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清穿(一零零)

A+A-

    宣旨太监何时见过这样嚣张的人。

    他想斥责,可想到临行前大总管梁九功的再三交代,他还是把这口气给咽了下去,弯腰将圣旨捡起来,然后卷好放回身后被这一变故吓得瑟瑟发抖的太监捧着的托台上。

    范婉看都没看,直接让人领着他们出去。

    自己则是气的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不过很快,这股子气就慢慢散了。

    康熙是个什么打算,范婉最清楚,无非是觉得胤禩是她唯一的儿子,日后东北她肯定会交到胤禩中,而胤禩又是皇子,如今册封了郡王以示宠爱,日后这东北就还在大清中,胤禩掌控东北,就仿佛一地藩王,不定他还会仗着东北势力,压制太子,让胤禩和太子隔空相抗。

    不得不,康熙的打算很好。

    若胤禩是个濡慕父亲的孩子,恐怕这番算计就成了真。

    可胤禩是她亲自教养出来的孩子,脑子里还有个老奸巨猾的廉亲王,康熙想要算计他,怕是很难,不过这样也好,随着太子年岁渐大,康熙正值壮年,父子俩渐行渐远,嫌隙日渐加深,康熙总要为太子找个对的。

    如今还有谁比胤禩更适合?

    他对胤禩越看重,东北就越安全。

    想通了的范婉忍不住长吁一口气,脸上挂上笑容,叫人喊来阿布鼐,父女二人关起门来密聊一个多时辰,等阿布鼐出了门,就直接往宣旨太监的住所去了。

    阿布鼐到底是在宫中经营多年,一拢面就知道是熟人。

    也不知阿布鼐怎么谈的,那太监得了一脑子是是而非的讯息就回了宫,这一次,这册封的圣旨没有再带回去,而是被阿布鼐给带回了家。

    哪怕现在是叛军了,但自己的外孙成了郡王,还是让他关起家门来高兴的喝起了酒。

    要知道,这可是康熙朝头一位受封的阿哥啊。

    甚至他心底也暗搓搓想着,等自家闺女势力再大些,皇上到时候没了办法,只能册封外孙子做太子,那才叫过瘾呢。

    一时间,阿布鼐仿佛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找到了新的立太子办法,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干活。

    范婉不管阿布鼐怎么想,她只盘算着康熙的打算,在确认康熙暂时没空理会到东北后,便决定接下来的几年要低调发展。

    在定下这个行动方针后不久,雅克萨传来好消息。

    宋薇做出了第一台蒸汽。

    而此时距离瓦特发明蒸汽的时间还有将近八十年。

    也就是,在宋薇的努力下,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较之其他国家提前了至少八十年,这已经不仅仅是她们的胜利,更是人类的壮举。

    范婉得知后,也顾不得人前人后,当时就忍不住红了眼圈。

    也许旁人不知道这件事代表了什么,可范婉知道,这代表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范婉吸了吸鼻子,将眼泪逼了回去,她如今是东北的掌权人,她不能叫别人察觉太多。

    哑着嗓子吩咐杨雪儿:“去,召集各处县长和书记来申请开会。”

    杨雪儿虽然不明所以,却也知道,那书信上定是写了极其重要的事情,所以重重点头,转头便跑了出去。

    范婉坐在椅子上一个人呆坐了很久。

    蒸汽啊

    和蒸汽最匹配的就是老式火车了。

    炼铁,伐木铁道,木枕

    也许要不了几年,东北就能有属于自己的火车了,而且范婉仰头,造船厂之类的也该建起来了,康熙不注重海军,但范婉注重,她不会忘记历史书中,被外国船只架着大炮轰开过门的惨烈。

    范婉吸了吸鼻子,抬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时间紧迫,她没有时间在这边胡思乱想了,得干活才行。

    而另一边,得知范婉接下册封的康熙大大的松了口气,神色一瞬间都变得轻松许多,激动的搓搓在乾清宫中来回踱步。

    接下好啊。

    只要接下了,就明卫氏对朝廷的态度还是有所保留的。

    只是,激动完了,康熙才发现自己竟然因为卫氏接下圣旨而激动,顿时脸上的笑容一顿,随即消失,何时他竟沦落到只要卫氏接了圣旨就激动半天的地步了?

    想想还有点心酸。

    恰在此时,梁九功从外头进来,打了个千儿启禀道:“启禀皇上,永和宫德嫔娘娘送来了梨汤。”

    “她这是嫌朕脾气大?”所以才送这么下火的汤?

    这碗汤恰好撞在了枪口上。

    梁九功:“”这话的,难不成脾气还不大?

    忠心耿耿的老奴才梁九功,在如今阴晴不定的康熙跟前,也忍不住的在心底腹诽道,不过面上还是劝慰了一句:“皇上,如今过了夏至,本就到了喝梨汤的时候。”

    可这劝慰一点儿用都没有。

    德嫔还是受罚了。

    第二日,整个后宫都知道德嫔昨天龙屁拍到龙腿上,德嫔则差点没气昏过去。

    如今她身边只剩下一个十三阿哥,自己的两个儿子全都不在自己身边,尤其是她的十四,如今跟在那个病歪歪的钮祜禄贵妃身边,也不知可吃的饱。

    比起好命的四儿子胤禛,她愈发觉得,十四可怜极了。

    佟佳氏没儿子,自然把胤禛当宝贝,可钮祜禄有儿子啊又如何会把心用在十四身上。

    德嫔越想越难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可白天却还得操着人淡如菊的人设,毕竟她娘家不显,若再失了体面,在这后宫就当真没有立足之地了。

    想到这里,她就想到了远在盛京的良妃。

    曾几何时,她是她最瞧不上眼的人,可如今人家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儿子还封了郡王,怎么看,都比在宫里的她逍遥自在多了。

