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大学被顶替的男知青①

A+A-

    再睁眼,映入眼底的就是木头制的房梁,掺杂着稻草和土胚,是只有农村茅屋才有的建筑。

    周子清坐起身,刚退烧身体还有些发虚,让他下地都有些晕眩。

    “吱呀”一声木门开,一个中年妇女端着碗走进来,见到周子清醒来,有些惊喜道:“醒了,快吃饭吧。”

    周子清嗓子干哑不出话来,点点头表示谢意,接过对方手里的碗。

    一碗米汤,大半都是稀水,他垂下眼皮,将米汤当水喝下。

    那妇人见他喝得急,搓搓手道:“周知青你吃完饭把碗洗了放灶房就行,我先去上工了,大队那边我帮你请假,先把身体养好再。”

    听到自己被叫做“周知青”,周子清大概了解自己所在的年代和身份。

    米汤缓解了嗓子的干涩,他轻咳一声虚弱地朝妇人笑道:“麻烦婶子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妇人连忙摆手,没再多什么便离开了。

    周子清吃完饭,目光落在手腕上,这具身体的胳膊细得只剩皮包骨,仿佛一只手就能掰折,感受到这具身体的无力,他扶墙挪着步子回到炕上躺下,闭上眼接受原主的记忆。

    原主父母是罐头厂的双职工,从首都下放到红旗大队的知青,这原不是他的本意,然而政策要求每家每户都必须有一个去当知青,上有会好听话的姐姐,下有备受宠爱的弟弟,正上初中的原主这个夹在中间不上不下的老二就这样被推了出去。

    原主在家本就不受重视,离开家的时候只拿了洗漱用品跟衣物,父母就当是没这个儿子般漠不关心,就更别钱和粮票了。

    来了红旗大队,分配工作的干事见他还是个半大孩子,就让他去当记分员。

    记分员这个工作不用下地,虽然没有工资,但队里会给粮食,吃不撑但最起码饿不死,村里不知有多少盯着这个位置。

    但原主当时确实还,明面上也不能抢,于是十三岁的他就成了红旗大队的记分员,每个月都能分到粮食吃,到这里,原主还尚未吃多少苦。

    原主将自己当上记分员的工作写信告知家里后,家里的联系也多了起来,城里粮食走供应制,所以他们每次写信都让原主送粮食回家。

    渴望关爱的原主傻傻地将自己口粮省下来寄回家,自己饿得跟火柴棍似的。

    等他长到十五岁,这在村里已经是能下地干活的年龄,于是大队长就将他撤下,让他那个上完初中的儿子回来当记分员。

    失去工作的原主只能和其他知青一样下地干活,但他长时间饿亏自己,身体根本不能负荷劳动,平时当记分员还看不出来,一下地连锄头都挥不动,让村里人看了好长时间的笑话。

    而这边家里要粮食的信一直不停,原主咬着牙勉强每天得七个工分,将得来的大半粮食都寄回家,自己瘦得不成人样。

    转机出现在77年的高考,这对以前成绩很好的原主来简直是个福音,他想方设法找课本找资料,白天上工晚上复习,遇上没学过的高中知识就找上过高中的老知青问,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然而高考过后,原主一直没等来大学通知书,这无疑是个击。

    没过几天,村口放起了炮仗,大队长喜气洋洋道自己儿子考上了首都的大学。

    村民们纷纷羡慕,想看看大学通知书长啥样儿,被大队长笑着赶走。

    大队长的儿子也是初中没上完就回村种地,平日看就是个普通农家子,然而等成了正经的大学生后,白衬衫黑裤子,鼻梁上架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俨然就是城里人的模样。

    原主也艳羡极了,但他不灰心,因为同年的冬天还有一次高考,他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

    高考报名那天,原主去县里报名,结果报名处的老师却找不到他的学籍,这个年代信息沟通不便,也没人会愿意为了个穷学生大费周章。

    原主失魂落魄地回到村里,想去找大队长开证明信回北京。

    大队长当即拒绝,让他好好在村里种地,别老想有的没的,大学生可不是谁都能考上的。

    没了学籍的原主求路无门,只能继续当个普通的知青。

    时间线一直到知青大批返城,原主也随大流回城,希望父母能帮他找个工作,却没想到迎来的以后父母和姐弟的冷眼。

    大姐嫁了厂长的儿子,算是那个年代的“豪门媳妇”,看不起从农村回来的大弟。

    二弟马上要跟心上人亲了,更是不愿意这个跟自己挣家产抢房子抢父母工作的大哥回来。

    而原主的父母看到多年未见瘦骨嶙峋的原主,没有想念,没有激动,没有重逢的嚎啕大哭,只有冷冷地一句家里没地方,让他出去住,另外他们的工作是留给儿子跟儿媳顶替的,白了就是没有原主的份儿。

