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活无常,付出未必好结果
丈夫出轨,知道真情的最后一人才会是自己的老婆。
这句话不知是什么人的,但真是经典!
若干年后,想起这句话,安晓晓还是感慨万分。
整天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忙着照顾一对儿女的安晓晓忙疯了,恨不得把自己一个人分成几个人用。
与此同时,是丈夫范有金越来越忙碌的工作,有时长达一个月,吃过饭就去加班写材料,经常忙得顾不上回家。
老家的有禄带着媳妇孩子,在自己的父母出来三年后,也从老家来到了县城。
听有香,是大哥范有金将二哥一家叫来的。
经常过来给嫂子帮忙带孩子的有香,也被母亲撵到了大哥范有金家。
有香喜欢大嫂,母亲一,收拾自己的东西,开开心心的就跑到了嫂子家。
在安晓晓的眼里,她挺喜欢这个姑子,有眼色、很勤快,在范有金不在家或者加班的日子里,有香是安晓晓最好的帮手。
假若没有有香,虽为母则强,可是两个日渐长大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带起来还是很辛苦。
安晓晓给了有香一把钥匙,明确告诉有香,如果钥匙让她的婆婆拿去或者重新配钥匙,安晓晓就重新换锁,有香看着比家暴前瘦了一圈的嫂子,郑重的点点头:
“嫂子,你放心,我不会把钥匙给任何人……”
范有禄一家三口都来了,是因为大哥范有金要买一辆跑运输的大车,让有禄两口子跑运输,有禄也已经被大哥范有金送到驾校学车去了。
原来,县城通往邻省的公路上,近半年,天天络绎不绝的通过着许多大车,拉着煤给离县城200公里的一家钢铁厂送煤,听运输利益丰厚。
不仅仅是办公室的范有金知道,几乎全县城的人都知道,知道的人们不仅拿出多年的积蓄,没有积蓄的年轻人靠银行贷款,也想方设法加入到靠运输挣钱的行列。
饱受经济拮据之苦的范有金,也试着让关系和好、不再给他吊脸子的安晓晓问晓晓舅舅借钱,遭到安晓晓的拒绝。
出差到省城的范有金不死心,亲自跑到岳母跟前,提起用钱买车跑运输的事,想跟开诊所的晓晓舅舅借钱买车,晓晓母亲答应了女婿,答应回头给自己的弟弟。
上班的晓晓接到母亲电话后,坚决拒绝,不同意母亲和舅舅张嘴,更不同意由母亲出面借钱给女婿买车、跑运输。
晓晓的母亲放下电话后,消了给女婿问自己弟弟借钱的念头。
可是第二天却去银行取了晓晓爸爸的抚恤金,给女婿了2万元钱,叮嘱女婿范有金,买车就买车吧,不要给女儿晓晓了。
晓晓母亲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曾被眼前这个能会道的女婿家暴的事,倔强的晓晓对自己选择的路,咬断牙根也不愿给母亲,让她担心。
因为女婿范有金口口声声,为了让晓晓母子们过上富裕的日子,而这个时候,晓晓和范有金的工资两人加起来还不过千,晓晓的母亲挺支持女婿想办法挣钱这件事,不知道为什么倔强的女儿会坚决反对?
既然女儿反对就有反对的理由,在这点上,晓晓的母亲还是听自己的女儿的。
这次借钱之事,让范有金对安晓晓的不满又增加了几分。
当徐一兵再次出去写作采风的时候,范有金又给安晓晓留下加班的借口,再次把班加到了杜彩霞的床上。
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成长环境,范有金和杜彩霞真正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同于以往都是杜彩霞的积极主动,这次的范有金是热情到极致,主动到尽头。
当范有金整晚上宛如了兴奋剂一样,一次次让杜彩霞神魂颠倒、不知西东的时候,杜彩霞已经心知肚明。
所以当范有金吞吞吐吐提出借钱30万的要求时,杜彩霞一口答应。
钱借给了范有金,以后安晓晓的男人还不是她杜彩霞想怎样就怎样?
想到气质出众的安晓晓,她的男人居然在自己的床上,百般讨好自己的样子,杜彩霞又兴奋了……
上班后,带着两个黑眼圈、一晚上纵欲无度、上班哈欠连天的杜彩霞,到银行提前支取了30万,借给了范有金。
因为杜彩霞的婆婆把家中积蓄都让杜彩霞存起来了,听儿媳杜彩霞,大额存单的利息收入,每月都比儿子媳妇工资还高。
在大家谈论万元户的时候,杜彩霞已经逐渐将婆家历年的积蓄全部存在了自己名下,价值已经超过百万。
县城里的人都叫自己的公公是徐百万,殊不知,真正的百万是杜百万,杜彩霞一想到这里,就对自己的现在的生活满意极了,也忘了自己曾经一人孤枕难眠时对徐一兵的怨恨。
现在的杜彩霞最关心的是丈夫徐一兵什么时候再出差,文联的领导怎么不让徐一兵一次出差半年多好啊!
杜彩霞幽幽的想着……
徐一兵出差的时候,是杜彩霞最快乐的日子。
杜彩霞和范有金的关系,并没有瞒着自己的母亲,因为需要母亲的配合,毕竟女儿已经上学了。
杜彩霞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放在女儿身上,她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范有金身上。
渐渐的,她没有留意到的是自己和安晓晓的朋友关系怎样也不在意了,安晓晓穿什么也引不起自己的兴趣了。
原来,不用关注安晓晓,自己也已经是赢家了,杜彩霞得意的想着……
学完驾驶技术,拿到大车驾照的有禄,和大哥范有金一起到省城买来了一辆载重40吨的大货车,替范有金跑起了运输。
自己的媳妇也和有禄一起跑车,负责加油、结算和照顾有禄的路上饮食。
有禄刚断奶的孩子交给了范有金的母亲看管。
范有金的父亲仍然在县城十字拐角处摆他的自行车修理摊,范有金的母亲现在看的是有禄的儿子。
自从双胞胎上了幼儿园后,安晓晓就不把孩子往婆婆这里送了,不为别的,只是不想让逐渐长大的孩子学到太多来自奶奶方面的负面教育。
脏话连篇、眼爱占便宜、一天到晚对孩子灌输妈妈很坏的恨教育,让安晓晓从两个孩子,断断续续的言语中,不时出现的行为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好在,两个孩子还,若是再这样下去,晓晓想,自己以后哭都不会有眼泪的,因为哭干了。
不送孩子的安晓晓更忙了,幸亏有香在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