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棉纸
和练兵如火如荼却封闭的西郊大营,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西郊集市比起来,要最热闹,干劲最炽烈的还是军工作坊区。
如今的军工作坊区域比起初建之时已然扩展了好几倍,养活了近三万劳工。
这里是真忙,绝对不养闲人,想偷奸耍滑趁早滚蛋,想聚众闹事那不可能
这里也是真正的花银如流水,炼铁、锻钢、制甲、兵器、火器、成衣但凡涉及到军事的制作物,这里几乎都能找得到!
军工作坊和牲畜饲养,俨然已经形成了武锐军后勤供应的完整产业链。
数九寒天,却有数不清的壮汉赤着膀子卖力的干活,身上冒出的热气,早已经驱散了严寒,充斥着另类的力学美感。
和冷饿交加、穷困潦倒比起来,有一口饱饭吃,还能有工钱拿,苦点累点算个什么事?
武锐军办事公道,只要肯卖命干活,绝对不会短缺口粮更不会少一个铜子的工钱,而且是品相极好的铜钱,其含铜量高达九点七成以上。
唯一不好的就是这铜钱不是历代皇帝的通宝
铜钱的正面是武锐通宝,背面则是蜀王府制,俨然是武锐军自铸之币!
要知道私铸钱币乃是杀头的大罪,民间就算私铸便是伪币,充斥着大量烂币。
现在市面上大量的劣币,比如崇祯通宝,官府所制的崇祯通宝已经够烂,但是民间私铸的则更烂,铜比含量甚至能低到发指的四到五成!
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大量的劣币自然导致崇祯通宝的大幅度贬值,真正品相好的嘉靖通宝甚至一钱能兑两到三钱,品相差的也能兑一个半,没办法,因为吃香,所有市场上也充斥着大量的伪造嘉靖通宝。
然而伪造终究还只是伪,可武锐军的钱完全就是新币,新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诞生?
答案是换皇帝
皇帝死了,新的皇帝继位,那么新铸之币自然而然会改成新帝的年号通宝。
可现在崇祯还没死,武锐军就以军名冠以币称,很显然,这又坐实了一项谋反实证。
然而百姓不会管这些,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只要铜子的品相好,还能流通,那么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他们自然而然也就更容易接受。
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市面上流通的武锐通宝少的可怜,不是冯恺铸的少,而是拿了武锐通宝的百姓要么自己留了下来,要么就是被刻意回收了。
被回收掉的武锐通宝必然是被融了然后制造劣币,从而赚取差价,这也是奸商一贯的法。
所以对于想要发行纸币,制约不仅仅只是信用,还有如何防伪更是重头戏,防伪做不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假币,进而让纸币的信用破产,最终沦为废纸。
如何防伪是一门大学问,穿了就是制作工艺,比如纸币的用纸,在后世的纸币采用棉木制造,含棉量高达95,造出来的纸币光泽鲜亮而且耐磨损,即便泡到水里面只要不揉搓也不容易坏。
另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防伪标识,白了制造纸币就是和假币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很难,但可以尝试,而且冯恺一直在尝试。
现在冯恺里面拿着的就是一张纸币,也不能是纸币,仅仅只能算是造币的纸!
这年头造纸基本都是采用的麻、竹、木等等融合而成,麻是很普通的亚麻、黄麻等等,竹自然是普通的竹,木就多了,什么枫木、桦木、榕木,什么红松、铁杉等等。
或许一些特殊的纸掺杂了少量的棉,但绝不是主流,因为棉质柔软,用于造纸拥有太多的技术难题,而且成本相对用麻用木要高的多,所以基本上没那个必要。
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工匠精神,冯恺找来的这几个造纸匠连续研究了快一年,这一年中什么别的事都不用干,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棉花造纸,没有后顾之忧,还不用太辛劳,月俸还丰厚,这样的活对于几名造纸匠来简直算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岂能不尽心尽力。
前前后后试验了数十上百次,最终造出来的棉纸质地绵韧,色泽光亮,尽管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程度,但是凭借当前的段想要仿造几乎不可能。
而棉纸本身就是最好的防伪段之一,毕竟质地不同,只要体验过的一上就能感觉的出来真假。
“可还有改良的空间?”冯恺笑问。
为首的造纸匠焦封有些恍惚,这最新的棉纸几乎倾注了整个造纸作坊十几名造纸匠的心血,能造出这等质地的棉纸,可以已经让他们极其满意,然而冯大帅似乎还是觉得不行
可惜他们不知道冯大帅评判的标准是以后世纸币为准绳,要是知道,估计老血能喷三丈远
“大帅对这棉纸可是不太满意?”焦封心翼翼的问。
“倒也不是不满意,焦先生也知道,
&p;lt;enter&p;gt;--&p;gt;&p;gt;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p;lt;/enter&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