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当归(一百一十五)

A+A-

    ‘存在’与‘不存在’,叶栀准备不解释。这两种东西,解释出来也无用。

    但他想用一个例子,解释自己身上的奇异状态。

    例如那个例子:一个没有雪的雪人。

    要是按正常的人类逻辑认知,人们会,没有雪的雪人,其存在与否,就是个悖论。

    但是,叶栀就是把它明确列为存在。为什么会这样?一定是叶栀在过去,用了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东西,来重新结构‘没有雪的雪人’,并进一步重新定义了‘存在’与‘不存在’。这些超越人类认知的东西,叶栀能明白,却用言语表述不了。

    这就是叶栀身上的奇异状态。这种奇异状态,使他对梦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所以,叶栀在结构“元素”时,不自觉地用上了,那两个只有他自己能理解的词语。

    不过,这无伤大雅。反正这两个词,无法用于“神启”一事的解答。叶栀随口略过,不再计较。

    一般,奇异世界的生灵们,把拥有神启的存在体,统称之为“神启术士”。

    神启术士可以指代人类,也可以指代非人类。

    这些神启术士,通过意识活动(主体本身的某种富含精神活动的特定形式或仪式),将存储在体内的元素(某种未知的东西),转化成持续消耗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用以达成他想完成的目的(影响或制约外在客观之对象,达到主体预想的目的)。

    从“神启术士开始精神活动”到“把元素转变后”这一过程,生灵们习惯称之为“神启的觉醒”或“神启的释放”;

    从“元素转变后”到“直接将转变后的元素施加到目标及其持续作用过程”这一过程,生灵们习惯称之为“神启的作用”,亦称“神启威能”。

    如果神启术士不再将体内的元素转化成持续消耗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时,生灵们习惯称这一时刻为“神启的结束”。

    “神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目标物就不受转化物影响。

    由元素转化后的转化物,要到构成转化物之基础的元素完全消耗完时,才能停止对目标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叶栀算是一个神启术士,但他的情况有些特殊。

    他的神启释放时,不通过“元素”这一媒介。他通过一种自命名为‘本源之力’的东西,来释放神启。

    什么是‘本源之力’?叶栀描述不出来。‘本源之力’更像是某种感觉,某种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它脱离四大状态的束缚。

    什么是四大状态?这个叶栀知道。四大状态,是构成梦境的基础。

    构成梦境的四大状态,分别是:只有‘存在’的‘存在状态’,只有‘不存在’的‘不存在状态’,介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存在之不存在状态’和‘不存在之存在状态’。

    元素,只在除‘存在状态’与‘不存在状态’外的其它两种状态下出现。

    那两种状态,介乎存在于不存在之间。这使得它们内部,能够保留元素。

    既然到构成梦境的四大状态,叶栀想提一下自身所处的奇异世界。这片奇异世界,正处于‘存在之不存在状态’中。

    其中,奇异世界由存在面与不存在面构成。这两者有互通的媒介。

    什么是存在面?什么是不存在面?

    存在面不好定义,但它能包含一切存在物。不存在面也不好定义,但它能包含一切不存在物。

    这存在物与不存在物,即是生灵们通常理解的可感知概念与不可感知概念。

    但这所谓的可感知概念与不可感知概念,若按叶栀的某种超越人类认知的标准来划分,叶栀会把它们全归属于‘存在’,而不会把它们中的某部分,归属于‘不存在’。

    为什么叶栀要这么做?他还想举个例子,来解释自己的划分原因。

    例如:奇异世界的人们,通常会认为,那些已消失的不可感知概念,将不会继续保留于奇异世界。他们会认为,那些已消失的不可感知概念,将去往包含奇异世界的,更加宽广的世界,比如人类虚构出来的天国和地狱。天国和地狱,就是那种包含了奇异世界,还比奇异世界更加宽广的世界。

    叶栀想用这个例子,解释自己的划分原因。

    在‘存在之不存在状态’下,世界是唯一的。有且只有一个世界,那就是奇异世界。

    除开这个奇异世界,根本就没有其它的世界。

    已消失的不可感知概念,不会离开这个奇异世界,而是以一种超脱人们认知的存在,类似于‘没有雪的雪人’,出现于奇异世界的存在面上。

    人们的认知有局限。他们无法准确意识到已消失之不可感知概念的存在。

    这种存在,正是叶栀无法表述出的‘存在’的一部分。

    而人们认知中的存在物与不存在物,甚至是包含存在面与不存在面的奇异世界,叶栀知道,它们都该归属于‘存在’。

    叶栀还知道,只有自己能进入‘不存在’。但那要摆脱‘存在’。

    摆脱‘存在’,意味着他要摆脱自己在奇异世界所经历过的一切。

    摆脱了这一切,他就会很难从梦中苏醒。

    极端情况下,梦外的自己,可能会一辈子沉睡,直至死去。

    这对他而言,很不值!

    因为叶栀还在期待,梦外的自己,可能会出于梦内的某些因素,促使本体苏醒。

    梦中的他,降临到奇异世界,并变化成人,就是为了寻找一个契。

    这个契,能使梦外的本体,因梦中某些难以预料到的因素而苏醒,从而促使梦中的主意识返回到那个现实的世界。

    但叶栀明白,梦里的自己,应该只剩一种特别的方法,才能让梦外的本体苏醒。

    那种独特的方法,与强烈的情感有关。涉及到强烈的情感刺激,本体方能主动结束梦境。

    为什么叶栀要这么想?因为他已经没有法子来促使本体苏醒了。

    其它能想到的,帮助脱梦的法子,叶栀都试过了。可惜,都失败了,包括那个极端的自杀法子。

    自杀,只是让梦中的自己,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没法真正促使自己苏醒。

    但是通过自杀,叶栀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梦的构成:存在面与不存在面共同构成了奇异世界;奇异世界和某些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构成了‘存在’与‘不存在’。‘存在’与‘不存在’构成了四大状态;四大状态最后构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