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好的转变

A+A-

    其实,直到现在,房磊的一些观念一直没有改变。可在向好看来,并非如此,城里的学校和乡村学校确实有很大不同,但一些问题的本质确实一样的。

    她想了想,道:“房校长,您看,胡娜娜和秦薇这次之所以会闹出这样的事,就是为了找个地方好好看书。

    我相信,有这种需求的孩子绝不止她们两个人。如果我们有了图书馆,能够引导他们多读书,把他们的兴趣建立起来,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肯定有很大帮助的。”

    房磊听罢,淡淡笑了笑:“我倒不是反对建立图书馆,我是担心万一图书馆建成了,人力物力财力都花了,最后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

    而且啊,农村的孩子就是要好好学习,学习基本知识,争取考上好的大学跳出农门,别的东西……并不太重要。”

    房磊的意思,向好是明白的,但却始终无法完全赞同,她在脑海里迅速地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再次开口道:“房校长,我来了这么久,最大的感受是乡村的孩子的视野太窄了,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到世界之大,也感受不到世界之好,他们相当于一直生存在一个落后闭塞的环境里。

    虽然他们经常听学习如何重要,却不一定知道学习究竟重要在哪里。

    他们都还太,对一些事物一知半解,并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我觉得,书本会让他们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听起来是有些道理。”房磊只是附和了一句,仍未表态。

    “其实我的想法儿很简单……”向好话间,目光缓缓移到窗外,“只是希望他们能看到希望,有动力,让他们想要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果他们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有些东西永远无法接触到,就安于现状。对于一个乡村的孩子,如果安于现状,那么以后就很难会有发展。”

    向好罢,房磊陷入了沉思。

    向好等了一会儿,才问道:“房校长,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其实,我一直很想听听您的想法儿。毕竟,我一个人能想到的是很有限的。”

    房磊的思绪这才从深思中拉回,他抬头看了看向好,缓缓开口道:“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这些孩子读了书,到底是为了什么?都农村的孩子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为自己的家乡服务。

    但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没有几个还会回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被那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吸引了。自己的家乡呢?还是从前那样,找不到优秀的常驻人才。”

    房磊罢,无奈地叹了口气。

    向好听了这番话之后,总觉得似曾相识。

    她想了好一阵子,才突然想起,类似这样的话,李增贤也曾对她过,就在她来梅园镇的第一天。

    向好沉默了一阵子,才问道:“房校长,您是担心这些孩子离开了梅园镇,就再也不回来了?”

    房磊笑着摇了摇头:“那自然不是,我希望他们都能有出息。但出于私心,我也不希望他们有出息了全都走了,一个也没留下。”

    向好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看到不远处郁郁葱葱的果园,看到那倾泻而下的瀑布,以及三三两两的游人,她道:“房校长您放心,之前这里的孩子有了出息就不回家乡了,可能是因为梅园还比较落后。

    但是现在梅园已经发展起来了,空气好,风景好,有很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这就是最大的吸引力。

    更何况,这里还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怎么会不回来呢?

    而且,再过十年,这些孩子才真正能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梅园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无法估量。或者,就会像世外桃源一样。”

    房磊听罢,微微有些错愕。

    但几秒钟过后,他便开始连连点头,低声附和道:“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

    过了一会儿之后,房磊又郑重地补充了一句:“图书馆的事情,我会考虑的。”

    ……

    向好的提议得到了房磊的应允,她这才从他的办公室离开。

    下班的时候,刚出学校门,便接到了蒋凯南的电话:“向好,中午一起吃个饭吧?”

    向好突然一愣:“凯南,你不是在阳城照顾你妈妈吗?”

    “她已经好了。”

    “噢。”向好突然想到了什么,“那我是不是可以抽空去阳城看看她?”

    “可以。”蒋凯南回答得很爽快。

    向好没想到蒋凯南会这么快答应,心想着他是不是已经做好杜娟的思想工作了,于是问道:“什么时候合适?”

    “现在。”

    “现在?”向好有些犹豫,“我暂时还没准备好,而且现在我还不方便去阳城。”

    她话音未落,蒋凯南就立刻道:“就现在,她来了。”

    向好心头突然一顿,瞬间不出话来。

    杜鹃来了?她突然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

    “怎么了?突然不话了?”蒋凯南低低地笑了一声,“不要告诉我你突然不想见了。”

    不想见了?好像确实有点儿……

    但,她现在根本没有反悔的余地,她迅速地看了看自己今天的着装,非常普通的牛仔裙,白衬衫,再加一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色帆布鞋。

    这样的装束?见男友的妈妈会不会不够隆重?有些失礼?

    还有,她今天早上走得太急,连个隔离霜都没来得及擦,素面朝天的,这会不会不够礼貌?

