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主角 未来的路还很长

A+A-

    这段时间当真是多事之秋。

    一档子事接着一档子事过来, 朝臣可谓是忙到脚不沾地。

    参加完了季培和毕萱的婚礼,季琛也算是休完了假,转头就开始部署军队, 调派粮草, 亲自去军营看望将士, 尽自己所能鼓舞士气。

    季韶才举办及笄礼没多久,就匆匆卸了红妆, 带着人员奔赴边疆, 汤潜早早就过去了,两人一东一西,各自去融入当地的将领之中, 维护边疆安稳。季培和毕萱几乎没怎么休息,就重新投入了工坊。

    时光在紧张的气氛中匆匆飞逝, 等到越国和夏国第一次短兵相接,已是九月。朝臣也不喊累不嫌事多了, 谁都知道如今越国的情况紧张,所有的内斗都一致放下, 处理着外界的情报。

    终于发现越国挖自个墙角的百夷族也开始静静等待消息。

    如果越国胜,他们会顺遂宁文筝的动作,融入越国,如果夏国胜,他们会退回百夷族的领地内,固守山岭。

    乔老将军年老体衰, 但还是日日出入皇宫, 帮着季琛部署计划, 完善所有的内容, 努力给季琛讲授边疆的形势。虽乔老将军以前也给季琛讲过, 但这一次更为深入具体。

    “爱卿这段时日倒是没休息好,可要找太医过来瞧一瞧?”季琛这段时间也算是恶补了一番军事知识,好歹大致知晓了不少内容。他也不求自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要能大致看懂边疆的战略布局,别给将领添乱,多给他们支撑就好。

    乔老将军喝了一口浓茶,一笔带过不愿多,“臣倒是不累,太医也瞧过了,陛下可需要先歇一歇?”

    季琛轻轻叹了一口气,“那就继续吧。”

    于是乔老将军又继续授课,他年纪大了,记性却极好,和不少夏国将领过交道,对他们的性格也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只是他的讲述难免仓促,似乎是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将所有的话都告诉季琛。

    白琦过来添了灯,也坐下听课。

    等到华灯初上,他们的对话终于告一段落,白琦代季琛送乔老将军出宫,等回来后,白琦看见季琛站在殿门前,眺望远方。

    白琦握住季琛的手,“在担心太医院院正的话?”

    季琛终于收回目光,“聚散终有时。”

    里,乔老将军早该在四月份便去世,如今已经是九月底。

    只是,再多的心理准备,也免不了难过感伤。

    半个月后,那是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犹记得白日里,一名驿站的士兵骑着快马,满脸笑容飞奔到京都,“陛下,我们胜了!”

    准确来,是越国和夏国的第一次接|触,夏国派兵二十来万,越国以少胜多驻守城墙,还散了一部分队伍,放火烧了整整一大片地方,夏国的军队倒下一大片。

    可以,这一次的胜利耗费了他们后面无数人的心血,但战绩令人喜悦,夏国的士兵数量锐减五万,粮草减少了至少五成。

    收到消息时,乔老将军已经起不来了,可还是叫乔夫人亲自拿着战报,一字一句读给他听,告诉他炸|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边疆和谐安稳,一切都好。

    当日亥时,乔老将军含笑而逝。

    君臣同心、家人安康,有了这一次的胜利,他再也没什么需要担忧的了。

    街道上尽是缟素,乔夫人快哭断肠,乔老将军的子侄早已战死沙场,等季琛问她需不需要过继一位人过来继承乔家的传承,乔夫人却擦干眼泪,直接拒绝了。

    乔夫人道:“父亲在时我便提过这件事,他不需要嗣子。他,想要将整个乔家都献给陛下,乔家的府邸拆一拆修一修,也能作为军校的一部分,还有不少兵书和收藏的武器,也都供给他们学习,真要起来,这些学生都是接受了乔家的传承,他自然是有许多的后继者,一个姓氏已经不重要了。”

