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抓捕
苏寄云不解,“为什么是青州?”
“青州离帝京最近,方便逃离。他在青州也有据点,但我没有去过,具体不清楚。青州还靠近月氏,我不能肯定他与月氏有无联系,但青州多山脉,也容易藏身。另外,宁王在帝京的势力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想必会全员出动,但遇上皇家的人,胜负就不可知了。如今海捕文书已经颁布整个大晟,他无处可逃。他的选择很有限,青州是他最好的选择。”
苏寄云明白了,“我会转告朝廷的人,集中人前去排查青州。”
“海捕文书,抓活的还是死活不论?”步临薇沉默了一瞬,问道。
苏寄云忙着去写折子,听到问话之后停了下来,神色莫名,“抓活的。”
步临薇不知道是松了口气还是遗憾的神色,“哦。”
“你希望他活着回来吗?”苏寄云问道。
步临薇抬头看着太阳,刺目的阳光使她不得不闭上眼,“我希望他生不如死。”
这个回答苏寄云不意外,她笑了笑,“自然,他被带回来之后,一定会生不如死。”
青州。
宁王感觉到朝堂的风向不对劲之后,立刻带人离开了帝京。果然,在他离开帝京之后的第三天,海捕文书便下发了。
“王爷,现在外面到处都在搜捕,我们的人处处受阻,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爷,朝廷的人已经排查到了隔壁街道,估计一个时辰之内便会查到这里,王爷请尽快离开。”
“王爷,派出去的队伍有一支遇袭,全员身亡”
“王爷”
源源不断的前来禀报,宁王的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朝廷的动作这么快,也没有想到朝廷居然派来这么多人围追堵截。
他之前做好的计划算是全盘落空了,如今在青州他都难以立身。
原本收买好的官吏们,在女帝近乎夺命般的令旨之下,都选择了沉默,放弃了对他的援助,他能离开帝京,全靠自己走得早,要是风声晚一点,估计他已经被困在帝京,瓮中捉鳖了。
但看如今的形式,估计青州也待不了多久了。
可离开了青州,他又能去哪里呢?真的要按照那人所言,前去月氏吗
“王爷,朝廷的人查到这里来了!”门被猛地推开,侍卫气喘吁吁的禀报。
宁王猛地站了起来,他如今连思考的时间都没了。
真就奇了怪了,按照常理,朝廷就算下海捕文书,也应该有一段时间才会查到这里,为什么朝廷派来大量的人彻查青州?
青州虽然离帝京不远,但反应过来也需要时间,只要那么一两天他便可以逃掉。
偏偏他没有这一两天的时间,是谁泄露了他的行踪?
他跟着侍卫一起离开房间,从暗道里面离开。
地下通道修建的仓促,所以两边的泥土还在漱漱落下,洒在他身上。
宁王越走越心烦,刚出通道却发现前面堵上了,在前面探路的侍卫停了下来。
“怎么了?”他停了下来。
前方的声音传回来,“王爷,前面有人,从另外一个出口离开!”
宁王脸色一变,没想到那些人连地道都已经探查到了。
皇家侍卫早早的堵在各个通道口之外,无论宁王从哪里出来,都会迎上天罗地。
宁王绕了路,从另外的出口出去,尚未见到天光,前面的探路的侍卫便血溅三尺。
这一番布置,在他的预料之外。
知道他首选是青州,并且能让朝廷又如此快的反应速度的,恐怕只有他没有抓住的那个人。
步临薇。
这个女人果然要毁了他。
他看着前面的厮杀,停住了脚步。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处可逃了。
“够了。”宁王看着前方,“我和你们回去。”
皇家侍卫停,不再执行反抗者格杀勿论的命令,全部抓活的。
前面清出来一条路,天光照射进来,他迎着光,慢慢走了出去。
“陛下可真看得起本王啊。”他看着外面严阵以待的皇家侍卫,冷笑道。
“陛下从不轻视任何心存妄念之人。”为首的侍卫道,“上镣铐。”
宁王平静的伸出,任由他们将重重的镣铐上锁,他感受到上传来的冰凉的触感,这一副镣铐是玄冰所制,酷寒无比,在炎热的夏日之中散发着刺骨的冰凉。
他掂了掂镣铐,“陛下倒是很贴心,知道天热,给本王的都是玄冰的镣铐。”
“这副镣铐轻易不会拿出来,上次用过它的,还是前朝的齐王,能和他用一样的刑具,你该感到荣幸。”首领一挥,上来两个人,将宁王塞进囚车。
宁王摇头,“那我确实很荣幸,前朝的齐王于闹市之中被斩首,家眷流放。也不算流放,女帝对他们倒是挺好的,一直有所照拂,只是给人下毒让人不长命而已。”
“真可惜,我尚无子嗣。”他感叹道。
首领翻了个白眼,不再与他搭话,下令撤回其他地方的布置,将宁王送回帝京。
十日内,天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先是国公,再是郡王,之后又是王爷,看守牢房的狱卒从未如此繁忙过。
天牢这种地方看守的都是位高权重的人,近些年来基本上都是空置状态,今年却一下子住进这么多人,而且所犯的罪名都足够他们死八百回。
要不是有臣子注定要死的人没必要再开水牢,女帝还想将天牢深处的水牢开放,把这几个人塞进去感受一下的。
被阻止之后,女帝甚是遗憾。
宁王被抓捕归案之后,苏寄云很快得到了消息,她这次设局本意是将晋国公一干人等给坑死,没想到还有宁王这个意外收获,原本当个添头,后来发现他还占大头。
步临薇听抓到宁王之后,一直向苏寄云请求去天牢看一看他,但苏寄云都没有权力去天牢看宁王这个重刑犯,便一直没有答应。
朝会上又因为宁王的事情开始议论。
兵工坊、拐卖女子、贿赂官吏、杀人,这一桩桩一件件,随便哪个拎出来都是震动朝堂的大案,最后这一切都堆在一起的时候,朝臣反而一时间不知从哪里开始下。
刑部耗时耗力将所有卷宗全部整理出来上交给女帝,女帝看完,在朝堂发了一通脾气。
光是贿赂官吏这一条,便足以牵扯出无数人,这条线如果追查下去,恐怕会引起严重的动荡。但是不查又不行,涉案人员太多,如果纵容,日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丞相入宫与女帝商讨了一晚上,都没有得到最后的结果。
这是存稿,赶高铁晚点的我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