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城外的鸽子市

A+A-

    “晚巴晌儿吃的什么?”何雨柱凑近秦淮茹端着的那个盆子看了一眼。

    “炒了个豆角,熬了点粥。昨天从厂子带回来三个馒头,仨孩子吃了;我跟我婆婆吃的窝头。”秦淮茹面无表情地。

    “给孩子们多少买点肉腥儿啊!”何雨柱皱着眉头,“不是刚发工资没几天吗?!”

    一边洗碗,秦淮茹一边用肩膀蹭蹭眼角:“上个月拉的饥荒,总要还一点的。剩下倒也还有点儿,只是不敢太松。”

    “按不至于啊。”何雨柱自语着,“你一个月现在也有二十七块五了。”

    又叹口气,他自我解释着:“倒也是。这饥荒,就是越拉越多。”

    “婆婆看病吃药都是自费,棒梗儿和当上学要交学费,槐花又总闹病。”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下来,秦淮茹自顾着,“也想着尽可能让孩子不亏嘴。”

    秦淮茹杏眼总像是含春,身段丰腴得如熟透的桃子。

    别是单身的何雨柱,结了婚的男同事、男邻居,也会多看她两眼。

    何雨柱怜悯秦淮茹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对她很关心不假——他对其他人也都很好。

    可要他对秦淮茹动了特别的心思,那确实是没有的事,起码目前还没上升到那个层面。

    年龄大了点,但他好歹是单身未婚青年。况且,工作稳定有福利,工资也还算丰厚。

    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寡妇秦淮茹,又还养着一个厉害寡妇婆婆和三个不懂事的孩子,何雨柱不可能对她有什么过多的想法。

    否则,他就不至于一直单着,最起码早就闹出绯闻了。

    “哎,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何雨柱无奈地调侃着。

    即便想要接济她几块钱,但他想到还要给祁家出点钱,也就只得作罢。

    一个女人上班养活一大家子人,秦淮茹的确不容易,也的确想要相识的人多帮忙。

    自家能省下最好,要为未来打下基础。男同事怜悯心更强,她自然是懂得的。

    也不话,她知道只用杏眼看向何雨柱,就能让对方自惭无钱无势,帮不到自己这个漂亮的寡妇。

    “赶明儿食堂领导请客,要有剩的我给你带点回来。”在她这样的目光注视下,何雨柱果然发出了尽可能的安慰。

    想要点感谢的话,秦淮茹却又想起他的“喂不到狼嘴里”的话,而心里不快。

    宋晓宝看了一下这两人,自己先迈步走了。

    见秦淮茹再没什么话可,何雨柱又看到宋晓宝已经出了院子,连忙跟她道了别。

    “哎,晓宝,你等我一下啊!”他一边喊着,一边跑着追了出去。

    “走这么快干嘛?”何雨柱完,也想了起来,“呵呵,再磨蹭鸽子市就没人了。”

    “胡同口找修车的租个三轮车,路还远。”宋晓宝边走边。

    “应该的,省得腿儿老远了。”何雨柱赞同着,“回来也省得背着面口袋。这大热天儿,晚巴晌儿也不凉快,还立秋了呢。”

    二人笑着走到胡同口,何雨柱对修车师傅莫元海:“元海,借三轮车去趟东直门外。”

    “你们骑着我不放心,让我侄子带你们去。”莫元海用火炉上的火烤着一块胶皮,嘴里着,“来回六毛。”

    “嗬,还算不算好邻居?”何雨柱埋怨着。

    把烤好的胶皮粘在车胎的孔处,莫元海一边用锉刀搓着胶皮边缘,一边着:“亲兄弟明算账。你们两个人,这来回的道儿也不近呢。”

    “五毛。”宋晓宝干脆地,“现在就走。”

    “莫义。”把那块胶皮边缘锉下来的粉末吹了吹,莫元海叫来一边的侄子,“带他们去趟东直门外。”

    答应一声,十六岁的莫义骑上三轮车,回身拍拍车板:“傻柱、晓宝,上来吧。”

    宋晓宝先坐好后,何雨柱也侧坐在车板上,对莫义:“嘿,你个臭子,应该叫我们‘叔’才对!”

    “官称,呵呵。”莫义脚下用力,“走着您呐!”

    从北新桥一带,到东直门外的左家庄鸽子市,路程大约是六七里地。

    走着肯定需要很久,骑三轮车当然很快。

    以旧城墙为基准,城内多是平房院落,城外多是土路和田地。

    绕过废弃的城墙,穿过几块玉米地,三人到了鸽子市。

    何雨柱用佩服的语气:“莫元海得对。这乱哄哄的,三轮车放在外面要是丢了,咱可赔不起。”

    的确,一辆二百多块钱的三轮车,真要是被何雨柱、宋晓宝搞丢了,两人的月薪加起来,也要还上个大半年。

    宋晓宝给了莫义五毛钱,让他在外面等着,随后就和何雨柱挤

    &p;lt;enter&p;gt;--&p;gt;&p;g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lt;/ente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