    向好正胡思乱想着,蒋凯南已经从台阶上走了过来。

    他今天的穿着也很随意,白色棉质T恤,蓝色牛仔裤,白色运动鞋……

    好巧,就跟事先和她商量好了似的!

    但向好并没有过多地量蒋凯南,视线完全被站在他身旁的那位中年女士吸引了。

    她穿着一身蓝色的缎面旗袍,旗袍胸口处的白色玉兰花瓣舒展,仿佛老远都能闻见香味儿……

    而她的长相和仪态,正如这白玉兰一般,雅致又端庄。

    不用问也知道,她就是蒋凯南的妈妈杜娟。

    如果向好此刻没有一丝丝的担忧是不可能的,毕竟上一辈有那么多的矛盾和误会。

    虽然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但有些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淡去。

    蒋凯南对她们彼此做了介绍,向好正准备迎上去个招呼,杜娟就先开了口:“向姐,我们突然冒昧地跑来找你,没吓到你吧?”

    话间,微微带着笑意,但却看不出太多的高兴。

    向好连忙笑着应答:“没事的伯母,您今天能来,我很欢迎。”

    她话音未落,只见杜娟脸上的笑意竟散去了大半儿,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了什么。

    “其实,我比你母亲还要半年的。”杜娟突然道。

    向好愣了一下,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她不高兴了,很可能是因为她刚才叫的那声「伯母」令她不高兴了,于是连忙改口道:“不好意思阿姨,我之前不知道……”

    向好话还没完,蒋凯南立刻道:“没事的,你怎么叫她都行。”

    蒋凯南罢,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就叫她娟姐吧,我平时也这么叫。”

    向好突然一愣,虽然她并不想这样称呼杜娟,但也明显察觉到刚刚蒋凯南出「娟姐」两个字的时候,她脸上的笑意再次浮现。

    向好定了定神,轻轻地叫了一声:“娟姐。”

    向好思想开明前卫,并不觉得称呼是一个大问题,只要彼此能接受,怎么叫都行。

    她也明白,杜娟之所以如此介意这个称呼,并不一定是因为她吹毛求疵,而是曾经的芥蒂她还没能完全放下。

    所以,此刻向好有些担心会因为这个问题,影响到和杜娟的相处。

    ……

    蒋凯南带着向好和杜娟去了那家农家乐吃饭,由于风景不错,杜娟的心情看起来也很不错。

    席间,蒋凯南和向好不停地聊着过去的事,杜娟偶尔插上几句,气氛倒也算是和谐。

    向好见时机差不多了,于是便对杜娟出了她一直想的那些话:“娟姐,我爸妈和您之间似乎有一些误会,这些误会之前我一无所知。我真正了解这些事,是在上个月。

    我能和凯南再次和好,也跟我突然了解了那些过往有关。还有……娟姐,我不希望那些旧事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关系,或者我和凯南之间的感情。”

    向好话间,杜娟听得很认真。

    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在留意杜娟的情绪变化,毕竟还没进门的儿媳,总会在意未来婆婆的看法的。

    杜娟朝着蒋凯南看了一眼,随即轻轻笑了笑,对向好道:“向姐,你很坦诚,我也很喜欢你的直白和坦诚。我的性子和你一样,遇到任何事都不喜欢拐弯抹角,当初也正是因为我的这个性格,才和你继父分开。那个时候,我确实想不通,总觉得我和她的感情被人给插了一脚……”

    “不,不是的。”向好立刻道,“我反复找我妈妈求证过,她是在您和我继父分开之后,才在一起的。只是,这中间隔的时间不是太长,所以才让您误会了。”

    杜娟微微怔了怔,随即又笑了:“其实我现在也不在意他们到底什么时候在一起的,虽然我之前真的介意过。”

    向好总觉得杜娟还是没能放下:“可是……”

    她话还没出口,杜娟就突然抬了抬手,示意她停下。

    向好只得停下。

    杜娟继续道:“今天我既然来了,咱们也见面了,而且你和凯南的关系也定了,有些话我还是应该清楚。

    其实,我现在真的不介意那些事了,我是真的想通了。就算你妈妈当初真的是在我和你继父没有分开的时候在一起的,我也不会介意了。

    有句话得好,能被分开的伴侣都不是好伴侣。我和向卫华是恋爱过,但这中间一直矛盾重重,只看哪天爆发。

    一旦爆发,我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分道扬镳。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我应该感谢你的母亲林越,如果不是她,我可能真和向卫华走到一起了。

    可以我和他的性格,如果生活在一起,那必定是一场灾难。所以,是你母亲的出现,避免了这场灾难的发生。所以,我应该感谢她。”

    向好听罢,正准备点儿什么,杜娟又开口了:“我知道,你一直担心我误会你的母亲林越了。我不会误会的,我知道他们是在我和向卫华分开后在一起的。

    只是那个时候,我心里的结没开。后来我的事业有了起色,回头看看发现自己曾经放不下的,根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自己心里没有迈过那道坎儿而已。”

    吃过饭之后,杜娟先回去了。

    向好和蒋凯南在瀑布旁憩,蒋凯南这才开口话:“向好,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其实有些事,你不用担心。我早就跟你过,如果我不做好我妈妈的思想工作,就不会让你们见面。我爱你,所以绝不会让你处于两难的境地,更不会让你有任何的尴尬难堪。”

    向好顿了顿:“凯南,我刚才是不是有些话得不太好?”