    季琛没有强求,只是记下这件事,叫人将乔老将军的一生战绩刻成碑文,等这里建成军校后,就立碑于此。

    过去的秦相,如今该称呼为秦太傅,如今也过来了,他匆匆上了一炷香,口中念念有词,“老乔啊,我还得多活几年。要是我们两个老家伙一次性都走了,陛下也会难过,夏国也会更加得意了。等再过几年,我们黄泉下再见,我再来告诉你陛下这些年都做了哪些为国为民的好事,我们越国又胜利了多少场。”

    季琛和白琦是换了常服,出来给乔老将军上一炷香,这场葬礼算不上多么盛大浓重,多数的朝臣都过来祭拜过,也算是祭奠这位为越国在边疆贡献了一辈子的老臣。

    史册记载,乔老将军乔滨,一生少有败绩,有功于社稷,元兴二年十月,乔老将军卒,帝追封镇国公,谥曰忠武。

    等到京都落下第一场雪,乔夫人拿着前线越国大胜的战报,在坟前点燃,诉这一个月里陛下和那些大臣们一起努力,也不知道是不是哀兵必胜,越国居然反守为攻,成功下了夏国的三座城池,如今越国彻底扭转了过去的形势,夏国想再加派军队,也得看自己国内有多少足够消耗。

    “如今越国一切安好,父亲,您想要看见的这一幕,终于实现了……”乔夫人着着,忍不住热泪盈眶。

    元兴二年十二月,乔夫人出家,从此不问世事。

    皇宫里。

    “我想着先停一停,”季琛扫了一眼数据,揉了揉眉心,“赢一场不难,只是如今缺人手、缺粮食、缺武器,想要继续深入夏国境内,那就困难了。”

    季琛哪怕再想一次性完,也不得不考虑后果,哪怕在现代,某国下一处用了两个月,治理下来却花了整整十几年,最后还翻车了。

    国内守卫还好,边疆之处少量反击也罢,到底是越国境内,或者是离边境不远,再远一点,战线拉太长,国内的基建又没有彻底做好,粮草运输跟不上,后期鞭长莫及,就是给夏国送人头。

    白琦替他研墨,莞尔一笑,“陛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有个几年的积累就好了。”

    几场大灾,消耗了无数的粮仓积累,如今京都抽调了无数东西送往边灢艂境,京都内部的物价都开始往上涨。

    而且,如今才肃清吏政,但季琛能用的官员还是太少了,再有个几年积累,有更多的人能给他用上,就算扩大了疆域,也不至于因为缺乏人手导致治理出乱子。

    好在越国损失不少,但夏国损失更多。

    如今下雪之际,双方默契收缩了战局,减少了投入人手,毕竟冬天需要消耗更多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又安详,夏国和越国互相试探、有来有往。

    过年的时节,京都庆祝了一番,所有人都记挂着边疆的情况。

    直到十二月月底,季韶和汤潜都没回来,他们想要再看看夏国的情况,再收集更多的信息,估算接下来胜利的可能,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日子就是这么充实又平凡,直到惊蛰时分,万物复苏之日,外面又是莺飞草长。

    季琛下了朝,例行处理完奏折,就在外面躺椅上晒太阳,问旁边的辛公公,“今天是什么日子?”

    辛公公一愣,“今儿个是惊蛰。”

    季琛起身,扫了一眼四周,感慨道:“能走到今天,倒也算是幸运。”

    辛公公茫然,不知道怎么接话。

    好在季琛也不需要他插嘴,今天是中前二十章结束的日子,是那位亡国之君去世的日子。

    季琛后来挑了个时间,仔细分析过越国和夏国两国局势,如果他没有穿越过来,如果按照中的发展,那最后会是怎样呢?按照篇幅,八位主角内容相当。

    二十章以后,他怀疑最后还会有一位主角,等到亡国之君去世,八位主角或死或伤,这位真正的天命之子/女会慢慢出头,终于赢得天下,击退夏国人。虽然最后会胜利,只是中间这段时间里,许许多多的人和物都要被牺牲了。

    又或者,作者二十章后切换视角,夏国人才是主角,他们会一统夏国和越国。

    当然,后面那种可能性不高,毕竟切视角也没有二十章切换主视角这种搞法。

    季琛收回思绪,道:“所以如今的一切,我都应当珍惜。”

    他不论以后如何,至少如今,他活着一日,就要支撑越国一日。

    季琛以为惊蛰这一日会有什么不一样,或许他会经历什么危险,但事实上,今天依旧安宁如常。

    唯有一点意外,就是用晚膳的时候,季培冲过来告诉他们,毕萱怀孕了。

    季培扶着毕萱,心翼翼过来宣布这个喜讯,“我有孩子了!”

