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闻到鱼腥的猫

A+A-

    以李和时的个人观点来看,这种事很简单:或者是钱物,或者是权势,对方不可能不就范。

    甚至,比如刘岚这样的女人,还要紧贴他不放呢。

    作为这个时代的钻石王老五,李和时对于刘岚,并不想要真的婚娶。如果是那样,他也就没必要和她半明半暗着苟且,直接结婚就得了。

    或许觉得还有其她更好人选,或许因为内心的色念停不下来,李和时对于刘岚,一直是若即若离的态度。

    既然是这样,处于主动地位的李和时,当然可以为所欲为。

    那边的刘岚还在理发,这边的李和时,已经刮好了脸。

    也不多什么,他自去穿好了外衣。

    “你去哪儿?”刘岚的余光看到他,连忙问。

    “我先去趟我父母家,这里离东安市场很近,我去买点儿东西。”李和时一边穿大衣,一边。

    本来约好了也不过是看场电影,刘岚倒也没太在意:“一会儿还回来吗?”

    “算了吧,你理发的时间长,我就不等你了。晚上,我去你家找你。”李和时笑着,“可以吗?”

    外表谦顺,这是在领导岗位上锻炼出来的,并不是李和时的本性。

    即便知道这个男人在谎,刘岚也自知还不能控制他的言行。

    对他的行迹,她当然也不好、不敢多问,尤其是在这样的公开场所。二人的不公开身份,使她先有了一份心虚。

    “好。”刘岚换了个姿势,余光瞄着他。

    温和地对她笑了笑,李和时对着镜子捋了捋头发后,着“钱我都付过了”,就走出了理发馆。

    给了钱,得到了他的照顾,刘岚也就不再多想什么。

    安心地坐在舒适的椅子里,她默然地看着对面镜子里,青春光华逐渐远去的自己。

    出来理发馆,李和时正要走去公交站,想了想就迈步进了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一年后将被称为东风市场。二十多年后,再被改回东安市场。

    这块大约三十亩的占地,最早是满清赐给降将吴三桂的封地。吴三桂反清被平灭,这块地就改为了养马场、演兵场。

    晚清的时候,因为附近修整道路,一众商贩都被集中进这块地经营。由于距离东安门近,这处场所就称为东安市场。

    商贾云集、中外商品荟萃,更还有不同的艺人在附近表演,东安市场带火了附近地区,包括后来更为知名的王府井。

    这个时代,东安市场里面,经营的内容也还是琳琅满目,多是肉鱼禽蛋、瓜果蔬菜、黄豆米,以及其它干鲜果品等。

    除此之外,另有茶馆、书馆、剧社等演艺场所。

    李和时走进市场内,沿着各摊位巡看后,想着应该买点什么,才能让那个寡妇因为惊奇而动心。

    肉,何雨柱“抢”走了十斤;白面,也“拿”走了二十斤。

    看起来,秦淮茹这个年过得应该很好,不会再缺什么了。

    颇懂人心的李和时却知道:送礼这件事,不是对方不收,而是没有打动对方。

    只要能引起对方足够的兴趣,没有送不出去的。

    再者,还有老话“拎着猪头找不着庙门”。这种事,肯定不会发生在李和时这位领导身上。

    送礼给部下,即便是一把瓜子,哪怕里面都是臭虫,部下也会真香;即便给部下一棵葱,部下也会没有这颗葱,爆羊肉、包饺子都会没味道。

    心里虽然满是豪气,李和时还是认真地进行了选择:花了二十五元,买了三斤冻海虾。

    这是绝对高级的物品,寻常馋嘴的人别吃,就是看一眼这半拃多长的大海虾,也能连续咽下垂涎的口水和吃不进嘴里的酸水。

    购买后,他再让商家用白纸仔细包好,放入一个兜内,就快步走出市场。

    为了防止和或许理完了发的刘岚碰上,李和时特意走去灯市东口去坐车。

    衣着光鲜,脸堂因为刚挂刮完,和脚下皮鞋一样锃亮的李和时,拎着一兜大虾,带着温和的微笑,上了公交车后前往榆树胡同。

    暂时撇下内心带着邪念,并为此激动不已的李和时。榆树胡同情满的四合院里,此时又是一番何样景致呢?

    郑晓宝逛完了护国寺摊后,回到院里。才一进院,他就见到了秦淮茹的家里,传来了欢声笑语,以及何雨柱显露大厨艺的饭菜香气。

    “晓宝,呆会儿过来一起吃啊!”何雨柱从开着的屋门处,探出带着极为兴奋神情的脸。

    客气话不能当真,何雨柱是在别人家做饭。

    “不去了,我和老太太吃。”郑晓宝对他笑了笑,继续往里走。

    “晓宝哥。”三大爷的女儿阎解娣跑了过来,“下午去哪儿玩

    &p;lt;enter&p;gt;--&p;gt;&p;g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lt;/ente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