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各种关系
上前你倒是先查查啊,那里头写的那个,就是现在站在对面的姓林的女生,以前也是上过晚报的,当时可是先进典型啊。
而且那典型也是大秘亲自来电话暗示的,自己亲自给报社打电话交待的。
你上表扬稿子时听我的,反过头来批判人家,你咋不事先和我一声?
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现在还不赶紧摆明态度,别你个主编,就连我这个部长不得都要受连累。
市教育局领导咳了一声:“对,我们教育局也绝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绝不会坐视我们的学生,被人造谣污陷!这件事不只对当事人,对二中,甚至对我们整个宏阳市教育口都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必须彻查,必须还我们的学生一个公道。”
区教育口的那位立刻接上来:“对,尤其是林同学这种校、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代表,我们教育局绝对不允许有人刻意冤枉抹黑。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包括名誉,让她们能安心于学业,是我们的责任。”
开玩笑,这名誉教育局能不给维护吗?这责任教育局敢不背吗?
来之前市教育局大领导就交待下来了,必面把事情办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的。
大领导昨天半夜接的燕京教育部电话,电话那头一位实权领导亲口的,涉事女学生,是他侄女。
打电话的是展欢他爸的老同学,上学时落水被展欢他爸救了一命,非拉着展爸结了个异姓兄弟,后来两人真就亲兄弟一样相处着,二十多年了展大哥还没求过他什么呢。
况且,展大哥的女儿也算是涉事人之一,清楚整个事件始未。每年展欢去燕京都会到这位叔叔家住上些时日,对于展欢的为人、智商、判断力,这位叔叔有着绝对的信任,他信侄女那位女同学是被冤枉的,也对针对一个高中生使这一系列段的人十分不齿。
所以这事儿于公于私,都是要插管上一管的。
事情都惊动京里了,市教育局区教育局还能坐得住吗?
等其他人都完了,统战部的那位老爷子抽出胳膊下压着的一张报纸,以老干部惯有的慢条斯理的口吻:“污陷人冤枉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是不被允许的。社会主义是啥?就是要人人平等,要尊重所有人的合法权利和人格,这种乱扣帽子写大字报的段,可有年头没见了。多少年了,竟然又有死灰复燃苗头,这个,我们必须警醒啊。”伸点了点报纸上的文字,老人以持重而平定无波的语气继续,“发展经济是不是就要抛弃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会不会走资本主义路线,发展经济会不会导致社会腐败,笑贫不笑娼借着一点儿莫须有的由头,这是在置疑我们现阶段的国策啊,这是在危言耸听,挑起人民内部矛盾,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啊。”
林欢颜林欢颜都听傻了。
果然是人老成精。
听听前几位的,再听听这位的,那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前头不管是宣传口还是教育口,关注的都是一个学生,也就是林欢颜个人名誉受损的问题,是对某个人是否公平的问题。
人家老爷子一开口,这就上升到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内部矛盾上了。
这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这高度,跟坐着火箭似的,嗖嗖地就升上去了!
同时,这番话还顺带着解释了他坐在这里的原由——人家统战部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安定,不是一个人的荣辱得失!
服!
林欢颜对这位老人家,心里只有一个,大写的服!
老爷子查觉到林欢颜的目光,却假装没看到。
微侧了头,用捋了捋花白的头发,心道:我容易吗我?活了快一辈子,积累下的那点功底全用在今天了,全用在怎么才能让自己坐在这里顺理成章,又能用大帽子压住相关部门的这些人,让他们重视这件事,好好查这件事,拼了命也得把这件事办好上了。
对,祝老今天来,就是来压人的。
没办法,因为家里头,有人压着他。
还不是一个,是俩,俩女的。
一个是他家老太婆,还有一个是他闺女。虽然不是亲闺女,可比亲闺女也不差到哪儿去。
祝连山没有亲生女儿,他只有一个亲儿子,儿子长得好又有志气,不靠父亲不靠祖荫,十八岁成年就瞒着家人当了兵,二十五岁凭本事进的军官学校。
眼看着儿子年纪不个人问题还没解决,祝连山替儿子相中了老朋友家的老闺女,姑娘姓张,叫雅涵。
虽然是家人介绍的,但两个孩子相处的极好,没多久就蜜里调油一样分不开扯不断了。
原本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又你情我愿的一门好婚姻,祝老的儿子却在一次山洪暴发出任务时出了意外。
白发人送黑发人,祝连山一夜间满头黑发尽染霜,老伴更是一病不起,差一点儿跟了儿子去了。
还好有雅涵在。
已经和祝家子定了婚期的张家姐以“儿媳”的身份搬进祝家,从也是娇生惯养的,端茶倒水伺候病人是半点儿不会,可看着请来的护工照顾病人、试着汤药饭菜是否合适病人吃食、陪在病床边话开解,这份心思也着实是难得了。
住在祝家整整半年,终于把心如死灰的祝家两位老人,都哄得又有了活下去的心劲儿。
怕张雅涵因为长期住在祝家遭人非议,影响了以后的婚事,祝家两老认了她当干闺女,从此以亲女儿相待。
可到底还是传出了些风言风语,比如张雅涵和已逝的祝家子早已同居,因而才在他故去后以儿媳的身份伺候公婆。
因此也影响了张雅涵的婚事,拖到年近三十,才嫁了个家世背景都完全无法匹配的人家。
这些年的相处,祝老对雅涵这丫头不仅有着慈父之心,更有着亏欠与感激。
所以这曾经的准儿媳,如今的亲闺女,大清早天还没亮就求上门来,他能不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