    越想越心塞,原本只是装病的,这一心塞,直接就真病倒了。

    在外头忙的累死累活的胤禛还得去永和宫请安侍疾。

    上辈子德妃有个什么不爽利,进宫的都是福晋乌拉那拉氏,他只需要过来坐一坐就行。

    可上辈子在年岁很的时候,由于费扬古战死而指给他的乌拉那拉氏如今不仅没有指给他做福晋,甚至由于费扬古死的不光彩,而愈发的低调。

    所以胤禛只好停下中的活计,过来侍疾。

    德嫔这一病,就病到了次年二月。

    还没开春,整个京城寒风萧萧,康熙为了太监衣衫褴褛的事,将内务府狠狠的发作了一通,当得知太监们是因为将银子孝敬给了上头的管事太监,而导致连扯布做衣裳的钱都没有的时候,康熙也是没了办法。

    最终只能让内务府开了库房,由这些太监赊欠一些料子。

    而就在此时,江南那边贡上了一款极为细腻的棉布,穿在身上十分亲肤,甚至比起丝绸来也是不差,但价钱却比丝绸便宜的多。

    内务府动了歪心思。

    他们将细棉布包装成高档布料,卖给了京城里的几家制衣坊,转而购买粗棉布回宫,赊欠给那些太监制作衣裳,这其中一倒,就赚的盆满钵满。

    康熙不知道内务府的动作,却被宜妃看在了眼里。

    宜妃如今父亲三官保被俘,再没有以前在宫中的嚣张,但作为一个有两个阿哥立住了,其中一个还养在太后跟前的妃子,在宫里也没人敢惹她就是了。

    宜妃不动声色,而是将这消息偷偷递到了章佳氏跟前。

    章佳氏生了十三阿哥后三年才晋封为敏嫔,却在那一年恰逢康熙南巡河工,便未曾正式册封,如今的敏嫔虽有个嫔位,却是名不正言不顺。

    随着年岁渐长,又生下一二两女,敏嫔心中愈发焦急。

    她不奢望晋封妃位,可好歹这嫔位叫她坐的稳当一些呀,而且她的儿子胤祥年少聪慧,很得皇上喜欢,偏偏因为养在德嫔跟前,那荣宠就都给了永和宫,反倒是她这个亲娘,在皇上眼里跟个透明人似的。

    而且

    德嫔两个阿哥,皆认了皇贵妃做养母,同为嫔位,凭甚她的儿子却得去给德嫔这个包衣奴才做儿子。

    都是内务府出来的奴才,谁又比谁高贵?

    敏嫔心底愈发的不甘,得了这消息后就激动坏了,要知道,德嫔的堂哥铎弼正是内务府总管,这些年,德嫔就算降了位,吃穿用度也比旁人好些。

    要这布料生意铎弼没插,那绝对是不可能。

    德嫔有的关系,她也有。

    都是内务府出身,谁家没一两个老泰山。

    于是一来二去,这内务府舞弊案就捅到了御前,敏嫔惯来唯唯诺诺不出彩,到了这时候更是不敢出头,德嫔知道有人给自己使绊子,可她眼光高,总觉得是佟佳皇贵妃要搞她,死盯着几个高位妃叫人查。

    最终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反倒是累的自己被康熙狠狠的骂了一通,还被撤了三个月的绿头牌,禁足了一个月。

    随着舞弊案一起查出来的,就是那种细棉布的出处。

    ——江南。

    江南有三大织造府,江宁、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府,这细棉布正是苏州织造府进上的。

    苏州织造善于刺绣,往年送来的都是顶好的绣片,送到宫里后,各宫的娘娘再选择缝在衣襟上做装饰,这次的细棉布就是附赠品,送来的箱笼里面还有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意便是这是苏州那边新织出的布,不仅细密亲肤,还十分适合绣花,先送一些来给他们瞧瞧,若是合适的话,就下达任务叫人赶紧做,紧着宫里来。

    谁曾想这些布就被这些内务府的仗着宫里不知道,直接给倒买倒卖掉了。

    康熙查明白了,立即摘掉了铎弼的顶戴花翎,转而又询问起了这种布料来。

    他刚刚发现,这种布料价格不高,而且十分舒适保暖,若是给军中将士们配上,在日后的严寒天气中作战,也能多一些保障。

    这一问他才知道。

    这布料是江南吴家布坊里造出来的,据他们家不知从哪个高人那里得了一种新式织布,织布速度比平常普通纺织快了数倍,且织出来的布平整均匀,实属上等。

    这种布料如今在江南很是风行,甚至已经往更南方的地方销售了。

    毕竟比起粗棉布,在南方那一年四季都很炎热的地方,自然是这样轻柔透气的布料更适合老百姓的穿着。

    康熙对这种织布很感兴趣,当即下令叫吴家人送一台进京。

    却不想,他没等来织布,却等来了范婉的吼叫信。

    信的内容很直白:“这织布是我们这的工匠所发明,那吴老板可是和我们签了合约的,若是违约,就要十倍赔偿,你可别害人,当然,你若实在想要也行,可以派人到我这里来签合约买图纸,看在我俩的旧日情谊上,我给你打个折,当然,你也可以背着我仿制,但若是叫我知道了,可别怪我的撼天雷没长眼,隔壁四十多个蒙古部族,我不介意帮你清扫几个。”

    康熙:“”

    康熙快吐血了要。

    这算什么,打一棒槌给一甜枣么?

    先是一通威胁,再什么看在旧日情谊上

    康熙闭了闭眼,为了东北,他忍了!

    作者有话要:  要开始贸易了。

    康熙:甭管赚多少,反正最后都是朕儿子的!

    范婉:钱钱,嘿嘿嘿,好多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