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思维跳跃
送走士子,掌柜的笑呵呵走到二老身前问道:“二老觉得这老花镜如何?”
程老头目光从半月刊上移开笑道:“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啊,戴上此镜,老朽这双本已经瞎了的眼陡然间便恢复了光明,实乃神器哉。”
掌柜的呵呵笑道:“这老花镜一副五两银子,二老身上可带了纸币?”
“自是带了,不过方才老朽听掌柜的什么度数不度数”
掌柜的摆道:“年轻人一般都是近视,老年人大多都是老花,近视需要验一验度数,老花则不需要。”
“老花?老眼昏花,倒也贴切。”程老头微笑着取出一张面值五元的纸币道:“咱拿一副。”
现如今凯旋银庄发行的纸币都是以元和分为单位,一元等同于一两,一分则等同于一钱,最高面值十元,通用通兑,如果不考虑信用问题,委实很方便。
两老头各自掏了五元纸币拿了两副老花镜就这么戴着便出了眼镜店,看上去精神奕奕,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虽然仅仅才过去十来天,可成都不少百姓已然慢慢接受了纸币,不是相信冯恺或者纸币的信用,更不是觉得有多方便,而是不用是真不方便。
比如成都府内最大的坐商周家名下所有店铺都使用纸币交易,这纸币出现时间短,但是已经完完全全渗透到了成都百姓的生活当中去了
“开钱庄发行纸币,要想咱们的新币不沦为和宝钞一样的废纸,就必须保证信用的坚挺,有足够的底气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挤兑风潮,预防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
“信用挤兑通货膨胀是什么?”徐老五不解。
“宝钞为什么会完蛋?”冯恺正色道:“宝钞之所以会成为废纸,就是因为信用破产和通货膨胀!”
“信用是国家的信用,是财政经济的信用!人无信不立,财无信必衰!
以咱们推行纸币的办法,让市场和百姓慢慢的接受和认可,当老百姓渐渐认识到纸币更加便捷,而且价值不会降低,那么就会认可。
从某些方面而言,纸币的信用是和价值是否能一直坚挺直接挂钩的,百姓习惯了,这信用自然而然也就树立而起。
大明发行宝钞对于民间而言一开始是接受也认可的,这源于朝廷的强力推动,也就是百姓接受宝钞是被动甚至是被逼的。
而我们发行的纸币是要让百姓主动接受,这和被动接受完全是本质上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最可笑的是,明朝的皇帝没钱了,觉得纸币的成本低廉,以为只要多印狂印自然就能解决掉财政危,却不知道很多东西的价值本身就是恒量的。
最简单的例子,咱们成都府里有一千万两和银子等值的纸币,城内也有和这银子等价可以购买的货物,那么市场就是稳定的。
可这个时候为了利益一下子多印了一千万两纸币,百姓原本一两银子能买到的东西,因为大家里面的纸币都多了一倍,导致原本价值一两的货物现在卖二两,这就是通货膨胀!”
徐老五等人恍然,这个道理都懂,只不过不像冯恺表述的这么清楚罢了。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任何人试图破坏市场规律都会得到反噬,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样,当然市场经济学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微观调控和宏观调控,一时半会不可能清楚。
因此咱只一点,不要人为的去破坏市场规律,比如在自己没有足够的现银储备的情况下去加大印币量,也必须有足够的储备去应对挤兑潮。
有时候挤兑并不是坏事,甚至只要能熬过一次又一次的挤兑,纸币的信用就会越坚挺。
要让纸币和现银之间紧密相连,让百姓彻底认识到纸币就是银子,不能像宝钞一样,银子和宝钞之间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拉越大,最终导致宝钞信用破产。”
“意思是咱们有五百万两现银就只能印五百万两的纸币?”
冯恺点了点头道:“可以这么理解,当然也稍微可以多印一点,比如五百五十万甚至六百万,毕竟民间还有容积率和一定的承受能力。”
哪怕是数学学的贼好,身为军中财政处长的舒浠同学听冯恺的这些新名词都听的头昏脑涨,难以理解。
冯恺摆,似乎也知道多无益,就算他口才再好,也不可能跨越时代将后世的先进理念完全灌输到这个时代人的脑海里面,更何况他自己对于市场经济学都是一知半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冯恺轻叹,没来由的想起高中课本上的这句话:“物质形态决定社会形态,这是永远都不会错的,一个国家如果让百姓连吃饱穿暖都做不到,那么这个国家就是病态的,身为皇帝身为大臣也都是无能的。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简单的诉求就是活着,再然后才能去谈什么过上好日子,如果连活着的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