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天造地设
徐丽晚上在于家陪了整晚,虽然董振去她家里打过招呼了,可毕竟是一晚上没回家,欢颜就催着她回去了。
走出病房徐丽回头时还看见于妈她,拉着欢颜的坐在床边上,和她聊着些什么,那神态可亲近了。
比对她儿子都亲。
她们来时病房里没人,就一起去医生那儿问了情况,医生伤口恢复得不错,也没有脑震荡的迹象。
当时于妈还双合十谢了又谢,现在却把她儿子一个人扔在一边儿了,连问都没问,光顾着和欢颜聊了。
难道连亲妈,也有“喜新厌旧”这回事儿?
走到医院大门那儿,徐丽才大概想明白了——其实婚姻也好,恋爱也罢,穿了也都是要看条件的。
当然这条件在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算法,比如长得好、性格好、两人的脾气相投、志同道合,当然也有可能是看好对方的能力、经济条件什么的。
而林欢颜,在各方面都是拔尖的。
尤其是于家现在又刚落了难,以前双职工都有收入,家境算是殷实,现在家里的一片天,都被于宏波他爸捅了个窟窿。
于宏波又缺了考,虽过年还能考,可考不考得上,中间有没有什么变数,也未可知。
所以呢,本来就看着欢颜哪哪都好的于妈,心里就更觉得没底了。
因而也才有了那些看上去很是忐忑的动作,也才有了那带了些许讨好意味的亲近。
徐丽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人啊,哪怕是在感情上面,哪怕是在真心里头,也终究是逃不过这些“条件”,也终究是有个高下之分的。
但愿大波争气点儿,过年能考出个好成绩来,人也能变得更有本事,至少要跟上欢颜的脚步,不要落后太多。
想着想着又暗暗摇了摇头——谁能追上她的脚步呢?她的能力已经完全超出了同龄人,就连于爸于妈那个年纪的人,也没几个能比得上她的吧。
在于宏波和她的这段感情里头,注定大波是要处于下风的。
好在于宏波性格好,是真心喜欢她那个人,也不太在乎什么高下强弱的。
之前很多次卢兴宇董振他们都和于宏波开玩笑,他以后就是个“妻管严”,一辈子都要被林同学管住了。
于宏波没有半点儿不快,反倒还挺享受的,他乐意,别人想着想让欢颜管,她还不乐意呢。
所以,这是另一种“天造地设”吧
徐丽回到家里,他爸已经去上班了,和哑巴后妈也没什么好,只用简单的语打了招呼,过份复杂的,她也不会。
两个弟弟出去玩了,的正睡着。
回到自己的隔间,徐丽把柜子最里面的一个包袱拿出来,里头是冬季的衣物,至少在最近几个月里都是不会有人碰的。
从一件棉袄里拿出个信封来,里面是她的积蓄。
和卢兴宇董振不一样,徐丽之前赚到的钱分成两份,一份交到家里,一份自己藏着。
拿出来数了数,还有四千多。
把零头拿出来,其余的四千又放回信封,把信封放进自己随身的包里。
明天,她要把这钱给卢兴宇,让他转交给于宏波,为他家现在的燃眉之急尽份心力。
他家的房子押出去是不到一万,自己这里是四千,卢兴宇董振他们还能凑一些,应该比自己这份还要多。
那房子暂时是能保住的。
多出来的,先紧着于家外头借那些里,着急要的,先还上些。
这样,就能争取到一些时间了,至少于家能缓一缓。
想着想着,困意上涌。
昨天在于家到底是个陌生的屋子,再加上于妈一直也没睡,徐丽眯了两觉,睡的也不踏实。
现在回到家里,又有了帮于宏波家暂时度过难关的把握,便沉沉睡了。
另一边的卢兴宇,展欢,董振也都和徐丽一样,把自己的私房钱都取出来了。
没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欢颜就找了几个人一齐开了个碰头会。
于妈的娘家在东吉省,和宏阳相邻的省份,因而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于家发生的事故。
昨天于宏波被打,于妈一直在医院陪着儿子,直到晚上才给家里通了消息。
上午于宏波的舅舅舅妈坐上火车,傍晚到的。
当晚于舅舅就留在了医院,让姐姐和欢颜都回去休息。
于妈见弟弟来了,就跟欢颜他们家三个人在医院轮流守着够用了,让他们这些同学就都不用来陪护了,还都是孩子,整晚整晚的守在医院,太累了。
送欢颜离开的时候又,让他们没事的话多来看看于宏波。
其实想的是让欢颜多来看看,和儿子多接触。
欢颜点头应下,走出医院看着天还不是太晚,打电话给卢兴宇他们,约齐了大家到卢家去。
大伙儿也都正想着这事儿呢。
很快就都到齐了,窦晓峰也来了。
先是董振了打听到的情况:“借钱给于宏波他爸的地方找到了,是和平区的一个专门给私人放贷的地方,表面上是家歌舞厅,进去一打听就能找到管这事儿的人,基本上是半公开的。”
窦晓峰紧跟着:“接待我们的是个姓丁的经理,不过他不是背后老板,我和董振找人问了,那就是雷老大的下。雷老大里像这样的借贷公司不下十家,都打着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的招牌,对了,还有四五家洗澡堂子。”
欢颜点点头,对这个姓雷的她知道的都是上一世审判他之后,政府公布出来的一些罪证,并不特别详细,但肯定比窦晓峰董振他们打听到的要多。
比如那几家“澡堂子”,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比如,歌舞厅录像厅里不只办着私人借贷业务,还出售一些碰不得的东西。
其他人没有林欢颜知道的多,可听着窦晓峰董振带回来的消息,也都感觉到,这姓雷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怕不是他们能对付的了的。
于是都不约而同的看欢颜。
欢颜和董振窦晓峰:“先不这个,于叔叔到底和他们借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