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九章 内定首辅
A+A-
短暂的对峙之后,在严嵩的主动退让下,严府空置出来,家眷被带出安顿。
不是抄家,胜似抄家。
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京师,一时间严党人心惶惶,清流额称庆。
而有心人则瞄准了一个位置。
内阁首辅!
自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到永乐年间,内阁正式成型,再到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命亲信为首辅,最后到本朝,内阁首辅的地位日益突出,拥有了专断票拟的资格,与普通的宰相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而政事从来就不该仓促为之,尤其是重要的职位变更,都要考虑好下一任继承者是谁,偏偏此次严嵩倒台,很是仓促。
再加上如今的内阁,无论是次辅吕本,还是阁老徐阶,实际上入阁都没有几年,威望并没有到达让百官心服的程度,首辅之争,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变数的。
于是乎,李彦回到天师府时,就收到了陆炳的拜帖,当晚便上门来访。
“先生神威!”
陆炳还是一贯的称呼,语气里不自觉地增了几分敬意。
昔日朝堂四大重臣,严嵩、吕芳、陶仲文和他,如今一半已经没了,还都与这位有关。
不显山不露水之间,当朝的格局彻底改变,即便是锦衣卫的执掌者,也感到忌惮。
李彦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严氏父子落得今日的局面,实乃咎由自取。”
陆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只是后续如何处理,方可令时局平稳,大明安定,才是更大的难题,不知先生可有教我?”
李彦道:“陆都督自谦了,若论对群臣的了解,谁又能比得上锦衣卫呢?”
陆炳苦笑:“不瞒先生,锦衣卫确实对群臣有所监督,但现在涉及的严党官员众多,我实在头疼得很!”
九叶上了茶,李彦拿起,轻轻品了一口,给出建议:“能臣干将留下,尸位素餐罢免。”
陆炳喝了茶水,只觉得润人心脾,神清气爽,脸上的苦笑却没有消失:“难!难!都知严党内亦有能臣,但清流同样视之为眼中钉,此番严嵩倒台,岂会放过?”
李彦提醒:“君子群而不党,人党而不群。”
陆炳心想现在哪来群而不党的真君子,但细细一琢磨,倒是明白了些。
严党是一群有着共同利益的朋党,互相勾结,清流则秉持的是圣人教诲,偏偏理解各有不同,还执拗地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内部分歧远比严党要大。
所以若论团结,严党其实是比清流强的,能臣想要保住官位,更是会彼此扶持。
但陆炳并不看好。
蛇无头不行,一个政党没了首领,终究是一盘散沙,如何抵得过气势如虹的清流?
除非
“下一任首辅的态度,至关重要!”
讲到这个关键的话题,陆炳面色一正:“首辅之位,首秉国钧,不可再所托非人了!先生以为,是吕阁老?亦或是徐阁老?”
如此询问是很忌讳的,但陆炳也没办法,他其实是得到了嘉靖的暗示,想要听一听这位天师的看法,是不是除去严党后又要不理世事。
李彦对此心知肚明,回答得干脆了当:“这两位阁老都不合适。”
陆炳眉头下意识地扬了扬,又是惊讶,又是好奇:“怎么?”
李彦道:“吕阁老于本朝二十八年,在夏言弃市后入阁,这些年间在严嵩的淫威之下,早已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丝毫不敢违逆,这般心气者,是无法胜任首辅之位的。”
这番话很不客气,但也基本是朝廷共识,陆炳本来也没将吕本放在眼里,赞同地道:“确实如此,那徐阁老呢?”
李彦起身:“陆都督请随我来。”
陆炳有些莫名,跟着出了清冷的正堂,来到后院。
只见面对紫禁城的方向,李彦伸平举,微微抬起,一股光辉浮现。
陆炳眼前一花,顿时看到一道虚幻的金光,化作龙形,在皇宫上方升腾。
“龙气!”
陆炳亲自参与到万圣公主的审讯中,对于这股力量并不陌生。
但那时他面对的,是龙婆窃取的部分龙气,现在见到的则是大明皇室的龙气,看了又看,脸色很快变了:“为何”
后面的话没敢下去。
李彦则评价道:“国运衰退,龙气自然也衰微,但凡观气之士,都能看得分明。”
“朝廷财力枯竭,乡间土地兼并,九边外敌窥伺,内里民乱四起积弊如山,再不振作,那便是危如累卵,日薄西山!
“陆都督以为,徐阁老能改变这样的局势么?”
