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保证你满意(求订阅)
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那位老妇人颤抖着递了过来:“老的,不太纯。”
只摸一下就知道,里面是“黄鱼”。郑晓宝点点头:“我给您公道价。另外,您要是舍不得,就给我留个姓名、地址,以后我会给您还回去的。”
这对老人擦擦眼角,摇摇头。
“一根,大约一百克。”郑晓宝简单看了一下,“给您五百元,另加十袋标准粉。”
这对老夫妇连连摆,不出话来。
郑晓宝从空间里调出五十张大团结放入衣服内兜后,再取出来塞进老妇人的衣袋内,就反身走出胡同。
夜色中,他再从空间里调出十袋面粉堆在角落里。然后,他跑到附近,找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人。
把面粉抬上三轮车,盖好了一块大苫布后,郑晓宝带着三轮车夫走到那对老夫妇身边:“送他们回家,谁也不要话。”
完,他塞给三轮车夫五块钱当作车费。
老夫妇随即被安排坐在面粉堆的旁边,跟郑晓宝不停地挥道别了。
三轮车的影子消失在暗黑下来的天色中,郑晓宝把这个红布包裹的“黄鱼”包送进了空间里。
蹬上自行车,他憋足了力气,向榆树胡同骑去。
进了院子,还是烟火气十足的那个样子。
从前院开始,孩子哭、大人叫。
敞着屋门,三大爷听着山西梆子。阎解娣见到郑晓宝,像是羚羊一样跳了过来:“晓宝哥,我有道代数题搞不清楚。”
“学习的事,学校是有进度安排的,最好还是问老师或者同学。”郑晓宝推着车子边走边。
“就想问你。”阎解娣毫不松懈地。
“那好吧,就集中到周六晚上,可以吗?”着,他冲她歉意地一笑,“平时我工作的确很辛苦的。”
“嗯,好。”阎解娣不再纠缠,回去了自家。
“哟,晓宝这么晚才回来啊。”秦淮茹出来洗碗,“嗬,还买了熟食吗?”
挂在车把上有个兜,里面有个油纸包。这是郑晓宝从空间那里得到的签到奖励,今天想吃,就取了出来。
“嗯,”郑晓宝点点头,继续走了过去,“一根粉肠,一块卤猪肝。”
秦淮茹知道这个少年言行冷漠,只好看了看那个纸包,不再追问。
回到聋老太太屋里,何雨柱果然在做糊塌子。
西葫芦擦成丝放进盆子里,鸡蛋搅匀后,连带食盐放进去。再倒进适量的清水,最后一边放入面粉,一边和西葫芦丝搅匀成糊状。
圆底锅或者饼铛烧热,倒入植物油。油温上来后,用勺子舀出一些面糊放进锅内。
边转动锅,边用铲子抹平面糊成圆饼状。
两面煎成金黄色,一张糊塌子就做好了。
怎么吃?或者白嘴吃,或者可以捣一些蒜泥放进碗里,再加入酱油、醋,这可以当作吃糊塌子的调料。
糊塌子很好吃,但吃进嘴里并不容易。
看着做法很简单,但因为一张一张地烙,需要费一些时间。而吃的人,却几口就能吃掉一张。
这就是,要有一些耐心,等多烙出一些之后再大快朵颐,先要忍住馋虫。
何雨柱在屋门口的炉子边忙乎着,坐在屋里的聋老太太看着着急:“要是我们晓宝,早就吃进嘴里了。”
“老太太,您先吃啊。”郑晓宝走进来。
“就是等你呢。”聋老太太笑呵呵地。
把熟食切好,郑晓宝再:“您可别等了,先吃吧。”
“你看,还是等着的好吧?”聋老太太拿起筷子,先吃了一块粉肠。
何雨柱性格开朗,并不会和一般人记仇,更不用只是和郑晓宝略微口角几句了。
当然,郑晓宝的其它话,他同样也不会往心里去。
他看看郑晓宝:“怎么着?今儿又淘换点儿什么回来?”
从口袋里摸出个烟袋锅子的烟嘴,郑晓宝笑着:“是翡翠的,我用一个老鼻烟壶换的。”
“呵呵,你倒真有本事。换来换去,换回来一块翡翠。”何雨柱笑呵呵地着,凑近来看。
随即,他就不屑地摇摇头:“你不是挺有眼力的吗?这看着就是个酒瓶子底儿啊!”
“是吗?不会吧?”郑晓宝举着这个烟嘴,对着电灯泡看了许久,“我这玩儿鹰的,能被鹰啄了眼?”
“难。”何雨柱里继续忙乎着。
“我们晓宝拿回来的,都是宝贝。你拿回来的,就是剩菜也没进自个儿肚子里。”聋老太太一边吃一边。
“吃吧您就!”何雨柱大声,“我这饿着肚子忙乎着,还得被您数落着。
&p;lt;enter&p;gt;--&p;gt;&p;g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lt;/ente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