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往事
听完了故事,沈芥和长军心中怅然若失,没想到大师年轻时还有这样的故事。
“阿芥,你帮帮我好吗?你跟慧真大师那么熟,你去帮我求求情,人家没准就答应了呢!”沈芥家中,长军缠着沈芥哀求道。
“这,你叫我怎么得出口呢?”
“怎么不出口呢?出家人慈悲为怀,肯定会帮我的。好了我们一起去,我先,你在旁边帮个腔总行了吧?”
“可是慧真大师是得道高僧,考虑的都是化外之事,没有人去找他合八字的,他以什么缘可以跟你们父母你们八字不合呢?”
“嗯,就我拿着八字去找他问姻缘,他的。然后我再约郑姐出来玩,假装把啊腿呀给摔伤了,弄一些意外之事,不是很容易就会相信了吗?”
“但是这样做其实是犯忌讳的,即使慧真大师真的愿意帮你们,你们八字不合的事被传出去,万一被有心人解读成你们两个谁比较命硬,到时候他人有心结亲,也被这个吓坏了,不敢来怎么办?你倒也没关系,人家郑姐可是女孩子。”
“你的有道理。”长军皱起眉头,“到生辰八字这些东西上,确实一不留神就会被人造谣。我绝对不能影响郑姐的名誉,不然我就太造孽了!”
“看来我只能兵行险招,去赌坊赌个钱,让人家父母觉得我品行不端,不肯将女儿嫁给我。”
“不行不行,这就更不行了,这样你岂不是会累积你家族名声?”
“那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呢?我去跟郑家伯父伯母实话实好了!”
“那这样好了,我还是先去寺里帮你问问慧真大师吧,他阅历广,可能会想出更好的办法。”
“好啊,那我和你一起去吧!”
甘露寺方丈的禅房里,慧真一脸无奈地看着眼前两个少年。
“你们居然来找我这个出家人,来断这些红尘事?”
“大师啊,您是得道高僧,智慧明达,自然可以启迪子迷惑。望大师一定要指点迷津啊!”长军双合十恭敬的道。
“大师,您慈悲为怀,就稍微点拨一下这子吧!”沈芥在旁边道。
“真拿你们没办法,出家人清规戒律都要被你们给破了!”
“大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嘛。这对您来不都是过眼烟云嘛”
“那你们知道我为何要出家吗?”
沈芥一愣,突然想起寺中流传着的一个传,方丈大师是为情所困才遁入空门的。
“大师,难道那个传言是真的?”
慧真大师叹息着摇头:“渡己已难,何谈渡人?要不,你来寺里与我作伴,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长军吓得倒退了几步,连连摆:“大师,您太客气了,子还没到那个程度!”
沈芥好奇地问道:“那大师,您现在可还执着于此?”
慧真摇摇头道:“早已看开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大师,你能跟我们讲讲这事吗?”
“好啊,佛家渡化世人讲究的是现身法,我就讲讲自己的经历,能够领会多少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两人就盘膝坐在慧真大师跟前的两个蒲团上,安静地听他讲述出家以前的故事。
“我十六岁的时候跟朋友去一座名山上游玩,不心摔下山坡受了伤,昏迷了过去,一个上山采药的姑娘救了我,把我带回她家里养伤。
我伤到了眼睛,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养伤期间我都看不见东西,只记得恩人身上带着一股蔷薇花的香气。但是我醒来后,恩人身上的蔷薇花香消失了,换成了***香,我没有多想,以为她抹了不同味道的香粉。
在相处过程中,我和照顾我的姑娘产生了感情。为了表达我的感激,我决定娶她为妻。但是成亲后我都再也找不到那种跟她在养伤时候培养出的感情。过了大概半年吧,我到一个地方去看一个朋友,路过的一片正在收割的稻谷地里,看到一个农夫打扮的男子正在打骂他的妻子。
我一时恻隐之心大动,便去阻拦,得知是因为男子嫌弃他妻子干活不利索,但是其实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六个月了,行动都有些不便了。
我看到那个农妇的正脸第一眼,就认出了她才是在我养伤的时候一直照顾我的那个人,她的身上还有那股熟悉的蔷薇花香。”
然后我就非常吃惊,问她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我见到她的地方离他之前的家相隔很远,也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嫁到这样的地方来。”
“天哪,大师,原来救你的和后来和你成亲的是两个人啊!”
“是啊,可惜我知道的太远了。她们是姐妹俩,她是姐姐。只是这个姐姐是她父亲前面一个过世了的妻子生的。她父亲后来续娶了之后,一家人都对她不好,她妹妹也看上了我,就动了把她卖到很远的地方去的念头。”
“天哪,这也太邪恶了吧,这还是血脉相连的亲姐妹呢,居然做得出这种事!”长军震惊道。
“咱们这些京城的大户人家中这种事情也屡见不鲜吧。”沈芥感叹道。
“所以人性是最复杂的,世间痴男怨女,多少爱恨情仇啊!”
“大师,那后来呢?”
“后来我就跟她提起以前她照顾受伤的我的事情,问她还记不记得,她她看到我的第一眼时也认出了我。当时她其实也是喜欢上了我,但是不知怎么的就被一个婆子卖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现在这个丈夫还是她辗转被卖了好几个人之后的一任丈夫。她想要逃跑,但是很快就会被抓回来,然后被毒打一顿,久而久之,她也就歇了这个逃跑的念头。
但是,终究是我的出现害了她。她得知我和妹妹已经成亲,木已成舟,人事全非,无可挽回,便在我眼前撞树而死。
一个活生生的人,还带着孩子,就那样死在了我的面前。我受了极大的打击,自此便出家,皈依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