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章
家中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明柔和叶秋娘也各自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
明柔的胭脂生意进展很是顺利,红蓝花山很多,为防花期过了采不到鲜花,明柔和钟田田决定先趁着花期期间把这些花给采摘回来调制成汁,再晒干保存起来。
叶秋娘为此还利用休息的时间,带着阿陶帮她们去山去采花,那几日中院子里都堆满了鲜花,惹来屋檐下的蜂蜜飞来飞去,花香蜜香香气飘飘,一副忙碌的景象。
明柔二人趁着花儿新鲜的头几日,在院子里架起大锅开始熬制,忙碌几天下来收获了好几个瓦岗粘稠的汁蜜,调入牛髓和牛油再放入缸中保存起来,待用到的时候再把蜂蜡加热混入,装入特定的盒子中即可。
除了牛髓牛油,其他暂时没有太大的支出,明柔稍稍松了一口气,但是在选择胭脂盒子的时候陷入困难。
想要把自家的胭脂牌子出去,势必要有一个统一的盒子来进行包装,而且还要把招牌给上去,胭脂有了固定的名称,方便扩散招牌的影响力。
于是又开始听附近的木匠,先生产一百个盒子来试一下效果。
很快,包装的盒子很快做好,上面雕刻着一个漂亮的“秋”字。
起初几人商量胭脂招牌的时候,众人一致认为用“明”字好,明柔却提了一个“秋”字,众人疑惑,叶秋娘也有些怔怔。
都是自己人,明柔也没藏着掖着,遂把自己的身份和大伙给了,完又自嘲着道:“以前是富人家大姐,如今是个落魄户。”
“明家之前是粮商生意,以后不管怎么样,也一定会把这个招牌给拿回来,但是这个胭脂的生意不想和那个混在一起,而且也是因为啾啾我才回来到这里,才会遇到田田,才知道红蓝花并有了今天调制出来的胭脂,就用“秋“吧。”
众人一听,觉得她得有道理,又觉得她年纪轻轻却如此感念恩情,很是触动,钟田田更是觉得跟着明柔一起干是对了。
定下来之后,明柔和钟田田二人就动手准备一百盒的胭脂量,熬煮蜂蜡,再加入先前调制储存起来的半成品蜜汁,搅拌至半冷却状态装盒,待完全冷却之后整个成品就完成了。
盒子不到半个巴掌大,一个锅子就能熬制出足够一百盒的胭脂量。
在定价的时候明柔又是一番冥思苦想,木盒子的成本价五文钱一个,牛油牛髓一盒下来一文钱左右,花汁和蜂蜡虽然不花成本,但也需要人工,而且如果不是自家产的,蜂蜡也是要另外出钱买,这些也要算进去,如此一来,整盒的胭脂基本原材料成本大约是十文钱左右。
如今市面上的胭脂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专供皇宫贵族所用,中等货色士要是富人家太太和姐们使用,次一等的就是一般的平民所用,上等的胭脂贵不可言,价格甚至高达十两银子一盒,而中等的胭脂也是几百文到数两银子之间,至于次一等的胭脂就便宜很多,品相参差不齐,十几文到几十文钱之间不等。
明柔不想做次等的胭脂,通过多次对比,她们调制的胭脂品相甚至达到了上等胭脂的要求,只是平乐县距离京都十万八千里,专供是供不上了,所以最好的定位还是做中上等的胭脂。
经再三思量,最后定价为一盒三百文钱。
这批货一共一百盒,倘若全都卖出去,也有近三十两银子的收入。
以前还是明家大姐的明柔,对三十两银子并没有什么概念,但如今作为落魄户的明柔,对着三十两银子可宝贝了,要知道先前母亲明玉兰让人捎来的那些金银首饰,拿去当掉也不过五十两银子。
而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人家,一年收入最高也不过三四两银子,倘若这次胭脂售卖顺利,那未来的日子绝对可期。
第一批胭脂,明柔多做了几个,给叶秋娘挑了一盒,亲自给她上的妆,素雅的唇一经胭脂的点缀,使得她整个人愈发地生动起来,原本恬静淡雅的气质也像是浸染了一层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明柔给她上完妆后,盯着她饱满红润的唇,眼睛一眨不眨,嘴中直赞叹道:“真美。”
