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武道通仙神

A+A-

    “是血河传承中有记载,还是我自身的行动暴露了底细?”

    “三元城!当日她起这个名字,就是在试探与我?”

    对于人们的信仰变化,太平贤人逐渐陷入了深深的猜疑。

    依他的推测,李还婴这是抛开了香火的束缚,向着先天神灵演化,与他走上了类似的道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界乃是我的证道缘所在,可不能被你抢了先!”

    “这些年来,我早与北柱山建立了深深的联系,是时候出发了!”

    一念既定,他的目光望向了远方。

    李还婴与大弟子李中心的闭关之处,只有一墙之隔。如此,才更加方便进行武道指导。

    “门主,吴用师弟刚刚传来消息,太平贤人外出修行了!还带走了二柱三人!”

    虽然处于闭关之中,但某些重要的消息,师弟们还是要报给这位主事之人!而他,也传音入密与门主听。

    “本座已收到了传讯,由他去吧!”

    太平贤人这一去,她的血光劫便彻底消散于无形。无论是神力的品质还是总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没想到,他竟然忍了这么些年!比起他的老练,我还真是差点儿火候啊!”

    相处多年,李还婴自然也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可是,可是他走了,谁给咱们净化土地啊?”

    李中心不无担心的道。

    “放心吧!当前的土地已经够用了!”

    “不久之后,他也一定会回来的!”

    对于太平贤人的打算,她可是一清二楚。

    “与其多想这些无关之人,你还是要加强自己的修行才是!”

    以往都是爹爹和师姐催着她自己修行,如今她将这份“善意”,转到了大弟子的身上。

    “门主,弟子已经很努力了!”

    “这些年来,我专注于肉身修炼,已经接连跨过了登天境、平天境、齐天境,洗髓已过半!”

    如此进境,在门主眼中还是不够,李中心也不免有些委屈。

    他所言的登天境、平天境、齐天境,乃是洗髓秘术的境界划分。

    人有三十三块脊骨,对应三十三重天宫。

    登天境需要完成六块脊骨的洗练,平天境为十八块,齐天境为四块,对应三界二十八重天。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所以,每洗练一截脊骨,寿元便会增长一年。

    此洗髓秘术,便称之为“三十三重登天法”。

    “就这?还早的很!”

    “接下来的修炼,才是重中之重!”

    “等你什么时候完成‘三十六天’的修行,才能放松一二!”

    虽然她没有修习武道,但一法通万法通,她要借李中心的修行,来辅助推演自身之道。

    “三十六天?不是三十三天?”

    李中心有些疑惑了,怎么平白无故多出了“三天”?

    “是不是心中不解?”但还未等他回答,李还婴便接着道,“所以,这才是梦姑秘传啊!”

    “啊!弟子虔诚叩拜,还请门主赐教!”

    一听此言,他便知道重头戏来了。尽管隔了一堵墙,李中心还是深深拜了下去。

    见他毕恭毕敬,李还婴也是十分满意,当即道:

    “齐天之上,当有梵天境,对应四块脊骨。”

    “而第一脊骨,也就是颈椎的第一块骨头,乃是上承头骨、下通脊椎的存在,地位十分特殊。”

    “与之对应的,便是三清天,清天境!”

    “原来如此!登天、平天、齐天、梵天、清天五境,加起来便有三十五重天。门主,这最后一重天,是不是就是传中的天外天,大罗天?”

    李中心当即想到了道经中天宫的划分。

    “没错,修士进入了大罗天,便证就了万劫不坏金仙道果!”

    “而武者修成了罗天境,便证就了武道神明!距离天人,也就不远了!”

    “那气之一途的‘归宗’,又该如何解释?”

    先天后期境界,“归宗”与“见神”相对,应该能够达到同样的结果才对!

    听到问询,李还婴继续做出解答。

    “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至真之要,在乎天玄,复入本原,命曰归宗!”

    “气之一途的归宗,实则以真气反哺自身精元和心神,最终达到精气神三元合一之境。”

    “比起血之一途的见神,进境尤为缓慢。”

    当然,风险也了许多。

    “不过,要想快速达到‘见神’之境,还需气的辅助。真气的修炼,也不能落下。”

    她又提点了一句。

    “门主请放心,弟子已洞开七窍,接引元气入体了!”

    若不是被洗髓拖累,他的真气修为还能更进一步。

    后天武者搬运内气,一个时辰内在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中游走三十六循环,便是“行气周天”。

    自此,内气源源不断,向着全身经络涌去,直至通达周身。

    这一刻,武者实力增长飞快,能够做到内气外放,抵消部分刀剑的伤害。

    但内气终究是内气,能放不能收。

    用得越多,越要从水谷之中补充,所以要吃掉大量的食物。辟谷丹而轻便,蕴含百谷之精,方是武者最佳的补品。

    但辟谷丹,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

    于是乎,武者便学修士,向外索取。

    天地元气无穷无尽,便是第一选择。

    而修士,能够接引更为高等的天地灵气,完全是由于体内灵根的存在。

    武者没有灵根,若想沟通元气,便须破开人体封禁。

    所以,后天武者晋升先天武者,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开窍”。

    人之九窍,如地之九州。

    当年,圣皇大禹铸九鼎镇压九州,隔绝了妖魔入侵,但同样也封锁了子民的九窍。

    尤其是头上七窍,乃是沟通天地的桥梁。

    撬开九鼎缝隙,打开七窍,便能吞食天地元气入体,与内气相合而成真气。

    人生于地,命悬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只有突破真气境,才可称为真正的人。

    当然,七窍一开,外魔自来!

    再加上心魔作祟,武者的修炼风险也是大大增加。

    不过,为了寿元的增长和强横的武力,任何人都趋之若鹜。

    至于身下两窍,关乎精元的遗漏和元气的倾泻,为达成无漏金身,必须要锁起来。

    就像招财进宝、广纳四方的貔貅般,天地元气只进不出。

    “开七窍、锁二窍”,便是先天初期的修炼准则。

    “引元入体之后,便是更深一步的‘入府’了!”

    “在接引天地元气灌体之时,适当配合内视,也能探明一些气府所在!”

    “不过,这并非要事!只要你能顺利‘见神’,测量周身气府便可轻而易举!”

    “弟子谨遵教诲!”

    得到了如此多的秘传,足够李中心消化好一阵子了。&p;p;lt;/p&p;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