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真实交易
此话一出,满胜胜是心惊肉跳的。
海豚人牙齿尖利灵过人,力量强大不又以人为食,倘若真如高崇所已经组成大军侵入了三足城,恐怕生灵涂炭是免不了的了。关键是,海豚人大军要是冲进了女星宫,也不知鲫姥姥和金乌抵挡得了不。
不过,满胜胜记得二十八星宿每一层的牌坊下,都有一面类似结界的透明保护盾,不知此盾能否抵挡住来势汹汹的海豚们。
庄元庆怒其不争的摇头叹气,只能安慰着:
“没办法了,你们从围猎场走到这至少也花了一天半的功夫,够海豚人们闹腾的时间。不过,只要鲫灵川没事就行。她没事,逆日一旦启动,悲剧就会终结了。到时候,尘归尘土归土,大家一起离开这个世界,能活的就会继续活下去。注定消亡的,也会减少一些痛苦和恐惧。”
“可是,要发动逆日不是需要鲫姥姥的帮助吗,她要是出事了怎么办!”满胜胜还是不放心道。
这时,沉默乐乐好久的魈居终于开口话了。他对满胜胜:
“鲫灵川不会有事的,别的因素先不,我已经派人和金乌守护她了。”
“派人?什么人?”满胜胜脱口而出,心想他在这个世界还能有人可以调遣?但魈居拒绝回答。
庄元庆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别再去想了,再,这场战争早就该爆发了,三足城和金眼之间的恩怨,就让这个世界毁灭前自己去解决清楚吧。”
满胜胜止不住求知的欲望了问:
“金眼到底跟三足城有什么恩怨啊?一只海豚怎么老跟人过不去呢?”
庄元庆:“我会让你知道的,但得在大部队到来以后才能。”
“为什么?”
“因为我在山峦里安排了一个人接应你的同伴们,那个人跟金眼的恩怨有关,但也被蒙在鼓里。只有等她到了以后,我才会一次性的将事情的原委全都出来。”
不知为何,听庄元庆这么故作神秘的一,满胜胜便忽然有了强烈的预感,觉得那个接应的人就是胡琴!
庄元庆接着:
“从大湖绕过山峦走到我这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我们已经将时间折腾了一半了,接下来该是全神贯注,将天地鬼三派的来龙去脉一鼓作气出来的时候了。”
这句话非常振奋人心,满胜胜认为早就该如此了。
“那么刚才是讲到哪了?”庄元庆想不起来了。
满胜胜回想了一下道:
“讲到普贵觐见赵匡胤,把独足鬼的是告诉了赵匡胤。”
“哦哦哦,对了。丫头你不健忘了嘛!”
庄元庆拍拍脑门有些浮夸的道,看样子,他是故意戏弄满胜胜的。满胜胜当然也听出来了,只是没有心情再去拌嘴了,要不又得将好不容易才回到主题的话题给扯到九霄云外去。
于是,庄元庆便回归主题接着讲了。
“赵匡胤听闻了独足鬼的事,特别是他们会变黄金后,对其是兴致勃勃,想立刻就将这群九感魈人抓到大殿之上问个明白。不过,这世上是否真有‘独足鬼’,赵匡胤认为并不能只听普贵的一面之词就盲目的相信,普贵很可能是在撒谎也不一定。
于是,赵匡胤细问普贵,问他既然是为了独足鬼而来,可有什么详细的计策。
普贵,这群九感魈人非常嚣张,如果魈人不除,宋朝就很难完成真正的统一。所以普贵此来,其实是来借人的。他恳请赵匡胤借派人给自己,助自己击败魈人称霸贵州。
普贵承诺,魈人投降后,黄金全部都归大宋朝所有,但贵州名义上归属大宋朝,实际是地方自治。不过,普贵保证会定期向赵匡胤纳贡,同时可保证贵州土著永不进犯宋朝。
赵匡胤弄明白了普贵的居心后,立刻对其嗤之以鼻,普贵算盘打得长远却漏洞百出。
姑且先不论普贵保证贵州永不进犯只是空口无凭,赵匡胤又怎会傻傻的为他铲除异己呢。再者,大殿之上,岂有一个土著首领向皇帝谈条件之理,实在是冒犯。
最后,也是最经不起推敲的一点就是,既然普贵有话在先,独足鬼一族能呼风唤雨所向披靡。普贵二十万大军都未能将区区万人拿下,那赵匡胤派兵去攻打九感魈人,先不会不会中普贵的计,将自己的军队陷于贵州,倘若真是有魈人的存在,岂不是让军队白白的去送死?
于是赵匡胤挥作罢,并治了普贵的欺君犯上之罪。
普贵不服,立刻辩解,如果赵匡胤不信这世上真有九感魈人的话,自己有两个东西可以证明其存在和自己的目的。
第一个东西便是一个人。
在得到了赵匡胤的应允之后,普贵从殿外传唤了一个身穿青蓝色布衣,脸戴鬼狒狒面具的人上殿。结果赵匡胤一看,此人的穿着打扮与普贵叙述的魈人的打扮是一模一样,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赵匡胤询问普贵此人是否就是独足鬼一组,带他上殿是何目的。
普贵此人就是魈人,因不想再憋屈在山野过茹毛饮血的日子,所以想投奔文明。也是因为有了此魈人的透露,普贵才摸清了独足鬼所居的山野的环境和具体的位置、能力等。今日带魈人上殿,就是为了证明普贵所言非假。
普贵罢,命令魈人除去了面具,魈人露出的脸貌显然与常人无异。
魈人朝赵匡胤走了走,赵匡胤见状命令其停下,但魈人却继续横冲直撞。见状,赵匡胤赶紧调集来了大批侍卫保证自己的安全。可谁知,当侍卫冲进大殿后,居然人人都带着鬼狒狒面具,而且并没有阻止魈人的行动,反而助纣为虐,杀死了殿上的所有大臣。最后,魈人纵身一跃到赵匡胤跟前,二话不抬就将赵匡胤的人头给劈了下来!”
“啊!太扯淡了吧,赵匡胤是这么死的?不对啊,年头也不对啊!”
故事越越悬乎,满胜胜张大了嘴巴压根不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