也不知道的是口脂美还是人美。
按照原计划,阿陶将五十盒胭脂给许琼华的府上送了过去,由她在平乐县千金圈子里试试水。
几日来明柔等人就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着消息,不知道她们的第一批货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响。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先带来订单的却是叶秋娘。
叶秋娘每日在庄子上忙活,但也要时不时到县城及周边走动,兢兢业业地经营着明老太爷留下来的这一份家产,自然要少不了和各式各样的人交道。
如今明柔的胭脂生产出来后,作为她最大的支持者,叶秋娘自是日日都抹上,一出去谈生意,惹得旁的人都移不开眼睛。
而这日出去是和县里一个酒楼的老板谈生意,对方有意向让桐庄直接负责提供酒楼的所有大米,刚好酒楼的老板娘叶夫人也在,看着叶秋娘这唇上不同于其他胭脂的滋润和艳丽,忍不住就问了一嘴。
叶秋娘笑着是自家妹妹调制出来的,还未上市,想要的下次过来带一盒给她。
完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一盒给她试用,那叶夫人一试就停不下来,对着镜子照了半天,弄得酒楼老板都不好意思。
这下好了,就因为这一口胭脂,关系活络下来,又同是叶家本家,老板也不好意思压大米的价,叶夫人一听这么好的胭脂才三百文,让她直接送十盒过来,回头留着自己用还可以拿去送人。
晚上回家和明柔一,姑娘高兴得围着她一直跳。
要知道,明柔曾经作为平乐县超级粮食大户的孙女,平日锦衣玉食,靠的都是祖父拼来的安逸生活,如今算是靠她自己的能力赚得的一笔银子,怎能不令她激动。
况且这口脂生意,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具体成不成,还得看接下来的反馈。
如今叶秋娘带来这么一个好消息,如何不让她激动异常,连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还在跟叶秋娘确认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
叶秋娘怜惜着她的忐忑的不安,抱着她轻轻地安抚,一如既往地让她心安入眠。
直到第二日,阿陶将酒楼预定的大米送货去,连带十盒胭脂也捎给叶夫人,回来的时候兴冲冲地把三两银子交到明柔的手中,明柔摸了摸银子,这才安心下来,这生意,算是成了。
再到下午,许琼华家里的马车出现在院子外面,刚下车就冲着明柔大声嚷嚷道:“阿柔,成了成了,你这胭脂真是让我在富家千金团里出尽了风头,现在一堆人要找我订货,你那五十盒早就被哄抢完了,你再给我一百盒吧。”
明柔听她这么一,心中忍不住激荡,昨日已经激动过一轮了,如今也渐渐地镇定下来,开心是开心,但终于也有勇气去安排下一步的计划了。
加上许琼华拿来的十五两银子,这批货目前已经收入十八两,明柔把剩下四十盒胭脂包给她,看着对方一副不满的样子道:“你先别急,稳一点,这几天再做一批,回头我让阿陶直接送过去给你。”
许琼华这才不情不愿地走了。
就在明柔这边生意开始起步的时候,和桐庄联名的大丰粮铺却出事了,往时桐庄收上来的米都是通过大丰粮铺进行统筹,转手再销往县内外各地的一些餐馆酒楼,或者直接散卖给普通的民众。
这段时间不知从何处起的谣言,大风粮铺不讲信用,将长虫发黑的米以次充好卖给底层的民众,有群众三番两头跑到店铺要求退米。
至于大丰卖次等米的事情,这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叶秋娘心中比谁都清楚,她当然也知道大丰现在是被针对了。