    一贯沉着冷静的他满脸喜悦,他激动地想要摸一摸毕萱的肚子,又心翼翼收回手,就怕哪里碰伤了妻子和孩子。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瞬间让季琛忘记了满脑子的思绪,他也极为高兴,这个孩子必须平安落地,这是他未来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赏赐如同流水一般送过去,季琛特意拜托了四位太医每隔三日就过去请脉一次,就怕毕萱哪里不舒服,也害怕古代生孩子出问题。

    索性毕萱的怀像好极了,哪怕有了孩子,也只是前期歇了一段时日,胎稳了以后又去绘制图纸,研制更多的武器,整个人精神极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惊蛰受孕,中秋节当日,这个孩子呱呱落地。

    漫天的夕阳迎着灿烂红霞,悠悠的白云恰是凤凰的形状,一夜之间,分明是秋季,皇宫的花全部都开了,就连毕萱生产的产房里,木质的窗棂处,都有一朵金黄的花钻破硬壳,悄悄绽放。

    钦天监监正彻底乐疯了,“神迹,这是神迹啊!”

    季琛看着面前握紧拳头缩在襁褓里的公主,终于恍然,心想,这可不是神迹?要不是亲眼所言,他都不敢想象里这样奇幻的一幕会出现在世人眼前,这位怕是真正的主角,是天命之女。

    按照他们之前的约定,季琛将这位刚出生没多久的姑娘封为公主,记入皇家玉牒,挂在自己名下。

    当然,孩子还是在皇宫里,放在季培和毕萱身边长大,等到了适当的年龄,就给她安排老师,教她读书识礼,通晓世情。

    若是她能力足够,等到了男风合适的时候,季琛便会封她做太子,将越国交托到她的手上。

    季琛对着白琦描述着自己未来的愿景,白琦忍不住笑,眉眼格外温柔,“看来你很期待她。”

    季琛只是笑,他对这个孩子的期待其实是源于对未来的期待。

    这个孩子是不是主角其实不那么重要。如今对他而言,里的内容再也无法限制他。

    只要他坚持,这个孩子足够努力,她终将成为主角。

    而在那之前,他们所有人都会努力,将一个盛世交付给下一代人。

    秋日的阳光下,季琛看着地图,用指尖细细描绘属于夏国的疆域,开始盘算着未来的计划。

    白琦坐在他身侧,也不忘翻阅奏折,将批阅写在纸条上,偶尔和季琛商议一二,想要尽善尽美。

    不论如今有多少的野望,他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衙门内,秦胜带着众人火热探讨朝堂上的各类问题,几位内阁大臣在他周围,慷慨激昂陈述自己的意见;

    京郊的武器工坊里,季培和毕萱构思着下一件武器,想要武装出最强的军队,时不时实验几场;

    宁文筝抚摸着河道挖掘的痕迹,指点着工人再修改一处地方,务必要将运河一次性完善修整,女官陪伴在她身侧,努力学习着;

    不知名的地区,尤涵带着几个徒弟充作游医,正在给来来往往的人免费诊疗,时不时在自己的书册上记录一二;

    遥远的边疆,季韶和汤潜犒赏将士,眉宇多了战场磨炼出的坚定与热血,商议着屯兵的计划,思索着如何能利用夏国的军队来练兵。

    各地的村庄,百姓们迎着朝霞收获粮食,脸上全是丰收的喜悦;

    郡县的大街巷,来往的商人贩使得越发此地热闹;

    每座郡县都有着书院,里面也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有的声音粗犷,有的声音柔和,这正是当地父母官努力争取的结果。

    越国因他们繁华,又滋养着他们。

    各地盗贼不兴、路无拾遗,百姓安居乐业,所有人各尽其责,故而天下归心。

    大好河山,美不胜收;

    繁华盛世,从今而始。

    *

    作者有话要:

    正文完,下一章开始番外

    § 第四卷:星河散尽故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