陆炳也不喜欢徐阶,但从来没有用这样的角度思考过,嘴唇颤了颤,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
李彦对于徐阶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
后世因为徐家田产多达二十多万亩,徐氏子弟鱼肉百姓,盘剥乡里,连带着对于徐阶评价极低,甚至认为徐阶与严嵩本质一样,甚至还不如严嵩的话语。
李彦觉得那个未免走了极端,他更赞同这样的评价:“徐阶之使诈,不亚于严嵩,然后人多毁嵩而誉阶,以阶之诈计,为嵩而设。明无阶,谁与黜嵩?然后知因地而施,诈亦成名。古圣贤之所以重权道者,正为此也。”
徐阶和严嵩都是标准的官僚,权术高,严嵩是坏官僚,毫无底线,徐阶属于偏好一类的官僚,但自身也存在着问题,不过徐阶斗倒严嵩,都是于国有利的大好事,这点不容否认。
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从李元芳开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
陆炳身在局中,想了又想,还是难以理解:“先生何以见得,徐阁老无法振兴朝纲呢?”
李彦讲得再直白些:“能者上庸者下,乃是官员升迁制度的核心,可在政治斗争中,决定是否上位的,往往是权术而不是才能,因此晋升高位而掌国家权柄的,不一定是优秀的大才,多有政事庸碌,只会权术的官僚。”
“国家的经济民生,对外的军略武备,遏制体制痼疾如此种种,都不是斗倒政敌,任用亲信能够办到的。”
“很可惜,徐阁老在这方面与严嵩相似,无法正本清源,振兴衰颓的国运龙气”
陆炳听得心惊肉跳,却也大有感触。
徐阶这样的人,在盛世能有很好的发挥,成为一位辅佐君王的贤臣,但在日落西山的王朝里,他改变不了什么,只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便是功。
而大明到了这一步,恰恰需要一位能够改命的政治家!
陆炳想到这里,深吸一口气:“先生所言,当真振聋发聩,却也大大得罪了徐华亭”
如果是简单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尚且有化解的余地,但此言一针见血,徐阶毕竟是有希望成为首辅的重臣,实在没必要如此为之。
不过转念一想,陆炳又觉得自己落了下层,这位是真的胸怀天下,才能有此见解,岂会在意徐阶?
李彦还有一层用意:“我对都督这些,并非简单评判他人,而是因为本朝执掌锦衣卫者,唯都督胸怀抱负,有为国为民之心。”
陆炳身居高位,习惯了称赞,但此时听了这句话,也不禁激动起来:“这等赞誉,陆某幸甚,不知先生于首辅,可有人选举荐?”
李彦早有考虑。
现阶段首辅的选择,如果不是徐阶,也不会是张居正。
原因很简单,那位历史上的“摄政”,今年才三十出头,由于生病告假,赋闲在家。
历史名人也是需要历练与积累的,这个阶段的张居正,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不适合提拔。
别张居正了,连执拗的高拱都排不上号,电视剧里让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在嘉靖朝就参与内阁会议,本就是偏离历史的艺术处理。
所幸也不会青黄不接,李彦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平倭大功告成,胡宗宪可担重任。”
陆炳怔了怔:“胡宗宪?”
这人如今才是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接下来升浙江总督,便是在平倭大功告成,回京论功,执掌兵部,才堪堪能入内阁
内阁首辅的位置居然提前给他留下?
李彦道:“严党的余波,非一朝一夕所能平复,此事亦是对下任首辅的考验。”
“确实如此!”
陆炳深以为然,胡宗宪若真有能耐整合严党能臣,那确实有资格青云直上,执掌内阁,但终究是太难了。
李彦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位关键人物:“欧阳尚书的罪名弹劾,还望锦衣卫仔细审查,不可胡乱定罪。”
陆炳目光微动,应承下来:“好!”
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虽然是严嵩的舅子,却是一位很有专业才干的臣子,除了由于裙带关系成为尚书外,并无作恶事迹,是一个能够赦免的典型。
如果能保住欧阳必进,那等于给严党内的能臣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是空想,而是已经有了计划么?”
抱着又惊又奇的心态,再探讨片刻,陆炳起身告辞。
待得出了府门,被夜风一吹,他不禁停下脚步。
首辅之位,多出了一位意想不到的竞争者。
“听胡宗宪为了拜访,苦侯了三个时辰,才以诚心打动天师”
“真是值啊!”
喜欢从李元芳开始请大家收藏:(从李元芳开始笔趣阁更新速度全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