“我婆婆来了,让他过段时间再来吧。你就你大哥忙,我工厂也要赶工。”

    顾芳菲秒懂,:“好吧,我跟爷爷。”

    苏颜放下电话,听厨房的锅铲声依旧,姜淑兰应该没听到这些话。

    苏颜思索了一下要不要提爷爷的事情,现在大家都是闭口不提,苏颜给姜淑兰写的信里爷爷对他们不错,姜淑兰了解这个情况。

    要不要仗着爷爷对她跟顾野的宠爱做中间人调和两人的关系?

    她想了想,还是别提了,双方各过各的就挺好。

    这天,苏颜拿了五盆兰花到办公室,她的办公室也跟她家院子一样,都是花花草草,绿意盎然。

    这些日子她不忙,下午,以前同办公室的丁大哥拿了点茶叶,跟马大姐一块到她办公室闲聊。

    苏颜用丁大哥带来的茶叶泡了杯茶,:“丁大哥,你这茶叶不错。”

    丁大哥:“可不是,明前龙井,自己炒的。”

    他打量着摆在窗台上跟办公桌上的兰花:“你还养兰花啊。”

    苏颜:“我婆婆养兰花,给我拿来二十盆。”

    “哦,你婆婆养了不少兰花啊?”丁大哥。

    “她家半个院子都种了兰花。”苏颜。

    “养那么多?那你婆婆是养兰花大户。”丁大哥称赞。

    苏颜:“就养着玩呗。”

    “这些兰花都是什么品种,你都认识不?”丁大哥问。

    看起来丁大哥对兰花非常感兴趣。

    苏颜:“要是开花了我能大概认出来,我婆婆养得兰花多,春夏秋都有兰花开,现在都没开花,我不太认识。”

    “你这兰花卖不?”丁大哥问。

    苏颜笑道:“卖啥啊,你喜欢就拿一盆。”

    她院子里的好多花也是从别人家找来的。

    丁大哥想了想:“那我拿一盆,就这盆春剑吧。”

    既然给了丁大哥一盆,苏颜又问马大姐:“你要一盆不?”

    马大姐:“我就不要了,我可没这闲情逸致,养不活。”

    又聊了一会儿,俩人回他们办公室,苏颜又开始看杂志。

    等到下班时间,苏颜回家到拐弯处,正好遇到姜淑兰牵着俩娃的回家,身后还跟着毛团。

    毛团很乖,已经被苏颜训练到去幼儿园接俩娃的俩娃的时候它都在远处等着,从来不靠近幼儿园门口。

    姜淑兰:“我去山上挖了点蒲公英,咱们晚上吃馅饼。”

    苏颜点头:“好,回去做饭啦。”

    到第三天,丁大哥又到苏颜办公室来,又兰花的事儿。

    他:“我有一个表亲特别喜欢兰花,他到处寻摸好看的兰花,他想问问你家还有什么品种的兰花?”

    苏颜突然觉得脑子中灵光一闪,现在会有人买兰花吗?

    她:“我都不知道那些兰花都什么品种?要不我问问我婆婆?”

    老丁点头:“那你问问。”

    第二天,苏颜把问来的品种名称跟老丁了一遍。

    苏颜感觉老丁也懂兰花,他听后明显眼前一亮。

    她之前觉得兰花没什么特别之处,就姜淑兰所在乡下的山上就漫山遍野兰花,不过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记忆之后,她知道养兰花也能养出名堂,兰花被炒热后,好的品种可以卖到几万、几十万。

    不过她觉得那应该至少是几年后的事情,现在愿意买兰花的人还很少。

    老丁:“要不你把花拿来给我们看看,我叫我表哥过来一趟。”

    苏颜:“家里还有十五盆呢,不好拿,要不你们去我家看看,我婆婆就快回乡下了,你们要去我家得尽快,要不兰花我可是一点都不懂。”

    老丁:“行,我跟我表哥一下,下午下班去你家。”

    作者有话要:  注:随意采挖野生兰花违法感谢在2022-0-0300:09:262022-0-0400:05: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le(微笑)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f5瓶;ll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