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宝山
位于邺州安阳县的宜山书院是个山清水秀、环境清幽的好地方。
现下正是七月荷花季,书院后山旁的一处水渠里的荷花开得正好。密密的荷花丛里隐约可见悠悠地穿梭着一条乌篷船,船上有少女的歌声传来,清润悦耳,动人心怀。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船上的是跟随祖父回京议亲的谢宝山和侍女二人,趁着祖父谢沂和院长杜若虚叙旧的空当,到荷花池里玩耍。
为了自在话,她们将船划到了莲花池的深处,四面都是荷叶荷花,静谧无人,只偶尔响起呱呱的青蛙声。
池里的荷花长得十分茂盛,她们坐在乌篷船上,荷叶刚好能高过头顶。碧绿的荷叶像一把把油纸伞,将娇嫩的荷花掩映在伞下。
十五岁的宝山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清丽脱俗,此时的她穿着一身珊瑚色长裙,与这满池开得正艳的荷花相比竟然毫不逊色。
她懒懒地倚在乌篷船船舱的窗棂边,嘴里哼着歌,上飞快地编着一条红绳,不时也抬头看看池塘里生意盎然的景象,十分惬意。
侍女麦在船头摘荷叶,因为自家精通药理的姐要用来制成药剂,给祖父解暑清热。她不时划动几桨,让船悠闲地前进。
“姐,您来得及编吗?”
“快了,不出一刻钟,我肯定编好!”宝山着话,指却依旧飞快地翻动着。
“那编好了要奴婢帮您送去给沈公子吗?”
宝山停下思索了一会儿道:“你是女子,也不太合适,还是让祖父托杜院长转交给他吧。”
“也好,这样最稳妥。”
“嗯。”宝山看向窗外的荷塘,想起了麦口中的沈公子。
这个沈公子,名叫沈芥,是她前几天偶然间认识的。
她的祖父谢沂,是致仕的中书令谢沂,为了帮孙女把关亲事,便一起回了京。祖孙俩回京途中,乘船路过安阳县隔壁的丰县时正巧遇上暴雨,谢沂是水部出身,职业病犯了,恐丰县有洪灾,便下船去找当地的县太爷问询是否需要帮忙。
县太爷新官上任,没有治水经验,正急得焦头烂额,见了治水能,老丞相谢沂,犹如见了天降神兵,就和谢沂一同去了抗洪前线,没想到在那里还遇见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就是沈芥。
这个沈芥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却拜了个老师是墨家关大师,擅作关,早年还曾为朝廷效力,被拜为国师,四海闻名,后来因受不了人攻讦,怒而辞官,归隐山林。沈芥跟着他学了很多本事,每年都来丰县记录水文,这次更是给县令带来了一种可以折叠伸展的浮桥,可以在涨水时运输抗洪物资。
谢沂多年来感叹国中治水人才凋零,对于这样有为的年轻后辈,自然是十分感兴趣。此次来宜山书院做客,也是存了打听沈芥其人的意思。
“姐,沈公子他在书院读书,想必不久以后也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吧?”
“那是自然的,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祖上有爵位的,自然要靠科举入仕。”
“嗯,沈公子也不像是家里有恩荫的样子,得了咱们家老太爷的提携,今后的路也好走一些。”
“瞧你这话的,好像祖父要给他开后门一样,人家是年少有为,祖父惜才,才来打听人家一下的。”宝山笑道。
“嘿嘿,奴婢嘴笨,想的也是这个意思,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像沈公子这样的人,纵使出身贫寒,也是藏不住的。”麦摇头晃脑地夸奖道。
宝山点点头表示赞同。她想起那个少年在抗洪前线忙前忙后又从容自若的样子,就觉得他跟自己之前遇到过的那些贵族子弟有着极大不同。人家还在走马斗狗、风花雪月之时,他却已经心怀天下、扶危济困了。
那少年眉如峰聚,目若朗星,有着青松翠竹般的挺拔气质,宝山想着想着,就觉面红耳热,忙低下头继续编她的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