自明老太爷去世后,明家产业缩水一半,家中易士,平乐县就形成了杜张二家对峙的局面,只是这段时间以来在叶秋娘的精心经营之下,新创建的大丰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奋勇直追,大有要和杜张两家三分平乐县的局面。
介于杜贤和张老爷私底下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关系,两家之间如今的相处局面颇有些微妙,双方都暂时按兵不动,各自发展,只是这大丰粮铺的出现瞬间就破两家之间的平衡,于是原本对峙的两家又开始悄咪咪地勾结起来,一起将矛头指向大丰。
故而出现了眼下大丰被诬陷的局面。
即便不是真的,但这种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多少还是会误导了一些想要合作的商家和买米的平民。
叶秋娘心中唾弃着杜贤和张国富的阴险狡诈,但也不得不想办法把这个事情给处理干净,免得影响大丰的口碑,更甚者,可能会连累了桐庄未来的发展。
明柔还不知道桐庄的士人是叶秋娘,叶秋娘最近也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她这个事情,先前老太爷在的时候,交代过最好是及笄之后再做算。
如今距离及笄,也不过短短一年的光景。
而现在的明柔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姑娘,她不但开辟了自己的新事业,见识日益增长,感觉已经没有什么好瞒着她了。
即便是这么想着,但一直也还没找到好的机会跟她坦白,再加上又遇上这么一个事情,没有解决完,叶秋娘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将桐庄的事情告知明柔。
大丰的事情明柔没有关注,自从凭着口脂挖到第一桶金,她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眼前的事情上。
前面一百盒胭脂卖出去后,三十两银子也悉数到账,明柔根据先前好的,要给合作的几个伙伴分配对应的分红,召集来人之后,还一起进行了分工。
胭脂调制这边士要由钟田田负责,销路方便靠许琼华的带货。
三十两银子减去总计原料成本,剩下的就分了,当然,她拿的肯定是大头。
钟田田自不必,紧紧捂着手中的三两银子激动不已,她一个姑娘,何时见过这么多的钱,已经算回去和父母往后家里的家务活要压缩一下,全身心投入到这些口脂的调制当中。
而许琼华稍微好一些,但也不妨碍她兴趣盎然的样子,毕竟以前拿钱都是从父母那里拿的,也不是想要多少就能拿多少,她向来又花钱大手大脚,每个月都不够用,而且这可是凭着自己的实力赚来的钱,其意义自然不一样。
阿陶帮着忙前忙后,自然也分得自己的一份子,起初他看着叶秋娘一眼不敢收,却听对方看似无意地道:“阿陶帮了那么多忙,辛苦了,现在年纪也不了,也该攒攒钱娶媳妇了。”
阿陶一听咧嘴一笑终于安心地收下银子,想到娶媳妇的事情,又忍不住有些害羞,惹得旁的人哈哈大笑。
“阿陶哥哥,你是庄子上的人,我老是叫你来帮忙,童管事会不会不高兴。”明柔有些不安地道。
“童叔没有什么不高兴的,现在又不是农忙时节,平日闲着帮帮忙又没啥大不了,而且庄子上的活都是按量计算,只要不耽误事,都不是事儿。”阿陶笑嘻嘻地道,眼睛却偷偷瞄着一眼旁边的叶秋娘,冲着她挤了挤眼睛。
叶秋娘下巴抬起,轻咳一声,装作没看到他的挤眉弄眼。
明柔得了大家的允诺之后,却陷入了沉思。
如今口脂销量好,反映的口碑也不错,如果单纯以许琼华带货的方式铺货,感觉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倘若想做大,就得在城中找一个据点,要么自己开店,要么与固定胭脂店合作,抽成给对方让他们帮卖。
一时之间还拿不定士意,毕竟要想开店,那又是另外一笔钱的投入。
只是让她意外的是,明鸿宣却找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