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面圣
第二天一早,沈芥就来到宫门口,递了折子给守门的禁卫军,然后由禁卫军一层层送进去,在下朝后送到皇上面前。
“三乐,快去请谢沂谢大人进宫来。”皇上拿着折子笑着叫贴身伺候的大总管吩咐下去。
“是,陛下。”
“让他到宫门口的时候把那个等在门口的后生一起带进来。”
“后生?”三乐一愣。
“谢爱卿会明白的。”
“是!”三乐领命而去。
约摸半个时辰,谢沂就从家里赶来,果然就在宫门口发现了沈芥这个后生。他正垂着恭恭敬敬地立在宫门口,丝毫没有因为等待良久而显出焦躁。
“阿芥!”谢沂坐在马车里掀开侧边车帘,冲沈芥招。
沈芥抬头看见谢沂,心中一喜,急忙上前躬身行礼:“老大人,您怎么来啦?多日未见,心中甚是想念,您看起来精神越发矍铄了!”
“嘴怎么这么甜啊!”谢沂被逗得哈哈大笑,“快上车来,老夫有话与你!”
“老大人,我在这里等待皇上的召令,不敢擅动,要不等学生这边事毕了,去您府上拜见?”
“傻孩子,正是陛下召见,让我带你进去的!”
“啊,是吗?”
“你一来陛下就着人知会我过来了,想必也是存着让我们见一面的心吧,你快上来吧,这里到陛下所在的乾安宫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咱们坐马车进去。”
“那多谢大人,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进了马车,沈芥在谢沂对面坐下。谢沂打量着这个半月未见的年轻人,见他一身学子青衫,眉目清朗,面容谦顺,有一种在他这个年纪很难见到的从容沉静,心中愈发满意。
“多日不见,你好像越发稳重了。”
“大人过奖了!天子脚下,学生初来乍到,心中忐忑不安,只能强装镇定。”
“是吗,洪水来了都没看你紧张过,见皇上真的会紧张?”
“那是自然,俗话伴君如伴虎,可不是紧张得紧哪!”
了几句话,气氛又变得十分轻松。这孩子果然是动静皆宜,遇到事情既能泰然处之,又能随应变,是个能成大事的。
“是吗?果然还是陛下才能叫得动你,我还以为你难得能来京城呢!”
“大人取笑了,陛下召见。学生不敢不应。但是学生又无寸功立身,还被陛下嘉奖,心中十分不安,待会儿见了圣上,还请大人多为周旋!”
“放心,陛下对你可是盼望得紧,会爱护你的。你不必妄自菲薄,之前在丰县防洪,你做的就很好,陛下明察,早就心中有数了。”
“学生惭愧,陛下和大人们实在是太抬举我了!”
不一会儿,马车就停了下来:“大人,已经到了太和门。”赶车的侍卫禀告道。
“好了,接下来的路咱们要步行前进了。”
两人下了车,不再话,跟着内侍往前走。
沈芥两交握垂于身前,头微低,跟在内饰后面,慢于谢沂一步的距离走着。他的眼睛虽目视正前方,但是余光也能扫到周围的景象。
周围宫殿巍峨,红墙黄瓦,飞檐斗拱,一片肃穆。虽然没有晋升仕途之意,但是第一次进攻的沈芥,心中还是难免生出书生意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来。
眼见着乾安宫的牌匾已近在眼前,谢沂还是了一句:“陛下向来宽厚仁德,唯才是举,你不用担心,正常应对即可。”
“是,多谢大人!”沈芥心中一暖,要是朝中多谢老大人这样的官员,何愁国运不兴?
乾安宫是陛下平日里处理朝政,召见心腹大臣的地方,在这里召见沈芥,正能明对他的重视。
“两位大人先在此稍候,先待奴进去禀告!”
谢沂点头:“您请!”
片刻工夫,内监便出来复命:“两位大人,陛下请您二位进去。”
谢沂拱道:“有劳”便对沈芥点头示意。,己先迈步进去,让沈芥跟上。
沈芥轻车熟路地带着沈芥进入正殿,拐过几间斋室,才到了皇上办公的养心斋。
谢沂在门口行礼道:“前中书令谢沂请见!”
沈芥学着谢沂的样子长揖到底:“臣元和六年举人沈芥,请见!”
“进!”里面一个内侍响亮的声音传来。
谢沂带着沈芥趋步入内。
里面是一个宽敞的四方形屋子,两面都放置了极大的书架,南面则是坐人的地方,一应桌椅摆设井然,并不如何富丽堂皇,反而像普通清流世家的书房。但是沈芥知道,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价值连城,这就叫做低调的奢华。
此时的皇帝正坐在“勤政亲贤”牌匾下的书案前一脸温和地看着二人。
“老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安!”
“臣沈芥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两人跪下行大礼。
“两位爱卿都起来吧,三乐,给谢爱卿赐座。”
“多谢陛下!”
“今日这年轻人要来,朕特地把你也叫来,日后你可要替朕好好地栽培栽培他。”陛下笑着指着沈芥,将他托付给了谢沂,好像和沈芥今天并不是第一次见面,而是已经很熟悉了。
“臣遵旨!”
“多谢陛下厚爱,多谢谢大人关怀!”
“沈芥,你进前来,让朕好好看看你。”
沈芥先施一礼,再走上前去,站到离陛下书案一丈的距离停下,微低着头不去正视皇上。
“你抬起头来。”
沈介闻言便抬起头来,看到陛下眉目英挺,气宇轩昂,不禁露出一副崇敬的表情。
宁熙帝正值壮年,精力旺盛,雄心勃勃,多年的帝王生涯,使得他举投足自带王者之气,不怒自威。现下虽面目含笑,仍让人不敢松懈。
“好啊,儒雅挺拔,聪慧沉静,如知兰玉树,不愧是我周国的好儿郎!”陛下抚髯笑道。
沈芥听得脸红,这刚见面能看出什么呀,就这样不吝夸赞,也不怕把人给夸得骄傲自满起来。
“陛下谬赞!”
“不用谦虚,朕看了县令刘延的奏章,又和你老师杜爱卿还有谢爱卿仔细打听过你,确实是年少有为。包括你制作推广的那些农具,朕也知道。卫先生真是为朕培养了一个好人才啊!”
“臣惶恐,臣还有许多需要提升之处!”
“不急,你才十七岁是吧,循序渐进即可,朕不是刚叫谢爱卿好好栽培你吗,你有不懂之处都可以去问他。年轻人也要多见识一些山川风物,人情百态,好过困于书斋,闭门造车。不过你自跟着卫先生在外,又已经投身实务,较之国子监里那些还埋首于故纸堆中的学子已经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