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形成了高度的一致

A+A-

    郑晓宝见方慧珍等人去做饭忙碌,也要去帮忙。

    冉泽平只“不必”,拉着他坐在沙发上,继续聊着文玩知识、趣事。

    国人有很好的历史遗物传承,保存下来的文物也较多。其中蕴含的典故、趣闻,也是不胜枚举。

    远的如诗词大家李清照,近的如大收藏家张伯驹,都曾经拥有数不尽的宝物,都是声名赫赫的人物。

    两人聊了一会儿,郑晓宝觉得不好意思,起身“我去买点菜”。

    冉泽平大笑着劝阻不住,只得看着他还是快步走了出去。

    到了院外,郑晓宝打开自行车,骑上后就向胡同外而去。

    找到一家书店进去,他不着急不着慌地,随翻看了些书籍后,买了一本京城画报。

    走出书店,他拿着这本画报,再去附近的酒馆买了一点熟食。

    接着,他骑上车子找个僻静处,把一幅书法作品从空间里调出来,夹在了画报里。

    然后,他再急火火地骑车回到了冉家的院外。

    锁好车子进了院,郑晓宝先把熟食交给正在做饭的方慧珍,再走进客厅中。

    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冉泽平笑着:“你对附近不熟吧?去了好长时间。”

    笑了笑,郑晓宝把里的画报递给了他。

    冉泽平“哦”了一声,随便翻看了几页。很快地,他就看到了画报里夹着的,那幅还没装裱的书法作品。

    “这是怎么回事?”冉泽平一边问,一边打开这幅作品。

    郑晓宝笑着:“冉叔叔,我觉得这幅作品,要是挂在您那个博古架的上方,正合适。”

    “如露如电。”冉泽平一边念着这幅书法的字,一边惊喜地大声称赞,“佛学大家的作品,笔力深厚、朴实雄浑,真有吐纳乾坤的感觉!”

    着,他忍不住走到隔间,用中的这幅作品,遥遥地对着博古架上方的墙壁比试着。

    “嗯,尺幅还真的很合适。”冉泽平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装裱后,这里就更有气势了。”

    “是啊,”郑晓宝假做气息刚喘匀的样子,“我就是看到这面墙的上方有点空,想着我前几天淘到的这幅字应该差不多,就赶紧骑车回家拿来了。”

    对这幅书法爱不释的冉泽平,再仔细地欣赏之后,转头对郑晓宝:“我实话,很喜欢这幅作品。可是我不能白得,这也不符合珍贵物品的身份。”

    想了想,他狠狠心继续:“晓宝,博古架上的东西,你随便挑一件。”

    白送这幅字给冉泽平,郑晓宝当然愿意。但他也知道,如果是这样,对方是绝对不会收下的。

    但是,以郑晓宝的眼力,真要答应这个交换条件的话,恐怕冉泽平会吃亏的。

    郑晓宝是要和冉家结交,怎么可能趁“痛下杀”呢?

    随拿了一件有大几十年历史的瓷瓶,郑晓宝笑着:“我家里有一个单独的掸瓶,跟这个花色、形制差不多,我就选这个了。”

    掸瓶,是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成对儿的器物。它的价值本来不算高,现在又只有一支,更是如此了。

    冉泽平见他毫不犹豫地拿了这件掸瓶,心里知道他很仁义,没有借“敲竹杠”。

    也正因此,冉泽平觉得更加不好意思。

    “晓宝,你有这样的好眼力、好运气,我不能白占你的。”他着,把里的书法仔细放好后,走到博古架前。

    如果他一动,肯定是要拿价值更高的。郑晓宝怎么可能允许呢?

    “冉叔叔,我的都是真心话。要论价格的话,咱们也是扯平的。”郑晓宝连忙拉住他,“我就要这个掸瓶。您要是再客气的话,我连这个掸瓶也不敢要了。”

    看着他神情很认真,冉泽平只得作罢。

    走回客厅里坐下,二人没聊多久,方慧珍等人把熟食等荤素凉菜,以及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了餐桌上来。

    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和对郑晓宝慷慨的感谢,冉泽平先把那幅书法作品,给大家展示了一下。

    方慧珍等人欣赏过后,对郑晓宝表示了谢意。

    “快吃吧。”收好了书法作品,冉泽平拉着他坐在了餐桌边。

    饺子馅很普通,就是白菜猪肉馅的。可吃饭的气氛,却很是热烈。

    先是因为郑晓宝救助了冉秋水,再因为这个伙子年龄不大,但为人办事很豪爽、痛快,冉家人更是喜欢他。

    “多吃几个。”方慧珍笑眯眯地看着他。

    方慧珍恬淡贤淑,对于身外之物不很在意。她和冉泽平夫妇夫唱妇随、恩爱偕好。丈夫很喜爱的,她自然也都很偏爱。

    不仅是饮食和玩赏之物,就连队郑晓宝的态度,夫妻俩此时也形成了高度的一致

    &p;lt;enter&p;gt;--&p;gt;&p;g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lt;/ente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