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丰收的秋天

A+A-

    秋天的曲河村,麦田也变得金黄金黄的了。

    福芸背着背篓,和张翠英在自家田地边上,正在将一颗一颗的玉米,从玉米杆子上面掰扯下来。

    福芸看着田野边上成排已经熟了的玉米,还有稻田麦田里正在割稻子割麦子的两个哥哥,忍不住就发出了一声感慨来。

    “秋天就是好呀。”

    辛苦了一整年,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呢。

    就是她背后的背篓有点沉甸甸的,背不动了。

    “娘。”

    福芸将背后的背篓颠了颠,往身上提了提,转头就对张翠英道:“我先把这些玉米背回去吧?”

    “嗯,好,路上注意安全,娘继续掰些玉米下来。后天镇上赶场了,咱们可以多背两筐去镇上卖。”

    张翠英脸上也是一派喜滋滋的,看着自家个头这么大的玉米,那是打心眼里高兴。

    福芸看着张翠英笑,心里也甜甜的,转头就对脚边上的橘道:“橘,我们走咯——”

    完,玉米地边上打着滚儿和蜻蜓玩的橘也就不再扑腾了,而是跟在福芸的身后,就准备和福芸一起回庄子上了。

    福芸家本来是要买一块地的,可后来周叔那儿,他们庄子上的这一处跨院,能直接分割出来,卖给福芸家。

    张翠英一合计,她空了的时候是要在庄子上接一些活儿的,住在庄子边也近,虽这跨院旧了点儿,但当初修的时候做工还是很好的。

    他们买了,也不用翻新,添置一些他们自己的东西就行了,热炕都不是土炕,还是砖瓦炕呢。

    就是养鸡养兔子什么的不方便,以后怕是还要再围个篱笆什么的。

    好在福芸现在头上也就只有两只鸡,那两只鸡还算听话,不怎么到处跑,在厨房后面那块空地上搭一个的草棚子。

    草棚子底下放点儿稻草,这两只鸡的“家”也就算是有了。

    福芸背着背篓回去时,正好遇见了从山上下来的沈清河,他背着半空着的背篓,朝着福芸就走了过来。

    远远的,福芸看见沈清河大约是朝着自己过来的时候,就停下了脚步。

    “咦?”

    福芸看着沈清河背后半空着的背篓,觉得有点儿奇怪,便忍不住问道:“你这才砍了半背篓的柴火吧,这都还没到晌午呢,怎么就回来啦?”

    沈清河瞧了一眼福芸背后的大半背篓玉米,便笑道:“这几天庄子上不需要那么多的柴火,所以我就早些回来。”

    “你家开始收玉米了吗?需要我帮忙吗?也不用报酬,让我晚上和你们一起吃饭就成,怎么样?”

    福芸一听,噗嗤一声就笑了。

    “听上去倒像是我赚了呢。这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沈哥哥年纪虽然,但是力气却大呢,有你帮忙,当然好了。”

    福芸答应着,就和沈清河一起先回庄子上了。

    这几日农忙。

    在庄子上做工的人,基本上都要忙着先回家将地里的作物给收了,自然而然,中午没人在庄子上吃饭,这柴火用得就少了。

    沈清河这里,也就难得的清闲了下来。

    晌午,吃过饭以后,福芸躺在院子上的竹椅上,身上盖着一件衣裳,一边晒太阳,一边睡午觉。

    竹椅子,是福大富那儿做的。

    福大富的艺,大概是遗传了福芸的爹爹,从前竹篓子编得很好,现在还能做竹子架子,甚至竹子椅子了。

    当然,竹子承重有限,简单编制出来的躺椅,也就只有福芸这样身板的,能够躺在上面,悠哉游哉的晒太阳了。

    晌午过后,福芸醒过来的时候,太阳还大着。

    入秋后,天气没那么燥热了,晒在太阳底下,也舒服了不少。

    福芸最喜欢趁着出太阳的时候,就躺在躺椅上,睡在大树底下乘凉晒太阳了,有的时候,天边还有鸟儿飞过。

    成排成排的,像是准备着提前去南方过冬的大雁。

    偶尔,还能看见树上的叶子掉下来,被风吹得在空中打了个卷儿,掉在地上。

    甚至已然入秋,院子里偶尔还是能够听见一些蝉鸣的声音,让人实在是忍不住就回想起,那出门五分钟,流汗两时的太阳。

    当然除此以外,更多的身影,是每天清晨和傍晚,在院子里扎马步,打拳的福大富,以及但凡有点儿空闲,就将书本拿出来翻看的福二贵。

    还有

    趁着清闲时,拿了绣筐出来做绣活的张翠英。

    两天后,就是彩织镇上赶场的日子。

    福芸天不亮就起来,一大家子人,每人都背着一个背篓,走在田间路上,就往彩织镇上去了。

    到彩织镇时,仍然快到晌午了。

    福芸在东街的街口,又瞧见了那个卖大肉包的大叔。

    “大叔,要五个大肉包!”

    福芸从兜里摸出来了五个铜板,接过肉包大叔递过来的大肉包以后,转身就分给了自己家里人。

    她自己、张翠英、福大富、福二贵,还有张思进。

    张思进,如今仍然住在先前那一个草棚改造的屋子里,不过现在那屋子已经扩建了一点点了,同时还在边上搭了个鸡窝。

    这回来镇上,张思进也琢磨着,准备买几只鸡回去养着。

    福芸家种了糯玉米和甜玉米,个头都挺大,而且每一颗都十分饱满。

    甜玉米汁水充足,糯玉米可口不粘牙,都很好吃。

    彩织镇上,经常来东街买菜的妇人们一直都是知道福芸家的蔬菜好的,这回看见福芸他们又过来了,一窝蜂就过来将玉米都给抢购一空了。

    基本上,那都是十斤十斤的买回去。

    玉米这东西,不容易放坏,即使是吃不完,也能够晒干了储存起来。

    干玉米能磨玉米粉,也能泡上一夜煮在饭里,总之怎么吃都是成的。

    福芸家,自己就留了不少的玉米,现在都在屋檐底下挂着呢,就等着风干了,然后收进屋子里,存起来慢慢吃。

    福芸啃完了上的大肉包时,玉米也被抢购一空了,眼看着来镇上的事情已经完成,张思进那儿分了些铜板以后,就要去买几只鸡崽子。

    张翠英那儿,则是要先去一趟绣房,将先前接的活计,交给那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