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庞然大物

A+A-

    欢颜想的是米厂接后并不急于要扩建扩产,就村里原来那点儿产量,那两台设备,那几个工人,石常理完全能够把控得过来。

    按她的计划,米厂扩建应该是在明年,到九五年,那个她记忆中的关键节点到来时,才是大展拳脚的时。

    明年扩建完全来得及,到那时,玫瑰会所也已经营业一段时间了,她上也能收回一部分资金,可以给米厂建厂房仓库,添加设备人员。

    欢颜曾经把自己的打算和老姨父谈过,石常理也下了保证,这一年他自己能撑下来,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多了解了解相关行业,让欢颜暂时不用分心这边。

    可林欢颜不知道的是,最近两个月,大湾村米厂那边发生了很多事,有了她料想不到的变化。

    而石常理,也一直在凭借着一己之力,和一个对于他来,是很庞大的家族对抗。

    张二癞自己根本没有能力经营米厂,平时撒泼打赖行,要真和石常理对着干,甚至是直接到老胡家闹事,他还真没那个本事。

    当初林欢颜和石常理就曾经猜测过,张二癞背后还有其他势力,有人在给他支招儿,在给他底气。

    这也是林欢颜让人对张二癞下狠的一个原因。

    以她的推断,能用张二癞这种人的,能让张二癞使出那样的段的,多半也是和他一样的,不入流的社会人。

    多半是有点儿钱的暴发户,上不得台面。

    对这种人,也得用上不得台面的段。

    打残了张二癞,也是对他背后的人的一种威慑,一种恐吓。

    就是要告诉对方,别跟我弄这些流氓段,背后下黑。你要敢弄,我会比你更流氓,比你更黑。

    果然,对张二癞下之后,再没有人对石常理接米厂一事作梗。

    也正因为如此,林欢颜也放松了警惕。

    变故发生在两个月前,区里突然又派下调查组来,以迅雷不及之势,拿下了张海洋他爸的村支书职务。

    新换的支书和以前的村长统一口径,村里和石常理签定的合同有问题,并且单方面宣布合同作废,要石常理把米厂交还给村里。

    石常理当然不干,几回村民**,白纸黑字的合同上盖着村里的公章,村长村支书的大名都签在上头,收回就收回了?

    别是和公家办事,就算是两个村民达成个协议,那也不能作废就作废了。

    何况,自己包下这个米厂可是下了大力气的,前前后后多少波折,老丈母娘差一点儿都给搭进去了。

    联合村民给自己打证实,找已经卸任的村支书写证明材料,一连几天上村长家找他,让村长给理,又跑了几回区里申诉石常理一个人四处奔走,为保住米厂使尽了全力。

    没有用,完全是白废力气。

    村长看在平时的情份上,和他了句实话:“常理你别折腾了,这不是你能折腾明白的事儿。想要米厂的要是咱村里的人,或者是区里的人,我看在你老岳父胡铁匠的面子上,都能帮你去争取,可现在这家,你加上我再加上咱全村人,那也搬不动人家。”

    石常理瞪着眼看村长,几天没睡好,眼里全是血丝:“那二叔你告诉我,到底是谁想从我里抢食儿,你告诉我,我就算是输,也输个明白。”

    村长叹口气,了四个字:“河东孙家。”

    石常理一听,就觉得腔子里像是被塞了一团子冰块,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地发凉。

    河东,指的是河东县。

    大湾村原本就隶属于河东县,前年省里做五年发展规划时,才把这里划入宏阳市管辖。

    河东孙家,是个大家族。

    是“河东”,其实并不是孙家的势力只限于河东县,而是这个家族起源于河东县,后来就以其老家来代指这个“孙家”了。

    孙家几代人里出了许多能人,从三十年前的县委书记,到后来的厅部级官员,一路发展得越来越兴旺。

    不过这些官员,大都不在宏阳本地,甚至不在东辽省,而是多在其他省份。

    留在宏阳的也有,都是些没本事出去的,也没从政的能耐,做生意的多。

    河东县几个砖厂、果园都是孙家人经营起来的;县城里第一家私人百货,也是孙家人开的;河东县马路上第一辆私家车,是孙家人买的;从宏阳到河东的客运线路,是孙家人承包的。

    在宏阳市内,孙家人也有一些生意,酒楼饭店、台球社游戏厅,还有两家表演东北二人转的戏院。

    其实单论在商界的地位,孙家人可能连郑公子家都不如。毕竟郑铠他爸常接的是市政工程之类的大活儿,连修建贯通宏阳市南北的主干道这种工程也能插一脚,而孙家,做的不过都是些餐饮娱乐、承包客车线路之类的“生意”。

    可那是在宏阳市范围内看,在原河东县,现在的河东区里,孙家可就是首屈一指的庞然大物。

    不只是人家生意干得大,而且还有当大官的亲戚,虽然这些年也没见那些“大官”回过河东,也没见留在河东的这一支和去过外地看那些当官的。

    可总归是和平常老百姓不一样的,在平头百姓眼里,孙家,就是自带光环,和他们不一样。

    动了要承包大湾村米厂念头的,是孙家旁支的一个辈,在族里排行老九,人称孙老九。

    孙老九在孙家一辈里是排不上号的,被长辈看好的年轻人早就被安排到家族生意里,各有各的事儿干了。

    孙老九这人脑子一般,还有股子莽劲儿,冲动起来有时不管不顾的,家里人都知道他的禀性,也不敢对他委以重任。

    于是孙老九本人,就一直憋着口气,想找会好好干点儿大事,让家族里那些老头子们看看。

    约摸一年多以前,孙老九听到他大哥和族里掌事的五叔话,的是办米厂的事儿怕是不成了,燕京那个投资人被人打残废了,原定计划只能暂时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