    原主不能再为这个家庭带来利益,自然也就失去了价值从而被抛弃。最后还是街道办的一个大妈看不过眼,给原主找了个扫厕所的临时工。

    这扫厕所以前都是臭老九干的活儿,他们平.反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扫厕所的缺就空下来。

    原主很珍惜这个工作,每天早早地去扫卫生,一点点攒了些积蓄,想要存个老婆本。

    直到有一天,他去领工资的路上听到有人在喊自己,一扭头,就看见一个陌生人笑着朝大队长的儿子招手。

    多年不见,白衬衫变成了黑西装,大队长儿子一副成功人士的扮。

    那人又喊了一声“周子清”,大队长儿子笑着应了一声,二人相携进了一家大酒楼,是原主从来不敢肖想的地方。

    这下原主哪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不是没考上,而是被人顶替了,自己辛苦耕种的果实一夕之间被人窃取,那人享受的一切本该是自己的。

    回想自己这么多年受的委屈,原主一时接受不了,愤而自杀。

    死后的他看到父母听了自己死亡的消息,并没有去收殓,反而在拿到他的遗产后埋怨他存款太少,白养他一场。

    原主这一生,一直在为他人作嫁衣,若有来世,他一要夺回自己的一切,让顶替自己的人受到惩罚;二要与父母姐弟断绝关系,让他们高攀不起,后悔一辈子。

    感受到记忆里原主的冲天怨气,周子清倏然睁眼,轻吁口气。

    侧头看向桌上的挂历,现如今是77年7月,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原主是因为夜里看书受寒,高烧一场。

    这个时间节点一切还没发生,周子清撑着病体坐起来,走到桌前拿起课本翻看。

    这是原主好不容易凑齐的,奋进数月,谁能想到一朝被个连书都没复习过的人冒名顶替?

    通知书下达一般是村里大队长接收,那人能顶替全是多亏了有个好爹。

    周子清翻书翻得很快,很快就将原主现有的课本看了个大概。

    他若寄希望于高考,无非是重复原主上一世的路子。

    有什么办法能让大队长一家自食恶果,自己又能夺回念大学的资格呢?

    周子清目光呆滞,实则在思考如何破局。

    倏地,他目光骤然转向手里的课本,那里面夹着一张原主从废品站拿回来的旧报纸,上面印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话语的大专栏。

    那是五十年代的旧报纸,报道了国家领导人在某次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报纸上面的照片清清楚楚

    地展示国家最高领导人跟某位科学家的亲切握手。

    周子清盯着那张照片看了良久,笑了,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一个国家想要立于国际成为强国,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基石。

    而周子清他软硬都吃,还消化得特别好。

    “咕噜……”

    腹中空空的不满声唤回他的心神,周子清找出原主的包裹,这里面有半袋红薯干,是原主算寄回家的。

    换成周子清,他才不想便宜了那家人,再原主的心愿就是跟他们断绝关系,他自然不会再寄东西。

    拿起一根红薯干慢慢嚼着,农家做的红薯干可不像超市里卖的金黄诱.人,甜软适中。

    农家做的红薯干口感硬得堪比石头,待口水将其泡软后慢慢用牙磨,这才能嚼出香味,越嚼越好吃。

    周子清一边耐心地磨牙,一边查看原主额积蓄。

    粮票这种东西肯定是见不着的,兜里只有可怜巴巴的三块五分钱,并着半袋红薯干跟一点碎米,这就是原主下乡以来所有的积蓄。

    村里的知青办早已住满,原主寄居在村民家,也就是刚刚来送饭的孙大婶家,每个月还要上交伙食费,真不知上辈子的原主在寄了红薯干回去后是怎么活下来的。

    捏捏自己的胳膊,就一层皮包在骨头上,肉少的可怜几乎忽略不计,周子清沉沉地叹口气,在他想要日天日地前,如何将肚子喂饱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