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祭旗
,最快更新复国最新章节!
大林皇帝林荣拨营返回开封后,侯云策准备带黑雕军军士赴郑州任职。
在大武王朝前朝,类似侯云策任职情况,绝对不会准许军事主官带所属部队一起前往。大武王朝后期,朝政混乱,军人割据,形成了军事长官与下部队捆绑在一起的惯例。
这也是军人屡能夺皇位的原因,林荣看到此点,但是骤然改变这一制度,必然会引起各军事集团的反抗,到时国内必然大乱。他只能一点一点改变积弊,不能操之过急。
临行前,侯云策再次拜访了殿前司老大张永德。
见面之后,张永德开门见山地道:“我给卫王提了亲。赵家娘子是皇后的亲妹妹,不是一般人,赵川没有答复。还得费些时间,防御史才能得到正式答复。”
侯云策最担心的事情是其他权贵子弟会捷足先登。他最初想要娶赵英娘子是出于复国,后来慢慢发生了变化,觉得赵英娘子确实不错。他现在绝对不能容忍其他人抢走赵英娘子。
回到营中,侯云策将郭炯叫到帐中,备了酒和肉。两杯酒下肚,侯云策讲了自己请求张永德帮助自己提亲之事。郭炯其实已经知道此事,却假作不知,连连祝贺。
侯云策叹息一声,道:“先别忙着祝贺,卫王并没有答应。这事拖不得,我给赵家娘子写了一封信,你再到大名府走一趟,将这封信交给赵家娘子。”
这是月老之美事,郭炯自然一口认承。
侯云策交待道:“何松死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的动作一定要快。”
喝掉杯中酒,郭炯带着几个军士,每人双马,一路急行,以最快速度到达大名府。他在郭家院里洗浴,换了新衣,又备了些礼物,前往赵府。郭家与赵家素有来往,郭炯很容易找了借口,与赵英娘子见了面,转交了侯云策信件。
郭炯离开,赵英娘子望着侯云策的信件,一颗心似乎要迸了出来。她心翼翼地拆开信件,看了几句,顿时羞得红了脸,将信件丢在桌上,双捂着脸。情绪平静之后,她再次拿起信件,重读之后,除了羞涩,还满心欢喜。
赵英在屋子里转了圈以后,在纸条上写了“我到开封找姐姐”,然后让仆人将纸条送到郭家院。
郭炯拿到纸条以后,立刻赶回郑州。
这时,侯云策正率黑雕军前往郑州。
从大梁到郑州的路上,沿途灾民甚多,这是高平大战留下的后遗症。一场大战,无数老百姓家破人亡,大林作为胜利者,实在是惨胜。
侯大利和石虎骑高头大马,并排站在一具瘦弱的尸体前。侯大利道:“最好的战斗是发生在胡族的战斗,不管战胜战败,都不会伤到老百姓。”
石虎紧绷的脸有一丝苦笑,道:“胡族逐水草而居,来往快捷,我们要打到胡族的地盘,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侯大利道:“总是能解决的,大武朝时就打得胡族逃跑三千里。”
石虎道:“若论军力强盛,大侯朝在大武朝以后是诸朝中最强的。侯兴业败在使用武力过甚,虽然打了不少胜仗,可是为了支撑对诸胡的进攻,老百姓基本被搜刮一空。”
大林王朝取代大侯王朝后,与前朝有关的事成为禁忌,一般人都不敢轻易谈起。石虎十分信任侯大利,又压根没有想到侯大利和大侯朝的关系,这才讲了一段前朝旧史。
提起这个话题,侯大利默然以对。
一路见到许多惨事,进入郑州城后,侯云策做的第一件事是开设粥场。他叫来司仓参军事,令其开仓放粮设粥场。
司空参军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解释道:“郑州库粮是军粮,虽在郑州,没有枢密院命令,不准开仓。”
打败北汉后,中原近期内应无大战,这是侯云策敢于动用军粮的重要原因。
侯云策道:“军粮存放不宜太久,放久了军马都不吃,用了多少军粮你如实登记。你不用担心,出不了大问题。况且你只是遵命而行,出事也怪不到你头上。你要检查各地粥场,若有人贪占救命粮,莫怪我三尽青锋无情。”
司空参军事还要辩解。侯云策不耐烦了,瞪大眼,道:“叫你来不是商量,是命令。赶紧去办,办得慢了,心军法无情。”
司空参军事觉得秀才遇到兵,有理不清,心怀忐忑又满心愤怒地执行军令。
开粥场救济难民,是历朝历代惯例。但是从大武后期以来,战火连绵,难民司空见惯,很少有地方专门设粥场救济难民。郑州设粥场的消息很快在附近传遍,难民蜂拥而来。
侯云策敢于开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和林荣的性格有关。当今陛下对百姓生计极为重视,是个亲民陛下,开库救人,料来不会受到责难,或许还能投其所好。
侯云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派何五郎带人到沧州,把富巩、春兰、秋菊接到郑州。侯云策准备以郑州为基地,南北通商,同时在自己的地盘上开铁匠营,打造更为锋锐的兵器和更为坚固的铠甲。
从沧州离开近半年,这一段时间里,亲卫杜刚、陈猛一直忠心耿耿,但是论到照顾人,就远远不如春兰、秋菊了。想到秋菊做的好菜,想起春兰的按摩,侯云策心驰神往。
侯云策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了解郑州总体情况。他有很长时间生活在黑城,精熟带兵打仗,却没有治理地方的会。虽然太师李甲一直在教导管理地方之术,可是所有教导毕竟只是书本知识。作为郑州最高长官,他对如何治理郑州其实并没有清晰的想法,用句俗语来,就是狗咬乌龟——找不到地方下口。