    蒋凯南摇了摇头,随即伸出手拉住了向好的手:“不,你得很好。但你越是得好,我就越是感受到你心里的担忧。其实,那些担忧大可不必。

    我之前就跟你过,你是我深爱的人,也是我选择伴随我走过这一生的人,我会对你负责,这个负责会体现在方方面面。

    比如,你和我妈妈的关系。由于我们两家人关系特殊,我会更加多地去关注这一点,绝不会让你因此受半点儿委屈。”

    向好听着蒋凯南的话,虽然没什么,但心里却是感激的。

    蒋凯南继续道:“我妈妈这个人人挺好,就是脾气有点儿怪,这个我知道。自从我爸走了之后,我妈一直没有再婚。

    倒不是她找不到男人结婚,而是她太挑剔,太追求完美,最后挑挑拣拣,总也挑不到合适的。

    有时候我就想,她之所以后来这么挑剔,一方面是因为她有了孩子,担心我受委屈。

    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我爸才是她心里的NO.1,无论遇到谁,她都会将我爸作为标准,总觉得别人不如我爸。所以,她一直一个人。”

    向好听到这里,不由地有些感慨。

    但凡一个女人真的爱上了另一个人,那么她今后就很难再爱上「第三者」。

    哪怕,她所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可对她的影响却是终身存在的。

    正如她当初爱上蒋凯南,哪怕是分开,哪怕是心存芥蒂,哪怕是她不断被新的男生所追求,但她从始至终都没能忘记蒋凯南,他一直都在她的心里,仿佛在心里深处最柔软的某个角落里定居了一般。

    不过后来,她发现了一个规律:在同一阶层内,但凡多次被分手的人,身上大多都有诸多毛病;

    但凡被念念不忘甚至穷追猛的,大多是具备一些优秀特质的。

    我们想方设法逃避的,从来都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些无法忍受的毛病。

    而我们难忘不舍的,也不是某个人,而是对方具备的那些优秀特质。

    向好爱蒋凯南,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归根结底,她所爱的还是蒋凯南所具备的好的特质。

    而这些好的特质,让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他这个人,爱他的一切优点、缺点,以及特点。

    ……

    此刻,向好和蒋凯南正在在瀑布下互吐心声,而不远处却有一双眼睛正看着他们,神情沮丧。

    此人便是李晓檬!

    这些日子以来,蒋凯南的那张脸一直印在她的脑海里,虽然她很少去找他,但思念之情却因未能见面而越来越浓烈。

    她特地听过蒋凯南的消息,也知道他是回阳城了,心里只想着等他回来,她再找机会和他接近。

    却不想,这段日子,她朝思暮想能见到他,而第一次见到他却是他和别人在一起,如此亲密,又如此默契,仿佛是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可能分开的一对。

    此刻,她看着瀑布下那一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背影,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这种情绪复杂到连她自己都不清、道不明。但有一种情绪是特别突出的,就是妒忌,无以复加的妒忌,像是一团火,瞬间将她燃烧,让她的理智顷刻间化成了灰烬。

    她忍不住想:自己到底比向好差在哪儿?为什么她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一切?而自己却只守着一个空空如也的梦?

    就因为向好的成长环境比自己好吗?

    可这怪得了自己吗?她何尝不想当初被林越带走的那一个孩子是她?

    如果是那样,现在向好所得的一切,会不会都是她李晓檬的?

    她自然也知道成长环境的重要性,觉得她今天的一切都是因成长环境所致。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她做了诸多努力。是的,就在遇到蒋凯南之后,她做了诸多努力。

    曾经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屑一顾的她,开始和张晖搞好关系,希望通过张晖多一些接触蒋凯南的机会。

    她甚至开始讨好林越和向卫华,不为别的,而是希望将自己的身世重新「嫁接」。如果有了林越和向卫华这样的父母,没人会低看她。

    可是如今看来,她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依旧于事无补,她依旧得不到她心中所爱。

    那个她被她深度爱慕的人的手,依旧将别人的手握在自己的手心里,如此亲昵,如此紧密。

    但,即便心情低落到极点,她还有一次残存的理智,这点儿少得可怜的理智迫使她安静而又悲伤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像是一座悲伤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