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朝堂议事

A+A-

    苏寄云之前来过皇城,但是没有经过朝臣上朝的地方,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太极殿。

    不对外人开放的太极殿,平时人迹罕至,军士值守森严。上朝的时间段,从各处前来的朝臣三三两两汇入太极殿。

    苏寄云的职位低,所以辞别了父兄,站在文臣队伍的最后端。

    她看着最前方的朝臣身着紫色朝服,重臣之下皆是绯色,越靠近她的官员衣服更加趋近于青绿色。

    用衣服去区别臣子,这倒是很方便的办法。苏寄云缩回头,老实站着,眼观鼻鼻观心。

    她旁边的官吏对她很是好奇,进入朝廷的女子不多,看这人的服饰,估计就是苏家的人。

    “你是皇家书院今年结业的?”他问道。

    苏寄云微微侧身,“是的。”

    “看你年纪不大,课业一定很好,才能入仕吧?”

    “普通罢了。”苏寄云道。

    “普通人可进不了朝堂。”那人道,对她多了几分好奇。

    苏寄云微微一笑,没有再什么。

    “陛下至,上朝!”令官在上方大声道。

    一众官员都安静了下来,整理好仪容,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女帝抬,示意众臣起身。

    礼部尚书出列,上奏,“启禀陛下,春闱入闱士子与皇家书院结业人员,皆已安排职位,前日已上报具体名单,不知陛下可还有另外安排?”

    女帝看着众臣,“尚书大人做事朕放心,不用再更换职位了,现下的便已很好。”

    “陛下谬赞。”礼部尚书行礼,退下。

    丞相走出来,道:“启禀陛下,今日收到线报,西凉王庭传来消息,大王子将亲自带队,前来朝贡。”

    “今年倒是提前了些许,西凉王庭这些年来倒是风雨无阻。”女帝道,带着几分愉悦。

    “自大晟与西凉签订协议之后,边境和平,百姓休养生息,大晟还派兵助西凉驻扎,西凉自会承情。”丞相道,含着笑意。

    “这些年西凉一直一副臣服大晟的样子,可它真正在想什么,只有它自己知道。那萧君阳是真的臣服大晟还是狼子野心,老臣看,不尽然。”英国公笼着,语气不屑。

    “英国公何出此言?西凉与我大晟结盟之心,数十年如一日。西凉王室的人,没人比朕更了解。”女帝看向他。

    英国公冷笑一声:“陛下出身西凉王室,自然了解西凉的人。只望陛下,不要一心相信故人,家国分离。”

    “国公这话,倒是暗指陛下公私不分?”丞相看向他,语气带着几分质问。

    英国公略带敷衍的行礼,“老臣并无此意。”

    “有无此意,国公心里清楚。”丞相道,“之前国公御下不严,导致些许官员做出过激的行为,使得朝堂失去精英,国公这些天没有反思一下自己吗?国公自己都管不好,更何谈管好部下。”

    “老臣有没有管好部下,丞相难道不清楚吗?”英国公被戳到痛处带了几分怒气,“丞相这是欲加之罪!”

    “臣是按照大晟律法做事,不徇私不偏袒,自问问心无愧,所有处置的人都是罪有应得。”丞相看向他,“倒是国公没有管好自己的人,使得他们做错事。国公怎么好意思鸣不平呢?”

    英国公被他激出了几分怒气,“盛大人,不要以为陛下偏袒你,你便可以这样对我话!老臣历尽三朝,如何御下清楚的很,不用盛大人一再提醒。”

    女帝很无辜,“国公,朕可没有偏袒谁。”

    “陛下是否偏袒,陛下心里清楚,不用老臣出来。”英国公道。

    女帝失笑,“朕自问,并无偏袒。”

    英国公没再什么,冷哼一声。

    “大王子的队伍便交给礼部全权处理了,还有事吗?”女帝不想和他多。

    苏寄云站在后面,竖着耳朵听前面的争执。朝堂事务繁杂,上朝如果都用来吵架,那估计陛下很头疼。

    她摇了摇头,觉得前途一片坎坷。

    站在高处的长孙承晔垂眸,他对朝中一如既往的打嘴仗不感兴趣,他原本都不想来上朝,他娘逼着他来的。

    他视线往下面扫,看到末尾笔直站着的人,嘴角动了动。

    第一天上朝,就看到重臣吵架,她想必很意外吧?她那么努力进入的朝堂,原是这个样子,估计会失去兴趣吧?

    长孙承晔在心里叹气,脸上却带着几分笑意。

    似乎,她在的朝堂,也不是那么无趣了。

    站在他身边的齐王不着痕迹的扫了他一眼,神色复杂,又收回目光。

    “启禀陛下,云州进入汛期,沿海区域有部分民众受灾,刺史上报请朝廷拨款,用于赈济灾民。”工部尚书上前一步,禀报道。

    “云州云州年年洪涝,每年都拨了钱。朕派人前去处理水利,怎么毫无成效?”女帝皱眉。

    “云州情况特殊,离海太近,百姓又靠海而生,水利改造难度大,一旦洪涝便很难处理。”工部尚书道,“臣也调过云州档案,不好解决。工部擅长处理水利工程的官吏稀缺,以至于派去云州的人未获成效。”

    女帝轻轻敲着椅子,“朕记得,今年春闱的士子,有进入工部的。”

    “回陛下,工部确实有两人,但刚刚入仕,事务不通,很难上这种难事。”工部尚书如实道。

    “确实棘。”女帝思索道,“齐王最近要回云州,云州是他生长的地方,或许对此能有些了解。齐王,你意下如何?”

    一直站在前面的齐王原本闭着眼,惬意的发呆,听着他们吵架,没想到最后战火烧到了自己身上。

    他走出来,“臣虽在云州数年,但因身体不适,少有出门。云州洪涝臣也有所了解,但不知具体。”

    “齐王既然不久之后就要回云州,便顺道去处理一下赈灾事宜吧。云州的水利去考察一下,上报完整的工程改造,朕另外派人去处理。”女帝下令道。

    齐王微微叹气,“臣遵旨。”

    苏寄云望着上面,第一次看到穿着朝服的齐王。虽然他时不时的轻微咳嗽,但是比之前看上去精神多了,明黄的朝服撑得他多了几分气色。

    她视线不受控制的往旁边看去,长孙承晔站的笔挺,神情平淡,似乎心思没在政事上面。

    虽然经常见到他,但是苏寄云见到朝堂上的长孙承晔总有种奇怪的感觉,她不出哪里奇怪。可能觉得那么恣意潇洒的人,被困于朝堂的样子,有些可惜。

    “还有事吗,有事禀报无事散朝。”女帝揉了揉眉心。

    还有官员出列上报了一些事情,朝堂又陷入讨论。苏寄云站在后面甚至有点昏昏欲睡,但她不敢真的睡。

    等到辰时末,才将事务议完,逐渐散朝。

    苏寄云走出太极殿,感觉肚子已经叫的地覆天翻了,炽烈的阳光洒在她身上,她眯起眼,看着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