为了尽快摸清治理地方的思路,侯云策把从七品以上官员分别召至府上,要求所有官员写出条陈,写清楚自己所管之事,同时提出当前困难或疑问。字不要多,但是两方面内容都要有。
侯云策提出的要求很奇怪,众官员从未遇到。诸官绞尽脑汁,做出一些花团绵秀的文章,却大都空洞无物。侯云策无奈之下,逐一将这些人叫到府中,详细询问每个人具体做什么事,有什么困难。
花了好些时日,侯云策对于郑州的情况总算有了基本了解。
郑州地处中原地区中部黄河南岸,黄河中下游临界处,西依嵩山,东南连黄淮平原,辖管城、汜水、荥阳、荥泽、密、中牟、新郑、阳武等县。有八万多户人口,属于上州。侯云策作为防御使领刺史,从二品,其下佐官有别驾人,从四品下,长史人,从五品上,司马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人,从七品上,录事2人,从九品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人,皆从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土等。
每个职位都有繁多职责,弄得侯云策十分头大。
除了官员结构,另外就是郑州老百姓的吃、穿、住等情况。
将这些情况整理成册以后,侯云策总算不再两眼茫然。他把具体事务交给录事参军事梁守恒处理,换上便装,带上贺术海东和十来名亲卫,准备到郑州城里城外走走看看。
在其位,谋其政,侯云策想尽已所能,为郑州老百姓办一些事。
郑州城比边地沧州城繁华得多,来往人多,商铺里南来北往的货物充足,有缭绫、轻容、轻绢、红线毯,有景德镇的瓷器,有各种纸张,用于糊窗的纸,包茶叶纸,和做纸钱的纸各有不同,还有牦牛尾、珍珠、金、银、钱、铁等物品。
在一片繁华中,大量流落街头的难民便格外刺眼。
侯云策带着贺术海东在城内随意闲逛。贺术海东惊奇地发现一种糖块,买了一块,尝了一口后,忍不住将所有糖块买下,分给诸亲卫。
侯云策虽然官高权重,毕竟还是年轻人,没有阻止贺术海东,甚至还要了一块,有滋有味嚼了起来。
一行人来到规模颇大的开元寺,寺旁有塔,名舍利塔。自从见了万寿寺龌龊之事,侯云策对寺庙没有多少好感,本想走开,见到寺旁设有粥场,就走近粥场,实地看一看。
粥场难民很多,围住棚子,闹哄哄的。
忽然,人群分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端着碗跑出来。
“这个王巴羔子,吃了又来。”一个差人模样的中年人追了出来。孩极为灵活,中年差人抓了几次没抓到。又从人群中出来一名差人,合力才抓住孩。
孩子里捧着粥,被捉住后,只顾用嘴喝。
中年人一掌把孩里的粥打掉。孩里的粥被打掉,用往中年人身上推了一把,在中年人衣服上留下一个黑掌印。中年人衣着甚为整洁,被弄脏后,大怒,一脚踢倒孩。然后继续用脚猛踢。孩很是倔强,并不求饶,嘴里还道:“。”
中年人气恼之下,拿出鞭子,猛抽孩子。几鞭下去,孩还是叫道:“打你大人,打你大人”
有老人出来情,被中年人一脚踢开。
侯云策对着贺术海东使了个眼色。贺术海东上前,一把抓住中年人的腕。中年人腕被抓住,抬头见是一个凶狠的陌生人。此人平日称王称霸惯了,今日见有人强出头,也不管对方什么身份,抬脚向贺术海东踢来。
贺术海东见来人居然敢打自己,大喜,用了角骶技,把那中年人摔了一个跟头。
中年人被打,粥棚里冲出一群人,过来把贺术海东围在中间,杜刚、陈猛等亲卫都是久经杀场之人,并未把这些耀武扬威的差人放在眼里,笑嬉嬉地等侯云策发话。
侯云策上前一步,对中年人道:“叫管事的出来。”
众差人都是老油条,见来人气度不凡,随从皆剽悍,不敢造次。一名差人赶紧跑去报告。
侯云策将孩子叫到身边,问:“这粥棚发的粥,吃不饱吗?”
孩一脸鄙夷:“这粥比米汤还清,怎么能吃饱。我们还不如那些人喂的猪。”
正在此时,里面出来一个胖子,大声道:“你们是谁,为何在这闹事,这可是防御使亲自下令开的粥场。在这闹事,是不是不想活了。”
侯云策不理他,径直到大锅台边。大锅正热腾腾冒着气,粥却甚清。侯云策拿起瓢盛了一碗,碗里只有稀稀的米粒。
侯云策沉下了脸。
头目见对方查粥,急眼了,对差人喊道:“把这人打出去。”
侯云策对诸亲卫道:“不要打出人命,给我狠狠地教训。”
杜刚、陈猛等亲卫得令,立即上前对众差人拳打脚踢。众差人如何是虎狼之士的对,三拳两脚之后,众差人都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贺术海东急得搓,道:“我还没有出,你们怎么就倒地了。太不禁打,起来起来,再来打过。”
侯云策又问那个孩子:“你刚才喂猪是什么意思。”
那孩子崇拜地看着侯云策,道:“这里当官的把米拿回家去喂他家的猪,有人亲眼看见。”
“谁看见?”
那孩指着一个难民,“他帮着挑米到当官的家里去。”
难民被叫到侯云策身边,很害怕,道:“我们有点稀粥喝就不错了,这点稀粥可救了全家人的命,好汉莫要问,快点走吧,惹怒了他们,我们这点稀粥也喝不到。”
“我就是郑州防御使侯云策,你不要怕,给我实话。”侯云策出此话,觉得自己有戏本里清官的模样了。
他有心立威,这事不大不,正好可以杀人祭旗。
(第四十九章)