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圣上,臣对这件事情倒是有粗鄙的看法,古有扁鹊医术高超,后又神医华佗,今时今日却不见得有什么名医出师,臣在想是不是也有世人皆重科举,而行医用药又要读书,凡是能够供应起读书的不稀罕去行医,而不识什么大字的,又不可能专研的了前人的医术。在这件事情上就充斥着矛盾了。”
因为周衍常常有不同意一般人的心思,要不然也不会由他来主持变法了,当然圣上既然支持,明了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只是这么略微一想,就问道:“可是世人钟爱科举是避免不了的啊!”
凡是读书人没一个想要去行医问诊的。大家都已科举仕途为终点。
“圣上,臣要的就是这件事情。今□□廷能够供养这些大夫们,然后在一个县城之内办一个医馆,造福百姓,这样的话岂不是一件美事。”周衍这样也是看圣上有这个意向。
于是继续补充道:“我听周浩还在县里办了一个学校,就是专门来教授口语的,与科举的路子完全不同,今后读出来之后可以当大夫,账房,或者是其他的需要读书写字的岗位。”
“这个主意不错。”郭轩想了想大概是因为有条例可循,完全不担心有什么别的失误。
“可是银钱会足够吗?”想想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即使平日里从来不为这些东西担心得的郭轩都想到了这点。
“这点我已经问了周浩,将他们经营这半年来的花费都一一列下,圣上请看。”不得不周衍的准备相当充分,也是不愧为一把手的位置,要是过了这个时间点,圣上再不感兴趣了,那多亏啊!
“怎么会这样?”郭轩惊讶的当然不是银钱花费的很少的问题,而是在整个单子里最高的花费竟然是日常的吃食,学校整个都创办好了,不需要在进行花费,真正让人惊奇的是,笔墨纸砚根本不需要多少。
“会圣上,笔墨纸砚这点确实是个难题,所以他们用的全是木炭,平日里练字用的也是在沙盘里,确实要写字的话才会真正的用到粉笔和黑板。”
听着周衍嘴里一嘴一个的新奇词,即使还没见到是什么样的东西,郭轩的好奇心就提到最高了。
这些东西确实是不方便带,不过在家里他自己把玩过,也找人制作了,确实简单移动,当即给圣上一演示,就让他明白这些东西的作用都在哪了。
虽然感觉这样的条件艰苦了些,不过能够节省这么多花费,还是让郭轩很肯定的,周浩这个子不愧是爱捣鼓新奇玩意,就连读书写字都能够弄出这么多花样来。这点上面更是觉得适合当这个县令了。
“好,好,明天就宣布旨意,开始办学学校,每个县里争取都能够办一个这样的学校,让他们也能够认认字。”
想到有这样的好方法,今后身边的宦官到是可以开始学习了。因为一直以来的读书花费巨大,即使身为皇帝,也没办法让身边的奴仆多读书,不得不这对于整天身边跟着的都是这些仆役的皇帝来,还是有些不方便的。
“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周浩就先给他记上一功,等到时候回来述职了在好好论功行赏。”
“臣谢主隆恩。”见周浩这么受圣上担待,周衍也放下了心中的担心。当时确实是有让圣上知道周浩的本事,但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变成了赐官,其他的到还好,偏偏还是个县令,要知道就单单这点就够大家旁观看着,一有漏洞就攻击了。当初还担心他承受不了百官的为难,现在看来这子确实是有本事,这不没过多久就又让圣上另眼相待了。
“对了,今天光顾着办学校的事情了,差点忘了跟你讲,明年的科举就有你来当主考官。不知道卿有什么想法?”
当然是改革科举制度了。周衍差点一个冲动就这样出口。还好清楚这件事情每个圣上还没个准备,要好好的讲解清楚,让圣上有个准备还好。
见周衍迟迟不答,郭轩都要以为自己是出了什么难题,让周衍来解答呢!不过事实也不差了:“难道有什么困难?”
“会圣上,请恕老臣多言,今时今日进士科举皆沿袭唐朝制度,学生们只读贴经,墨义和诗赋。而对于这些大多只知其形,不知其意,仅仅靠博闻强记来学习,而不通读文章,实在是对于朝廷选拔的初衷不符啊!”
大概是因为自己也很支持变法,所以听到老臣这么还算的上是镇定,能够继续发话:“那卿有什么想法?”
听到圣上声音都有些飘忽了,周衍知道这个事情给了他很大的冲击,不过既然问了下去,明还是听进去了自己的意见,于是大胆回道:“回圣上,臣以为朝廷选拔人才,以科举入仕,最好的是以实事政论来取,这样才符合选拔的初衷。”
本来只是稍微听听老臣的意见,没想到却越听越觉得很有道理。
“圣上明鉴,若是学生们以为难度太高,反而更易选□□人才。”周衍这是要吭考生坑到底啊!
“好主意!”可是不好用。
毕竟有很多读了多少年圣贤书的人,万一一个想不开闹自杀了,这可怎么是好。
“圣上,现在可以不急于一时,先把消息放出去,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对于实在是读死书的也不担心,不是要办学校嘛!可以来朝廷任教,这也是一条出路啊!”周衍宽慰道。
“此事就全权交给爱卿了。”看来确实是服了郭轩。
“圣上放心。”今天信心满满的周衍一定想到过这件事情私底下透漏出去之后,会有多少人往家里扔烂菜叶子。还是那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